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也曾进去看过?”
常明仁摇摇头,他虽有机会进去,但他没去,他儿子今科要参加科举,哪怕现在距离会考还有两个月,他也不会做容易留下把柄的行为。
“我也是听同僚提起,才知道此事,贡院相当于是按照娘娘的意思重修了一遍,条件会更好,监考也会更严。”
对于有真材实学,不打算走走歪门邪道的人而言,监考严不严,完全可以不在乎,但是谁都会很在意贡院的环境问题。
“娘娘真是功德无量!”
收到承天七年的首期邸报发到各地后,引起的民间反馈,皇上也正在调侃皇后。
“哈哈,皇后决定大修贡院的决定,真是功德无量啊,朕也没有想到,不过是这么一个举动,竟能在民间和士人中,引起这么大的正向反馈,看来天下读书人都对贡院之前的环境,多有不满啊。”
柳明月笑着回道,“臣妾不过是将心比心,凭心做事而已,也没料到这件事竟能引起这么大的议论,不过这也再次证明,某些消息的及时公开和宣扬,能带来的一些正面影响之大。”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他从这些事情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确实,现在想想,我们以前做事,总想着要循旧例,认为既然前朝是那般做的,我们后来者只需跟着照做即可,可是前朝既然会走向覆灭,足以证明他们的各种做法未必是正确的,我们后来者若是不思改进,下场也好不了啊。”
像那贡院,不知已修建得有多少年了,有了损坏,只是修缮一下,从没想过要大修,要改善里面的环境。
就连大安立朝后,由于是在前朝旧都建京,直接继承了前朝皇宫等官方建筑,也没想过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改建。
这其中固然有朝廷穷,拨不出相应的经费的原因,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皇后之前,大家都没想过这件事。
像邸报,更是从古至今都有的重要存在,可是它在此前的最大价值,就是向各地传达朝廷的最新政令和朝堂上的重要消息。
如今在皇后的建议下,让邸报在保存原本的功能的同时,增加了能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向百姓公开的内容,让普通百姓们也能及时了解京中,乃至与皇帝皇后有关的一些最新消息。
而他完全可以从百姓们给出的反馈中,看出这一改变所能带来的积极而又正向的反应。
例如老百姓对大安朝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提起当今皇帝后皇后的态度,越来越敬重,都盼着皇帝皇后长命百岁,不像过去,对这些都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
【作者有话说】
“朕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将承前朝旧制,继续施行的那些给读书人的税收优免政策,都给取消了,有那些钱,拿来供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岂不更好。”
皇上说这话时,声音很低,也就连侍立稍远位置的苏福都听不清的音量,只有离得近的柳明月能听得到。
这绝对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凡有一丝口风传出去,肯定能让那些正在为他们两人写赞文的读书人,会在瞬间矛头一致的针对他们进行口诛笔伐。
皇上是真正的穷苦老百姓出身,在他看来,所有那些能有条件读书的人,绝大多数都算不上是真正的穷人。
尤其是那些考取了功名的人,有名望有地位,活得不要太滋润,凭什么不交税?可他们往往享受着更优惠的税收优免政策。
柳明月能够理解皇上的心情,“臣妾也认同陛下的观点,不过这件事,需要我们从长计议,缓缓图之,急不得,肯定有成功的那天。”
闻言,皇上的眼睛有些亮,这是他一直憋在心里,不便,也不敢对任何人提起的想法,这回也是因为两人聊到了与之相关的话题,他才忍不住说了出来。
原以为皇后会极力反对,毕竟她在这种干系重大的问题上,大多数时候,都是持相对较为圆滑的态度,宁愿自己吃亏,多付出一些,也不愿去触碰某个庞大势力的利益。
尤其是在他想要动的这个势力,可是牵涉最广,影响力最强,势力最强的那伙读书人。
可是皇后不仅毫不犹豫的直接表示支持,还很有信心的表示,只要他们多花些时间,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察觉到皇上的惊讶和意外,柳明月笑着道。
