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贾璋传(惊鸦)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三奶奶这是喜脉啊!”
“恭喜大人,恭喜夫人,贵府夫人已经有孕一个多月了。”
虽然已经有了猜测,但窦大夫的诊断,还是让贾璋和黛玉的心彻底落了下来。
黛玉只觉惊喜。
这个孩子,不但出乎贾璋的预料,也不在黛玉的计划当中。
因为,黛玉已经发现了贾璋的小秘密。
她也曾问过王太医,贾璋喝的那种汤药是否伤身体。
如果伤身体的话,她是一定要阻止三哥哥的。
但是在得到那种汤药不会损害身体健康的答复后,黛玉就没戳破贾璋的小秘密。
她心里清楚,要不是心疼她,三哥哥也不会这样做。
只要不会伤害到三哥哥的身体健康,那她就不会反对三哥哥的选择。
只是……
或许是因为母亲早逝,或许是因为与父亲分离的往事,黛玉发现,自己很渴望亲情。
三哥哥很好地填补了她心中的空缺。
他是她的爱人与夫君,也是她的哥哥与家人。
但如若可以,黛玉同样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亲人。
她很期待这个孩子的到来……
因为在黛玉怀菱哥儿时,贾璋做过充分的准备。
孕期需要注意的事情,他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就连上次黛玉有喜时,他做的笔记,都在他装重要物品的箱子里面锁着呢。
所以这次,贾璋就不用问窦大夫太多问题了。
在窦大夫开完安胎药的药方后,贾璋送了窦大夫一个大红包,又派人把窦大夫礼送回房。
在窦大夫离开后,贾璋又吩咐厨房那边换一桌清爽的饭菜上来。
他们一家三口吃完了刚刚中断的晚饭。
在这之后,菱哥儿被父母撵去做课业。
回自己院子的路上,还在心里畅想弟弟妹妹会有多可爱。
而在孩子离开后,贾璋陪在黛玉身边照顾她。
他陪她看书休息,为她倒水端茶,惹得黛玉嗔怪他:“我哪有这么娇贵?”
贾璋笑道:“你总是说这种话,上次怀菱儿时,你也是这样说的。”
“可是我喜欢照顾你。我们皎皎,既矜贵又可爱,合该被人好好照顾才对。”
两人肩膀挨着肩膀,坐在一起看书。
没过多久,黛玉就沉沉睡去了。
贾璋给她掖好被子后,离开主院,吩咐雪檀往京中送喜信。
“咱们家里、岳父家里、师父家里都要通知到,其他人就不用通知了。你们奶奶这一胎还没到三个月,提前和外人说不吉利。”
“你亲自寻些手脚麻利、老实忠厚的接生婆带回津海,津海的接生婆肯定没有京里的接生婆好,而且我不放心用这边的人。”
雪檀连声应是。
当天晚上,他就打点好了行囊。
翌日凌晨,他就乘船北上,报信去了。
大概半个月后,雪檀带着两大船的东西礼物,还有好几个接生婆从京中回来了。
船上的东西,是贾母、林如海以及贾赦、邢夫人夫妇为怀孕的黛玉准备的东西。
衣料玩器,玉器瓷器,草药补品,但凡能想到的,长辈们都为他们准备齐了。
而除了这些礼物外,雪檀还带了另一个消息回来。
那就是,惜春的婚期已经定下来了。
就在今年中秋节节假时,那蒋家公子,就会与惜春完婚。

第215章 兴修海港小有波折,视察工地惜春出嫁
在黛玉怀孕三月后, 津海地方官员全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些人的夫人们纷纷登门,送上礼物,庆贺贾璋夫妇添丁之喜。
贾璋对此并不反对, 有人和黛玉说话,为她解闷也不错。
只是每天不能见太多客人, 省得累到了身体。
这一日, 贾璋从外头提了一大篮子红石榴回来。
“王太医说过, 吃石榴对孕妇的身体好。我听说张知府家里石榴又大又红还很甜后,特意去他们家里摘了一些回来,给你尝尝鲜。”
言罢, 他从篮子里面挑了一个饱满的石榴出来。
然后递给春纤道:“给你们三奶奶剥好后再送来。”
春纤接过石榴, 去另一边儿剥石榴去了。
在春纤剥石榴时, 黛玉吩咐小丫鬟端水来,好让贾璋洗脸。
小丫鬟捧来银盆后, 贾璋拿玉匙舀了一勺桃花茯苓粉洗脸。
黛玉见他洗完脸, 拿了锦缎巾帕给他擦脸。
贾璋擦去脸上的水珠, 就听到黛玉问他:“三哥哥最近修海港,朝中有没有人参你?有没有人给你使绊子?需不需要我写信,请爹爹帮忙?”
