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许小过错是避免不了会犯的, 但要是参与什么暗杀、刺杀的谋反大事,否管事情做没做,成没成,他能自己把自己吓死。
所以朱元璋就认为是幕后之人混淆视听, 故作迷雾。
在朱标遇刺一事上, 光是朱元璋暗中查到的,被牵连其中的儿子就不下五个。无风不起浪, 换作其他人, 老朱都要统统抓起来,严刑拷打。
宁错杀, 不放过。
可偏偏是在这种关头。
朱元璋不可能把有嫌疑的儿子都抓了, 不仅是为接下来立储一事, 还有他这么多年布的局离不开这些藩王儿子。
眼看着大明渐渐走上了正轨, 朱元璋也老了, 就安然等着退出舞台那天, 把大明交到继承人朱标手上。
可这都随着朱标突然的病逝化作泡影。
年富力强的储君就这么没了, 对大明来说不是一件好事,稍不注意就要引发动荡。朱元璋来不及沉浸在爱子病逝的痛苦中就要为大明未来计较谋划。
立储一事,朱元璋不可能让它拖太久, 越早定下越好。
但到底立谁.....
朱元璋还在考量,调查朱高炽遇刺一事的锦衣卫就又传回消息,说刺客所持的弓弩极有可能与潭王有关。
又是潭王?!
哪怕朱元璋根本不
信老八有那个胆子做下这些事,但这次他也不再无视,下旨召潭王入京觐见。
他要亲自问一问这个儿子。
怕锦衣卫直接上门拿人把这个胆子小的儿子吓死,朱元璋想了想还是另外下的一道圣旨,圣旨内容也算平和,就是让他进京,没有要拿他问罪的话。谁成想,等来的却是老八自绝的消息。
朱元璋脸色已经无法用难看来形容了,那是一种混杂了多种情绪,又在一个濒临爆发的临界点上。
他目光似有千斤重,死死盯着锦衣卫在潭王府找到的潭王亲笔留下的‘认罪书’。
自从入京为朱标奔丧,还有那次离京前家宴结束后,潭王就整日活在担惊受怕中。这些年潭王府面上并没什么幺蛾子,与其他兄弟相比,潭王算得上老实安静,他连社交活动都少有,除了喜欢上修道一事,不理庶务,还真没啥可说的。
对其他儿子,朱元璋都是三令五申,时不时要派人过去骂一骂,免得他们得意忘形,仗着天高皇帝远不懂收敛。
像潭王这种,朱元璋连骂都少有。
但谁知道,也就是这个看起来老实,实则胆小的儿子,私底下居然还做了这么多事。
潭王没想过做那些,他就想安安静静活着,就藩后就在自己的封地上过安生小日子。前头一两年确实如他所愿,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看看书修修道,那叫一个逍遥又自在。
直到....
鲁王抓到他把柄,潭王胆子小,但他不是胆子小就什么都不敢做的人,可以说,朱元璋这些个儿子不愧是他的血脉,骨子里就是个‘能惹事’的人。
谁想到当年一个年少轻狂,却给自己留下祸端。
朱元璋后宫妃嫔不少,之前每隔两年还有新人入宫,后宫这么多新人旧人,哪怕是天生精力旺盛的朱元璋也睡不过来啊。
潭王可不敢觊觎老爹的女人,哪怕是老爹没碰过的,那也是皇帝的女人。
可偏偏.....
清醒之后潭王当然害怕,他想,也就一次,以后......定不会再有牵扯了。可事情往往不是人为能控制的,即便潭王就藩,他回京的时候还是会藕断丝连。
事情是怎么被鲁王知晓的,是那年秦王,晋王和燕王大闹家宴,就藩前夕,潭王没忍住和人偷偷见了一面。
哪怕再小心也有被人发现的风险,而那时还是郭宁妃执掌后宫。鲁王知道这事儿,就抓住了潭王的把柄,潭王胆小,不过稍作威胁就吓得要死。
一开始鲁王只是威胁他做些小事,更多的是戏弄人。可等潭王反应过来时,他犯下的错越来越多了。
秘密筹集钱财米粮,私造武器.....
