他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如今是一个正常的中等生,虽暂时平庸但很上进。瞧,青瓦书院是个多么靠谱的地方。
沈持以前总担忧沈知秋在苏家私塾呆的时间长了会抑郁,如今完全没这个顾虑了。
当晚留宿在没玉村,夜里听春虫鸣唱,看月影移动,是久别的恬静安逸。
次日沈山还要留他,沈持说要回去读书,他们才依依不舍地放他走。
这两日,江载雪他们该赴省城应考院试了,仨人让江载雨捎来句话:不用送行啦,在家中等着他们考中的喜讯就行了。
沈持:……
从考中童生之后,院试乡试会试,全是青云路,越来越艰难。
能够胜出的读书人,除了学识和才华,还得依靠良好的心态。
挚友们不让他送行,想来是怕见着他又想起上回落榜的事稳不住心态吧。
沈持默默在心中祝福他们考试顺利烧尾飞升。
打这天起他开始闭门苦读。也不是真的关在家中不出门,黎明还是要去紫云观把邱长风吵醒练个剑的。
半个来月之后,院试放榜,江载雪与裴惟籍名在箓,考中了生员。
而岑稚又落榜了。
因着要赶考乡试,他已立下谢客的誓言,未能与他们一聚。
只等他乡试完再说。
春去夏来,沈持书房前的水缸被他洗笔洗成了一缸墨水,在阳光下散射着黑莹莹的细碎光泽。
乡试在八月初九举行,每隔三天一场,一共三场,因时逢秋日,故又称秋闱。每隔三年,当盛夏的暑热开始逐渐减弱时,禄县的秀才们变得兴奋而忐忑。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落榜,兴奋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忐忑越来越多。
第57章
准备下场应考的秀才们一连数日的忐忑滋生烦躁, 烦躁又转成心火。到了七月底,这时候恰是一年中最后一拨莲蓬上市的日子,禄县的街头巷尾都有小贩在叫卖:“新鲜的甜嫩清爽的莲蓬喽, 清心降火的好莲蓬喽,秀才郎君们吃了提神醒脑, 下月必定考中举人老爷,金榜高悬诸位的大名……”
一声声吆喝传遍大街小巷, 扎着考生们的心。
有考生的人家总会打发人出来买上一些回去,把莲子剥出来盛在碟子里端进书房, 哄着即将赶考的人吃了, 而余下的莲房也不会扔掉, 用绳系了挂在屋檐下晾干,便可插在花瓶当装饰了。
沈持温书之余听见了, 他无声地发笑:古人是会蹭科举热点的, 这谁听了能不买,他都想拿几个铜板出门买莲蓬了。
正走神呢, 沈月举着一个莲蓬头来敲门:“得, 吃莲……”
给他送莲蓬来了。
沈持拉开门:“你今儿怎么没去上学?”
“得, 假……假了。”她说私塾放假了。
沈持:“……”一看黄历本,不得了,明儿就八月份了。
离乡试倒计时只有九天。
他把莲蓬头从沈月手里接过来:“多谢阿月,去玩吧哥哥再看会儿书就吃。”
可一天又一天, 青绿色的莲蓬渐渐变黄, 蔫了, 沈持的视线似乎很少从书本上离开,从没想起来剥一颗莲子吃。
八月初四,沈持最后翻了一遍朱熹老夫子的《四书章句集注》, 末了合上书,闭目深吸口气,“出关”了。
他“闭关”的时候,沈家人也在为他赶考做各种准备。
沈煌请人看了日期,明日初六正是个宜出行的吉日。于是八月初五沈家大门一打开,书院的赵秀才头一个送了十两银子过来:“这是孟夫子的意思,去了省城不要事事俭省,吃住都宽裕些才好。”
沈持接过来:“替我谢谢孟夫子。”
周渔周夫子送给他一个自己画的书签,上面用红色勾勒一只鹭鸟站在莲花旁边嬉水,想是谐音“一路连科”,当朝称连续考中为连科,是极好的寓意。
“也替我谢谢周夫子。”沈持说道。
“嗯,”赵秀才拿出一包油纸装的肉干:“这是我用猪前腿肉煮熟后风干的,能保存好多天,你带在路上吃吧。”
沈持:“让赵秀才费心,感谢的话今日不多说了。”
昔日的同窗相熟的不相熟的也都有吉言相赠。
江、裴两家打发仆人送了许多物件来,连在号舍烧水喝的小炉子、茶壶都有,很全乎不用他自己再添置了。
最后一次去紫云观练剑,邱长风起的格外早,他说没什么给沈持的,却在最后拿出半根人参:“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贫道的师父给贫道的,贫道懒得吃,你拿去吧。”
据说考试的时候含在嘴里一段参嚼着能补精神。
沈持:“道长这太贵重了,我怎么好收,道长……”
“你瞧不上这个,要不贫道开炉给你一丸仙丹,”邱长风一脸诚意:“新炼的,这回炉子没炸。”
沈持:“不用不用。”
这个真不用,他怕被送走,道家炼的仙丹送走的皇帝可不少。
邱道长最终还是掐了几根参须让沈持拿走。
旁晚,江载雪和裴惟结伴来了,到底是功名养人,他俩跟见风长似的,脸润了,整个人都舒展了一般。
沈持在心中叹气:要是岑稚能考中就好了。
岑稚没来,这弄得他又不好意思主动去岑家跟他告辞,生怕刺激了岑同学脆弱的小心灵。
“我叫你一声举人老爷,”裴惟开玩笑地道:“怎样,听着是不是特别悦耳?”
