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念头只在高尚书脑子里转了一瞬就打住了。
无他,因为他又在沈记大堂的角落里看见了自己的好学生,乔裴。
这厮和沈掌柜相识日久,想来是有那什么会员位的,怎会进不去包厢?
却偏偏要在这大堂角落窝着。
高尚书来的次数不少,回回来,回回都见他可怜兮兮缩在那儿吃饭。
要不是沈记的大堂也收拾得干净雅致,他这做老师的,心里都有些窝火。
高尚书头一撇,正想着眼不见心不烦,却见沈荔笑容盈盈从旁经过。
虽说也听了些沈府那头的风言风语,但接触几次便知道,这位沈记掌柜绝非一个‘农户女’便可形容。
进退有度,这四个字听上去容易,然店里来往不少官员勋贵,做起来就难了。
沈荔含笑和几人打过招呼,也不为了他们的名声官位另有优待。
她这回从厨房出来,是为了楼上客人点的柰子点心。
不论是柰子这种不饱腹的水果,还是多用牛乳搅打出的鲜奶油、黄油,价格都很高,只有包厢客人会点。
偏偏赵大赵二、周全周安在大堂忙得不可开交,莲桂在帮着芳姨算账,一德宁宁都在厨房替她盯着火,一时就只能沈荔自己上来送餐。
她歉意一笑,便侧身让客人先下楼结账,接着才抬步上去。
高尚书同她微微点头,对她不直呼官职的分寸有些赞赏。
目光一转,正要去钱柜结账时,却又对上了乔裴的视线。
他那好学生目光游移,没有半分被抓包的尴尬,反而以袖遮杯,遥敬了高尚书一杯茶。
方才他看过去时,乔裴分明还没有抬头。
要说他是在看自己,那目光的方向显然不对。
但若不是在看他,刚才这楼梯口,就只剩沈掌柜了啊。
高尚书脑中电光石火般划过一个念头。
不、不会吧......
原来这小子,不是觊觎人家沈掌柜的铺子啊?
隆冬时节,京城常常有雪。
落在平民百姓家门口,那是令人恼烦的碍事东西,但在高门大户,却是雅致清丽的美景。
譬如北安侯侯府。
“世子爷,夫人叫您回话呢!您就别折腾这身衣裳了!”
小厮不见人出来,无奈,只得对着主母派来的丫鬟一通作揖:“好姐姐,世子爷还在里头忙,劳您稍候着。”
楼家谁不知道,这位世子爷是侯爷与夫人唯一的孩子,打娘胎就极受宠。
况且这丫鬟是楼满凤亲娘身边的人,岂敢作色,忙笑道:“说些什么话,世子爷的事,便是等等也无妨。”
好在两人没候多久,楼满凤就推开门出来了。
门一开,里面暖热的炭火气扑面而来。
饶是丫鬟小厮两人将规矩吃进骨子里,却也不由得心里一松。
为冬日里难得的热意,也为面前世子爷惊人的美貌。
楼满凤身形与父亲北安侯不同,虽也有些肌肉,但衣袍罩在外头时,就略显瘦削。
面白如玉,唇红如丹,黑发如墨,容色之艳轻易压住了身上那芥花紫的直缀。
再披一件银鼠裘,折扇后头眼波一转,端的一副富贵佳公子模样。
丫鬟不敢直视,立刻垂了眼道:“秉世子爷,夫人请您去前头鲸饮堂用饭。”
楼满凤点点头,叫了小厮一路过去。
侯府很大,光是他自己住的飞光院就已经是小三进。若一路光生生走过去,恐怕能把人冻成冰。
好在侯府不仅大,还有钱。
从飞光院到正院这一路,所有连廊都细细用绒布遮了,生怕有一星半点冷风进来,冻坏了家里的小主子。
“娘。”楼满凤一进门就露了笑,“今日怎的想起来叫我?”
北安侯夫人斜斜飞来一眼:“怎的,我无事便不能叫自己的亲儿过来一道用饭了?”
“能的,能的。我就是说笑嘛......”
