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瑶君直视吕雉:“当然,若你想回家,等待日后你父亲将你再次许配给他,那我也放你走。”
【只是以后他一旦有反动之心,你必然一块遭殃。】
吕雉呆坐在原地。
她脑海之中,结合赵瑶君的话,想象着自己日后的生活,所有画面一闪而过。
最后只留下了父亲和母亲的面孔。
四公主殿下说的那些太遥远,她暂时接触不到,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父亲、母亲。
人说父母爱子,往日吕雉不觉得此话有错。可吕雉如今细细想来,却感觉父亲是爱自己的面相,所以在妹妹和她之间,更喜爱她,在家中也更对她另眼相看。
父亲执拗,常常盯着她的面相,赞叹她“大贵之相”,故而让她读书习字,多让先生教诲她。
母亲懦弱,什么事都依照父亲的。
等此次她入秦为质子,生死不知,父亲却如志向破裂一般,盯着她的脸,连道不可能。他目眦欲裂、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还在脑海之中。
他根本顾不得担心她的安危,所惦念的全是她的面相不对,无法让吕家更上一层楼。
母亲担忧伤心不能自已,却只敢抱着自己啼哭,连外出行礼都懦弱慌乱得无法替自己整理。纵然知道无用,可她直接不敢去找父亲想想办法。
家中父亲、母亲都顾及不了,还是家中妹妹心如刀割,陪她整理了一些日常所穿的衣裳,一些干粮和一些首饰做盘缠。
直到她离开,父亲都未曾踏出大门送她,只沉浸在她面相之中。
母亲站在门口送了她一程,却只知道哭泣,也不曾想着为自己打点一二。
毕竟送质子的秦人也说了,此去咸阳,不是要他们的命的,家人可以随性,甚至有丫鬟的都可以带着。她家算得上小富之家,可最后,竟然是她一个八岁的女童孤身上路!
她一路上没太吃秦人、路途艰辛的苦,反倒因家人而心生寒意。
吕雉不知未来如何,但她知道,如果回菏泽单县,她日后,也是被父亲决定所嫁之人,所走之路。
那她不愿意!
她现在已经下定决心!
吕雉朝赵瑶君大拜:“若是公主殿下不嫌弃,雉愿意留在咸阳,侍奉公主殿下左右。”
赵瑶君爽朗一笑:“那你日后就做我的伴读,随我先读书学习。”
吕雉出了风荷榭,萧何、韩信、张平等人抬头看了她一眼。
她好似想明白了什么,又好似经历了什么重大变故,眼角尚有未干的泪痕,可眼中却是一片坚定,脚步也很平稳。
吕雉没多说什么,淡淡朝几人打过招呼后,便随宫女去了赵瑶君给她安排的住所。
接下来,赵瑶君叫人唤了萧何。
她唇角含笑,神色越发精神起来。
人才难得,这汉初三杰,大秦一个都不能少!
不一会儿,萧何也从水榭长廊之外,越走越近。到了水榭中,他朝嬴政和赵瑶君拜了拜:“沛县萧何,见过大王,见过四公主殿下。”
他人虽然稳重和煦,极为知道尽退。
可萧何心中对有横扫天下之姿的秦王,以及传闻中秦国神使四公主,还是有些好奇。
故而不着痕迹的看了眼秦王和赵瑶君。
萧何心里不禁感叹,秦王仪表堂堂,不怒自威。这四公主并无平常小儿过于懵懂混沌之态,反而双目清明,灵慧非常。
这天下最尊贵的父女,怎么看都怎么不同寻常。
赵瑶君和嬴政也在打量萧何。
嬴政轻轻颔首:“无需多礼,赐坐。”
萧何从容落座。
他已到及冠之年,容貌寻常普通,却生了一双格外沉静有神的眼睛。他整个人也格外稳重,看着不爱多言,却胸有城府。
赵瑶君此次坐于一旁,嬴政素来喜爱务实稳重之人,也喜爱英气勃发的将才。他见萧何从容,心里不由多了分好感,便好奇问道:“不知萧君在沛县之地,常常做些何事?”