潭王知道,自己被鲁王拉下水了,尤其后面探查到这些事都与秦王有关,他越来越怕,他不想继续做了。
所以,这个胆小怕死,被鲁王深深瞧不上的人,秘密串谋道士,让鲁王对求仙问道痴迷,最后还设计鲁王乱磕丹药暴毙而亡。
鲁王可能到死都没想到,这一连串的密谋是那个潭王,从小就让他看不上的人。
可谁能想到,鲁王的死并不是终结。
为什么镇压暴乱的太子会在回程遇到刺杀,会什么,太子会因病骤然离世!
潭王回到封地,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晚上噩梦连连,一会儿是鲁王,一会儿是朱标,一会儿又是凶神恶煞的朱元璋,还有拿着圣旨破门而入的锦衣卫。
有些事即便不是潭王亲自参与,他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一旦朱元璋顺着蛛丝马迹查到他,或是秦王,后面这些事就都藏不住了,等待他的只有一个死字。
潭王等啊等,人也日渐消瘦,跟丢了半个魂儿似的。
终于....
朱元璋的圣旨来了!
悬在头上的刀终于要落下来了。
胆小了一辈子,怕死才做出这些事的潭王,到这一刻还是不敢进京面对朱元璋,他怕又在朱元璋跟前尿裤子。
都是死,还不如死得干净些。
....
一堆价值连城的摆件就这么碎了一地。
看完潭王的认罪书,朱元璋怒气冲天,双眼又被赤红覆盖,一张脸被凶残暴虐之色吞噬,宛如人间凶煞。
“孽子!”
从喉咙深处嘶吼出声,朱元璋此刻真是恨不得亲手打死他们。
人已死,但朱元璋仍觉得可恨。
鲁王死,没从朱元璋这得到一句好话,如今潭王自绝,朱元璋同样恨不得人活过来,亲手抽死他,自然也给不了什么好话。
在朱元璋圣旨下达之后,所有人就知,潭王这个毫无存在感的王爷就连死都带不起任何波澜。
相反,只从那三言两语中就能看出,朱元璋对这个儿子还厌恶至极。
也不知潭王做了什么惹得朱元璋厌弃。
这事儿似乎就这么平息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更多还是集中在‘立储’一事上。虽说才被警告一番,但大家一颗心还是忍不住蠢蠢欲动。
太子一派的势力最近不大和谐,内部开始有更多声音出现了。
先是一直保持沉默和观望状态的武将们。
武将本来就与文臣集团不同,大多武将是跟随朱元璋一路过来的,他们信服朱标这个太子,除了朱元璋这个因素外,还有朱标本人就值得武将们忠心跟随。
可除去朱标,朱标的儿子.....
武将们摇头,比起文臣们觉得选一个自幼熟读圣贤书,亲文仁厚的储君,武将们当然是更偏向好武的铁血储君。
即便不好武,那也不是文文弱弱,不通军事战争的书生。
所以那什么东宫皇孙朱允炆,说实话,如果是朱标顺利继位,再立朱允炆为太子,武将们也没得说,但这个时候有了选择,朱允炆各方面就不在他们心趴上了。
与其选一个稚嫩小儿,还不如从王爷里面挑一个。
这些王爷,骁勇善战的不在少数。
尤其是储君热门人选,秦王,晋王和燕王,哪一个挑出来都是不错的。这三位还亲近武将,在文臣看来秦王刚愎,晋王残暴,燕王武断,武将们却觉得不是什么大毛病。
只是在朱元璋表露意向前,武将们也不好把各人心思写在明面上。至于私底下,谁胆子大想搏个‘从龙之功’,偷偷选边站,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不过秦王动作越来越多,与武将们的接触自然也瞒不下去,现如今朝堂上支持秦王的声音也多是武将集团发出来的。
洪武帝建立大明时自己定下的规矩,立嫡立长,如今立秦王那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
眼看武将们一部分掉头支持秦王,一部分装聋作哑不参与立储之争,还有一部分跟在蓝玉身后,心思不定立场不明,可把太子一派的文臣们气够呛。
私下里不知骂了多少次‘一群无知武夫’,‘毫无气节的莽夫’啥的。
但文臣们拿这些武将没办法,尤其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一群功勋武将,不是他们能轻易对抗的。
偏偏在这种时候,文臣们内部也出了分歧。
而这分歧是在朱高炽入京后才渐渐形成的。吕本心中别提多呕血了,他就知道,朱高炽此人不除会有后患。
才多久啊,原本说好一起扶持朱允炆上位的文臣就动摇了。
吕本气得咬牙也没办法,如今再想对朱高炽下手无疑是找死,机会错过就很难再等到了。
要是一切尘埃落定,那他们这么多年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要给吕本再来一次的机会,他肯定不会瞻前顾后,派去刺杀的刺客会多几倍,反正还有秦王兜底。
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听那人的意见,以为加上秦王就万无一失了。
事到如今想那些没用,当务之急是稳定内部,把动摇的拉回来,有异心的踢出去。不过查来查去,让吕本奇怪的是,燕王世子朱高炽入京后并没私下活动过,更没与他们太子一派的人联络过。
那这些动摇的人是怎么回事?