北安侯夫人姓魏,名魏桃。
若是有人见了魏桃真容,便不会再疑惑那位粗狂魁梧的楼侯爷,如何能养出玉雕金攒般的楼小世子。
这位魏夫人虽然已经育有一子,但面容饱满、目光明晰,姿容更是明艳大气。
看上去倒不至于像是二八少女,却比寻常年近四十的妇人更加精力十足。
魏桃哼了一声,抬了抬手,后面便有人捧上一枚木匣子。
她素手打开,里面一沓薄纸。
质地不大好,就是衙门寻常写地契房契最常用的纸张。
“京城南郊,前年你舅舅送你那个庄子,拿去做什么了?”她点了点面上第一张,眯眼问。
楼满凤赧然:“娘,你不都知道嘛......”
魏桃不,又翻出一张:“七千两银票,去年秋天才化零为整给你兑的,又拿去做什么了?”
楼满凤见自家娘亲似有勃然大怒的预兆,连声叫小厮:“快来!快来!给我娘看看!”
魏桃面上怒意横生,心里却很平静。
别说七千两并一个庄子,再翻十倍对她魏桃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凤儿要给她看什么?
那小厮从怀里也摸出几张契子来。
楼满凤便一一展开给魏桃看:“娘,这是我和沈记掌柜签的,那蔬菜大棚除了冬天,使用权都归我;其他时候的营收按四六开,她六我四,不是白送的!”
接着又摸出一张,很自豪地给她指了指上面‘魏氏钱行’的字样:“这些是上个月刚赚的!已经存进咱们家的钱行了!”
大棚里的蔬菜收益,一部分来自京城各家订购的新鲜菜篮,另一部分就是沈记自己做菜消耗的量。
而大棚的账由芳姨和楼家统管,和沈记是分开算的。
再按四六开给楼世子分红,这第一个月就已经有了四百九十六两的进账。
这钱在魏家甚至楼家,都是扔进水里听不见响的小数目。
但魏桃毕竟富商出身,略一想,便知道要在这样快的时日有这样多的收益,绝不是一件易事。
沈家的堂二小姐,听说早先是南边的农户女,却没料到能在京城这样如鱼得水。
她脸上的怒色渐消,心里却愈发思索起来。
半晌,没个着落,只能开口问儿子:“凤儿,依你看,那沈记掌柜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楼满凤立刻张口就想答,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一时有太多想说,竟不知道该先说哪一句。
初见的印象十分浓烈。他好友孙兆被鱼刺卡了喉咙, 半死不活躺在地上抽气, 眼看进气少出气多,四周更是混乱, 那些白鹿书院的学子们, 个个闹着要沈记好看......
跟一团乱麻似的, 罩在头顶朦胧灰暗,回想起来都心烦。
但沈荔出现了。
她一露面,还没说话, 身上那股沉稳从容的气度, 就足够叫人心折。
接着便出手如雷霆, 眨眼将孙兆救活, 连眉毛都没多抬一下, 后续也处得干净利落,不落人口舌。
这样的气度,楼满凤不是第一次见。
他爹楼知怯, 是沙场拼来的爵位, 伤疤比功勋多得多;
他娘魏桃,是楼家说一不二的女主人,同时还操持着魏家的河运生意, 里里外外一把抓。
虽说形式不同, 但这对夫妻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立身, 从没靠过家里荫蔽。
楼满凤嘴上不说, 心里却也钦慕这样的人。
因此那日初见便想,这位沈掌柜, 倒是和他爹他娘有些像。
再说后来大棚的事,虽然他贴了些钱,也出了地,但真正关照棚子的,一直是沈荔。
楼满凤做事三分钟热度,当场听了个新鲜,给了钱过几日便忘了。
那日出城打猎,偶然路过庄子,才下了马车去看一眼。
他以为沈荔也和自己差不多,毕竟是沈记的掌柜,又是女儿家,无论如何,大约也不会亲自动手干活。
却不料一进庄子,就看见沈荔在棚子里犁地。
那可是实打实地犁地,穿着短打挽起裤腿,脸上都沾了泥。
再走近些细瞧,可见她手上全是水泡,还有些被杂草扎出来的红点。
黑发凌乱地包在头巾里,额角全是混了泥的汗水,皮肤也因为长时间的劳动而泛着粗红。
她却半点不在意,笑着和旁边的庄户们商量,该如何调节棚子里的温度,种不同的菜蔬......
