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秦唐之好(晏央)


唯有这最后一条,令韩使有些摸不着头脑。也不知这籍籍无名的张家子,究竟是如何入了秦军的眼,令秦军点名要他。不过,要就要吧,韩王连韩公子都不吝惜,又岂会吝惜一张家子?
李令月虽用商量的语气与韩王商议着大事,可她兵临城下的这种做法,令韩王室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旦拒绝秦军的要求,韩王室就要冒着跟秦军翻脸的风险。
然而现在,韩国承受不起得罪强秦的代价。
事实证明,韩王虽然平日里行事拖拉,政事是能往后延就往后延,但在事情关乎他的生死存亡时,他还是相当警醒的。
韩王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了李令月所求。
当足以让十万大军吃一个月的粮草、韩非与张良被送到李令月等人面前时,李令月等人没有理会韩王好不容易凑齐的粮草,也没有理会一脸欲言又止的韩非,而是将目光集体集中在了张良身上。
此时的张良还是一名五岁小童,冷不丁被人从阿父阿母身边抱离,他的包子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你就是张良,张子房?”房绰一边说着这话,一边去戳张良的脸颊。
小小的张良,被戳了这么一下,立马就嫌恶地挥开了房绰的手:“别碰我!”
“没有想到,未来的……三杰之一竟还是个幼童。”杜从约眼角余光瞄到姚贾,将“汉初”二字咽了下去。
秦汉之间那些事要不要跟秦国透露,跟秦国透露多少,就交由李令月来决定吧。总之,与汉朝有关的事,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
杜从约将目光转回张良身上,此时的他,已经彻底失了跟张良比上一比的心思。
以张良幼童的身份,即便他们比赢了他,也胜之不武。
而一旁的姚贾,想想之前房绰与杜从约的话,又看看眼前还是一名稚童的张良,神色不由有些复杂,看向房绰与杜从约的眼神也变得一言难尽。
“原来,你们所谓的‘吾之子房’,就是言行举止如幼童一般么?”
仔细想想,这二人在主君面前“争宠”的行为,倒还真有几分像幼童啊。

第017章
房绰与杜从约身子一僵,从今日开始,他们怕是再也不能直视“吾之子房”这几个字了。
谁让张良他……现在还是个小豆丁呢?
小张良见这几个秦人目光不住地在他身上打转,总觉得他们贼眉鼠眼的,心中添了几分对他们的嫌恶。
“子房是谁?”小张良粗声粗气地问道。
他虽比寻常孩童要聪慧,但到底年龄还小,并不能很好地克制自身的情绪。
——子房就是你啊。
杜从约眼见着小张良对他们这般厌恶的样子,终是没把这句话说出口。
否则,小张良若是因为对他们的厌恶,不肯用“子房”这个字,可就不妙了。
“子房是个很厉害的人。”最终,他对小张良这般道。
“很厉害?有多厉害?”小张良撇撇嘴,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他样貌生得好,哪怕是这等带着嫌弃意味的动作,由他做来,都显得十足可爱。
“唔……大概是连秦王都会感到头疼的程度吧。”杜从约斟酌着开口。
毕竟,张良可是派人行刺了秦王,还能够全身而退的人呐。
小张良听了这话,顿时对这位“子房”多了些许好感。
他自幼在韩地长大,往来者皆是韩王室与勋贵之家,耳边听到的尽是周围之人对秦的控诉,又怎么可能对秦有什么好感呢?
如今,因为秦军统帅的一番话,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土,跟着这支军队一起入秦。他对秦的厌恶,可谓达到了顶峰。
也不知他们口中这“子房”究竟是何人,他可有机会与对方结识。若是能给秦人制造些麻烦,那可就太好了。
很快,小张良苦大仇深的小脸就被李令月给揉碎了。
“小小年纪,别露出这样的表情,不适合你。”
“放……放开!”小张良在李令月的魔爪下一脸愤懑。
可他人小力微,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挣脱李令月的魔爪。他的反抗,只会激起李令月的恶趣味。
在发现这一点之后,小张良果断放弃了挣扎。
然后,他就感觉自己的头发被人薅了一把。
薅了一把?
