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芽芽学羽)
首先拜访的,就是在京城任官的好友或者同年,他们虽然未必能在吏部说得上话,但消息肯定比他这个外地官员灵通,而且说不定七拐八弯的有吏部的门路。
恰逢休沐,他便做东把这些人全部邀请到一起举办了一场宴会。
宴会之上,难免说起来京路上的奇闻。
毕竟,如今左玉江一家,都是渡厄尊者的虔诚信众,向他人宣扬尊者的神迹那完全是下意识行为。
得知他竟是被渡厄尊者所救,在场的其他官员,纷纷露出奇异的神色。
要知道,前阵子,渡厄神尊现身淞沪剿灭倭寇的事迹,可是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有人出言道:
“我记得,在淞沪抗倭的那位神灵,就是叫渡厄神尊。那渡厄神尊,与渡厄尊者就一字之差,这两者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紧接着,又有其他人道:
“我看过郑将军写的奏报原本,那神灵就是自称渡厄尊者,渡厄神尊,是后来民间给的尊称!”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无比震惊:
“左兄,你竟然遇上了渡厄神尊?”
“我原本还觉得这传闻有点过于玄乎,没想到世间还真有这等神灵存在啊!”
左玉江这才知道,原来他所信奉的神灵,在京城也是如此有名。
心中不由自主涌起了一股与有荣焉的骄傲。
其他人都只知道传闻中的渡厄神尊,而他,亲自看到了尊者显灵!
还在同一条船上,近距离接触了一刻有余呢!
“那是自然。原本我也是不信神的,可这次被尊者所救,亲眼见到祂救人,从此才深信不疑!”
左玉江道。
其余人顿时对左玉江这次亲遇神迹的经历,兴趣达到了巅峰。
不住地询问他各种细节。
左玉江也不厌其烦给众人讲述。
等到他的这一众好友同年们重新回去上值,渡厄神尊再次显灵的事迹,便在京城各大衙门里流传开来。
很多人都只当个奇闻听。
可对于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比如兵部的庞尚书,他便第一时间派了人去济州核实真假。
若此事为真,他便会立即上报永安帝。
他知道,以永安帝对这位神尊所带来的虚名的看重,一定会对此事很感兴趣。
事实证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没多久,他的这番准备就派上了大用场。
这一天,民间登高望远,祭祀祖先。
朝中,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天坛祭飨天帝,感恩上天给人间带来的丰收。
然而,谁也没想到,庄严盛大的祭天仪式,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变故。
当所有人跟随永安帝一起跪拜时,突然不知道何人声嘶力竭地大喊了一声:
“昏君无道,退位让贤!”
当人们抬起头来,便见青天白日之下,天坛前方的宫殿上方,突然升起熊熊烈火。
众人正在惊愕中,便见宫殿瞬间被大火包围。
“护驾!”
“快救火!”
井然有序的祭天仪式顿时乱成一团。
虽说禁军还算训练有素,大约一刻就扑灭了宫殿里的大火,但整座宫殿还是被烧得面目全非损失惨重。
毫无疑问,这是有人在趁机作乱。
永安帝大怒,立刻下令封口并且严查此事。
然而,真正与此事相关的宫女太监,在事发后直接自尽,线索完全断绝。
两天过去,大理寺依旧没找到起火的原因。
更糟糕的是,尽管永安帝下令封口,此事还是一夜之间就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京城的传言说,永安帝昏聩无道,毒杀孝文太后,因此才会被上天在祭天时降下异火以示不满。
要知道,九月初九,不仅是重阳节,还是孝文太后的忌日。
先前,民间就一直对孝文太后的暴毙持怀疑态度。
毕竟,孝文太后的身体一直很健旺,说是突发疾病而亡,本身就很蹊跷。
再加上其薨逝后,永安帝就对太后所支持的革新党进行了严苛而残酷的清算,种种事迹加在一起,很难让人不怀疑,孝文太后的死,是永安帝一手策划。
如今,太后忌日天坛宫殿降下异火,说这是上天对永安帝的不满,完全合情合理。
“先前不是就有人说么,当今陛下之所以没有子嗣,就是因为毒杀太后,残杀革新党太过缺德,遭了报应!”
