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韩金书)


康熙恨不得把这丫头揉到骨血里去,却又舍不得她疼。
“朕也知道你的意思。”
康熙道,“毓庆宫是不能再住人了。奉先殿那边不可能不供香给祖宗们。太子若继续长久的在那样的环境底下住着,对身体损伤是很大的。”
瑶令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凝望着康熙。
康熙对上她的目光,轻叹一声,指尖轻轻抚上瑶令的眼角:“朕得给太子换个住处。”
方才这丫头受不住,还哭过。泪痕揩干,眼尾却还有一抹红,看起来娇.柔纤.嫩,叫人心生怜惜。
康熙道:“太子也大了。再有两年也要大婚。朕没打算拖太久。人选朕也看好了几个,到时候等长大了,朕看谁合适再给定下来。”
“只是太子身份特殊,住到阿哥所是不妥当的。六宫不能住,前朝也没有多余的地方给他。住在前头,等有了太子妃遇见外臣也是不妥当的。朕打算让他住到宫外去,给他修个太子府安安稳稳的住着。”
“每日还是照旧进宫读书,之后出宫在他自己府上起居。这样总能舒服些的。”
立太子之后不久,康熙这里就在索额图的提议之下确立了储君的规制仪仗制度。
后来太子上文华殿宣讲的时候,为了提高太子的声望,康熙又进一步确立了储君制度的完善和细化。
很多规矩甚至制定的是太子的规格只比天子的少半级。
这调子一旦定高了就下不来。
太子是最受皇上宠爱的皇子,怎么能住在阿哥所呢?就算再起一座宫殿,和阿哥所在一起,也会让宫内宫外议论纷纷的。
宫里不能住,那就只有住到宫外去了。
康熙这样说,便是在这几日已经将太子府的地方给选定了。
康熙勾起怀里人的下巴,勾唇道:“怎么听着听着还不高兴了?觉得朕的安排不好?”
瑶令这才发现自己竟将心里的担忧带到脸上来了。
可她能说是在担心他们将来的父子关系么?
太子要是住出去了,这还是皇子里唯一规格的太子府,这信号放出去,不知道多少人心里又要打鼓,多少人心里又要蠢蠢欲动。
瑶令却没法说。
她眨眨眼,不许心里的酸涩涌出来,眼底的酸胀也逼回去了,才抱着康熙的胳膊,低声道:“万岁爷真的太好了。”
康熙就笑了,捏了捏她的鼻尖,只当这丫头是被他感动了:“朕好,这还不好了?”
“太子住出去也好。他住的高兴些,朕心里也舒服。”

太子府的住址是康熙亲自选定的。
就是外头离着紫禁城很近的街上,是前朝王爷的府邸。原本就是在内务府手上的,只是常年没人住着,也没打算赏赐出去,这宅子里头就有些荒废了。
康熙将府邸挑出来,令内务府重新修建。将里头不符合规制的东西都撤掉,重新规划成四四方方的适合太子居住的府邸。
太子府比英亲王府还要离宫城更近些。这也是表示了康熙对太子的恩宠始终如旧。
太子搬出毓庆宫,又建太子府于宫外居住。在朝中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一则是康熙直接下旨,众臣没有置喙的余地。
二则也是太子的声望在满汉大臣中逐渐升高,所以支持的人还是很多的。毕竟太子是正经该住在太子府的。
至于八旗勋贵之中,早年不愿意康熙立太子的一拨人,瞧见康熙还是这样荣宠太子,当然心里是不乐意的。
私底下少不了嘀咕,可这样的不乐意在大势所趋面前,压根没用。
康熙亲自盯着,内务府加紧督建,到了八月里,太子府就建成了。
康熙想让太子高高兴兴的过节,便叫内务府抓紧,终于是让太子在中秋节前搬到了太子府去。
从前太子住在毓庆宫时,身边的事务都是康熙一手安排好的,早年所设立的专门为太子服务的詹事府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什么很大的作用。
如今太子搬到太子府去了,康熙也给了太子一定的自由和权力,内务府安排的是太子的起居生活。