抱着这个不解与不爽,吕本等人私下里与那些有所动摇的人交谈了一下,大家嘴上都不提‘立储’二字,习惯不留把柄。一句话要掰开了揉碎了想,几句交谈下来,吕本脸都绿了。
这些人居然就凭燕王世子‘聪慧好学、斯文温厚’名声就产生了动摇。
当然,也有人说了,只看当今对燕王世子的宠爱,在皇孙一辈也属独一份的,说不定皇上就属意燕王了呢。
燕王虽然好勇斗狠,不亲文臣,但燕王世子不一样啊。
燕王世子可是大儒孔少傅的亲传学生,孔少傅的爱徒啊。
还以为朱高炽私下没动手脚呢,原来是在这啊。
身为当世大儒,孔克仁是和宋濂齐名的存在,宋濂因为教导太子朱标读书,名声一度压过孔克仁,但论门下学子,孔克仁教过的人多多了,哪怕后来进了宫,专为皇子教学,不还有从国子监选出来的优秀伴读嘛。
孔少傅的学生在朝为官的不少,有几个还是太子一派的骨干人物。
难怪啊。
吕本一口血堵在胸口不上不下。
勉强稳住心神,吕本保持微笑,想说燕王朱棣一旦上位,等待他们文臣的也许又是一个‘洪武帝’。
这些年,大家过得还不够压抑吗?承受的恐惧还不够多吗?
你们真的能接受两任皇帝都苛待文臣,行事残暴武断吗?
话当然不能直白地说出来,但对面的人都听懂了。
他们表情也很是无奈,虽说动摇是动摇了,但心里还有所顾忌,最深的恐惧也不过就是吕本所说,再出一个洪武帝。
讲真,那到时候就真的是天昏地暗,没有出头之日了。
不过.....
众所周知,燕王朱棣爱子如命,别人的话肯定不管用,但燕王世子的话肯定管用,有燕王世子在,文臣应该还是有所依靠的,燕王也不会太过分的。
看他们犹犹豫豫说出这种话的吕本:“.......”真的想吐血了。
很想掰开这些人的脑子,硬塞点东西进去,难道朱元璋不偏爱长子朱标吗?可朱标也没能让朱元璋减少杀戮啊。
吕本心中都开始骂人了,但面上却还要和他们慢慢周旋,试图让他们放弃那种天真幻想,还是坚持原来的,不要动摇最好。
这些时日,吕本他们被内部事搞得分身乏术,不把内部矛盾整理好了,怎么和秦王、燕王掰腕子。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又把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朱元璋快速处理了潭王一事,私下里却顺着潭王那封认罪书调查秦王。之前种种朱元璋不说,这次,他心中已然恨极。
认罪书上没提秦王二字,却处处都有秦王的影子。
不管潭王写下这认罪书是什么打算,反正朱元璋‘看懂’了。
一旦查实,秦王....
朱元璋怕是真要亲手要了他的命!
大祸临头了,沉醉在皇位即将到手的秦王早就飘了,他如今得到了朝堂大半武将支持,论身份地位,立他为储君更是合规合矩。
只是不知道朱元璋还在考虑什么,任凭底下人争来吵去,迟迟不下旨立储。
秦王心中不满,尤其在朝堂上出现立朱允炆的声音出现后,朱元璋的反应居然是任由其发展。
不满变大,变成怨恨。
以前朱标在,因为是长子,他偏爱朱标,如今朱标都不在了,难道还要继续偏心朱标的儿子吗?