黛玉正在孕期,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所以,即便岳父来信, 也不会和女儿提及这些经纶世务。
那么,跟黛玉提及这些事的, 就只会是那些来探望黛玉的太太了。
他一会儿得问问紫鹃,到底是谁那么没眼色, 居然跑来黛玉这里胡说八道!
他倒要看看,是哪个下官这么不晓事, 竟放任老婆来经略府官邸里嚼舌根子。
他饶不了他们!
因为这件事,贾璋心里不太高兴。
但在黛玉面前,贾璋依旧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皎皎不用担心,朝中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所以不用岳父大人帮忙。”
“的确有一些小人弹劾我,但那些人根本不足挂齿。他们只是河漕利益相关方的傀儡,书生罢了,做不成什么大事。”
“兴发海漕、改革漕运这件事,陛下和内阁诸位相公都是赞同的,又怎会因为这些人的狺狺狂吠而动摇呢?”
“只要有师祖和师父在,我的名声,就不是那些小人所能毁谤的。”
“而且,我身边既有兵卒行伍相随,又有家丁细作保护。即便有人想设计我,也近不了我的身,更害不了我的命,所以皎皎你尽管放心养胎就是。”
祸不及父母妻儿,是官场上做事的基本准则。
但贾璋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自己的对手。
所以,他为父母、妻儿设置的保护圈,向来都是严密周到的。
譬如说现在,他就安排了不少家丁,暗中保护黛玉母子。
而在黛玉院子里,还有好几个伪装成粗使丫鬟的女武师随时待命。
不过这些事情,不论是黛玉这个母亲,还是菱哥儿这个儿子都不知道。
贾璋没有告诉他们这些事。
他不希望他们为此提心吊胆。
他会保护好他们母子的。
听到贾璋的解释后,黛玉才放下心来。
有师祖他老人家撑腰,三哥哥根本不可能出事。
是她关心则乱了。
“那就好,如此,我就安心了。”
阳光从窗纱中渗透进室内,温柔了黛玉的眉眼。
贾璋抬眼看向黛玉,只觉她坐在那里,就已经是一幅仕女画。
而黛玉被暖融融的阳光笼罩着,整个人都有些昏昏欲睡。
不过,在临睡前,黛玉脑里突然浮现出昨夜的梦境来。
于是,她强撑着精神向贾璋道:“我昨天梦到吃不起饭的小孩子了,心里怪不落忍的。今儿就思量着,咱们家要不要办一所养济院,救济那些孤儿与贫苦老人?”
贾璋揉了揉她的头发:“我觉得可以,皎皎,我们做些好事,只当是为你积福也好。”
只求漫天神佛看到他们的善举,保佑他们皎皎在生产时能顺顺利利……
在春耕大事结束后,津海经略府才筹备修建海港、试行海漕之事。
因为修建一天海港,可以顶两天徭役,完工后还能领到一小笔津贴,这对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因此,有不少百姓报名修建海港,希望自己能得到这些福利。
反正徭役是躲不过去的,用有好处的徭役顶替没好处的徭役,岂不是很好吗?
