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美食网红打卡APP(卷尾巴猪)


不过省着吃不代表吃得差。
省钱这种小事难不倒勤俭持家的禾嫒尺,她屋里有之前早早囤好的螺蛳粉,29.9元,6包,还包邮。
在阳台煮,保管对面楼都能闻得到味。
比起在店里吃,禾嫒尺更喜欢自己煮的螺蛳粉。价格差确实也是原因的一部分,但主要还是因为她喜欢吃软的螺蛳粉。
店里卖的螺蛳粉火候刚刚好,吃起来爽滑弹牙,可惜禾嫒尺的个人偏好就是喜欢吃软粉。
螺蛳粉袋上的说明书,都说粉只要煮8-10分钟。她偏不,至少煮个15分钟,把粉的弹牙口感全部煮没才算完事。
禾嫒尺看着时间,见粉已经煮了12分钟,她把煮粉的水倒掉,用凉水把粉冲干净,再加入少量水、汤料包、辣油等,再次煮开。
汤包料包一煮开,螺蛳粉特有的味就出来了。
最后把昨晚吃剩的臭豆腐和酸萝卜倒进电煮锅里一起咕嘟。
“哇~”好一个臭上加臭!
禾嫒尺用筷子把沉到底下的臭豆腐夹出来,在螺蛳粉上码整齐,掏出手机。
拍张照再说。
炸腐竹、木耳和腌豆角、酸笋、炸花生和臭豆腐挤在螺蛳粉上头,把小小的电煮锅占得满满当当。
禾嫒尺取出自己专用的大汤勺,把码子往旁挪挪,先勺一口汤尝尝味。
“嗯~!对味。”水量加得刚刚好,汤底喝起来不会过咸也不至于太淡。
转头夹起一块臭豆腐。
螺蛳粉她吃得多,但和螺蛳粉一起煮的臭豆腐还是第一次吃。
在阳台上放一晚,又再重新煮一遍,臭豆腐早就不脆了,却还是很吸汁。泡在红油里,吸了螺蛳粉的汤底,豆腐皮变得有些韧劲,吃起来像油豆腐煲里的油豆腐,但更入味。
“下次试试用刚炸好的臭豆腐配着吃,说不定更好吃。”
再夹一筷子粉放入已经乘了少许汤的勺子里,禾嫒尺小心翼翼地沿着勺边,把粉和汤慢慢吸入口中。
粉条单独煮时本就已煮得发软的,最后和汤一起咕嘟那几分钟,让它和汤底完全融合在一起,变得更加入味。
一口臭豆腐一口粉,再来点酸笋炸花生,禾嫒尺吃得满头大汗,嘴唇发红。
享受完午餐,把餐具收拾干净,她才开始斟酌着写陈记臭豆腐的评价。
由于陈记臭豆腐是完成任务的突破点,她甚至打开电脑文档,准备在电脑上写好草稿,再进行评价发表,可以说是对此相当重视。
老海馄饨铺的店长这个班上得有点焦虑。
他得负责店里很多东西,空下来的时候还得时不时看手机,生怕漏掉小迟没吃饱给他回的信息。
结果一个午餐时过完,店长终于闲下来,能一边吃店里提供的员工餐,一边玩专心手机,人家愣是还没回他,不过也没拉黑他。
也是,小众点评毕竟不是聊天专用APP,大部分人也就用来看看评价,或是买点团购什么的,平时根本不打开这个APP,也是正常的。
这么想着,店长点开小迟没吃饱的个人主页,看看她平时都发些什么,能不能找到点蛛丝马迹。
“……”
小迟没吃饱还挺活跃,前不久刚给陈记臭豆腐发表一篇极其详细的好评,这家店甚至没有固定门面,只是一个移动摊贩。
她除了在评价里描述臭豆腐有多么好吃以外,居然还在里面把怎么找到臭豆腐摊写得一清二楚,生怕食客找不到地方似的。
【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打电话给陈老板,或者直接加他Vx,让他给发定位。电话号码就在商铺资料里查询。】
他们店怎么就没有这种待遇呢?