脾气越来越暴躁的秦王,控制不住心中暴戾,只能找人发泄。近日一到深夜从秦王府小后门静悄悄运出去的麻袋都多了起来。
整个秦王府都被无声的惊惧笼罩着,下人们、王府官署的官员们,时刻心惊胆战,就怕麻袋里下一个装的人是自己。
就连邓氏近来也越发不敢违逆秦王的意思,以前还能吹吹枕头风,劝一劝,现在是只能顺着秦王来。
但邓氏也没想到,秦王居然敢如此放肆。
当秦王身穿龙袍出现,邓氏只觉眼前一黑,腿一软,差点没站住。
“爱妃,朕这一身如何?”秦王脸上有些异常的红色,整个人非常有精神,像是一身劲儿使不完,格外亢奋。
邓氏冷汗从背心渗出,面上却只能配合着笑道:“王爷穿着一身英武不凡,贵气逼人。”
秦王有些不太满意地嗯了一声,一双眼太亮,显得诡异。邓氏扯了扯嘴角,温柔小意地改口道:“皇上。”
“哈哈哈哈哈。”秦王放声狂笑,抱起邓氏转了几圈,丝毫没注意到邓氏眼底僵硬之色,尤其等把人放下,他刮了刮邓氏鼻子,得意道:“朕可没忘了爱妃。”
此话一出,邓氏眼底神色更僵硬了,偏偏还只能藏着掖着,在秦王命人把东西拿上来时,邓氏还在心中祈祷,千万别是,千万别....
直到看在下人小心翼翼捧着一套皇后华服上前,邓氏是真想直接晕过去了。
这一晚,邓氏心惊胆战地配合秦王演了一出‘帝后戏’。一夜荒唐过后,邓氏心中还有后怕,回到房内一张脸都是煞白的。
朱尚炳前来请安,见状拧眉问是不是出了事。
“没有,只是你父王昨晚又喝多了。”邓氏有些僵硬地笑笑,糊弄过去。
秦王服药一事朱尚炳也知道了,想到秦王越来越暴戾的脾气,他再次忧心十足道:“母妃,您还是劝劝父王,用多了那东西对身体有大害,真的不能再用了。”
“你父王现在能听得进谁的劝?”邓氏声音有些尖利道,见朱尚炳被她吼得一愣,邓氏心底疲惫一下子全涌上来,她摆摆手,“行了,你先回去吧,让我好好休息一下,你父王那也别去多言,小心他迁怒与你。”
朱尚炳抿了抿嘴,用力握紧拳头,邓氏已经让人扶着去内室休息了,朱尚炳见母妃这边说不动,满心的暴躁急切也只能压下去,转身大步离去。
如今秦王府看着蒸蒸日上,但朱尚炳心中的不安却与日俱增。
朱尚炳眼神发沉地看向前院。
这份不安,大概是因为他父王行事越来越没章法引起的。
就是朱尚炳也知道,再这么下去,别说争夺太子之位了,整个秦王府都要遭难。
只是朱尚炳此时也不知道,变故会来得这么快。
朱元璋在收到秘奏的时候也气笑了,之前调查的事还没完完整整出个结果,没想到秦王就忍不住作死了。
“很好,很好!”朱元璋阴恻恻地咬出这几个字,眼底已经被赤红杀意覆盖,“朕看他是活得不耐烦了,朕成全他。”
老子还没死就敢穿龙袍,这是等不及了咒他死呢。
锦衣卫当即带着皇命出京直奔秦王封地,奉命捉拿秦王一家,押往京城问罪。
锦衣卫办事那叫一个效率高,下手不留情面,哪怕秦王又疯又狂,最终还是被押着前往京城。
也就在这时,秦王府被锦衣卫拿下一事传开了,朝中文武都吓了一跳。尤其之前支持秦王的武将们,赶紧派人去查秦王到底犯了什么事儿,竟然惹得朱元璋如此动怒。
秦王被抓,这一路锦衣卫更丝毫没跟他客气,到了京城也是直接被关进诏狱。这可把观望的大臣们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谁都知道,进了锦衣卫诏狱别想完完整整活着出来,就算不死也活不长了。
洪武帝他.....是何用意?!!
别说外人心中打鼓,胆战心惊了,朱高炽也没想到事情会突然发展到这个地步,哪怕他事先不是全无准备,也被这一下弄得有些反应不过来。
所以秦王为什么要在作死这条道上加速奔跑?!
相似小说推荐
-
19世纪小女仆(存金) [穿越重生] 《19世纪小女仆》作者:存金【完结】晋江VIP2024-12-23完结总书评数:1879 当前被收藏数:11609 营养...
-
还璧(靡宝) [现代情感] 《还璧》全集 作者:靡宝【完结】番茄2024-12-13完结简介【民国言情+双强+互相救赎】双面神偷重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