萧何一一作答:“回王上,沛县之地僻壤穷困,远不如咸阳繁华。小民在沛县之中,并无甚有趣之事,小民日常便是躬耕读书,偶尔帮我县里的主吏掾做些事情。”
嬴政有些惊喜。
乡野之中,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农家子弟,往往一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土里刨食。
这萧何出身于普通黔首之家,却能躬耕读书,甚至还能帮县中的主吏掾做事,一听便极为不凡。
赵瑶君也满意得很。
嬴政十分欣赏萧何,让人奉上茶水、点心给他,和煦询问:“萧君心存大志,既能安心躬耕苦读,又能解民之忧,果真是乡野之中的大才!不知君可读过《秦律》?”
“《秦律》臣大略读过。”
萧何最早所读的书,便是各国的律书。秦国以《秦律》治国,他早已经把这本律书读得滚瓜烂熟,竹简上的字迹因为时常被他抚摸,早已有些模糊不清。
他弄不到第二本《秦律》,但好在,他已经将内容记载脑中,分毫不差。
嬴政便与萧何谈起律书。
嬴政:“我大秦律的《金布律》中规定,官府运输物品,官员会以文书录下出账日子,接收物品之人,则也计入收物日子。官府要估计地域距离,若是路途遥远,所到物品约莫到第二年才能收到,则此物资计入第二年账册。”
赵瑶君在一旁静听。
嬴政:“如今我大秦国土增加南郡、邯郸、巨鹿,土地辽阔,且官员有些冗杂。官员之中尸位素餐,贪污朝廷之物的胆大包天者,渐渐也多了起来。”
“若是某岁天大旱,蝗虫之灾横行,天下饥荒。假若寡人欲开仓济民,可寡人又担忧路上官员贪墨互瞒,弄虚作假,导致后续救灾不利。萧君可有法,令粮仓之粮顺利送到黔首手中?”
之前听闻瑶君说,此人擅长统筹后方,长于把控大局,料理内务之事,他试试是否当真
萧何也没想到,自己名为入秦做质子,实则是被秦王问政。
虽不知秦王问他本没有发生的灾情如何赈灾有何意义,但世间做官的,不贪婪的本是极少数。
做官的,他们普遍都是小事小贪,大事大贪,赈灾粮、赈灾钱更是其中贪得不能再贪的了。
赈灾粮食,其中可以做的手段就实在太多了,贪起来收获也大。官员还能让府库正常做账,做账时账册时间、数量都对得上,保证日后查起来账册没有问题。
可实际上赈灾粮中途调包、以坏冲好,霉变粮食、沙子、石头等调换赈灾粮,他也不是没见过。
官官勾结相互,吃拿卡要,吞粮食做假账。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他们还会无本屯赈灾粮,又高价炒粮价,囤积奇货后售卖出去。
黔首的死活当官的完全不管,自己倒是发家发得腰包鼓囊囊的。
若非灾年实在难过,百姓没有粮食吃,地里面种不出来,贪官污吏、世家豪门又高价囤积粮食。他们买不起粮食便只能断顿饿死。黔首们不是被逼到极致,也不会揭竿而起,沦为朝堂厌恶的作乱叛军。
萧何压下自己的纷乱思绪,沉吟片刻:“回大王,这天下最难以莫测的是就是人心。欲壑难填,只要是人,便会有贪欲。只是贪欲用在赈灾物上,实在是罪无可恕。”
嬴政点头:“那依萧君看,此事应该如何办呢?”
萧何:“臣思索片刻,还是觉得赈灾官该各司其职,权责分明。王上乱世用重典,杀鸡儆猴最有用。”
“每一位赈灾的官员,都该是刚正细致之人,出发之时便该签署自己的责权公文,详细记录每日粮食损耗,粮食情况。明白若是自己贪污,则要付出的重大代价!”
“启程赈灾后,凡是所经府衙、县衙,当地的县尉、县丞亦要对照账本,签署自己查粮的责权公文,记录自己所查的赈灾物资的数量、情况。若是当场发现不对,立即可让府兵、县兵出发告知上级。”
“等到底赈灾地,要派王上心腹也一道出发,当场查验赈灾物资,跟随赈灾,等赈灾物资发放、赈济完毕,才签署最后的责权公文。王上还可派些当地皂吏啬父,暗中监督,若有不对,便立即上报。”
“签署完的责权公文,可呈上让朝中内府查看。但凡发现对不上数,或是赈灾资源货不对板,此为知法犯法,罪大恶极。王上便要一一根据责权公文追究责任,以酷烈之法,杀鸡儆猴,令百官闻贪污赈灾物资之罪而色变!”
