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贾璋传(惊鸦)


周东野是一个保守的老派政客。
他见证过义忠亲王被废后京中人头滚滚的场景, 所以从来不敢什么从龙之功, 更不敢耍狠弄险。
他很清楚, 他身上的把柄太多了。
绣衣使者那里肯定留存了不少周党的犯罪证据,皇帝想要查他的话,那是一查一个准儿。
他根本就没有半点翻盘的空间。
所以太上皇让他怎么做, 他就怎么做;绍治帝要他怎么配合, 他就怎么配合。
只要太上皇和绍治帝还愿意给他周东野留下一条活路, 他就绝对不会火中取栗。
周东野和李汲截然不同的选择和他们的性格与经历息息相关。
虽然周东野是浊流一派的领袖,时常被坊间归为幸进小人。
但实际上, 他才是那个一步步爬上来的人。
不像李汲那样, 只是机缘巧合入了太上皇的眼, 这才步入棋局,一步登天,化身制衡浊流一派的棋子,直接就被提拔到内阁,做了阁臣。
所以周东野性格求稳, 李汲性格激进,周东野的经历决定了他不会狗急跳墙, 更不会投靠瑞王。
他所求的只有致仕养老、平安落地,自然不会冒着天大的风险, 去做那杀头的买卖。
而李汲却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就这样退场, 更不甘心自己被叛徒学生张泰维踩在脚下。
他野心勃勃地投靠叛党,妄图博取虚无缥缈的从龙之功,还不是为了再次缔造一步登天的神话?
最后落得自缢身亡、为天下弃的结局,李汲他也怪不得别人。
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选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才是那个急功近利的幸进之人。
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一点儿也不奇怪……
其实周东野对首辅之位没有半点顾恋之心,也和李汲这个老对手有关。
在看到李汲的凄惨死状后,周东野连着做了好几天噩梦。
再想到先皇和今上联手拔除瑞王一党时,其他三位阁员都在玉熙宫伴驾,只有他一个人高卧家中。
这意味着什么,简直不言而喻。
皇帝已经不信任他了。
先皇和今上看他和看李汲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时候还不思退就晚了。
他最好还是识趣点,把绍治帝想要的首辅之位给让出来,拿着绍治帝给他们家的好处,老老实实地归乡养老……
至于周党……
众人因利而合,因利而分,本也没有许多情分!
他周某人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哪里还有时间关心党羽门人?
管好自己家这一亩三分地,已经很不容易了!
杨宗祯走到周东野值房门口,整理衣冠后,敲门问道:“首揆,您老人家可在?”
周东野的声音在值房内响起:“宗祯来了,快请进。”
门被人从里面推开,杨宗祯本以为开门的人会是中书舍人,没想到居然是周东野本人。
杨宗祯迎了上去:“李舍人怎么这般惫懒,竟然劳动您老过来开门?”
周东野笑道:“是我不让他来开门的,几步路而已,算得上什么劳动呢?而且你是贵客,我亲自过来开门,才能显出我对你的重视。”
杨宗祯听周东野还有心情开玩笑,心里颇为感慨。
不论如何,周首揆的心态还是很好的。
大起大落之后,依旧能够心静如湖。