小张良不敢置信地瞪大了双眼,李令月则笑眯眯地看着他:“这才乖嘛。”
她弯下腰,平视着小张良:“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应该知道你阿父阿母为何会送你入秦吧?”
“因为……”小张良抿了抿唇:“王上和阿父阿母不想触怒秦王。”
“这就对了。他们送你入秦,是为了跟秦王处好关系。你如今在我们面前发发小孩子脾气也就罢了,若是你到了秦王面前仍然如此,你觉得,秦王会怎么对待韩国?”
小张良终于不吭声了。
许久后,李令月才听到他呐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知道了,我不会讨厌秦王了。从今天开始,我会试着用对待韩王的态度来对待秦王。”
这时的张良,还是太过天真稚嫩,才会轻易就被李令月给忽悠住了。
若是他再年长个几岁,便会看明白,秦王政野心勃勃,意在天下,根本就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讨好,而停下进攻六国的步伐。
李令月点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继续忽悠小张良:“你应该知道,秦王特意接你和韩非入秦,是因为他觉得你们有大才吧?”
“我?有大才?”小张良皱着张脸,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要说公子非有大才,他是信的,可他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大才呢?
“别妄自菲薄啊。你日后的成就,未必会低于韩非。”李令月意味深长地看了小张良一眼:“若是秦王要用你们,你可愿为秦王所用?”
小张良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秦王对韩国虎视眈眈,他不愿为这样的君王效力。
但李令月像是看出了他的想法似的,以手抵住了他的唇:“先好好想想,再回答这个问题吧。你要明白,你到了秦国朝堂上,可不仅仅是为秦王效力的,你也可以影响秦王的决断。”
影响秦王的决断么?
小张良果然陷入了深思中。若是他和公子非能够影响秦王的决断,他们能不能劝说秦王放过韩国?他和公子非可以为秦王效力,以此来报答秦王。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他和公子非必须得先得到秦王的倚重才行,万万不能触怒秦王。
若是能够哄得秦王放他和公子非归韩,那就更好了。
想法变了,小张良对待李令月和姚贾等人的态度自然也变了。
他对李令月等人不再那么抵触,反而开始主动向李令月与姚贾打探秦国的情况。
姚贾在他稚嫩的小脸上看到跃跃欲试的神色,终于不得不承认,这张良小童的确有些不同寻常。
他年龄尚小,便这般聪慧,若是不夭折,待长大之后,必会做出一番成就。
不过,更厉害的还是李令月,三言两语,就能化解小张良对秦国的敌意。
之前,姚贾在看到小张良对秦国有多么抵触时,还一度担心小张良会不会因为惹恼秦王而丢了小命。要知道,他们的王上,可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啊。
眼下,姚贾倒是不用担心小张良了。就是不知道,李令月准备怎么劝服韩非。
身为韩国公子,韩非对自己被迫入秦一事,也表现得颇为抗拒。如此一来,他要如何为秦王所用呢?
李令月听了姚贾的话之后,摆了摆手:“我劝说一个小张良已经够累的了,为何还要去面对韩非那张臭脸?不去不去,让秦王自己想办法吧!”
与“买一赠一”的张良不同,韩非可是嬴政自己惦记的人才,当然该由嬴政亲自来解决。
不过,李令月觉得,他们用不着为这事而担心,“想通了”的小张良,会主动去做韩非的思想工作的。
现在的六国之人都还以为嬴政攻打其余国家是为了要地呢,又有谁能够想到,嬴政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将山东六国囫囵个儿地吃下去呢?
