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孟大国还是决定和去年一样,在年中养猪,年末宰杀,赶在过年前拿去县城卖。
整天跟那么多头猪打交道,孟大国每天回来都一身猪屎味,好在家里也养猪了,倒也没人怀疑。
天气热,甄臻拎着筐子去了小菜园。
去年她种了不少蔬菜,但收成不算太好。
今年她总结经验,早早就把枯树叶、菜花、剩菜叶子、果皮等堆在一起,做堆肥来改良土壤。又适当用了农家肥和果皮酵素,请了张翠花苟子娘和李德成媳妇这三个技术顾问指点,今年总算大丰收了。
黄瓜架子上挂果累累,西红柿架子上青果子、红果子、橘色果子都有,大的有两个拳头大,小的就鸡蛋大小,天天吃,还是吃不完。
蔬菜就更多了,豆角、丝瓜、茄子、韭菜、生菜都有的,豆角因为日照不足的关系,一直长不大,丝瓜就很高产了,生菜像韭菜一样,割完上面的,下面还会冒叶子出来。
掐几根豆角清炒,茄子就吃红烧的,黄瓜和鸡蛋搭配最清淡,适合夏天食用。
再从空间里拿出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做个脆皮五花,撒点自然和辣椒粉,用生菜包着全部塞进口中,那叫一个惬意!
就连甄臻这不爱吃肉的都吃了不少,就别提家里其他人了。
满满两大盘子肉都被一扫而空。
大丫捂着自己的小肚皮,“阿奶,烤五花肉真好吃!”
二丫和三娃齐齐鼓掌。
甄臻笑,小马屁精从一个变成三个了。
她给孟老太和孟老太爹送了一份五花肉和生菜,俩人吃的是满嘴流油,吃完后孟老太还在感叹:
“老头子,你说老二家的怎么这么会吃呢?五花肉就算了,还包什么生菜,见都没见过!”
“去年她带全村婆娘腌辣白菜,村里人都夸她会吃,苟子爹就说,甄桂芝不下地干活,整天就琢磨这些吃的了!”
孟老太爹把一切归结到二儿媳不干活这件事上。
只不过以前大家都说二儿媳好吃懒做,现在二儿媳像变了一个人,大家就改口夸她会吃了。
孟老太也觉得有可能,她早就忘记以前二儿媳是怎么跟她干架的了,现在满脑子都是二儿媳对她的。
“我就盼着蕙兰能生个男娃,也算是对得起大国他爹了。”
孟老太爹倒是不在乎那些,三娃是男娃,大国就是不生儿子,二房也不算绝后。
次日下了一场暴雨,院子里的水倒灌进家里,全家人脸盆牙缸齐上阵,总算把水舀出去了。
不过二丫捡了一只癞蛤蟆,大丫捡了几条鱼虾,三娃也糊了一身烂泥。
甄臻烧了水给洗娃娃,把娃娃们洗干净,又煮了筒骨汤,放了番茄挂面进去。
孩子们就爱吃这口,配点筒骨上的碎肉,碳水有了蛋白质也有了,有汤有水的,这吃着不舒服?
家里有个孕妇,甄臻也给焦蕙兰做了一份,她端着筒骨面进屋,就见焦蕙兰大着肚子坐在缝纫机前忙活。
起初孟二勇叫把缝纫机放他屋里,甄臻为了公平期间,放在自己那屋了。
“蕙兰,吃面。”
焦蕙兰笑笑,撑着后腰站起来,“娘,你做面条怎么不喊我?哪能叫您亲自下厨?”
甄臻就笑,这儿子倒是挺疼她的。
她拿起焦蕙兰做的小衣服,真是吓一跳,这可比她练手的那些好多了。
“这小裙子不是我画的那条吗?”
甄臻偶尔在纸上画图样,偏偏她不是学这个的,经常画得出来做不出来,再加上这年头布料不好找,往往画了一条公主裙,做出来的却是乞丐装。
可是焦蕙兰似乎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竟然能把她的图样落地。
“这可比我画的好看多了!”
焦蕙兰有些不好意思,“娘,是您的图画的好,我就瞎做做,你别笑我。”
“蕙兰,你也太谦虚了,这哪是瞎做做?我就不说给大丫画的这条裙子的,就说你给三娃做的背带裤吧?这款式也是非常新潮的,回头就叫三娃穿你做的裤子拍全家福。”
焦蕙兰有些不敢相信。
“娘,我做的真有那么好?”