不过,这些津海百姓并非修建海港的主力。
贾璋、姚云起他们从茜香俘获的俘虏,才是修建海港的主力。
这些茜香俘虏都被化整为零,打散安置到盛朝役夫当中做苦力。
而在茜香俘虏身边,大盛官兵扮演的监工更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这些准备工作,贾璋自然就不用担心茜香劳工互相勾结、生发暴乱了。
因为,在茜香人行动之前,大盛官兵就会直接把他们按下去,甚至送他们去见阎王爷。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时,朝中突然有人参贾璋肆意征发徭役,侵扰民生福祉;参他虚伪狡诈,名为爱国,实为政蠹。
面对这些毁谤,杨门门下御史自然要站出来为贾璋辩白张目。
但是,这些被操纵的傀儡同样死死地咬着贾璋不放。
在中伤海漕一事上,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决心。
而这些傀儡背后的人,甚至还摸到了津海这边儿。
在黛玉那里探听消息,结果一个不慎,让黛玉发现贾璋被弹劾的太太,就收了这些人送的礼物……
面对这些人的中伤,贾璋并不觉得奇怪。
有人的地方江湖,海漕的出现,必然会影响运河漕运的利益。
他们会反扑,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只是,他们可以说海漕不好,却不能污蔑贾璋轻贱百姓。
这委实有些太过了。
杨宗祯和叶士高不接受这种说法,绍治帝也不接受这种说法。
因为君臣一心,傀儡们的气焰很快就被打压了下去。
这些抹黑贾璋的御史,或是被罚俸,或是被贬官,反正全都没有好下场。
他们背后的人也傻眼了。
上面的人都通力合作,为贾茂行这个津海经略保驾护航了。
他们这些卑贱之人,就算心里再不满,就算恨得快把牙齿咬碎了,又能怎么样?
他们只能把咬碎的牙齿往肚子里面吞。
因为他们的对手,从来都不是贾璋,而是上头的绍治帝。
其实,运河漕运的利益相关方不是没想过煽动漕工动乱,好威胁朝廷放弃兴发海漕漕运的诱人计划。
可是想想绍治帝的性子,他们最终还是选择放弃。
陛下是不会接受地方官员的胁迫的。
茜香国就是前车之鉴。
虽说茜香国覆灭,主要是因为他们怀璧其罪——他们的高产良种与富裕银矿吸引了大盛的视线,这才是大盛攻打他们的主要原因。
但谁又能说,陛下派人攻打茜香国,没有雪南安郡王之耻的心意?
如果没有这个心思,在知道良种的消息前,绍治帝就不会往茜香国派遣细作了。
如果没有这个心思,在贾璋、严敬等人攻陷茜香后,南安郡王回国后,也不会一无所有了。
由此推之,若运河漕运的利益相关方煽动漕工动乱,等待他们的只会是银亮锋锐的铡刀。
而不是皇帝的低头与海漕的停摆……
所以,这帮人最后还是偃旗息鼓了。
而那些收受好处,妄图从黛玉口中套消息的太太们,也受到了贾璋的精准报复。
贾璋的心眼儿不大,他自己受不得委屈,更见不得家人受委屈。
这些人让正在养胎的黛玉发现他被弹劾的消息,害的黛玉忧心忡忡了一场。
对此,贾璋心里很不爽。
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能轻易放过她们呢?
他是男人,不能对女人动手。
但他可以收拾她们的男人。
至于理由……
那还用找吗?
贪污受贿、收受好处、泄露海港机密,这都是现成的罪名。
这种事情,若不细究,那也就过去了。
可若真细究,就算把这些人的乌纱摘了,都合情合理。
因为黛玉没有受到惊吓,所以贾璋并没有痛下狠手,摘下这些人的乌纱。
但在这些人的考评上写上一个中下或是下下,他还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自古道夫妻一体,妻子怎么往来交际,做丈夫的能不知情吗?
就算不知情,也没有关系。
妻子犯错,丈夫自然就多出了一条治家不严的罪名。
因为这个,贾璋就可以给他们下等考评了……
在这件事情告一段落后,贾璋带着斗笠,去海港施工地点视察。
海河入海口附近的海港已经初具规模了。
无数土料、石料、柳草料,被流水般送至施工地点。
然后,这些东西又会被役夫与劳工们用得一干二净。
耗费之大,堪称巨万。
所幸,朝廷很重视海漕漕运,划拨银子的时候还算痛快。
贾璋又有管银子、治贪官的厉害手段。
在这段时间里,贾璋已经收拾了好些个手脚不老实的官员,很是杀鸡儆猴了一番。
下面的官员无不颤栗,就连当差的时候,都小心翼翼了起来。
因为这两条原因,现在津海账目上的银子还很富足,尚且经得起修建海港的耗费。
在检查完工程进度与役夫的伙食标准有没有被克扣后,贾璋才从施工地点离开。
而在他离开后,下面的官员也松了一口气。
经略大人待百姓和蔼可亲,待他们这些下官却很威严,前段时间还把不少贪官送进了大狱。
虽然他们没犯错,可是看到经略大人过来,他们依旧会胆战心惊。
而在另一边,役夫与劳工们正在喝贾璋补贴给他们的绿豆汤。
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叹道:“经略使大人真是好官啊!”