太子的学业还是康熙安排的,但太子府的事务,则交由詹事府打理。如无大事,宫里并不过问,只需要定期汇报康熙知道即可。
太子还是本朝头一个没有成婚就在宫外建府并拥有相对自主权力的皇子,这可把还在宫里住着的皇子阿哥们羡慕坏了。
要不是宫里有规矩,几个小阿哥巴不得去太子府住几日不回来了。
太子住进太子府的新鲜,一下子就把大阿哥在地动之时为康熙和嘉妃在百姓中的激动演讲的风头给盖过去了。
“本宫想着,宫里也是好久没有热闹过了。不如将十一阿哥的生辰宴和中秋的团圆宴合起来办。”
端午的时候没有办大宴,宫里规规矩矩的就过了这个节。
这会儿太皇太后的离开半年过去,这人总是要往前走的。
康熙讲今年中秋可以办大宴。
钮祜禄氏带着瑶令惠嫔荣嫔宜嫔几个在太后的宁寿宫商议宴席如何办的时候,就把这事儿提出来了。
钮祜禄氏笑道:“十一阿哥今年的生辰可是周岁,这是不同寻常的,该是要大办的。咱们也讲究个抓周。提前办了不妥当,推后办了可显得对小阿哥不重视。所以本宫就想着,一起办了才好,这样热热闹闹的,皇上瞧着一定会高兴的。”
自那会儿太后表现出对钮祜禄氏贵妃身份的维护,钮祜禄氏就往宁寿宫去的很勤快。
太后对钮祜禄氏的到来也表示很欢迎。
太皇太后在的时候,宫里并没有定期请安的说法。
太后言说不敢和太皇太后比肩,况且宫中没有皇后,也不必定期向她请安。
可是钮祜禄氏带头往宁寿宫跑,跑了没几天宜嫔也跟着去,惠嫔也跟着去。
这下就没办法了。瑶令和荣嫔也只得跟着来。
就这么形成了七八天就要给太后定期请安的不成文的规矩。
钮祜禄氏还很喜欢在太后跟前议事,让太后有参与感,这是尊重长辈不冷落太后的意思,太后当然是很高兴的。
但太后也有分寸,知道康熙的旨意是让钮祜禄氏和嘉妃同理六宫,太后不会插手,就是听着乐呵。
这回商量宫里热闹的事,钮祜禄氏要讨好太后,当然在太后跟前议论商议了。
钮祜禄氏笑着看向瑶令:“嘉妃觉得呢?”
瑶令道:“十一阿哥还小,这么丁点的小人,过生日也不必这样劳师动众的。臣妾觉得不必动大宴,只之后办个小宴就成了。”
钮祜禄氏这笑脸人一出来,瑶令就觉得不妥。
十一阿哥的抓周大办,那岂不是喧宾夺主了?
太后却道:“哀家也觉得应当大办。这是皇上最小的孩子,十一阿哥生得好,宫里从上到下都喜欢,他的生辰怎么就不能大办了?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过个节多好。”
钮祜禄氏笑道:“还真是巧了。要不然说太后和皇上母子连心呢。臣妾将这事儿与皇上提了提,皇上也是这样说的。皇上说十一阿哥生在中秋,正是意在团圆,不必分开办宴,合在一起办是最好的。宫里过中秋,可不能忘了十一阿哥的生辰。”
钮祜禄氏笑吟吟看向瑶令,“这会儿十一阿哥是还小,可还是孩子长大了,知道自个儿的亲额娘不给大办周岁,福煊可是要怨妹妹的哦。”
阿哥们都从胤,唯独十一阿哥是另取的名字。
不过向来都是排行相称,很少这么叫名字的。钮祜禄氏将十一阿哥的名字喊出来,周围四下忽的就是一静。
康熙都同意了。钮祜禄氏不与任何人说直接到康熙跟前提议,连瑶令都不知道,看样子太后是知情的,瑶令想,这是他们商量好了的。
瑶令微微一笑:“好啊。那就办吧。我也不想福煊长大了怨我。”
风光大办就大办,到时候谁心里酸死了谁自己知道。
瑶令心中警惕,当日还是要将彩霞寸步不离的守着十一阿哥,不能让人对十一阿哥下手。
可这事儿,还是得和康熙掰扯掰扯的。
自从有了能戴着不怀孕的玩意儿,康熙就更加肆意些,一晚上能要好几回。
瑶令都困了,还强撑眼皮质问康熙。
康熙瞧着她用手把自己眼皮撑开的模样笑得不行,爱怜的亲了亲瑶令的指尖,心想,小丫头怎么这么可爱呢。
“朕不愿意委屈福煊。”
康熙笑道,“不能为了过中秋委屈这孩子的生辰。不管贵妃提不提,朕都是打定了主意要大办周岁的。”
中秋过了几千年,人人都记得这节日。可十一阿哥降生才一年,难道不该好好的过生辰么?