“娘从不说虚的,说实话,蕙兰,你做衣服比做菜更有天赋,你的厨艺虽然好,可那是为了养家糊口,不算你的兴趣爱好,可娘算看出来了,你对缝纫很有兴趣,家里的旧衣服都叫你拆的差不多了,用旧布做出来的衣服比买的还好看。我瞧着你再练一练,就能超越冯裁缝了。”
婆婆的鼓励让焦蕙兰信心大增,她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唯唯诺诺,在婆婆面前话都不敢说的小媳妇了。
“娘,我听你的,最近多练习一下,争取超越冯裁缝。”
甄臻看着眼前这个光彩夺目的焦蕙兰,无比欣慰:
“蕙兰,女人不是只能围着锅台、男人和孩子的,远的不说,咱就说近的吧!冯裁缝家里成分不好,可她却靠着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还由村支书担保,避免了被斗。在我看来这就是优秀的女性了,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做这样的女性。”
焦蕙兰连连点头,她从小就喜欢缝纫,可她娘不愿意送她去学裁缝,她只能躲起来偷偷自学。
就是自学,家里也舍不得提供布料和线头。
要不是婆婆买了缝纫机,焦蕙兰只怕一辈子都会把缝纫埋藏在心里了。
焦蕙兰踩缝纫机跟甄臻织毛线一样,那叫一个见缝插针!
她非常高产,给大丫缝了个波浪边的小帽子,二丫做了两条裙子,三娃做了几条短裤,还给最喜欢的婆婆做了一条松枝绿色的裙子,配上复古的花边纽扣。
这裙子挺漂亮,就是太大牌了点,跟农村格格不入。
甄臻本来还有点担心,可既然是儿媳妇给自己做的衣服,还是得穿出去显摆显摆。
张翠花嗑着瓜子,“老气!”
苟子娘摇头:“像我阿奶前几年烧掉的那一件。”
她们不喜欢,甄臻也就放心了。
程素来家里读书,就免不了跟孟华碰上,她偶尔会拿出不会的题目问孟华,孟华也神色如常地为她讲解。
甄臻瞧着他的表情像是放下了,也许他还喜欢程素,可他已经是看过世界的孟华了。
他知道广阔天地,情情爱爱不算什么的。
无论如何,三儿子能放下对程素的执念,甄臻也是很开心的。
这样甄家就不用搅和进男主和女主的孽债里,不用被疯批男主报复折磨了。
“老三,你觉得程素和招弟的底子怎么样?”甄臻走上去问。
孟华推了推眼镜,“程素不错,要是有大学入学考试,我觉得她问题不大,但是招弟底子太差了,她这样的底子,学不学没太大区别。”
走到门口的孟招弟脚步一顿,面色微微发白。
甄臻笑了笑,抱起三娃说:
“谁说学不学没区别的?学了就有机会,你不看好招弟,是因为她底子差。我看好她,是因为我知道,像她这样的女孩子要是不学习,一点出路都没有,我相信她是知道这一点的。”
孟招弟紧紧攥住笔。
孟华摊手,“娘,那我们走着瞧。”
焦蕙兰做的衣服实在太多了,家里人根本穿不完,甄臻就提议她拿去市场上售卖。
焦蕙兰吓了一跳,“这能行吗?衣服要量尺寸才能做呢。”
“怎么不行?你给我做的睡裙很宽松,我看从九十斤到一百五十斤都能穿,这样的衣服不需要量体裁衣也可以做。”甄臻说道。
“可我怕我做的不好。”
“这还不好?要我看,没人比你做的更好了。”甄臻真心实意道。
焦蕙兰怀疑婆婆在骗自己,却也有些跃跃欲试,最终点头答应了。
暑假过得很快,孟华打算早点回学校,他虽然日日苦读,却还是担心跟不上进度。
焦蕙兰又做了一顿饺子为他送别。
三儿子回家两个月,甄臻也算看腻他了。
给钱孟华不要,甄臻就为他准备了两身新衣服,两双鞋,两个裤衩,一瓶高乐高,几十包豆奶粉,一网兜苹果。
至于文具那些,今年甄臻就没准备,三儿子有钱完全可以到京城再买,那边的文具比县城的可好不少。
孟华走后没多久,孟丽就生了一对双胞胎。
“昨晚生下来的,还是今早蒋东平来报喜才晓得,说是生了一对男孩,母子平安。”
孟大嫂高兴坏了,她正在家里画喜蛋,甄臻过来帮忙。
甄臻笑道:
“孟丽也是有福气的,原先你还担心她姻缘不好,二婚过得不顺,现在总算放心了吧?”