由此可见,对同一个官员的评价,百姓与同僚、下属等人之间,很难做到同频共振。
人不能只在所有人都称赞自己时,才做青天大老爷。
与做下属眼中的好上司相比,贾璋更愿意做的,还是百姓眼中的好官。
就在津海海港工程如火如荼时,惜春与蒋梦阳的婚期也快到了。
贾璋知道,福安郡主那般中意惜春,其中未尝没有他的原因。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专门派雪檀这个京中人人认识的大管事带着贺礼回京,庆贺惜春新婚之喜。
如此,才能表示他对惜春的重视。
他和黛玉都知道,惜春性子淡泊,根本不在乎这些事。
但他们愿意替她考虑到这些问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照顾一下家里的小妹妹。
在惜春出嫁当天,迎春、探春、白蔷、宝钗等人都陪在她身边。
梳妆台前,全福太太为惜春梳头,为她佩戴全套的红宝石头面。
就众人与梳妆好的惜春说话时,东府的管事嬷嬷走进来禀告道:“姑娘,奶奶,新姑爷到了!”
听到嬷嬷的禀告后,尤氏连忙拿起了盖头,为自己这位小姑盖上。
而惜春她捏紧了帕子,心中第一次生出紧张的情绪来。
就算再淡泊,再冷情,她终究也是一个年轻姑娘。
现在,这个年轻姑娘即将离开自己的家,即将前往另一个家并在那里生活一生。
思及此处,惜春又怎能不紧张、不担心呢?

第216章 天下大吉金米丰收,上疏报喜编纂农书
惜春与福安郡主之子蒋梦阳成婚, 是在中秋节假的时候。
而在惜春回门后不久,贾族子弟再次步入科场参加科举考试。
就连宝玉都被贾政撵去考府试了。
贾琮考举成功一事,给贾政带来了不小的刺激。
因此, 在今年春天,贾政就逼着宝玉备考县试。
他亲自盯着宝玉读书, 又专门请假, 亲自押着宝玉前往宛平县县衙的考棚参加县试。
为了儿子的前程, 宝钗、麝月和袭人全都配合贾政,劝说宝玉上进。
宝玉耐不过老父威逼,更受不住妻妾恳求, 再看看年幼的儿子, 只得不情不愿地捡起令他万分痛恨的四书五经。
宝玉头脑还算聪明, 在临阵磨枪的突击下,跌跌撞撞地靠过了县试。
只可惜他荒废学业多年, 县试的名次也不高。
倒是让贾政等人颇为扼腕, 却又无可奈何。
而在桂花飘香之时, 贾政再次向衙门请假,亲自押送宝玉前去顺天府贡院参加府试考试。
对宝玉来说,这件事,真可谓呜呼哀哉。
而津海这边,贾璋却不像宝玉那样心情糟糕。
因为金米喜人的丰收, 贾璋的心情很不错。
在秋收时,贾璋亲自带着经略府属官, 前往经略府附属官庄,收割他们派人种植的金米。
在经略府衙役掰下金米棒、搓好金米粒后, 贾璋命人拿秤过来,好为金米称重。
称重结束后, 贾璋希望看到的结果出现了。
官庄中的金米,亩产量将近七石。
听到衙役的禀告后,陪同贾璋前往官庄收割金米的官员全都涨红了脸。
他们的心情同样振奋起来。
那可是七石啊!
稻麦的亩产量,也不过两三石而已。
而经略使大人推广的金米,却拥有七石的亩产量。
这些多出来的粮食,不但能养育饥寒待毙的盛朝百姓,还能给盛朝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
他们都不敢想,这是多么大的政绩!
经此一事,贾经略他必然能富贵一生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