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吉祥如意(暮兰舟)


王家兄妹代表着苏州阁老王家啊,有这样的贵客,外戚张家倍有面子,盛大的婚礼更添光辉!
但,有人欢喜有人愁。
紫云轩,如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嬷嬷,您再说一遍,王姑娘要住那里?”
“承恩阁。”王嬷嬷说道:“老祖宗说,王姑娘喜欢住在视野开阔、清净的地方,此处非承恩阁莫属,要招待好贵客,当然是主随客便,安排王姑娘住在承恩阁。横竖承恩阁的主院的桌椅板凳,被褥幔帐一应都是齐全的,拨几个丫鬟婆子去伺候就行了。”
如意说道:“那我搬到紫云轩值房来住吧,免得打扰王姑娘清净。”
“不行。”王嬷嬷说道:“紫云轩的活你要干好,贵客你也要伺候好,要不升你做一等干什么吃的?你得学会身兼数职啊。”
如意心道:我不想!爱谁谁想!除了干好本职的差事,多余的活我一点都不想干!
如意说道:“谢嬷嬷栽培,我会努力的。”
苏州王阁老的王家兄妹的到来,让张家上上下下都觉得倍有面子!
瞧瞧,我们张家不仅飞出去金凤凰,连挑选女婿也是极有眼光的!张家的姑太太嫁的是阁老呢!
芙蓉姑娘亲自来到承恩阁,查看正院的布置,虽说是阳光明媚的二月天,一早一晚还是有些冷的,都还穿着夹衣,还在烧炕,只是不用烧的那么热。
芙蓉用手试了试炕的温度,说道:“当年咱们家姑太太还在的时候,王姑娘经常跟着姑太太进宫陪着老祖宗和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生的小公主夭折,就把王姑娘当亲女儿看待,王姑娘是见过好东西的,你们好好伺候,别慢待了贵客。”
丫鬟婆子都说是。
芙蓉说道:“不过,也别太殷勤了,别有事没事往跟前凑,王姑娘喜欢清净,否则老祖宗也不会安排她到广寒宫居住。”
广寒宫是承恩阁的外号,这里位置高,冷冷清清,老祖宗只在想要赏画的时候来这里逛逛,平日是不来的。
一旁如意没忍住,问道:“芙蓉姐姐,王姑娘大概要这里住多久?我好有个准备。”婚礼结束就赶紧走吧!
芙蓉似笑非笑,似乎看穿了如意的意图,说道:“谁知道呢,老祖宗一直挂念他们兄妹,肯定想要多留些日子。”
“自打去年王阁老辞官,带着家眷回苏州,好久没见了,老祖宗一直惦记着王家兄妹,好容易打着大小姐婚礼的幌子,千里迢迢从苏州接来,应该是能留多久就留多久吧。”
如意听了,简直眼前一黑!
承恩阁依然是归她管啊,王姑娘在这里住几日,如意就多操心几日。
一切准备齐全,就等着迎接王家兄妹。
松鹤堂里,老祖宗坐立难安,不一会就问,“有没有消息?他们进城了没有?”
芙蓉也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派人出去打听,陆续放出去好几拨人马,就连颐园的丫鬟婆子们也都无心做事了,互相打听“来了没有”。
只有如意高兴不起来,到了傍晚,大厨房送来她的份例菜——一等大丫鬟是四个菜。
如意心情不好,就没有胃口,但是当她尝了尝份例菜的一碗鸡尖汤时,如意眼睛都亮了!
这个味道……分明是娘的手艺啊!
鸡尖就是鸡胸肉,尾端尖尖的,所以叫做鸡尖,如意不喜欢吃带骨头的肉,如意娘就把鸡胸肉剔出来,给她做鸡尖汤,吃起来方便,还嫩嫩的。
如意娘做鸡尖汤,习惯用酸笋调味,酸笋也是自己腌制的,如意从小吃到大,吃的舌头都能认主了。
如意要秋葵把其他三碗分给紫云轩丫鬟婆子们吃了,她只吃了这碗鸡尖汤,跟秋葵交代道:“我去一趟大厨房,去去就回来。”
如意直觉母亲就在颐园大厨房里做菜!