“可他后来不是有子嗣了吗?如今还有了大皇子。”
“谁知道这子嗣是不是用什么有伤天和的办法弄来的。没见自从皇帝开始有子嗣站住脚后,各地就开始有这样那样的天灾了吗?”
“这么一说,还真是啊。尤其是大皇子出生后,不到一年时间,各地雪灾旱灾地动,连绵不绝。只怕是因为皇帝本该接受天罚,却偏要逆天而为,这才连累天下人跟着一起遭灾!”
“所以,如今的天火,无疑是上天更加明确的示警啊!”
“听说那异火降下之前,有声音在喊,昏君无道,退位让贤。你们说,是不是只要当今陛下退位,让贤于有德之君,天下百姓就不用再跟着遭受无妄之灾了?”
这样的传言,经由锦衣卫的奏报传入永安帝耳中,直接把永安帝气得砸了一整个御书房的瓷器。
“乱臣贼子,居心叵测!”
所谓天降异火,再加上这些突然就快速传播开来的流言,目的都是动摇他的皇位,不是乱臣贼子所为,又是什么!
类似的传言,从太后过世就有了,但大多是民间自发行为。
如今传言内容越发明目张胆,传播速度也肆无忌惮,很可能意味着,这些一直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很快就会有大动作了。
第一嫌疑人,自然是各地的藩王。
他们是除他之外的正统皇位继承人,如果他没有大皇子,便会在这些人的子嗣里挑一个作为皇储。
秦省的乱军还没被剿灭,北方边境的胡族也一直虎视眈眈,如今若再来一个藩王作乱,只怕有亡国之险。
想到这里,永安帝坐立难安。
他立即派了最心腹的锦衣卫,在京营挑选可信之人,秘密前去各地监视藩王们的动静。
先前倒也不是没派人。
只是,若某些藩王真有异心,又这么多年都未被他抓到首尾,只怕早就收买了当地锦衣卫和官员,根本不可能传给他有用的消息。
可他的心情并没有随着派出了锦衣卫就好转。
因为他很清楚,若藩王有心作乱,此时既然如此明目张胆地在天坛火烧宫殿,放出让他“退位让贤”的大逆不道之言,恐怕早就兵肥马壮,只等一个造反契机了。
即使他重新派了人监视,也无法阻止这场叛乱。
“陛下,皇贵妃宫里的人来传话说,大皇子会叫父皇了,皇贵妃请您去看呢!”
大皇子才十个月多一些,能发出父皇这样复杂的发音,绝对算是天资聪颖的表现。
若是往日,永安帝不知有多高兴。
可如今,他却是一点去看的心情都没有,只觉得烦闷不已。
他冷声道:
“告诉皇贵妃,朕政务繁忙,改日再去看他们。”
一句话,便将人打发走了。
而庞尚书这边,派去济州核实消息的人也正好回来了。
“大人,那渡厄尊者显灵一事,在济州的济远县人人皆知。都是船上人亲眼所见,亲口所言。”
庞尚书顿时大喜。
拿着属下交上来的纸面汇报,便去了宫里,单独求见永安帝。
永安帝正心烦意乱,听闻是庞尚书,倒是神色稍缓。
兵部尚书庞胜荣此人,有能力,也有忠心,说话还能说到他心坎上,是他最信重的臣子。
他相信,庞胜荣在这等关头求见,绝不是为了什么芝麻绿豆的小事。
果然,庞胜荣一进内书房,就满脸喜色地道:
“陛下,大喜啊!”
永安帝绷着脸:
“何喜之有?”
庞胜荣道:
“臣前些时日听闻,那前安庆知府左玉江赴京途中遭遇大股水匪,险些丧了性命,千钧一发之际,渡厄尊者显圣,顷刻间杀死水匪,还救下二十余重伤垂死之人。”
永安帝顿时精神一振。
“此事千真万确?为何没见奏报?”
庞胜荣道:
“想是地方官贪功,未把此事据实以报。不过,臣听说后,立即派了人去事发的济州济远县探访,此事千真万确,并无一点夸大!”
“定是陛下受上天钟爱,这才有神灵降世,屡次保佑我朝百姓与官员!”