什么喧宾夺主。康熙巴不得天下人人都知道他的十一阿哥生在中秋这一日。以后但凡过中秋,都能想到他的十一阿哥,这多好啊。
“朕就是想让你高兴。”
康熙亲了亲瑶令柔软的唇,“告诉朕,今夜感觉怎么样,好不好?”
瑶令耳根都是热的。这位万岁爷宠起人来热情似火,确实是没得说。
康熙二十五年的中秋,确实是热闹非凡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
为了给十一阿哥庆祝周岁生辰,京城不宵禁,甚至还有灯花,火树银花,彻夜不灭。
最高城楼之上的烟火,听说是从西北运回来的,最新研制出来的烟花,冲到天上去炸开来,甚至还有花朵的形状。
人人都想在这比正月十五还要热闹的灯会中看见这样从未见过的烟火,人人都在长街之上排队等候,有的人早早就来了,就为了占据一个视野最佳的位置。
皇上可下旨了的,今儿夜里,城中人人团圆,共赏明月夜,一同为十一阿哥庆生,不分人品贵贱,人人都能看见烟火灿烂。
瑶令这一日可忙了,几乎是没有能歇脚的时候。
十一阿哥也不能时刻带在她的身边,除了叫彩霞寸步不离的守着,还有荣嫔和戴佳贵人看顾,若是去了荣嫔和戴佳贵人去不了的地方,就还有四阿哥和五阿哥七阿哥守着。
三阿哥瑶令是不敢指望的,三阿哥近年沉稳些,但还是有些跳脱,瑶令怕他不够细致不敢托付,可三阿哥愿意陪着十一阿哥,她当然是乐意的。
“娘娘,请随奴才来。”
就这么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赵昌还带了康熙的话来请她去乾清宫书房。
明明康熙这会儿也忙着见大臣,彰显天子对臣下的关怀,怎么有空叫她来伺候了?
结果来了书房空无一人,瑶令心里就纳闷了。
赵昌笑道:“娘娘宽坐。一会儿就有人来拜见娘娘的。”
瑶令坐下来,带着满腹狐疑坐了会儿,就听见外头有脚步声响起,不是康熙的声音,是个不大熟悉的步伐,还走的很谨慎。
纱帘叫奴才们挑起来,有人进来就跪拜她。
“奴才费扬阿给嘉妃娘娘请安。”
瑶令一见来人眼睛就红了:“哥哥快起来。”
她倒是能见着阿玛额娘,还有嫂嫂小侄子,唯有哥哥费扬阿在军中驻守难以见面。
瑶令没想到十一阿哥周岁宴的时候费扬阿能赶回来。
费扬阿起身,又请瑶令坐下:“今儿是娘娘和十一阿哥的好日子,又是中秋团圆。娘娘莫哭,该高兴才是。”
费扬阿望着亲妹妹的眼神很温柔。
妹妹长大了。他从小就想着,要将妹妹保护的很好。现如今觉得自己比往年做的更好了。
不单只是妹妹,还有他们这个家,他都要好好守护的。现在的费扬阿有这个能力了。
瑶令抹抹眼泪:“对对。哥哥说得对。是应该高兴的。”

近旁没有奴才守着,自然也是想说什么酒说什么的。
瑶令听费扬阿说了,才知道费扬阿这次回来待不了几日,过几日就会走的。
费扬阿也回家去过了,见过了阿玛额娘,也见过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这回进宫来是见康熙的。
“万岁爷说,让奴才与嘉妃娘娘见一面说说话。说嘉妃娘娘是很想念奴才的。”
瑶令道:“都到了跟前了,哥哥还奴才长奴才短的。再这样,我可要生气了。”
费扬阿就笑了,神情放松许多:“好,那就听妹妹的。”
说起这次的大宴还有十一阿哥的周岁宴,费扬阿道:“这次不仅我回来了。常泰大人也回来了。”
这说的便是太子的亲舅舅,噶布喇的长子常泰了。
常泰在西北军中立功,如今也封为一等公了。
按说常泰的职务还比不上费扬阿,爵位相当,可常泰的出身摆在那里,又是仁孝皇后的兄弟,费扬阿称一声大人,也是对常泰的尊敬。
若说两个人年纪上,也是费扬阿年纪小一些的。
瑶令道:“火器营加强建制,便是因着常泰和戴梓一道发明了连珠炮,还有连弩的火器。万岁爷说这是大功一件,因此封赏了常泰。”
常泰回来是述职的。和费扬阿一样,待不了几日也是要回去的。军中离不开他。
费扬阿道:“妹妹可知道今日夜里的烟火是谁做的?”