果然是收了钱吧。
给小迟没吃饱点个关注,店长退出她的个人页面回到主页,结果发现自己关注的小迟没吃饱在一秒之前刚发出一篇笔记。
《臭豆腐加螺蛳粉,臭臭组合!》
首图是一碗被各种小菜挤得看不出是螺蛳粉的螺蛳粉,店长刚从陈记臭豆腐的评价页面出来,能看得出碗里的臭豆腐和陈记的很像。
第二张图,一双筷子把裹满红油的粉夹起,叫人垂涎欲滴。
第三张图,粉条和臭豆腐被放在一个大木勺里,镜头拉得更近,是一张微距照片。
第四张图,泡在粉里的臭豆腐被筷子划拉开,能看见里面满满的汤汁和酸萝卜。
“……”
“神经病。”
小迟没吃饱是不是味觉有问题?连这种东西都吃?臭豆腐和螺蛳粉加一起能是什么好组合,难怪给他们店中差评。
不会吃东西就不要出门随便给人评价行吗?
真耽误事啊。
店长无语地吃了一口饭,嚼吧嚼吧,不知怎的,忽然觉得嘴里的员工餐不香了。
想吃螺蛳粉,还想吃臭豆腐,或许能把臭豆腐泡螺蛳粉里一起吃。
没吃过螺狮粉味臭豆腐的店长,继续把笔记往下翻。
笔记的文字内容倒是不长,也就写了小迟没吃饱前一天臭豆腐买太多,导致吃不完,第二天煮螺蛳粉的时候加在里面,居然很好吃的事。
结尾还问:大家有吃过什么特别臭,或是奇怪组合的美食吗?
这就是很典型的评论引导式发问。
店长点开评论回复很想说些什么,忽然醒悟。
你这不是在线吗?怎么不回我消息呢!
他赶紧退出笔记,想着对方应该还在线,马上又在消息框输入几句话。反正好话说过,阴阳怪气也有,花钱撤评的暗示也给了,愣是还没回。
不过也没拉黑他。
直到他说:“陈记臭豆腐是给了您多少费用呢,您看我们这边也能联系试试?”
对面才回他:“你是真没觉得你们店里的东西不好吃吗?”
其实店里的东西好不好吃,店长心中有数。
那碗馄饨到底怎么回事,他也很清楚。
老海馄饨铺是连锁店,不是以直营模式连锁,而是加盟店。任何人只要手里有钱,加盟了老海馄饨铺,都能在任意地方经营分店。
而他的老板正好就是那个有点闲钱的人。
老板有点闲钱,又想用这点闲钱,再多赚些钱,于是有了这家老海馄饨铺的分店。
他是开业时招进来的店长。
原本投资做生意赚钱,也是好事,可惜老板本人似乎对餐饮并不怎么了解,店里的事几乎都交给店长。
偶尔也会指手画脚。
老板其实有点钱的,但他很抠,开这家店的时候把所有能节省钱的方法都用上了。比如说让顾客自己扫码点单,比如说买食材的时候少花一些钱,比如说招人的时候少招几个。
人手不够嘛,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作为一家把馄饨当成招牌的店铺,原本这家店主打的就是各种不同口味的新鲜馄饨。馄饨要做到新鲜好吃,最好就是现包。
但人手不够啊,哪有那功夫现包,于是老板在这个时候就出来指挥。
“店里没人的时候多包点,冻起来,放一两个礼拜的也能吃。”
原本店里的馅也是每天买新鲜肉,自己用机器搅烂了,再现调的,后来老板又不知道从哪搞的供货商,直接给他们供肉沫。
不知道那个肉沫是什么部位的肉,反正有肥有瘦的,做馄饨也还行。
至于小迟没吃饱评论里说的,馄饨皮的问题,他也很清楚。
不管是馄饨也好,饺子也好,新鲜皮和冻过的皮吃起来完全是两回事,新鲜皮不容易烂,吃起来有一定的嚼劲,而冻过的,最糟糕的是解冻过的皮,煮起来糊得特别快。
再加上他们店面人手不足,很容易出现做好的餐忘记端给客人的情况,所以有客人体验不好也正常。
说起来这个问题还得怪他们老板。
原本他们店这点人手其实如果只做馄饨和饺子,也是刚刚够用的。
但他们老板非说这边靠近城中村,吃快餐的人多,在餐牌上多加了很多品种的餐食,导致很容易忙不过来。
店长点开对话框,想对小迟没吃饱说些什么,才发现,他号黑了。
小迟没吃饱投诉他,理由是:疑似被商家骚扰。

直接一个投诉,让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贫穷的禾嫒尺不能说自己对店长提出的交易完全不心动,虽然她不知道对面愿意付多少钱买她一个删评,但……
她看了眼手机通知栏跳出的提示:
【请用户遵守本心,不要私下收取贿赂删除评论,会影响用户声望以及使用体验。】提示来自美食网红打卡APP。
意思是不让恰烂钱。
不恰就不恰,反正她原本也没打算删评。
禾嫒尺这天心情正好,除了给陈记臭豆腐写好评以外,她还额外写了一篇笔记,并在笔记里附上了陈记臭豆腐的店铺链接。
没想到吧,因为陈记臭豆腐的商铺资料是她登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前100名通过小众点评店铺页面前往陈记消费的用户,都可以给她提供消费金额5%的影响力收入!