怎么想,都不能算是美丽动人。
但又别有一种生机勃勃。
魏桃就坐在他对面,眼看着自己的傻儿子开始发呆,心里忍不住叹气。
她不是揠苗助长之人,对楼满凤也没有什么出将入相的期待。
只是偌大的侯府、自家夫君的赫赫战功、和她魏桃手里令人眼馋的财富,总要有个人来守着才行。
这个人不一定要是凤儿,但一定要是愿意护着他的人。
还得是个护得住的人。
处事的能力、经商的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面对逆境,仍能不卑不亢的能力。
楼满凤也许不知道,但魏桃对沈记一早就是有些注意的。
这是身为商人的敏锐,也是赵琴送给她那些新鲜吃食起了效果。
何况,沈记要的不少蔬菜水果,都从南边运来,跟她手里的河运商船有些关系。
光是从他们采购单子与日俱增的数目,就能管中窥豹,觉察沈记的蒸蒸日上。
不过便是如此,沈记也并非一帆风顺。
魏桃听说之前沈记想要拓宽铺面,将一左一右两间都买下来,那时就被暗地里阻挠过几次。
按说左边的香料铺子、右边的药铺,都大可不必赖在梧桐南街,换个地方做生意也是一样。
但沈记老早上门求购,两家却迟迟不肯松手。
甚至一再抬价,显然是有意为难。
魏桃从小在生意场摸爬滚打长起来的,一眼便知,这是京中有的酒楼坐不住了。
沈记早先只做早上的面馆生意,对他们没什么影响;
后来菜品口碑传了出去,价钱略少些,东西反倒更好吃,叫那些老字号脸上无光。
脸上无光也就算了,账上的钱也少了。
这实在是不可饶恕的大事,当即便施压过去,不许沈记做大。
魏桃还以为沈荔这样年轻的姑娘家,又有手艺傍身,必会急于出头,却没想到她很沉得住气。
稳扎稳打积攒客人,关系经营起来,不免就有人肯帮忙支一手。
沈记的客人不拘官员,学子、搬工、纨绔都有。
沈掌柜天生爱笑,与人为善,估计那后头捣鬼的都不清楚究竟是谁斩了他们的手,将左右铺子送到沈掌柜手里。
只是不知道,为难沈记的酒楼到底是某一家,还是某一些了。
魏桃想了一圈,一看楼满凤还在出神,忍不住一巴掌拍在他膝头:“行了!下次去沈记的时候,捎带上薛家的小姑娘。”
楼满凤眨眼:“薛家?薛珞?”
他声调一提,脸上藏不住笑:“薛珞回京了?”
“南州巡抚薛旸回京,带了薛家小子一起。”魏桃换了个姿势,“他妹妹薛依依这几年都在京里,鲜少出门游玩。你肯定是要请薛珞吃一回沈记的,就把她也带上吧。”
楼满凤别的不行,最是听话,当即拍胸脯:“娘放心,沈记布置颇有品味,沈掌柜为人爽直......”
魏桃有一下没一下的应着,心里却想,薛依依虽说不是皇亲国戚,父亲官职也不高,但品格受到皇后青睐,一贯和公主李挽关系亲密。
再过些日子,就是公主的及笄宴。
魏桃消息灵通,传闻这位不同寻常的公主一直想在宫外找家酒楼办宴会。
至于在哪里办......
魏桃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虽说是个机会,但能不能抓住,还是要看个人的本事。
也叫她看看,这位沈掌柜,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没有包厢了?”
“确实没有了,楼世子,今儿赶巧,元旦连着休沐日。”赵二露出一点为难的神色,“不少客人早早定了要来。”
楼满凤有些惊讶:“元旦了,都不回家去吃饭吗?”
“所以这不大家都赶着中午来了吗!”赵二一笑,“您看看大堂里有没有中意的位置?”
楼满凤也不是什么蛮不讲之辈,只是对着薛依依,有些抱歉:“大堂里的位置也都是用屏风隔开的......当然,若是介意,咱们就下次再来!”