孟大嫂直点头:“蒋东平是家里独苗,他娘又是那种情况,咱家孟丽一生就是两个,就算孟丽是二婚,他老蒋家也挑不出一点不是!还得把咱孟丽当功臣一样供着!”
大家都知道孟丽离婚,责任不在她这里,可多少还是有人议论,说孟丽不检点,周长胜才不要她。
孟大嫂自然是生气的,只盼着女儿肚子争气,打那些人的脸。
“听说周长胜他娘听到消息后,眼一闭晕了过去。”孟大嫂幸灾乐祸。
孟大嫂想带着甄臻几人去了蒋家看孟丽。
张巧红给带了四斤斤面粉, 周淑芬炖了四个猪蹄,孟大嫂带了两包红糖和一大包馓子,孟老太一早就带着米去打了米粉, 准备给孩子做米糊糊吃。
买这么多东西,对寻常人家是个不小的负担, 但有什么办法?
谁叫孟丽生了个双胞胎?
一来就是两个儿子,娘家礼物送少了, 难免会叫蒋家轻视了。
作为孟丽的娘家人, 她嫂子和她老娘这点做的还是不错的, 不在关键时候给她丢脸。
甄臻找赵美兰买了四包奶粉,这可是相当不错的礼物了。
蒋东平原先他觉得孩子随便养养就行。
可是看到甄臻把孙子孙女养的那么好,他还是很羡慕的,孟丽打听过,她婶子一直给孩子喝奶粉,每天一个鸡蛋也是必不可少的,偶尔还给孩子补补钙。
再加上平时吃得好, 穿衣服又讲究, 可不是跟寻常孩子不一样?
孟丽看到大丫的变化,就决定也跟她婶子学, 想给娃喝奶粉。
昨天叫蒋东平去供销社问了, 蒋东平买了四包奶粉回来, 一路上都觉得贵。
关键是四包奶粉也不经喝啊,毕竟有两个儿子呢。
看到孟丽婶子送来四包奶粉时, 蒋东平就觉得这礼物送到他心坎上了。
孟丽状态不错,虽然奶着两个孩子,却脸蛋红润,精神饱满。
“你这恢复的也太好了。”甄臻说。
孟丽瞥了眼屋里, 幸福地笑笑:
“我婆婆真有意思,往常我去上班,她就出来收拾屋子做饭,等我差不多要回来了,她就躲进屋里不见人。我从医院回来后,蒋东平就把俩个孩子扔进去给她了,俩孩子一直是她带着,只有孩子哭闹要喝奶时,才从门缝里塞出来给我们。”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折叠式婆婆吗?
再看蒋东平笨手笨脚给孩子换尿布,不叫孟丽在月子里累着了,甄臻就觉得这男人没嫁错。
“男人没带过孩子,说爱孩子爱老婆,那都是嘴上空话。你家蒋东平做的不错,婆婆也是难得一见的好婆婆,有他们帮你带,你生两个孩子也不怕的。”甄臻笑道。
蒋东平隐约听到甄臻夸他,从心底觉得舒坦。
他挺喜欢孟丽这个婶子的。
这婶子跟一般农村妇女不一样,从不大呼小叫批评孩子,说话有理有据,气质见识都不寻常,又培养了一个大学生儿子。
她说话蒋东平就愿意听。
甄臻看到两个孩子头下枕着一本影集,就连忙说:“这是在给孩子睡扁头?这是不科学的,可不能这么做。”
“科学”两个字一出来,她就赢了,这年头没人这样说话的。
蒋东平叫他说的一愣,“我娘说扁头好看,这种影集外壳很硬,孩子出生就睡的话,很容易定型。”
孟大嫂和张巧红几人也赞成的,大扁头多好看啊,谁家孩子睡了大扁头,都是要出去炫耀的!
甄臻心说睡扁头还真是害人不浅。
她耐心解释:“人的头颅是圆形,睡扁头会导致头颅后面受压迫,影响孩子的智力和视觉发育。后脑勺凹进去后会向各个方位延展,所以睡扁头的孩子长大后会面部扁平,颧骨突出。不管从长相还是身体发育方面,那都是有害无利的。”
蒋东平第一次听这种话,被吓得后脊发凉。
只是睡个扁头,就有这么多危害?他差点就害了孩子!