如意一路小跑着去了大厨房,她穿着一身红,在雕栏画栋的十里画廊里奔跑,右边是碧波荡漾的长寿湖,左边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河畔垂柳,衬得红如意格外显眼。
如意沐浴着夕阳,春风拂面,鼻头和额头都微微出汗,亮晶晶的,脸颊红扑扑的,就像一个成熟的水蜜桃,一咬就溅出甜蜜的汁水。
“水蜜桃”到了锅碗瓢盆碰撞的大厨房,如意一眼就看见正在坐在小杌子上剥青豌豆的如意娘!
“果然是娘来了!那碗鸡尖汤只有娘才能做出那个味道!”如意高兴的窜蹦蹦跑到如意娘身边。
如意娘笑道:“大小姐出嫁,颐园大厨房要招待所有的女客,严婶子说实在忙不过来,要我过来搭把手,炒几个菜,打打杂。原本是二月十八正日子那天来就行的,我想着一个月没见你了,怪想你的,今天下午就来颐园大厨房做一些杂活,还带着我自己做的酸笋,借用这里的厨房,给你做了一碗鸡尖汤,混在你的份例菜里送过去了。”
预料客人会很多,且大户人家赴宴,身边都跟着自家的丫鬟婆子管事小厮等等,这些服侍的人侯府也要管饭管茶的,如此,需要招待的人数要翻好几倍,为避免乱哄哄的旁生枝节,按照东府当家主母夏氏的安排,宴席分两个场地,东府招待男客,颐园招待女客,两个地方都设了流水席和戏台。
这时颐园大厨房总管严婶子过来笑道:“我们打了赌,就赌你尝不尝的出来,看见你来呀,我就知道自己输了。愿赌服输,我抽空把柳叶鲊的做法教给你娘。”
原来如此,如意往母亲身边靠了靠,“我待会还要回去当差,不能伤了指甲,就不帮忙剥青豌豆了。”
如意娘说道:“用不着你动手——王家兄妹快进城了吧。听说王阁老和咱们家姑太太的一双儿女,养的就像天上神仙似的,模样好,才华好,性格脾气也好。想想也是,王阁老是探花郎啊,听说只有长得好看的才能选为探花郎,探花郎的儿女就更好看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运气见一见。”
从早晨开始,东西两府上上下下都在谈论王家兄妹,连性格腼腆沉静的如意娘都不禁心生好奇,想瞧上一眼。
如意说道:“从下午就说快了快了,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谁知道啥时候能来。”如意是唯一一个对王家兄妹没兴趣的。
话虽如此,如意依然不敢掉以轻心,稍坐了坐,就要走,“娘,王姑娘要住在承恩阁,我这几天承恩阁、紫云轩两头忙,估摸不得空来大厨房看你。”
如意娘说道:“你忙你的,差事要紧。我这次来大厨房就是帮忙搭把手,无论是摘菜、改刀、炒菜、传菜什么的,那里缺人我就顶上去,若是去席面上传菜,我们说不定还能再碰上呢。”
如意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走到半路,就看见看门小厮辛丑一路飞奔,还大声喊着:“来了来了!王家来人了!”
如意叫住了辛丑,“这回消息可准?”
辛丑气喘吁吁,“如意姑娘,这回一定准的,马车走的慢,报信的人骑着快马来的,说已经进了朝阳门,估摸一个时辰能够到。”
如意看了看天色,“到时候天就黑了——你快去松鹤堂报信,这回肯定有大赏等着你呢。”
如意回到紫云轩,过了一会,松鹤堂派了丫鬟来传话,“老祖宗说了,王家客人天黑了才能到,今晚提前把十里画廊的灯都点起来,照亮来颐园的路。”
原本十里画廊是定在二月十七和十八这两个晚上点灯的,今天才十四。
但,老祖宗说了算嘛。于是如意把总管上夜的潘婶子叫来了,“老祖宗说了,今晚就点灯,迎接苏州来的贵客。”
潘婶子问道:“行,我就安排,横竖灯油和灯芯都提前领了——现在十四就点上了,那么十五、十六点不点?如果要点,我们领的灯油灯芯都不够的,需要再去库房领。”
这是个问题,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如意说道:“你先去安排今晚的,我这就去松鹤堂问问芙蓉姑娘,到底怎么个变动,我们好提前准备。”
松鹤堂就在隔壁,如意很快就找到了芙蓉,芙蓉正在忙,吩咐几个婆子,“你们快去东西两府,把侯爷侯夫人,各府的少爷们都请到松鹤堂来,老祖宗有请。”
此时两府的三个小姐,东府的大少奶奶夏氏都在说说笑笑,陪着老祖宗等客人呢。
听到外头芙蓉的吩咐声,夏氏忙说道:“去问问魏紫,看看瑶哥儿吃了饭睡了没有,若还没睡,就抱来,迎接贵客,一起热闹热闹。”
芙蓉应下,一一吩咐下去。
等芙蓉忙完了,如意瞅空就去问,“芙蓉姐姐,十里画廊的点提前到今晚就点了,之后十五十六两晚要不要点?”