只要韩非与小张良存了“存韩”的心思,就会主动跳进嬴政的碗里去。
至于日后,他们发现了嬴政的“真面目”……韩非会如何选尚且不知,但张良却不是个不顾时局,不顾黔首之人。
只要张良看明白,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是经历了春秋战国数百年战乱的天下苍生的共同愿望,在嬴政的治下,黔首们的日子能够过得比战乱时安稳富足,张良便会转变态度。
正如原本的历史中,楚汉相持之时,刘邦一度欲复立六国之后,身为故韩之后的张良却劝阻了刘邦。
总之——往后的事,往后再说罢。
韩非本以为,自己被秦人强行要了过来,这一路上,秦人一定会轮番出马,劝说自己为秦王效力。
谁知,秦人只是拘着他,不许他随意活动,秦军将领与那姚贾都未曾来劝说他,这也让韩非提早准备好的一番拒绝之语没了用武之地。
过得几日,小张良来看韩非,并未韩非带来了一些新鲜的吃食——与韩非不同,这一路上,小张良还能自由活动。
在路过前头那个村子时,小张良便在村子里买了些果子与点心。
小张良仔细地将那果子擦了擦,而后递给韩非:“公子,吃一些吧。良听说你近些日子食欲不振,可是因为吃不惯干粮?”
韩非摇了摇头,苦笑道:“不,不必……唤我公子。我一个阶下囚……算、算哪门子公子?”
他说话一着急,便容易口吃,与他交谈有些累人。因此,尽管他有满腹才华,在韩王室中却十分不受人待见。
张良却半点儿不嫌弃,耐心地听他说着话。
他的态度,稍许抚平了韩非急躁的心情。
韩非从张良手中接过果子,口吃的状况好转了一些。
“早、早些年,我在外游学,什、什么苦没吃过?怎、怎么可能会吃不惯干粮?我只是……只是担忧哪。”
为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担忧,也为韩国的命运担忧。
韩非也不明白,自己为何会与一个小童说这些,兴许是因为,除了小张良之外,他无人可以倾诉了,又兴许是因为,小张良是与他同病相怜的故国之人。
他的话虽未说完,小张良却明白了他的未尽之语。
小张良白净的小脸上,满是与他的年龄段不相符的沉稳。
“公子不必担心,秦人既点名要我们,便不会将我们抛在一边。我们若能进入秦国朝堂之中,左右秦王的决定,便可为韩国斡旋,打消秦王灭韩的念头。”
韩非闻言,双眼牢牢锁定张良,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这话,是你自己,想的,还是,秦人与你,说的?”
“是那秦国女将与我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小张良仰着小脸,认真地道:“既然我们入秦的结果已无法更改,倒不如想办法为自己,也为韩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韩非将手放在了他的肩上:“好,好……日后,就由,我们来,来为韩国筹谋。”
躲在马车后的姚贾将这一幕看在了眼中。
李令月见状,挑了挑眉:“这下你总算可以安心了吧?”
姚贾冲着李令月一拱手,道:“一切果然如殿下所料。韩非与张小童愿为吾王所用,我也可放心带着他们归秦了。”
李令月叹道:“可惜不能再去楚国溜达一圈,楚国的人才,半点儿不比其他国家少。”
刘邦最初的班底,可都在楚国呢,还有项羽手下的一些能臣也在楚地。
姚贾道:“招揽人才固然要紧,但对于王上而言,您可比那些人才重要多了。”
这一路上,姚贾已收到不止一封从咸阳寄来的书信,问他们到了何处,并向他询问大唐太女的喜好及习惯。显而易见,秦国君臣都在迎接唐军而做准备。
盟约虽已草草定下,但秦唐君臣双方的第一次会面,自然意义重大。
当然,李令月的权限要高于姚贾,若是她执意要先入楚,那么,姚贾也无法违逆她的意思。
可于公于私,姚贾都不希望李令月这么做。楚国疆域辽阔,环境复杂,与其余几国大不相同。在没有万全把握之前,最好不要深入楚国腹地。
李令月也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她已带着大军在山东六国晃悠了大半年了。
眼看着就要入冬,她的大军也该安定下来,好生歇息一阵子了。
且秦唐合作,并非通过几封书信就能敲定,李令月也需要正式与秦王会面,敲定诸多合作细节。
姚贾见李令月并未执意入楚,不由松了口气。
数日后,唐军抵达函谷关。