而第101名—第500名的顾客,依旧可以给她提供消费金额2%的影响力收入。这些收入还能和评价或笔记提供的影响力收入叠加。
目前陈记臭豆腐只有她写的一篇评价,所有看到这家商铺的用户,都一定能看到她的评价,让她的影响力收入大大提升。
太棒了!陈记!
哈哈哈!!
只要再多找几家这种小摊,把资料登记到小众点评里,她就有源源不断的钱财,再也不用上班啦!
斜阳西下,橘黄色的阳光透过城中村对面那栋楼的窗户玻璃,反射到出租屋里。
而这套出租屋目前的租客禾嫒尺,又在努力找工作。
“还是工作靠谱。”
不久前,得知登记商铺资料能有额外收入,禾嫒尺高兴得很,拿起手机内置计算机,计算陈记臭豆腐商铺登记能得多少收益。
“假如100个人,都在店里点一份10元的臭豆腐,100X10X5%=50。”
“……”
“后面400个人,都在店里点一份10元的臭豆腐,也许有人多吃一些,我就算大家都点15元一份的,400X15X1%=60。”
“……”
“聚沙成塔……”
“上班吧我。”
老海馄饨铺的店长很纠结。
他已经没管小迟没吃饱的事了,那个评论发酵走向有点离奇。
有人开始在评论区写段子,甚至好像有人准备因为那个差评特地跑来尝他们店的馄饨到底有多难吃。
这一届网友到底在想什么,他根本搞不清楚。
反正他老板早上之后还没打电话来骂他,不急。
他纠结的是另外的事。
等会儿下班要不要去吃臭豆腐呢?
小迟没吃饱推荐给好评的那家臭豆腐好像定位就在附近。而且赶上他22:00下班那会儿,正好把摊子从其他地方,挪到馄饨铺对面街的城中村里。
加上过斑马线,走过去不到三百米。
最后他左思右想纠结半天,终于在下班时间决定出发前往城中村寻找这家陈记臭豆腐。
“肯定是收了钱才费劲写那样的评论,这个人就靠差评引流,然后再立人设,卖好评!”
臭豆腐绝对很一般,不尝尝很难知道到底有多一般。
他必亲自前往臭豆腐摊以身试毒,揭穿她。
店长本以为这种小摊很难找,没想到刚进城中村食街,他就看见了陈记臭豆腐的摊子。
很好找,最多人排队的摊位就是陈记臭豆腐。
晚上10点过后,正是城管下班,所有小摊开张的时间,也是小摊贩生意最旺的时候。
想吃宵夜的食客们早就憋着劲,等自己想吃的店开张,马上去排队点上一份餐。
这个时间的城中村热闹得跟赶集一样,店长混入其中,又犹豫上了。
陈记排队的人是真多啊,围在推车旁的客人目测至少8个,而且陆陆续续还有新客来。不少客人早早点了单,跑去别的地方逛,等餐好了再回来拿。
实际前面真不知道有多少客人在等。
其实旁边也有两个卖臭豆腐的摊位,但买的人寥寥无几,只要他愿意,马上就能吃,根本不需排队。
店长不是个喜欢排队的人,但他原本就是冲着陈记来的,思想斗争一番过后,还是决定排队吃陈记。
陈记虽然是个小摊,排队的人多,却也井然有序。
因为他在繁忙时段请了个兼职帮手,专门帮他记录每个人点了什么,帮忙打包臭豆腐。
甚至还有个迷你点餐打印机在手里。会给已经点餐付款的人一张取餐单。
排着队,店长心中腹诽,这家臭豆腐看起来是没少花钱营销,一般臭豆腐哪有这么多人吃。
他倒是没觉得这些人是看了小迟没吃饱的评价来的网友。毕竟小迟没吃饱的评价刚发不久,而且那个账号没有这么多流量。
估计是小摊老板最近买了不少广告,有大量美食探店平台一起推,才把店炒得红火。
鹏城的潮流来去很快,用网络平台炒红一家店的事情常有发生,并不奇怪。
“你要小个的还是大个的豆腐?”陈老板问他。
按店长原本的性格,他下意识想要吃大个的臭豆腐,但想起小迟没吃饱在评价里重点推荐的内容,还是决定照着推荐的吃。
“我要小的,中辣。”
摊位旁的兼职递给他一张取餐单,“都是现炸的,要等一会儿。”
店长在等臭豆腐期间,一直待在摊位旁观察,一份臭豆腐的出餐时间居然要足足十分钟。
十分钟啊,他们店里煮馄饨都要不了这么长时间。
什么臭豆腐炸这么久,这家店的老板脑子是不是有问题,明明知道自己会有这么多客人,不晓得在家里先炸一道吗?