说着将自己带来的详细汇报呈上去。
永安帝看过之后,面露喜色。
“好啊,渡厄尊者再次显灵!你立即如上次一般,让人把此事宣扬出去。”
无论如何,神灵救下朝廷命官,这便可以作为上天未有对他不满的鉴证。
不过,这始终还是有些薄弱。
若神灵能够临朝,直接接受他的供奉,甚至与他一同在百姓面前显圣该多好。
所有谣言,都会不攻自破。
永安帝心中不由自主便生出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第253章 寻找神尊,修建渡厄神宫
虽说不切实际,可这样的想法一经生出,便犹如陈青竹手中那用木系灵气操纵的种子,迅速发芽,顷刻间便长成了参天大树。
打发走了庞胜荣,永安帝便全心全意地考虑起了此事的可能性。
首先,渡厄神尊并非是头一次在人间显圣了,那说明祂的确开始频繁活动于人间,凡人也是有再次接触到祂的可能的。
其次,神灵所追求的,不正是香火供奉这些东西吗?
他贵为人间帝王,富有天下,能叫这位神灵信众满天下,甚至在人间拥有与玉皇大帝不相上下的祭祀供奉。
只要他拿出足够的诚意,或许真的能吸引这位神灵。
这般想着,两日后的大朝会上,在庞胜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禀报渡厄神尊再次显圣的事迹后,
永安帝面露喜色,道:
“神尊上传天意,下佑我大魏百姓,居功至伟,应享誉四方,接受我大魏万千百姓香火供奉才是。”
“传朕的旨意,即日起,立即在京城东郊,以大祀殿之规格修建渡厄神宫,塑金身神像,三月之内,务必完工!”
大祀殿位于京城南郊,是天地坛所在,也正是此次起火的宫殿。
永安帝原本想将渡厄神宫修建在大祀殿之侧,以示诚意,多番思虑之下还是作罢。
毕竟,大祀殿祭祀的是昊天上帝与皇地祇,乃是天地之神。
世间都已经有了渡厄神尊这般神灵,谁知有没有天地之神。
若贸然如此直接地将两者相提并论,得罪了天地神,只怕会危及国本。
稳妥起见,还是把两者的位置隔开才好。
不过是修建一个宫殿,开销并不算多大,满朝文武自然不至于为了这种小事来扫永安帝的兴。
更何况,渡厄神尊神乎其神,若他们反对,岂不是得罪了神灵。
于是,满朝上下,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
工部尚书也很干脆地领下了这个任务。
永安帝对朝臣们的识趣十分满意。
心中更是满怀期待,他以帝王之尊这般示好,希望渡厄神宫落成之时,神尊能亲自降临才好啊!
又觉得自己这般作为,还是太含蓄了些,永安帝又道:
“翰林院拟朕旨意,晓谕天下,若有人再遇神尊,务必转告神尊,朕为酬神尊护佑大魏百姓,已于京城东郊为其修建神宫,望神尊时常降临,领受香火供奉!”
永安帝的旨意,立刻以皇榜的形式逐渐晓谕各州各县,让渡厄神尊的名号,传扬至天下百姓耳中。
当然,这等影响力的扩散,尚且需要时间发酵。
这道旨意,首先影响的还是前朝后宫。
礼部尚书袁松伯,听到这道旨意,目光微闪。
先前郑元乃那事,他就怀疑此事与观主有关。
前些日子,又接到外孙女来信之中偶然提及,观主带人出去游历了,已经不在慈航观。
结合济州出现的神迹,他再次觉得这渡厄神尊与观主关系匪浅。
因此,刚才在朝上,他完全没有反对永安帝的旨意。
从去年安排信众们赈济洪灾便知道,观主对黎民百姓是心怀慈悲的。
若能以神灵的身份,规劝陛下造福百姓,实乃天下百姓的幸事。
随着永安帝下朝,这旨意也传回了后宫。
首先得知此事的便是姜皇后。
身为后宫之主,她在前朝后宫的耳目,自然是不少的。
听到心腹汇报这个消息后,姜皇后有些无奈地叹息一声:
“陛下越发沉迷神鬼之道了,实非明君之相啊。”
她说这话,是有前情的。
永安帝先前因为不能生育,一度沉迷方术,还在西郊修建过道宫,网罗了不少方士为他炼丹。也就后来有了淑懿皇贵妃,才逐渐冷落了那道宫的方士们。
如今,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又开始极力推崇这叫做渡厄神尊的神灵。
种种作为,很难让人真心赞同。
“我的娘娘,这话您可慎言!”