沈持十分淡定:“还行吧。”
他心想幸好裴惟说的不是“我叫你一声举人老爷你敢答应吗?”,他现在还真不敢。
“气人,我俩还得再等三年才能下场。”江载雪说道:“不然这次能和你一块儿去考。”
本朝的科举制度有规定,考中生员后当年不能连着考举人,要接着苦读三年书之后才能下场应试。
有点小小的遗憾。
初五这日,一家四口回到没玉村沈家。
沈山新编了一个藤条考篮,三层,一看就是预备一层给他放笔墨纸砚、镇纸、水注,乡试考三场,每场三天两夜都要在号舍里度过,因而有必要携带齐备的起居用具,第二层就是给他放油布门帘、蜡烛和烛台、小凳、搁脚板、枕头、竹钉、锤子、水筒、烧水的小炉子茶壶等的。
除此之外,乡试不管饭,三天两夜不能饿着肚子写文章,要带食品,第三层便是给他放吃食的。
天热,点心小菜等吃食不好放,沈家没有给他准备,嘱咐他到了省城自己买,确保在考场上吃得饱吃得好。他们听说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考科举要带烧鸡板鸭,还要带参片,进了号舍含在嘴里,能补气醒神续命。
沈山到处打听哪里有便宜的参片卖。
沈持:“爷,不用了,我到了省城多买二两肉吃一样的。”
他兜里还有几根参须呢,到时候实在撑不下来,也学着人家含嘴里嚼嚼。
沈家人都来帮他收拾考篮,装好了试着一提,好重!
看来科举士子,除了文章出众以外,还要力争做肌肉壮汉,随时准备扛大包啊。
不过他听说乡试考生的仆人可以跟随考生进场,帮助考生提扛考篮,烧好开水之后再退出去。
上辈子看明清著名的一本禁书《九尾鱼》,里面有一段:石升……便当先引路,掮着书箱……替他解了考篮,钉好号帘,铺好号板,又把风炉拿出来烧了炭,炖好茶水,方才一齐出去。①
你看,分明是记录考生科举进号舍的时候一样能带着仆人。
不知当朝乡试是个什么光景,让不让仆人跟着进去。沈持忽然梦醒:想也白想,他哪有仆人跟着,让不让他不都得一个人干活。
最后老刘氏拿过来两尺红绳系在考篮上,是为图个吉利。
“我爷我奶有心了。”沈持看到精美的腾编考篮,心想:这次不考个举人回来,对得起谁啊。
自己先PUA了自己下。
朱氏给儿子缝制了三件新的青袍,里衣同样也是三套,还纳了一双平步青云鞋,青色的斜面绣云纹,鞋底较厚,穿脚上真像踩在云朵上行走一般。
考篮、包袱里的东西一件件数来数去,总觉得少带了什么东西,可检查下来又一样不少。
沈山跟沈煌说:村里有个后生小子挺不错的,是知根知底的,要不雇来给沈持做书童吧。
沈煌试着跟沈持商量,被他一口拒绝:“可别,爹,我还是自己来吧。”书童什么的,他太不习惯了。
这些年习着半吊子的武,虽然没能练成大力士,但背个考篮这等事情还是可以的。
初六,沈持要从没玉村沈家的老宅走,走之前沈山带着他给祖宗上香,磕头,求保佑沈家子孙一举考中功名。
牛车早翻新了,拉车的老牛也养得油光水滑。
沈持穿着新袍新鞋,全村的人都来送行:“郎君此去定能泮宫折桂,考中举人给沈家光宗耀祖。”
沈持鞠躬回礼:“谢乡亲们吉言。”
锣鼓喧天,乡亲们从没玉村一直把他送到县城。
沈持这次去省城乡试,还是和上次一样,租赁了一匹马骑马过去。马厩的掌柜连租金都不要了,还额外给他挑选的马匹打扮了一番,马嚼子上都缠绕着红绳。
要是这次俊马能驮个举人老爷回来,我以后得把它供起来。
以后这匹马不愁租客,且会有人花大价钱来租赁,掌柜美滋滋地想。
沈持哪里想到他的想法,他还是付了租金牵着马出来,回头看看爹娘和妹子他们,挥挥手:“回去吧。”
他翻身上马,一骑绝尘而去。
“沈秀才,”出来禄县,有人在身后喊他:“等等我。”
沈持勒住马回头一看,竟是赵蟾桂那小子骑着头小毛驴追上来了。这孩子读了三年书,涤荡去身上的屠夫莽气,现在看是高大之中带着秀气,直爽中带着腼腆的样子。
“赵大哥你怎么来了?”