等客人来的时候再复炸,出餐就能快很多啊。
也是,毕竟这家是网红店,讲究一个排队效应。出餐慢,排队的人就多,看起来热闹。
好奇的人就会挤过来一起排队买来吃,主打一个供不应求饥饿营销。
店长就这么瞧着一份份臭豆腐出餐,递到不同的食客手里。
有些人拿着打包,而有些人则是根本等不及,还没走出摊位几步就直接站着开吃。
看着吃相还怪香的。
终于到他了。
“打包还是直接拿着吃?”
原本想打包的店长又想起小迟没吃饱的评论。
她说臭豆腐最好吃的是出锅后最脆的第一口,刚炸好的臭豆腐泡进汤里,还没开始软,混合汤汁和酸萝卜一起,口感特别丰富。
“我直接吃,再给我一个塑料袋。”
他要先直接吃一半,剩下一半带回家煮螺蛳粉,泡着吃。

为了吃到臭豆腐最新鲜香脆的口感,店长捧着一次性纸碗,站在路边直接开吃。
他以前还没吃过汤汁和小料加起来这么多的臭豆腐。
“臭豆腐是这个味吗?”咬下一口,店长边吃边琢磨,“这味不正宗。”
不正宗,但好吃得让人出乎意料。
不得不说,现炸的臭豆腐口感和别的就是不一样。油炸物其实多少吃起来都会有油腻感觉,特别是放久了之后,很容易齁嗓子。
陈记的不会。
或许是因为炸的火候控制得好,捞出来时油滤得干净,还泡在汤里过了一遍的原因,臭豆腐吃起来有一种口感很干净的感觉。
像是把油全去掉了,只剩下炸物的酥脆。
店长性子急,吃到好吃的东西时,更是如此。他不像禾嫒尺那样会把小料和豆腐全部夹在一起,泡了汤再吃。
而是一口豆腐,塞两颗酸萝卜,再就着纸碗喝一口汤汁,让它们在口腔中直接混合。
这样的自由组合更方便他自行调味,吃豆腐略腻了,就来几口萝卜换换嘴巴里的味道,感觉干了,就再来点汤汁润润喉。
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来,等他想起自己本来准备把臭豆腐带回家当螺蛳粉的配料时,一碗臭豆腐只剩碗底两块。
“……”
“要不直接吃完算了。”
吃完一碗臭豆腐,店长意犹未尽,完全不够吃。
而且他确实是饿了。
下午吃员工餐的时候就一直想着螺蛳粉和臭豆腐,饭都吃不香。到晚上更是馋,故意留了肚子没吃饱,准备回家煮螺蛳粉吃。
为此他还悄悄从店里薅了几根青菜,三颗鱼丸,准备下到锅里和螺蛳粉一起煮。
但他现在最想和螺蛳粉搭在一块吃的东西是臭豆腐。
可陈记的队伍也太长了,他真不想再排一次。
转头看向隔壁生意不怎么好的臭豆腐摊,要不来一份这个?都在一条街上营业,推车看着差不多,闻着也很臭,应该难吃不到哪里去。
反正也不是直接吃,而是泡到螺蛳粉里,区别应该不大。
“给我来一份。”
“哎。”
失策了。
刚才吃陈记臭豆腐的时候,给了他一个错觉,以为臭豆腐本来就好吃,陈记可能只是比其他好吃一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