这一点还是很值得他学习的。
杨宗祯来周东野这边,是来劝周东野不要致仕归乡的。
这是阁臣尚书主动上书,请求致仕的必备流程。
阁臣上书请求皇帝批准致仕,皇帝不准劝其留下,其他阁臣也来相劝,然后阁臣再次上书请求致仕,皇帝再次不准,其他阁臣再次前来相劝……
一般情况下,这个循环要重复三次,皇帝才会批准该阁臣致仕,再赐金放还阁臣,并赐予退休阁臣应当享有的退休待遇及荣誉加衔。
这是阁臣尚书们应有的体面。
若没走这个流程,就代表皇帝已经厌弃了此人,恨不得他立刻离开京师。
这个表态不但会影响阁臣致仕后的生活,还会影响到该阁臣儿孙后代的前程。
若皇帝没有极端仇视某人的话,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绍治帝和周东野相处得还算不错。
虽然绍治帝不信任周东野,还有打散周党,把周党精华纳入保皇党的计划,但他对周东野这个人并没有什么意见。
没错,他是厌恶贪官,周党内部的蛀虫也确实没少贪。
但是周家的家产并不算多,周东野就算贪了,也比不过标榜自己是清流领袖的李汲。
他派东鸾卫查探过,和前不久刚被他抄得一干二净的李家相比,周家的财富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如今周东野又这般识趣地递上了请辞折子,绍治帝心里很满意,自然会给周东野体面,不会故意让他难堪。
在收到周东野的折子后,绍治帝就批复了不准,又在大朝会时劝周东野不要请辞,言辞谆谆,态度十分恳切。
不了解绍治帝的人,还以为他真的想要挽留周东野呢。
不过,周东野并没有被皇帝的言辞迷惑。
他先是磕头谢恩,后称自己年迈,不若退位让贤,如此才能安心云云。
而在大朝会过后,杨宗祯就来周东野这边儿,劝他留在京中“努力多加餐”来了。
周东野听到杨宗祯的话后道:“我去意已决,你就别和我说这些客套话了。”
“我这一去,大概就不会归京了。你若觉得我这个前辈还算不错,就过来与我手谈一局吧。”
听周东野如此言说,杨宗祯也不与他装假,直接走到棋桌前笑道:“还请元翁执黑。”
周东野没拒绝杨宗祯的好意,他捏起黑子,一棋落定:“我知道,你是棋国高手,所以我就先行一步,不和你客气了。”
这一局棋下到晌午时分也没有分出胜负来。
不过,周东野和杨宗祯下棋本来也不是为了胜负。
杨宗祯见时辰不早了,便主动提出停止下棋,一起出去用膳。
周东野并没有拒绝杨宗祯的提议。
棋局终止了。
而在他们离开后,棋盘上的黑玉棋子和白玉棋子在阳光的映衬下温润生辉。
它们在那棋盘上纵横交错、互相纠缠,一如朝中所谓的清流与浊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就分不开了。
那些心善的,自然会爱民如子,求个良心安稳;那些贪婪的,自然也会鱼肉百姓,换个锦衣玉食。
至于他们谁是黑子,谁是白子,还有他们的是非功过,也只能交给后人来评说了。
经过三轮请辞后,周东野终于得到绍治帝的批准,可以回乡养老了。
绍治帝给周东野加封了太子太傅的虚衔,赐予周东野正常的首辅养老待遇,周东野心里已经很满意了。
其实还是有些隐隐的不甘的。
坐上马车的周东野回望了一眼京城,他在这个地方奋斗了几十年,厮杀了几十年,如今就要离开这里,成为一介乡野散客了。
他怎能不悲伤?怎能全然甘心?
权力是毒药,沾上的人,是戒不了毒瘾的。
可他还是决然地撂下帘子,紧紧地闭上了眼睛。
不甘心又能怎样?
李汲不就是不甘心,不就是不愿意按照太上皇的剧本走吗?