“我爹说你一个人去省城应考,让我跟你去看看有什么能帮得上的忙,”赵蟾桂嘿嘿一笑:“你看我名字挺吉利的,‘蟾宫折桂’,就让我跟着吧。”
沈持:“赵大哥……我自己能行,怎好麻烦你来帮我。”
这次乡试要持续十一天呢,时间很长,怎能白白使唤赵蟾桂。
赵蟾桂:“沈秀才你别客气,以后你去京城做大官,总需要家仆的,看着这次的份上,你给我留个位子就是了。”
他这些年瞧着沈持一步一步往上走,越发觉得他爹老赵说的对,这人是实打实的贵人,要抱好这棵大树。
沈持:“……”
“你不是跟着你爹读书了吗?”他问:“赵大哥你不考功名吗?”
赵蟾桂摇头如拨浪鼓:“我不考,太难了。”他念书就图个能写会算,识文断字,不妄想考科举求功名。
“走吧。”沈持被他说得动容:“咱们快些赶到省城去。”
不知道上次入住的离贡院近的那家状元客栈还能不能订到上房。
走到半路下起细雨,沈持愈发快马加鞭飞驰。赵蟾桂骑的小毛驴累得直着脖子喘气,在后面苦苦追着。
同路赶考的士子他们看见人高马大的赵蟾桂骑在小毛驴上脚尖几乎要够着地,而另一清秀少年却骑在高头大马上,纷纷笑道:“这一主一仆合该换着骑。”
细雨骑驴赴秋闱也是一桩风流事。
赵蟾桂:“我不敢骑马。”马跑的太快了他生怕把他颠下来。
士子们:“……”这么大个子,这么怂。
再看沈持,他骑在马背上仿佛大鹏同风起,隐隐带着扶摇直上的气势,看来此去定要登科折桂了。
一路几乎没有停歇, 午后,沈持进入秦州府。
三年没来,省城依旧是十里长街市井连, 车水马龙。
他带着赵蟾桂直奔状元客栈,刚踏进门就见店掌柜挥着肥胖的手:“上房没了, 只余下稍房,通铺, 秀才郎君要住哪间?”
如果说上房对标后世的豪华间,往往在客栈的二层楼上, 那稍房大概就是一楼的普通间了, 只不过古代卫生条件不好, 一楼的稍房容易滋生老鼠虫蚁,夜里闹腾, 因而考生应试多数人都要住上房, 图个好睡眠。
通铺嘛大约是多人间。
沈持对赵蟾桂说道:“算了,咱们去别的客栈看看吧。”他记得走远一点儿还有不少客栈。不过多走几步路罢了。
店掌柜似乎不缺生意, 眼皮都不眨一下。
从状元客栈出去的时候不巧碰到了熟人——庆州府秀才吴凤中, 陶滔, 这俩被他在上次院试中超过名次的货,又结伴来了。
两个人头上都带着月白方巾,一走一晃一晃的,自以为风度翩翩。
三年了, 吴凤中还没咽下那口院试被压了一头的恶气, 看到沈持, 他甩了个白眼:“哟这不是沈兄吗?”
陶滔也跟着他看过来,怪声怪气地说道:“这回考解元来了?”