薛依依抿唇,低头看了眼自己新制的裙子,轻声道:“无妨的,坐在大堂也是一样。”
她兄长倒是略有不满,但妹妹和好友都点了头,薛珞也不好说什么扫兴的话。
只是在经过赵二时,神色微沉,低声提醒他不要怠慢了女客。
沈记虽然治安一直很好,从没有过酗酒闹事的客人,但女眷在大堂吃饭的依然很少。
——或者说,出现在酒楼的女客一直都很少。
赵二想了想,还是去后厨跟沈荔说了一声。
沈荔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指了指身边帮忙切萝卜的宁宁:“把她拎出去招待客人吧。”
宁宁是女孩,年纪又小,看着是比赵二亲切一些。
后者故意露出个委屈的表情,讨了沈荔一口点心吃,这才带着宁宁走了。
到了桌边,薛珞一看沈记立刻换了个小女孩来接待,脸色也和缓了些。
“沈记做事的确细心。”他小声对妹妹说,“你看看,想吃些什么?”
他这位妹妹,小时候倒是活泼开朗,调皮得不行,连公主的发簪都敢扯。
直到父亲外放为官,母亲和依依留在京城没有随行,此后每年见了她,都比前一年更文静些。
好在,依依喜欢新鲜美味的菜肴,这一点没有变。
菜一道接着一道端上来,薛依依好奇:“玉腌鱼里的鱼,用的是海鱼吗?”
宁宁熟练回答:“是哦。虽然河鱼也有这么大的,肉质也细腻,但河鱼多刺,最后选用了海鱼。”
“是哪里的海鱼?”
“东边潮海送来的......”
薛珞对自家妹妹公然在大堂吃饭就算有诸多不满,也不会对着宁宁一个小孩子发脾气。
况且沈记的东西的确好吃,玉腌鱼的鲜美是他平生罕见。
于是等吃完结账时,也对沈荔露了笑脸:“沈掌柜手艺精到,不知是否愿意承接宴席?”
他盘算着,要是能请沈荔上薛府做一次菜,就能让父母和妹妹都吃上了。
沈荔小幅度摇头:“眼下沈记只有我一个主厨能顶用,暂时抽不开身。”
这种大户人家的宴席,往往要忙上一天来准备,那不就意味着沈记得关门一天?
为了一家子客人,放弃更多的客人,这不是生意人的哲学。
薛珞也不勉强,拱了拱手就要走。
他旁边的楼满凤倒是肉眼可见的更熟稔些:“沈掌柜,今晚要不要上我家来吃饭?我娘也知道你,她还挺想见你的......”
两人都凑在沈荔身前,偶尔对新换上不久的冬季菜单大加赞扬。
这头热闹了,薛依依那头就有些冷清。
不过她对此没什么反应。
薛依依在想另一件事。
她是听过沈记名号的。
父亲在外为官,兄长随行,她和母亲却不得不长期呆在京中。
一来侍奉长辈,二来,她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若要说令人满意的夫君,自然是京中儿郎最佳。
呆久了,也同京中不少人家熟识起来。
高尚书府,正是其中之一。
户部尚书高鉴明原就是父亲薛旸的好友,夫人赵琴更是热情大方,常往薛府送些好吃好玩的小物件。
中秋那次,赵琴着人送来沈记的月饼盒,这才让薛依依知道京中还有这样一家食铺。
且不说东西美味与否,光是独独一位女掌柜,就足够让她好奇了。
毕竟,她以为这样年岁的女子,当同她一样在闺中待嫁才对,不是吗?
可惜薛依依并没有太多机会出门,她不是女户,因而没有父兄陪伴的前提下,只能去家里常来往的绸缎铺、金铺。
尚书夫人赵琴倒是时不时送来食盒,虽都印着沈记的字样,却也常常有些变化。
薛依依往日也是爱吃爱玩的,不免从中看出沈记掌柜的巧思来。
不仅巧,而且以小见大,能品味出她自由的思绪,化作各式各样美妙的创想,落在菜肴中。
神交越久,便越想当面一见。
这位沈记掌柜,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