反抗的结果是,李汲自杀身亡,李家满门落狱,那等凄凉处境,周东野连想都不愿意多想。
他幽幽地叹了口气。
明君在位,悍臣满朝[1],这样的朝廷,就算是换史上的英才谋士来,他也未必能如鱼得水。
能在这场浪潮中保住周家,他已经尽力了。
或许他不应该把这些情绪放在心里。
他即将归乡隐居,日后渔樵耕读,合该生活得自由自在,不该思虑缠身,郁结于心的。
那可不是聪明人该有的选择。
周东野或许释然了,或许没有,但不管他怎么想,都改变不了他要离开京城的事实。
这位首辅辞去了伴随他将近二十年的宝座,而前首辅家里的车队也渐渐消失在驿道上,化作漆黑的一点。
来京郊为首辅送别的官员们见周家车队远行后,心里颇有些感慨。
不过,因为杨宗祯、张泰维、原朴三位阁臣都在,所以他们之中,也没人多议论什么。
只是坐上自家马车,回转京师,等到明日太阳升起,他们的休沐日就结束了。
生活离了谁都会继续,周东野离开了,为自己的仕途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而他们这些人,依旧要经纶世务,回到他们各自的战场。
太上皇去世了,周东野的时代落幕了。
而绍治帝和杨宗祯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命运的齿轮即将再次转动起来,在这场新的风浪中,唯有高才捷足者拥有乘风破浪的机会。
在周东野离京后的第二天就是大朝日。
在这一天,绍治帝宣示了一道给内阁阁臣重新排序的诏书。
杨宗祯被拔擢为首辅,是为中极殿大学士;张泰维为次辅,是为建极殿大学士;原朴为三辅,是为文华殿大学士。
除此之外,还有户部尚书赵树生因廷推入阁,是为武英殿大学士。
如此,在周东野离开后,朝廷内还是四位阁臣。
四位阁老,已经足够处理日常事务了。
当然,内阁还有两个空缺,不过朝中没人敢筹谋这两个为之。
毕竟,皇帝在内阁里只有原朴一个心腹,杨宗祯在内阁里面还没有帮手。
这两个位置,明显是皇帝和首揆的囊中之物。
他们若去筹谋,不但不会成功,还会招来皇帝的不喜与首辅的仇视。
更何况没有皇帝的点头,阁臣的任命也通过不了。
所以他们完全没必要过去,做那种没眼色的事情……
杨宗祯升任首辅后,小松径街杨府门口瞬间车水马龙起来,想要攀附的人数不胜数,甚至可以说是车载斗量。
但杨宗祯十分爱惜羽毛,大朝会过后,小松径街杨府就闭门谢客了。
倒是让那些跑来攀附的人白跑了一趟,哀叹了好些声。
而贾璋这个徒孙暂时也不用筹谋升官的事情了。
杨宗祯的意思是,让贾璋再跟着他做一年中书舍人。
如此一来,贾璋身上就会多一份首揆中书的履历。
这对贾璋日后升官、入阁都有很大的帮助。
比起升官带来的短期利益,还是这份履历带来的长期利益更有意义一些。
听到师祖的建议后,贾璋喜不自胜地答应了下来。
这样的大好事,只有傻子才会放过。
正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2]。
贾璋他向来聪明,当然不会目光短浅到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第176章 原氏夫妇议论潜邸,宗祯筹谋弟子前程
原朴把潜邸同僚顾长春寄给他的信扔到一边, 冷哼了一声,眉头皱成了川字形状,看起来就是一副不高兴的模样。
原夫人一进书房, 就发现她们家老头心情好像很糟糕,她把冰糖燕窝盏轻轻地放在原朴的书桌上, 自己坐到仆人搬来的锦墩上, 柔声问他:“老爷, 这是怎么了?”
原朴嗤笑了一声:“当初在潜邸做事的时候,个个和我斗得如火如荼。现在上皇驾鹤,内阁出缺, 他们倒是知道讨好老夫了。”
原来你是因为这件事不高兴的。
可是, 他们争先恐后地讨好你, 难道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吗?
你为什么还不高兴呢?
原夫人心里有些奇怪,只是还没等到她发问, 原朴就宣布了她想要的答案。
“如果他们只是求我向陛下美言几句, 我绝不会生气。大家都是潜邸出身, 就算之前有罅隙,现在终究都是同党之人,合该勠力同心,共勉家国之事。”
“我被陛下拔擢入阁,又怎会不顾大局, 只考虑私人恩怨?我和他们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仇怨,若是陛下问我, 我也只按照他们的才德实话实说罢了。”
“可这顾长春在外面做了两年巡抚,居然野了心, 还妄想着撺掇我出头,去抢杨门的阁员之位。”
“哼, 那可是杨宗祯留给他那宝贝徒弟的位置!陛下都点头默许了,他顾长春算是什么东西,还敢盯着首揆的东西不放!”
“我看他是被从龙之功冲昏了头脑,才敢这般嚣张骄狂。怪不得陛下这些年愈发倚重杨、张二位阁老的人,瞧瞧顾长春他们这副小人得志的样子,陛下若是重用他们,才真是瞎了眼睛!”
原夫人这才听明白,原朴是被顾长春信里的糟烂主意给气成这副模样。
顾长春写下这封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他是觉得他们家老爷是蠢货,被人怂恿两句,就会头脑发热,跑去和杨首辅对着干?