芙蓉有些为难,把如意带到一个僻静的房间说话,“等大小姐出嫁之后,东府马上就要试着推行一些俭省之法,虽说无论怎么俭省都俭省不到咱们颐园,怕委屈了老祖宗,但是老祖宗向来体谅大少奶奶当家不容易,这灯……估摸以后不年不节的就不会随便点了。”
如意从王嬷嬷那里得知西府借给了东府三万两银子应急的事情,晓得这里头利害关系,老祖宗想要以身作则嘛,说道:“芙蓉姐姐的意思是……明后两夜就不用点了?”
唉,你倒是给句准话啊!这样下面的人怎么办事。
芙蓉想了想,问如意:“十里画廊点一晚上需要花多少钱?”
如意开始口算,“十里画廊一共两百盏灯,每晚耗费灯油大概一百斤。现在这个季节新的菜籽油还没有出来、豆油更还没有,灯油有些贵,按照一斤一钱银子来算,一百斤就是十两。”
“一根粗一点的灯芯两个钱,每晚都要烧掉一根,两百根灯芯就是四百钱。”
“按照规矩,负责点灯的上夜女人每晚有六十个钱的补贴,需五个女人伺候这些灯,一晚上的补贴是三百钱。”
“以上,十里画廊一晚上需要花十两八百钱。”
芙蓉听了,说道:“两晚就是二十一两六百钱,也不多嘛,这点钱不算过分,点上就是了,不缺这点钱。王姑娘要住在园子里头,点着好看。”
由奢入俭难,习惯了面子上好看,想要改变非常难,尤其是俭省到自己头上,就觉得省这点钱没必要,反正没多少嘛!
如意心道:俭省和体面就是两个水火不容东西,舍不下面子,如何俭省?我看俭省之法够呛能推行下去。
如意说道:“是,我这就吩咐下去。”
随便你们怎么俭省,只要不扣我每月二两银子的月钱就行了!

第一百零二章 张皇亲阖家迎贵客,爬阶梯夜景引诗兴
且说如意跟芙蓉回了事,刚刚出了房间,就在抄手游廊里遇到了胭脂红霞!
如意笑道:“你们两个是跟着大小姐过来的吧,也想来看苏州的王家兄妹是何等神仙?”
红霞说道:“以前王阁老家还在京城的时候,我见过他们好多回,王姑娘还认识我呢——我是陪胭脂来的。”
胭脂笑道:“我没见过,被她说的百爪挠心的,说王阁老是探花郎,探花郎本就长的齐整,一双儿女就更好看了,就想来开开眼。”
胭脂和如意是底层家生子,没怎么见过大世面,红霞就不一样了,跟着她姨爹来禄沾光。
如意说道:“我最近都没见到你,梅园就那么忙?不是说大小姐的嫁妆早就置办齐全了吗?”
“不是大小姐。”胭脂说道:“我这个月得了个大活,二小姐把两匹云锦给了我,要我按照大小姐的身形做一套衣裙,做衣服容易,但我从来没用过云锦这么贵重的衣料,小心翼翼的剪裁,缝合,就怕把好料子作废了,闭门不出二十来天才做好。累得我呀,今天出来散散筋骨。”
如意说道:“我最近也是忙的要命……本以为忙过婚礼就轻松了,结果今天又多了个活——王姑娘要住在承恩阁,我还得分出神来待客。”
红霞笑道:“能者多劳嘛,到时候老祖宗一定有重赏。”
如意叹道:“但愿如此,要是多赚点也是好的——不跟你们说了,我还有事,先走了。”
到了紫云轩,潘婶子已经去忙活了,如意要秋葵出去转告潘婶子,十五十六两晚十里画廊都要点灯。
暂时有了喘息之机,如意还得抽空铺纸练字。
依然是模仿老祖宗的笔迹,抄写《金刚经》。如意现在越描越像了,一笔字就像照着老祖宗的笔迹印上去的。
以前觉得练字是个负担,现在天天忙碌,写上两笔,强迫自己把心静下来,忘记那些千头万绪的琐事,心无杂念,像是入定似的,暂时忘记烦恼,整个人好像被一个个字包裹起来,隔绝了世俗的纷纷扰扰,如意没上过学,说不上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就是觉得脑子空空的,很舒服。
也不知过了多久,如意汇聚凝神写字,连什么时候天黑、什么时候秋葵悄悄把点着五根蜡烛的烛台端过来都不知道。
一直到外面传来急促杂乱的脚步声,还有此起彼伏的说话声,“王公子、王姑娘来了!”、“到那里了?”、“已经下了马车,在颐园东门坐上了轿子!”、“走,我们去松鹤堂瞧瞧去!”
