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四下无人,他没有必要伪装自己。
对于是否要打开这封信件,嬴政的脸上,难得浮现出了些许犹豫之色。
若是让嬴政手底下的臣子们看到了,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杀伐决断的秦王何时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咳,其实也不能怪嬴政。
任谁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收到肉麻兮兮的热情告白书信,都会绷不住的。
以往嬴政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
慑于嬴政的威严,即便有些女子爱慕嬴政,或是看上了秦国王后和夫人之位,也顶多是寻机会在嬴政跟前露个脸。
连抛媚眼、扔香囊这种惯用的手段,她们都不敢用,她们害怕前者引起秦王的反感,至于后者……她们唯恐被当成意图行刺秦王之人。
若是有人想朝秦王念情诗,或是给秦王送情书,那就更不可能了。
她们到不了嬴政面前,就会被嬴政身边的秦锐士给叉走。
似李令月这般能够随意给嬴政送书信,嬴政还无法拒绝的,绝对仅此一例。
但谁让李令月之前的书信给嬴政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呢?哪怕嬴政知道这封书信中可能会有某些令自己不自在的内容,他还是打开了这封书信。
作为李令月的半个秦语老师,嬴政首先检查了一下那封书信的错别字情况。
嗯,不错,今日好歹把字都给写对了,不像昨日,一长段肉麻兮兮的内容中还夹杂着两个错别字。在有强迫症的嬴政眼中,那两个错别字着实碍眼。
兴许是嬴政的适应能力极强,又兴许是他本身对李令月并不反感,在收到第二封“告白书”的时候,他的反应已经轻了许多。
明明两封信件中的肉麻话语都不少,嬴政刚看完第一封书信的时候,浑身僵硬,连后背上的毛都要炸起来了。
恰逢李斯求见,嬴政不知废了多少工夫,才终于在李斯面前做出了若无其事的样子。
也幸亏李斯对嬴政并不了解,否则,他定能从嬴政的微表情中看出嬴政的不自在。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
当李令月的第二封情书被送到嬴政手中之时,嬴政虽仍有些不适应大唐人热情的调调,但他还是将那封书信给看完了。
这一回,嬴政淡定了许多,甚至有心思去为李令月挑错别字了。
李令月收到那封为她圈出错别字的书信会是何反应,嬴政其实还是有点好奇的。
总不能只许李令月让他失态,不许他让李令月失态吧?
秦王从不肯轻易吃亏,无论哪方面都是如此。
嬴政垂眸看着这第三封书信,心中暗道,也不知这第三封书信中,写的是什么内容。
不过,李令月应当是个有分寸的人,且她本人手里头也有一大堆的差事,她应该不至于利用嬴政给她的特殊渠道,日日给嬴政送情书。
这般想着,嬴政打开了那封书信,开始细看其中的内容。
今日的内容相当正常,李令月在信中将她对水利工程的一些认知写了下来。
她虽然只懂个皮毛,因身边没有专业人士,她即使集齐身边对水利知识略懂皮毛之人,也只能为秦国提供一些粗略的信息和思路。
但嬴政并不在意,有思路总比没思路好。过会儿,他便将这封书信交予郑国等人研究。
嬴政本以为,这就是这封书信的全部内容了。
然而,当他将郑国等人召来的时候,却发现这封书信的背面竟还有一句话。
“等等!”
随着秦王的这道声音,郑国伸出的手一僵。
秦王明明已经将手中的书信递了过去,此时,他又面无表情地将这封书信收了回来,翻到背面,看了看李令月那一行娟秀的小字。
——今日我给陛下送的礼,陛下可还满意吗?若是满意,陛下是否该礼尚往来?