这权力与责任被层层分到各个负责的官员当中,若真有事情,受处罚的人便能轻易找到。,且能以酷刑震慑他人。
此时,连郡县制都是粗略草创,皇权对于地方上的掌控,还不是很强。地方官员与咸阳官员,虽然也可能沾亲带故,但那程度还不如后世科举制下门生故旧遍地,派系党羽四处普遍来得勾结。
根据责权公文追究责任,拔出萝卜带出大多泥的情况并不如后面严重,秦国麒麟殿重诸公,也大多是名臣,而非贪官。
这一系列权责分明的手段,其实是够用了。
赵瑶君看着萧何,不住点头,心里赞叹连连。
【萧何果然是擅长管理官员、内务运输、后勤管理,他还格外会财政规划、信息的搜集与运用。】
【据说他入仕秦国后,格外勤奋好学,对秦国律令图书读得多,他对秦国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各地形式强弱等都了如指掌,才对西汉的建立,起了巨大的作用。】
嬴政将萧何的话听到了心里,又安静的听着赵瑶君心里的话,虽然听到最后萧何是叛秦的汉臣,可是想到秦二世的所作所为,他心里便沉沉叹了口气。
四周静了下来,清风送来阵阵荷香。
赵瑶君看着沉默不语的阿父,忽然对萧何道:“萧君可认识你们乡里的一个人,好像叫什么刘季。”
【我虽然不太喜欢刘邦的个人德行,但不否认他的才华本事。流氓皇帝,做皇帝的心黑手也黑,但有一说一,他的本事没得说。】
嬴政回神,眼底沉了沉。
刘季吗?
最后夺得大秦江山的人,虽然早已经从瑶君泄露的天机里了解过这位私德有亏,但当君主还行的人。
但嬴政心里还是不悦。
萧何听到赵瑶君提起刘邦也不感到奇怪,看她神色间没有从容平和,没有怒意的模样,笑道:“小民认识刘季,他为人性情豁达洒脱,不拘小节,倒是个颇为有趣之人。”
赵瑶君:“那此时,他在做什么呢?”
萧何:“刘季他素来仰慕魏国以前的信陵君魏无忌,如今信陵君已经故去多年。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在魏国做外黄县县令,张大人四处招揽门客,刘季三月前已经去外黄县了。”
赵瑶君点头,这确实与楚国暗桩禀报的一丝不差。
此时,刘邦已经和乡中寡妇曹氏有了长子刘肥,儿子都五岁了。他因为仰慕信陵君,刚巧信陵君门客张耳当县令,他一听就去了。
嬴政道:“这张耳寡人亦有耳闻,听闻是魏国名士。”
赵瑶君浅笑:“阿父可想要此人?我记得名单中好似将他遗落了。”
嬴政:“既然他县令做得好,便暂时让他做着便是。等日后魏国撑不住了,顺道将国破了,一道收人便是。”
等到大灾之年,各国都困难得很,小小魏国,更是难以支撑,到时候取它可谓是解救其于水火之中。
嬴政看向萧何,道:“萧君才德兼备,有统筹之能,不知可愿意留在咸阳,寡人欲与侍御史之位聘君。”
秦国御史大夫之下,御史共有四十五人,秩六百石,他们都有弹劾官员、监察百官、记录史事、编纂图书等职能。
这其中有十五人,衣着颜色为玄衣赤带,官职名叫侍御史,他们多了一样职责,就是要在宫中行走,“殿中”办公。
殿中区域,便是兰台。其中图籍秘书众多,御史中丞在其中带领十五个侍御史,平日里接受公卿奏事文书,监督百官,举劾查案。
卷宗书册多,正适合极爱读书的萧何学习积累。御史的职责,萧何处理也是信手拈来的,很适合现阶段的他。
更何况,嬴政笑道:“萧君远道而来,在异乡之地,实属不容易。寡人还可赏赐君一主宅,令君有落脚之处,不知萧君意下如何?”
萧何被这一些列好事砸得恍然一瞬,他立即起身朝嬴政大拜:“多谢王上,萧何愿意留在咸阳,为王上尽力做事。”
自沛县一路走来,秦国和楚国的差距他看得清清楚楚,两国的局势,他心中也早就有了计较。
楚国乃是他的生身之国,故土难离,故国难舍,萧何同样有这种情绪。可是见到了秦国的强大,他也知道,楚国早晚都是秦国的囊中之物。
萧何一路上从土地种植、秦国黔首面貌、路途的建设、神使的传闻,他轻而易举便能窥见秦国的形式。
秦国无人可敌。
统一六国的天命无人可违。
既然秦统一天下的必然的结果,那为何不在秦未曾统一天下之时,便顺势为秦效力,博得自己的前程?若等秦已经统一天下之时才入仕,那之后哪里还有他的位置?