还是自信到爆表,觉得皇帝陛下已经信任潜邸信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要他们家老爷和陛下吹吹阴风,陛下就会为了潜邸,委屈新上任的首辅?
如果是前者,那顾长春也太瞧不起他们家老爷了。
如果是后者,那原夫人只能说顾长春纯粹是个蠢货。
皇帝既然已经登基了,那他就不再是潜邸的景王。
皇帝会记得过去的情分,会看重潜邸的心腹,但这些全都是有限度的。
杨门和张党同样是皇帝的臣子,被打散的浊流一党也同样是皇帝的臣子,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他们这些潜邸旧臣合该实心用事,好好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情分,而不是跑去骄纵恣睢,败坏这段情分,让陛下对潜邸旧臣失望。
如此,才能坐稳自己的位置,才能和陛下一起享受胜利果实,才能不被其他人后来居上……
原夫人是很了解自己的丈夫的。
这个姓顾的多半是前后两者都有,而且像顾长春这样的蠢货,肯定不止一个。
否则,他们家老爷绝对不会被气成现在这副模样。
“老爷喝两口燕窝压压火吧,依我看,你也不用为这些事情烦恼。还是按照你原来的想法,把你心里觉得不错的人选告诉陛下,由陛下决断就好了。”
“反正老爷既没有十分亲密的好朋友,又没有十分敌视的仇人,推荐谁都无所谓。到时候能者上,庸者下,新阁员的人选,全由陛下决断就好了。”
“至于陛下分给杨首辅的那个位置,只要你不答应,他们就算再眼馋,也没人敢行动的,你也不必太过忧心了。”
“说到底,他们还是想利用您和陛下的师生情谊为自己牟利。至于朝廷的大局,又有几个人挂在心里?他们知道,他们劝陛下也没用;但你去劝陛下提防杨门提拔自己人,陛下他或许就听进去了。”
原朴做过绍治帝的讲经师傅,陪绍治帝走过低谷期,在绍治帝心里,原朴是潜邸旧臣里面的第一等人。
若非如此,原朴就不会是潜邸旧臣里面第一个做尚书的人,更不会是潜邸旧臣里面第一个做阁臣的人了。
所以顾长春他们才来怂恿原朴话里话外都是,有陛下的支持,再有内阁里再有两位同党帮助,原朴就可以挑战杨宗祯的权威了。
实际上抱的还是失败了吃亏的杨宗祯,成功了他们就一本万利的心思……
原朴叹了口气:“这帮虫豸,和他们共事简直就是我的耻辱。看来还是夫人你远见卓识,我确实需要自己培养门人,另起炉灶了。”
原夫人听到这话后,喜上眉梢道:“我看你之前那些门生就不错,还有周党的年轻人,也可以拉拢过来……”
没错,原朴原阁老背后的谋主就是他夫人。
他这位夫人自幼遍读《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等史书,父亲曾为三边总制。
她自幼跟随父亲在西北任上长大,心性坚韧,擅长谋身,她父亲临终前还在惋惜她不是男孩,无法出仕。
在谋身谋权这一点上,她远比原朴还要能干。
在原朴还顾恋潜邸情谊时,她已经琢磨起另立门户的事情了。
如今听到原朴松口,她自然心情愉悦,甚至都有些感谢顾长春这等蠢货了。
原夫人心想,既然他们这么懂事,那她就祝他们日后触怒陛下时,会赶在春夏两季人头落地吧!
秋冬的刀太凉了,她还有些怪不忍心的。
想来,她们家老头是不会赞同她的祝福的。
但是谁让他们欺负他们家老老实实的老头呢?
这都是他们的错,怪不得她心里生出这样近乎于诅咒的“祝福”。
某些潜邸旧臣的小动作都在绍治帝的掌控之中。
绍治帝不但知道某些人的小动作,甚至还知道他们给原朴的信里是怎么写的,但他什么都没说。
兼掌东鸾卫的陆英很清楚,陛下是在等原阁老的反应。
十多年的师生之情实在难得,陆英只希望原阁老他不会行差踏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