心腹秦嬷嬷闻言吓了一大跳,连忙阻止道。
姜皇后见状,笑着瞥了她一眼:
“嬷嬷,我知道的,也就是在您面前说说。”
姜皇后是永安帝的发妻,三十六七岁,出身勋贵之家,从小饱读诗书。
被永安帝亲自挑选为皇后,她也曾对未来充满憧憬,立志要做一个贤后,与皇帝琴瑟和鸣,如同长孙皇后那般辅佐夫君成为千古明君。
然而,她一没能为永安帝诞下嫡出子女,二还时常劝谏永安帝,与其理念相悖,再加上姿容不算出众,很早便失去了宠爱,成了这后宫之中,挣扎求生的一员。
少女时期的壮志与棱角,早就被波诡云谲的宫廷生活磨平。
如今,明知道会触怒永安的话,她是一个字也不会多说了。
她的所有精力,都必须放在如何坐稳中宫皇后的宝座,维系家族荣耀之上。
原本,她没有大的错处,永安帝也不可能废黜她。
因为自身颇有手段,如今还牢牢地把握着宫权。
可淑懿皇贵妃生下了大皇子,又极得永安帝宠爱,她的后位便变得不那么稳固了。
若永安帝一心想给心爱的妃子更尊崇的地位,给他唯一后嗣一个更加尊贵的出身,未尝不会找借口废掉她这个无子的中宫皇后。
她的心腹秦嬷嬷对此也心知肚明,一心为自己的主人打算,因此劝诫道:
“娘娘,老奴先前就去打听过了,那渡厄神尊恐怕与一般的方士神棍不同,若姜家能率先找到这位神尊,在陛下面前也是一桩大功。”
“而且,陛下对渡厄神尊如此看重,咱们若能率先与其接洽,让其与我们亲近,将来娘娘这方,也多一份助力。”
姜皇后倒是把这话听进去了。
“嬷嬷说得有理,只是,想找到渡厄神尊立功的何止我们一方,此事没那么容易。”
秦嬷嬷心中已经有了章程。
“娘娘,最先与渡厄神尊有接触的,是郑元乃小将军,据传言所说,渡厄神尊对郑小将军很是赞赏,或许咱们通过他,能与那位神尊搭上线。”
姜皇后沉思道:
“郑元乃之父郑百战,乃是定国公心腹。本宫的母亲,与定国公夫人算起来也是表姐妹,或许可以让母亲去打听一番。”
“嬷嬷,您叫人去姜府递个话,让母亲明天来一趟。”
姜皇后身为中宫之主,其亲眷要进宫探望,比一般人容易得多。
第二天,姜老夫人进宫后,得了姜皇后的嘱托,便立即派了心腹去南都送信给定国公夫人。
淑懿皇贵妃这边,听说前朝消息的时间,只比姜皇后晚了一些。
“什么,陛下竟想供奉那渡厄神尊!”
她惊得直接带翻了桌上的茶杯,茶水茶渣将她精致华美的宫装打湿了一大片。
她对自己的外表向来精心,不想有一丝瑕疵。若是往日,她定会立刻唤人来为她收拾换衣。
然而此时,她却完全顾不上这些了。
“娘娘,千真万确,陛下已经让翰林院拟旨晓谕各州县了。”
刘太监肯定地道。
淑懿皇贵妃拖着被茶水弄脏的裙摆,焦躁地在殿内来回踱步。
先前,为了一举剿灭慈航观,让他们没有任何翻身余地,她派人对慈航观进行了调查。
慈航观铁桶一块,很难从其内部成员口中套取情报。
她派去的人只能从诸多信众身上着手。
信众人多,他们身边的人更多,还是能找到些突破口的。
这一查,她便越发心惊胆战。
那郑元乃的父亲,因伤绝育多年,竟是因为服用了那观主给的仙露,如今已经生下一子。
相似小说推荐
-
师妹社恐但有毒(又眠) [仙侠魔幻] 《师妹社恐但有毒》作者:又眠【完结】晋江VIP2024-12-31正文完结总书评数:470当前被收藏数:3397营...
-
听说我男朋友死了之后(秃头斑斑) [仙侠魔幻] 《听说我男朋友死了之后[末世]》作者:秃头斑斑【完结】晋江VIP2025-1-3正文完结总书评数:2865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