萧何应下之后,也被几个小内侍带着出了风荷榭。
打头小内侍边走边热情的说:“既然都在宫中,那不如小人现代大人去兰台中一观?之后,再带大人出宫,去王上所赐的宅子看上一眼......”
还在风荷榭外,质子群中等候的韩信依旧埋头,不言不语。
陈平则是不着痕迹,大着胆子,快速看了一眼萧何远去的背影。
打头小内侍的讨好殷切,口称这沛县来的萧何为大人,还说秦王赐下宅子。跟在萧何后面的几个内侍,还有人捧着托盘。
陈平心里有些激动。
因为他看清楚了,里面竟然有一对金饼、若干半两钱!
所以,秦王和秦国四公主宣他们来,多半是好事吧!
脑海中一下子出现大人此词,一下子映入之前吕雉的模样,一下子又想到小内侍的讨好殷切,以及他们捧着的金子......
陈平想着,心情竟越发激动起来。
他抬头,见到那位九卿之一的典客大人,又亲自走出来。
方才吕雉、萧何出来的场景,众人都已经听见,所以留在等候的众人,都忍不住将目光看向他。
陈平更是期待。
典客却看向同样抬头看他的韩信,见他小脸消瘦,眼神冷静,不由笑意温和道:“韩小郎君,请随本官一道去拜见王上、四公主殿下。”
韩信脸上闪过一丝错愕。
竟然是他第三个去!
陈平抿抿唇,低下头去,脸上有些不是滋味。
第一个吕雉,好歹人家知书达理,第二个萧何,看上去确实有本事,可这第三个竟然是这个呆愣愣的,年岁同他差不多的韩信!
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他还比不得韩信?
这场见面,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
等见完所有质子群的人,其中除了燕丹等一些各国公子是真来做质子的,其余的人都被嬴政、赵瑶君考察之后,安排了官职。
年岁最小的吕雉、韩信、陈平三人,都成了赵瑶君的伴读。
这三人中,韩信并不识字,陈平识得几个字,故而吕雉还担负了他们日常的识字工作。
因韩信在军法上天赋独绝,故而又在赵瑶君的推荐下,拜了王贲为师。
王贲见自己儿子王离,日日的顽劣,而自己新收的便宜弟子,却无比勤勉。
两相对比之下,韩信他越看越顺眼,他学兵法更是如同天授,天赋奇高。自己儿子王离,掏鸟蛋、追鸡撵狗的,他越看越生气,只觉得扎眼得很。
实在难以忍受之下,王贲进宫请求嬴政,让自己儿子王离一道伴随四公主读书。
不过是个小请求,嬴政很快便准许了。
赵瑶君多了四个年岁相仿,大小差不多,却脾性各异的伴读,她的生活便日益有趣起来。
吕雉知书达理,温柔大方。
韩信沉默寡言,认真稳重。
陈平活泼灵动,情商极高。
王贲正直豪爽,旷达无比。
几人相处了月余,关系越发和谐融洽,连日日叫着不去王宫学习的王离,为了小伙伴都忍了自己不爱看的文书。
赵瑶君除了日常学习,便是跟随扶苏去华阳太后宫中侍疾。
病重的华阳太后,虽然日日有太医署中医术精湛的太医令,时时为她医治,可她体内早已油尽灯枯,终究没能坚持下来。
入秋之后,一场秋雨便带走了华阳太后。
她走那天傍晚,静悄悄的。
她好似累急了,困极了,好不容易睡着,呼吸就在昏睡之时忽然断去。
相似小说推荐
-
江湖文学城(专业咸鱼) [BG同人] 《(综武侠同人)[综武侠]江湖文学城》作者:专业咸鱼【完结+番外】晋江2024-09-04完结总书评数:5404 当前...
-
女巫的异世界生存实用指南(鱼不乖) [仙侠魔幻] 《女巫的异世界生存实用指南》作者:鱼不乖【完结】晋江VIP2025-01-08完结章均点击数:22821总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