望着这座关隘,李令月这才有了些将要归乡之感。
只是,也正是因为这座关隘的存在,让李令月清晰的认知到,此处并非她的故乡。
函谷关为先秦时代的雄关,秦有秦函谷关,汉也设了汉函谷关。
然而,随着地势变迁,函谷关的战略地位逐渐被潼关所取代。
李令月率军出征之时,曾不止一次地从秦函谷关与汉函谷关的旧址处经过,只是那时,无论是秦函谷关,还是汉函谷关,都已成了废墟,堙灭在时光长廊之中。
正如张养浩那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如今,李令月正走在这条秦汉经行之路上,认真地打量尚未废弃的秦函谷关。
在这函谷关后,还有着巍峨雄壮的咸阳王城,有着尚未被楚人付之一炬的咸阳王宫,有着那留下无数传奇,引起后人无尽遐想的大秦始皇帝。

“殿下这是怎么了?”姚贾问。
“没什么,只是,我从未见过这样戒备森严的函谷关,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李令月道:“后世,此处只剩下了些许废墟。”
有废墟都算不错了,许多建筑连废墟都没能留下。
李令月极少与姚贾聊起后世之事,如今,听她主动挑起这个话头,姚贾忍不住问道:“为何只剩下了废墟?”
这样一座险关,难道后世就弃之不用了吗?虽然不知后世究竟是谁取代了秦,但那个取代了秦的王朝,就如此厌恶秦吗?连秦留下的关隘,都直接放弃了。
姚贾并未掩饰自己的想法,他的疑惑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
李令月摇摇头:“并非如你想的那般。函谷关的弃置,是地貌变化的结果。”
“函谷关之险,有赖于黄河紧贴稠桑原北壁而走,且稠桑原上森林密布,无法通人,只有一条狭窄险道可供人通行。因此,对于秦军而言,只要守好函谷险道,便可拒敌于函谷关之外。”
“然而,后世稠桑原水土流失,河床显露,密林消亡,天险不再,函谷关自然也不再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曹孟德先是建立了魏函谷关,然后又因魏函谷关无法满足其防御需求,便在黄河拐弯处的险要之地修建了潼关。
自此,潼关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函谷关则渐渐销声匿迹。
李令月点到为止,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她心中的感慨,姚贾约莫是无法理解的。
至于姚贾想要探知的那些东西,恰恰也是秦王政想知道的。待见了秦王,李令月自会说与他听。
他们乌泱泱一群人在函谷关前杵着,函谷关守将自然要出来查探情况。
李令月这才得知,负责驻守函谷关的,是秦将蒙骜之子蒙武,同时,他也是蒙恬与蒙毅之父。
蒙武显然事先得到过来自咸阳的指示,他对待李令月的态度很是恭敬。
在确认了李令月一行人的身份之后,蒙武与函谷关驻军让开路,由着李令月等人通过了函谷险道。
函谷关外,负责打探“秦军”动向的韩国与魏国探子见状,总算是松了口气。
太好了,暴秦总算是把那支在外游荡的军队给收回去了,他们暂时不用担心秦军会攻打他们的国家了。
只是,这魏国探子与韩国探子实在是太过大意忘形,一个不留神,就让蒙武手底下的小兵发现了踪迹。
当蒙武派人将这些探子捉住之后,从他们口中听到韩王与魏王让他们打探的事,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在反复试探中,蒙武确认了这韩国探子与魏国探子对李令月一行人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只关心秦军近日的动向,便对手底下的人道:“放他们回去给韩王和魏王报信吧。”
否则,韩王与魏王怕是要寝食难安了。
既然秦王暂时没有继续攻打韩国与魏国的意图,还是先稳住这两国为妙。
倒是年幼的小张良,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一路上望着李令月的目光若有所思。
某次,他偷偷蹲守在李令月身边观察李令月的时候,被李令月发现了,于是他嫩生生的小脸又挨了李令月一记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