嬴政心道,李令月给他带来了如此实用的东西,他的确应该给李令月一些回礼。
只是,李令月身份不俗,寻常宝物只怕入不得她之眼。
郑国看着微微有些走神的秦王,一时不知是否该找秦王拿那封书信。
他轻咳了一声:“王上,这信件……”
嬴政不动声色地将那封信件压在了大案上:“寡人方才想起,这信件,寡人还有用处。你便在此抄录一份,带回去吧。”
憨实如郑国,也察觉到秦王似乎有些不对劲。
也不知,秦王究竟为何会突然这么看重这封信件。
郑国离开后,嬴政想了想,对身旁之人道:“来人,去一趟楚国,告诉那楚王,寡人想鉴赏一下楚国至宝随侯珠。”
至于鉴赏之后,是否会归还……那自然不需多说。如此宝物,只鉴赏几日怎么够呢?当然是要放在秦国,长期供秦王鉴赏才行。
嬴政虽暂时不准备攻打楚国,但楚王若是不识相,他也自有法子让那楚王乖乖将随侯珠奉上。
待随侯珠要来之后,将其作为赠予李令月的礼物,倒也算是没有辱没李令月的身份。
如果楚王完知道此事,定会在心中叫苦不迭。
明明是秦王想要赠送礼物给别人,为何遭殃的却是他?他这简直就是无妄之灾啊!
出使楚国这事儿,自然少不得要交给秦国的外交能臣。
此次奉命前往楚国的,便是姚贾。
只是,对于秦王此番举措的意图,姚贾颇有些不解,他特意来秦王处探了探口风。
“王上此举意欲何为?莫非是……打算对楚国动手?”
他劝道:“王上正任用李斯主持变法一事,变法之事,需有个稳定的大环境。”
若要打楚国,就该将变法一事延后,若要变法,就不该在此时对楚国动手。
况且,冬日天气严寒,不利于行军,即使秦王真欲攻打楚国,也不该在这个时候打。
“姚卿为何如此作想?寡人不过是听闻楚王近日身子不好,派你去关心一下楚王罢了。”嬴政一本正经地道:“至于借用楚国至宝随侯珠来一观,不过是顺便。”
姚贾闻言,心里顿时有了数。
“秦军”先前接连对诸国动手,却唯独没有入楚。
此番,秦王应该是想要去敲打敲打楚王,至于那随侯珠,不过是个由头罢了。
楚王完身子不好,楚国此时正局势动荡,秦国找他们要随侯珠,楚王定然不敢拒绝。
这楚国至宝,看来终究要落入秦王手中啊。
在“摸清”了秦王的意图之后,姚贾对这项任务便有了把握。
他对着嬴政道:“臣定不复王上所托!”
李令月很快便收到了秦王寄给她的回信。
与这封回信一起到来的,还有零星的一些积分,积分备注中标注着“推进秦国水利发展”。
看到这,李令月就知道,定是嬴政将她给他的那封书信交予了水利方面的专家。也不知,在交出去之前,嬴政是否看到了她写在背面的字。
要是没看到……那可太有趣了,秦国其余大臣们只怕都要知道她在追求他了。
一想到嬴政那张一本正经的脸上可能出现的窘迫表情,李令月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也不知为何,现在,她就喜欢看他破功的样子。
李令月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这种心态,而后得出结论,这不是她的错,都是嬴政平日里太过严肃了。
明明还是个少年郎,却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黑眸中一片荒芜之色,好像一切都不能令他上心。她忍不住就想撕碎他那副淡漠的表情,让他变得鲜活起来。
“他第一日专程给我挑了错字,字迹与以往相较有些拖沓,第二日说我用词太过浮夸,秦语还得好生学学……啧啧,究竟是个什么情况,难道他还能不明白?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定是他词穷了,不知该怎么回我,才故意那样说。”
李令月一点儿也没有写情书被人找到错别字的尴尬之情。