孟大嫂和孟丽几人也听得一愣一愣的。
张巧红就说:“睡扁头危害这么大?我家招弟就是大扁头,不过婶子说的好像没错,我家招弟从小就呆,脸也不如来弟立体。”
孟来弟没睡过扁头,长得比孟招弟好看不少。
孟丽也有点后怕,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好看,她早就说过她婶子不是一般人,就从她婶子喂孩子喝奶粉这件事,她就觉得应该信她婶子。
孟丽叫蒋东平和婆婆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不让孩子睡扁头了。
甄臻好久没来县城,让孟大嫂带人先回去,自己又去跟赵美兰碰了个头。
赵美兰收了两个金戒指一个金耳环,因为克重小,甄臻给了她两块钱,赵美兰也是乐意的。
这东西不值什么钱,就算以后世道好了,拿出去卖,这几个小东西也发不了大财,她还是想换点钱,给家里多买几斤米面养家糊口。
甄臻把东西收到口袋里,表情没有丝毫波动。
赵美兰有点看不懂她,她以为甄大姐是听到什么风声,想多收点黄金坐等涨价。
可真要是这样,怎么也该高兴一下。
这位姐倒好,不管收到什么好东西,都是一副眉眼不动的模样,让人看不懂。
甄臻又去黑市走了一圈,想买点棉花回去,秋收后很快就猫冬了,一旦入冬,不管是做棉被还是做衣服都少不了棉花。
更何况今年家里又要添个小的了。
黑市上确实有卖棉花的,她买了一麻袋,没敢买太多,毕竟这东西虽然不重,体积却不小。
卖棉花的是个小青年,看到她眼神一亮。
“姐,是你啊?”
甄臻经常来,这里不少人都认识她,毕竟这位大姐气质不同寻常,听说她前几次来时,不少人以为她是卧底的,还是赵美兰男人带她来几次后,大家才没那么戒备了。
甄臻也觉得他眼熟。”
青年连忙道:
“姐,你等着,我带个人来找你,马上就回来!”
甄臻有些疑惑,却还是在这等着了,这期间她买了两斤红豆,一个西瓜,一斤干蘑菇,两斤红枣。
原本还是买点枸杞的,可那枸杞成色一般,有点发黑了,她就没要。
不过今天竟然有人卖人参,说是从北边跨省倒腾来的,就拇指大,一斤才两块钱,但是这种人参烧汤喝是很滋补的。
甄臻买了一斤,把东西放好就想回去了。
那青年却急急忙忙地拉着一位大姐过来了。
那大姐约有四十多岁,虽然穿着朴素,但珠圆玉润的,看着很富贵。
“她有个东西想出手,不知道你收不收。”青年盯着甄臻的脸色说。
甄臻防备地笑笑,“什么东西,这么神秘?”
那大姐还有些犹豫,思忖再三,小心翼翼地打开手帕,拿出一对镯子来。
那成色看着像是翡翠的,叫这大姐戴的油光发亮,打眼一看,没有一点瑕疵,活像个假翡翠。
毕竟这种翡翠放在后世,都是去拍卖行的,甄臻怎么可能见过这种成色。
不过这年头真东西都是砸的砸,烧的烧,实在也找不出假东西来。
“这是……”甄臻故意装作不识货,“这是玉吧?这东西我不喜欢的,在我们农村人看来,不如金子闪,还容易磕碰。”
大姐见她不识货,也有点急。
这要是个识货的,还能要价高点,碰到个不识货的,怎么说翡翠好人家也是不认的。
大姐急道:“妹子,这是翡翠,万中挑一的质地,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要不是吃不上饭,也不敢拿出来卖。”
“翡翠?你想把这镯子卖给我?姐,不是我说,我一个农村女人,平常围着锅台转,洗洗涮涮是少不了的,戴着这么娇贵的镯子,一不小心磕碰着,碎了一块,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了。”甄臻道。
“妹子,这么好的东西,刷碗的时候你戴它干什么?这东西你留着,等以后世道好了……”
她忽然捂住嘴,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什么叫世道好了?难道这世道不好?
她急忙改口: “以后你拿出去卖,至少也能换京城一套房了,我祖宗曾千叮咛万嘱咐,叫再穷都不能卖这对镯子,是我们没用,留不住它们。”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家娘子打江山(麻辣香橙) 遭逢乱世,谢让从流民中寻回了自幼定亲的未婚妻,小娘子温顺柔弱,懵懂可爱,两人成婚后便隐居乡野,日子倒也和美。
只...
-
你更胜春朝(或扉) [现代情感] 《你更胜春朝》作者:或扉【完结】晋江VIP2025-02-19完结总书评数:565 当前被收藏数:1686 营养液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