瑶令倒是不知道。她只晓得今夜的烟火十分盛大难得。整个大清,哪怕是富庶的江南都没有放过这么漂亮的烟火,是新研制出来的。
见妹妹摇头,费扬阿微微笑道:“是常泰大人。”
费扬阿还没有做将军,还跟着太子做侍卫的时候,常泰就已经在西北军中了。
那会儿费扬阿就听太子说过了,常泰和戴梓在研究火器,并且小有成就。
研究这个自然也是要研究火药的,顺带着弄一些烟火只当是给万岁爷的赠礼,这一回回来不就用上了么。
费扬阿道:“是万岁爷吩咐了,而后新做出来的烟火就带回来了。这法子也交给内务府了,以后妹妹想看是常有的。说不准还有更新更好的。”
瑶令心中一动,问费扬阿道:“哥哥是不是和常泰见过了?”
中秋的大宴是贵妃与她带着惠嫔荣嫔宜嫔主理。
十一阿哥的周岁宴事无巨细都是康熙亲自安排的。
为了给她惊喜,这些事都没有提前告诉她。
听费扬阿的语气,是很敬佩欣赏常泰的。还知道的这么清楚,肯定不能是康熙说的,那就只有他们私底下见过了。
费扬阿笑道:“什么都瞒不过妹妹。是见过了。还是在御前见的。万岁爷同常泰大人说话的时候,我也在,一同听着的。”
“这次回来,等再回去的时候,便是同常泰大人一同去西北军中。”
对上瑶令的眼神,费扬阿笑道,“妹妹别紧张,却也不是驻防调动。是万岁爷觉得常泰大人研制出来的火器极好,想让我去西北同常泰大人和戴梓戴大人一同改良一下适合关外旗兵的武器。等研制好了,就用在军中。”
这就是康熙和他们的军事安排了。
瑶令说:“这个哥哥倒也不必特意说给我听。”
费扬阿笑道:“万岁爷说的,与妹妹说什么都可以。家常话,接下来的安排。这一去恐怕又有些时日不能见面了。叫妹妹知道我在做什么,妹妹也能心安。”
瑶令一听就知道了,这是康熙的贴心吩咐。
费扬阿与常泰见面,又热络到这个程度,瑶令就想着,康熙这样安排,怕是也有他的深意在。
西北挨着漠北蒙古,那边总是不安分的,关外旗兵要防着沙俄。康熙将常泰和费扬阿分别安置,又让他们交流研制火器,这心里头就是要加强防御的。
这等重任,没交给别人,只给了这两位,可见心里是很看重他们的。
十一阿哥的抓周定在当日下午。
上午的时候十一阿哥就叫康熙抱走了。说是一路都跟着他。
还说十一阿哥周岁了,又这么活泼壮实,可以出去见见世面了。
瑶令觉得康熙就是抱出去炫耀儿子的。毕竟十一阿哥确实生得好,身体也好,一岁了比当初身体弱的小阿哥三岁还要活泼好动。
可是再活泼也是一岁的小孩子,总不能跟大人似的一整天都神采奕奕的。
更别说成人有时候都要在晌午的时候午休一下了。
康熙午膳是被请去宁寿宫用的。
太后相请,康熙当然不能不去,抱着十一阿哥就去了。
贵妃和嫔妃们都在,人多了热闹,十一阿哥又不认生,倒是没人抢着要抱孩子,只是这个逗一下那个说几句的,难免有些太过于吵闹了。
十一阿哥向来都是要歇午觉的,就有些不大高兴了。
瑶令听见这事就知道不妥当,一点不带犹豫的,就叫紫月去了,让她和彩霞两个人把十一阿哥带回来。
彩霞和紫月是奉命去的,心里只管挂记小主子,对着康熙都是一点不畏惧的,将自家主子的话就说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