她甚至还理直气壮地想,她每日有那么多事要操心,语言学习进度不够快,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若李令月不打算长期停留在秦国,她其实只需将那些常用的秦国字学会就足够了,并没有必要将每个字都给啃下来。
当然,嬴政若乐意教她,她自然也乐意去学。
“不知今日,他又会回我些什么。”李令月挑了挑眉,眸中满是兴味盎然。
拆开嬴政寄来的书信后,映入李令月眼帘的,是熟悉的锋利字迹。
不同于李令月给秦王写信时的“用心”,秦王的回信中,只寥寥数行字,还基本都与工作有关。
第一行是感谢李令月为秦国水利工程提供的帮助。
第二行是向李令月询问火药制作进度,他何时能亲眼来看一看这样神奇的东西。
第三行又向李令月询问了一些关于农具与堆肥法的细节……
待交代完一堆工作之后,这位年轻的秦王似乎才想起,对待友人这么公事公办显得太过生疏。
于是,他在最后一行中,不甚熟练地与李令月分享了他在咸阳宫的日常,又向李令月询问大宅子的打造进度,那些为李令月建宅子的人有没有偷懒。
近日,咸阳开始飘起了雪花,嬴政在咸阳宫中尚需要通过壁炉来取暖。那处壁炉是墨家子弟为咸阳宫建造的。若李令月有需要,他也可命墨家子弟为她建造一处。
透过这封信件,李令月似乎能够想象出,年轻的秦王是如何伏于案边,将这些东西详细写出来的。
他凌厉的笔锋间难得透出了几分关怀之意。
嬴政给人的印象惯来是作风强硬的,但若有需要,他亦能让人觉得十分熨帖。
李令月在读完这封信后,托腮道:“……原来,秦时竟已有壁炉了。莫非,这壁炉就是他给我的回礼?”
她在信件的背面,都已经明示嬴政了。除非嬴政当真没有看到那行小字,否则,她不相信他会无动于衷。
旁人立了功,还要加官进爵,点名表彰呢。
李令月自然不需要这些,但李令月琢磨着,她朝着嬴政要个礼物什么的,不过分吧?
嬴政给了她礼物,这四舍五入,不就是她与嬴政“礼尚往来”了?
李令月对此相当期待。
“哎,如今施工技术有限,想要制造出壁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他真想送我一座壁炉,也算是有心了。”
提及保暖这个话题,李令月就不由想起了他们如今在临时房屋中使用的“地炉”。
这地炉只需在自家屋子里头挖一个深坑,在坑里塞满木柴,掺些诸如松脂和杉子类的易燃之物,便可进行取暖。
这类取暖方式成本较为低廉,在大唐,即使是经济实力一般的人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取暖。
百姓有他们的御寒智慧,达官贵人自也有属于他们的取暖方式,一为铜炉,二为手炉,三为椒房。
铜炉通常烧木炭取暖,或是燃香发热,移动起来较为方便。
李令月的宫殿中,每到严寒之日,便会摆上几个铜炉。手炉则是体积更小,便于携带的取暖道具,可捧在手心中。
至于那椒房,则是将花椒剁碎,涂抹在建筑外墙上,以此来起到防寒保暖之效。这类取暖方式,就更不是寻常人能够消费得起的了。
在如今的秦国,无论是这三种取暖方式中的哪一种都十分奢侈。
铜炉和手炉需要一定的制造工艺,依照秦国目前的技术,怕是得费些功夫,才能将此二物复刻出来。
至于花椒,如今的秦国虽有种植,但产量极少。别说是拿来涂墙了,连作为调料供人食用都不够。想要制作椒房,自然也不现实。
当然,秦王若是倾尽举国之力,定能搜罗出足以制作一间椒房的花椒来。可嬴政既已下定决心要收拢民心,自然不能那般劳民伤财,不顾黔首死活。
李令月将这些御寒手段一一写下,而后便开始琢磨着打造个铜炉出来,送给嬴政。
追求人嘛,自然要投其所好。她送的这份礼物,想必能够让他高兴起来。
且上行下效,她带来的保暖方式若是能够传入民间,今年冬季指不定能少冻死一些人。如此惠民之举,定然又能让系统给她一笔积分。
这般一想,李令月顿时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儿。
如此一举多得的事,她自然要好好完成!