“你放心,”吴凤中冷笑:“人的好运气是有数的, 没准早用光了。”别说考中解元了,落榜还差不多。
这三年他家在庆州府请了大儒来授课,这回他要考不过沈持,倒着走回去。
对于这样的冷嘲热讽,沈持付之一笑。
且让他们得意几天。
“沈秀才的气量真大啊,”赵蟾桂气不过要去理论:“姓吴的欺人太甚。”
沈持:“我没听见他说什么。”
大比当年,不值得跟他们浪费分毫心思。
沈持牵了马,赵蟾桂牵着毛驴,二人到别处去住了。
来省城考乡试的三千多人,难道还能都挤在这一家客栈不成。
果然,拓宽思路走出去二里地,便有一家采芹客栈。进去一问,上房有的是,而且还比状元客栈便宜许多,前来投宿的考生也不多,但也有。
沈持入住后除了吃饭,几乎很少出房间,他还在细致地温书。
赵蟾桂是操持事情的一把好手,喂马喂毛驴,每日的吃食一一都安排得十分妥帖。
一次吃饭时他问沈持:“沈秀才,乡试来这么多人能考中几人啊?”
沈持:“不到二十个吧。”
本朝乡试录取的名额各省不一,秦州府一般只有十几二十名,只有京兆府(京城)乡试的录取者可达一百六十余名。
这么看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但凡考试都有容易模式和艰难模式之地域区别啊。
三千多秀才选不到二十名举人,这比例,让人只能呼叫老天爷了。故而士子常说“乡试之难难于登天”,真的很坑!
两日后,初八傍晚,沈持早早吃完饭,把明日要带进号舍的东西又一一清点了一遍,才打热水沐浴就寝。
这一晚他入睡并没有那么容易,辗转反侧许久才勉强睡着,半夜他还醒来一次,彼时窗外漆黑漫漫,夜色如同浓墨。
隔音不好,他听到隔壁有人在长叹,还说着:明月,明月,读书人一声愁绝。
像是来过很多次乡试又铩羽而归的人发出来的愁苦调调。
沈持:可是今夜没有月亮,这人呼叫个锤子啊。
之后他睡踏实了,清晨醒来天光大亮,不用点灯,沈持开始穿衣服,都是新的,他娘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穿身上十分熨帖,哪儿哪儿都合适,鞋子合脚,只是厚底让他看起来更高了。他这里一有动静,隔壁的赵蟾桂也起来了:“我算着时辰还早,沈秀才还能再睡会儿。”
沈持:“不用了,早点吃完早点,要是还早就买点东西带到号舍里。”赵蟾桂:“我早起去买了只烧鸡,让给片了,这样搜检的时候会不会快一些。”就不用扒开鸡肚子去看有没有夹带了吧。
“赵大哥你真细心,”沈持看着装了满满一碗的鸡肉说道:“多亏你了。”
赵蟾桂:“我到底比你年长几岁。”
沈持下楼去吃早点,这个客栈的饮食很单一,早点只有稀粥和包子、煮鸡蛋,他不想喝粥怕考场上频频跑厕所,却听店小二说道:“咱店里的粥是加了白果煮出来的,保管郎君一坐一天都不用小解。”
沈持:“……”
倒也不用这样,一天不代谢真的不会憋出毛病来吗?他宁可费事去两趟茅厕。
还是他们店掌柜有经验:“唉你不懂,这位小秀才年岁轻,用不着喝白果粥,要不给你下碗汤面?”
又不是岁数大的秀才,坐不住一个时辰得去好几趟的那种。
沈持:“谢谢掌柜的,我来一碗汤面吧。”
客栈待客有耐心,这顿饭吃得还算舒服。
饭后赵蟾桂背着考篮送沈持去贡院,二人走不多久就到了。看见贡院的一瞬,沈持心想:三年退思园求学,检验结果的一刻到了。
赵蟾桂:“让送进去吗?”他指了指考篮:“还挺重的。”
有半大的猪崽那么重了。
然而过去一问得知贡院不让带仆人进去。
相似小说推荐
-
术式交换后特级X3(什锦雪球) [无CP向] 《(综漫同人)术式交换后特级X3》作者:什锦雪球【完结】晋江VIP2024-09-15完结总书评数:1296 当前被收藏...
-
乙女游戏摆烂守则(周鸢) [无限流派] 《乙女游戏摆烂守则》作者:周鸢【完结】晋江VIP2025-03-01正文完结总书评数:1142 当前被收藏数: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