如意被吵的中断练字,这动静,就是过年也没有这么激动热闹啊!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如意轻轻吹干墨迹,抬头见秋葵还守在这里呢。
如意说道:“你怎么不去看看?”
秋葵说道:“如意姐姐还在这里,万一有什么事情吩咐我呢。”
如意说道:“天都黑了,还能有什么事情,我还在紫云轩,是因等老祖宗王家兄妹们吃了晚饭,我要带着王姑娘去承恩阁住下,要不,我早回去了。你去玩吧。”
秋葵摇头,说道:“没什么好玩的,我也不想去松鹤堂凑热闹,那么多人,怪吵的,我反正也挤不到前头去。”
如意说道:“那你就洗洗睡去,明天有的忙。”
秋葵一扫如意练字的字,试探着问道:“横竖咱们在这里都没事……如意姐姐能不能教我打算盘?我很想学这个。”
如意笑道:“行啊,闲着也是闲着,你学会了,我还能偷个懒。”
如意拿了两个算盘,和秋葵一人一个,回想着三年前魏紫是如何教她的,照葫芦画瓢教给秋葵。
两人就在紫云轩噼里啪啦打算盘,等到明月挂在树梢头的时候,一个婆子匆忙来报信,“松鹤堂那边吃过家宴了,王嬷嬷要如意姑娘赶紧过去。”
如意连忙跟着那婆子走,秋葵还在继续拨弄算珠儿。
松鹤堂里,东西两府大小主子全都来了,齐聚一堂,欢迎王家兄妹,乌压压的一屋子人。只有重孙辈的张瑶因闹觉,被奶娘魏紫抱下去哄睡了。
饭后,张家人都在喝茶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尤其是东府,丝毫瞧不出一个月之前缺钱借钱的窘迫,尤其是崔夫人和周夫人这对妯娌,亲亲热热的,好像庆云侯府送假货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伺候的丫鬟婆子们站在角落里,低眉顺眼,一丝声都不出,但只要主人门一抬手或者给个眼神,立刻就上去等候吩咐。
如意静静的站在王嬷嬷身边,用眼角余光打量着坐在老祖宗身边的一对少男少女。
他们一左一右簇拥着老祖宗,侧身坐在一张花梨木罗汉塌上,如意只能看见他们的侧脸,亲兄妹嘛,侧脸轮廓有些相似,少年如芝兰玉树,少女如长寿湖河堤上的杨柳。
书香门第出来的少爷小姐,果然不一样。
老祖宗问外甥王延喆,“天不早了,你们兄妹路途劳累,辛苦了,早点歇着——你想住在何处?东西两府空房子多的是,随你的心意吧。”
王延喆笑道:“我还是以前一样,住在二表哥家里,和外甥宗院住一起就行了,不必另外安排院落。”
王家兄妹和两府侯爷是平辈,王延喆话里的二表哥家就是西府建昌侯府了。张宗院是西府的二少爷,崔夫人所生,因崔夫人是嘉善大公主的女儿,崔夫人有时会和嘉善大长公主一起,带着儿子张宗院进宫探望太妃娘娘,王延喆也是宫里的常客,外甥和表叔两人年龄相仿,又时常在宫里见面玩耍,所以两人比较熟。
母亲张姑娘还在世时,带着一双儿女回娘家,有时候留在娘家过夜,王延喆通常住在外甥张宗院的外书房里。
西府侯爷侯夫人都笑道:“既如此,请表弟跟我们一道回去吧。”这可是王阁老的长子啊,得好好招待。
西府的人先走了,老祖宗对东府的人说道:“你们也都回去歇着吧,外甥女跟我住在颐园。”
东府的人也散了,就剩下张家三位小姐。
大小姐张德华带着张言华、张容华两个妹妹向王延林告辞,“表姑旅途辛苦了,早点歇着,我和妹妹们明天和表姑一起吃早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