李令月在心中合计了一番,眼下,她的积分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推广四季薯、冬薯等高产作物。但她初来此地时,种下的四季薯与冬薯还未成熟,需要等到次年开春,这批种下去的种子收获了,她才能有大量积分进账。
其二,秦国的变法。由于这次变法可谓是由李令月而起,系统给与李令月的积分十分丰厚。每当变法进度进展到一定的程度,李令月就有新的积分入账。此外,若是在变法的过程中,李令月协助嬴政和李斯解决了什么新问题,她还能得到额外的积分。
可以说,这第二条,是目前李令月积分的主要来源。靠着这一条,李令月已经还上了不少欠债了,这也让她心情愈发好。
其三,水利工程技术。由于李令月等人只知道个皮毛,给与秦王的资料颇为粗糙,也无法为秦国水利工程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因此,这一项给与李令月的积分最少。
但李令月并不在意,还是那句话,对于她这等负债累累之人而言,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
其四,造纸术。造纸术刚刚在咸阳推广开来的时候,李令月得到了一些积分,但这积分涨幅很快就停滞了。
因为造纸厂难以扩大规模,提升产量。导致这项极为有用的技术如今只在咸阳王城中打转。
如今的纸张,还是只有秦王与秦国大臣们能够使用的“奢侈品”,且只用来写字,无法开发出纸张的更多用途,无法惠及更多的人,李令月自然难以得到更多的积分。
待为嬴政准备的铜炉和手炉造好,李令月打算亲自去一趟咸阳宫,与嬴政商议此事。
咸阳的匠人实在是太少了,需尽快从全国各地招募一批匠人来,前往咸阳学习造纸术,而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造纸厂,推行纸张。随后,若是能够通过商人让纸张流通到六国之地,那就更好了。
士人数量不多,需要用到的纸张有限,那就多生产生活用的纸张,比如手纸,草纸。
当然,李令月这么关心造纸术与纸张的推广,与她想要从这一块中获得积分脱不了干系。
但秦王未必在意造纸术与纸张能否在秦国甚至其他国家之间传播,说不定他还觉得这项技术只在咸阳王城中打转很好。
嬴政向来是一个现实的人,李令月若是想劝服他,就必须拿出让他难以拒绝的利益来。
于是,接下来的数日,李令月便在与底下人一起研制铜炉中度过了。
在此期间,李令月除了往咸阳宫中送去了一封教普通黔首挖地坑取暖的书信,便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自己手头的活计上。
她虽想着最好能在回去之前,与嬴政谈一场刺激的恋爱,但也没准备追得太紧。
需知,一张一弛才是持久之道,若是一味步步紧逼,可是会招人厌的。
……好吧,其实以上都是借口,真相就是,李令月最近真的很忙,忙到没有功夫去思考怎么给嬴政写情书。
追求心悦的小郎君虽重要,但她赚取积分的大业同样也很重要!
有一些项目给的积分虽多,却是与时间的漫长赛跑。李令月想要尽快赚到足够多的积分,就要努力开拓更多的业务,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果。
在与人一起钻研铜炉和手炉制造的过程中,李令月又想到了一样东西——煤。
这玩意儿在先秦时代被称为石涅,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便被人们发现了。但在那时,人们只是将煤玉雕成装饰物,他们并未意识到此物可以拿来做燃料。直到西汉时期,才有开采煤炭,将煤作为燃料来使用的记载。
李令月大致记得几处煤矿所在之地,只是那几处地方都离此地不近。
从她派人去挖煤,到她手底下的人将挖到的煤运回来,倏忽间又是十日光景。
相似小说推荐
-
臣妻为后 (捌月) [古装迷情] 《臣妻为后》 作者:捌月【完结+番外】纵横中文网2025-1-6 完结80.2万字简介: 燕聿贵为帝王,不小...
-
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斗鱼) [BG同人] 《(西游记同人)[西游]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作者:斗鱼【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