“陛下不必觉得如此意外,臣妾是真心认为,我们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就是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前朝给士绅的税收优免政策,直接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大量土地都被集中在那些有钱有势的士绅手中,已经到了能直接影响到朝廷收入的地步。
柳明月当然不愿看到朝廷国库收入过于依赖土地税收,因为那将意味着那些从事农业生的百姓,将要背负着最为沉重的负担。
可是她知道,这些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来,等到船队能早日寻到海外的高产粮种,就能开启改善当前这种现象的第一步。
有了高产作物,老百姓能用更少的田地,种出更多的粮食,满足一家的食物需求,可能就不用去租赁士绅地主家的地,或者是不用租更多,粮食的价格也会降低。
如此一来,当那些士绅发现他们所拥有的大量土地,不仅难以招到足够的佃户,田地产出所能带来的收入也大幅降低后,可能都不用等到朝廷出手,他们就会主动向外放出土地,好收拢资金,将其投向更赚钱的行当。
不过还是那话,这些相当于是大改革的措施,都急不得,尤其是对这么个新生朝廷,在没有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前,操之过急,势必会引起很大抵触和反弹。
当然,也不宜拖得太久,因为拖得越久,已在战乱期间受到打击,势力被大幅削弱的相关阶层,会因新朝变得稳定而再次得到加强。
所以这个时机一定要把握好,宜早不宜晚的前提,是已做好足以应对一切后果的准备与防范。
通过大招募,培养一些没功名的人才做朝廷的储备力量,或是用来平衡现有的朝堂势力,也是势在必行。
皇上纵然解开了早年的心结,依旧不愿提携和培养徐氏宗族的人,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是没什么能力,还空有野心容易被人利用的人,有了平国公这个前例在,皇上只会更不待见他们。
这也就导致朝堂上少了一支本该强有力的宗室力量,伴随着科举的一届届举行,文人士绅阶层的力量,只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已在规划中的军事学院,固然能培养出一批新人,进而形成一个新势力,可是文武对立,乃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
这种对立能为文人阶层带来的制衡效果当然不少,但在某些方面能起到的作用却有限,所以很有必要再扶持新的群体。
柳明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皇上只觉本来还感到迷茫而又无奈的前路,骤然变得豁然开朗起来,真正看到了能实现自己的那个夙愿的可能。
于是在下一次的大朝议上,皇上就当众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就是宫中会在这一届的春闱过后,再次举办一场大招募,这个消息将会录入最新一期的邸报中,尽快诏告天下。
大臣们对此已有心理准备,大多都没有什么反感情绪,有些人甚至还很高兴,自家那些不成器,没本事考科举的小辈若能通过大招募入仕,也是一件大好事。
当然也有人对皇上的这个决定心生不满,不满的重点并不在于该不该举行大招募。
“陛下,仅承天四年临时举行那场大招募,报名人数就多达近万,最后招录了两三千人,这次若提前诏告天下,恐怕那些但凡是自认有点本事的人,都想来试上一试,到那时,怕是京中将会人满为患,从而给朝廷和宫中都带来巨大麻烦。”
皇上笑着点头道,“嗯,你考虑的很对,不过对此,朕与皇后已商量出几条限制措施,在年龄、出身与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限制。”
三年前的那场大招募,只能年龄和能力有所限制,这次竟然还增加了出身?
群臣还在思索这一改变背后的深意,就听皇上又接着道。
“朕考虑过了,有条件的家庭,有能力培养后辈读书,能通过科举入仕,那些与朕一般出身,没条件读书的人,除了能去军中混个出身外,几乎没有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这次,朕与皇后商量着,除了对能力要求更高外,要多给那些家中实在贫苦,却有直系亲族在大安军中,或是与异族的战争中伤亡的家庭机会,会在当地进行初选,给各地相应的初录名额。”
为免过早的曝露他们的真实目的,在出身限制这块,他们只能多费些心思,优先照顾烈属后辈,就是一个非常拿得出手的理由。
乱世刚过去没多少年,满足这种条件的家庭实在太多了,还多是尤其贫困的家庭。
果然,听到这话,群臣都觉甚为意外。
反应过来后,那些勋贵和武将们都忍不住面露喜色,他们家人或许享受不到这种优待,但是他们手下那些将士的家庭,能因此而获得优待的就多了。
迅速恭声道,“陛下圣明!娘娘圣明!”
那些文臣中,家里也曾有人在大安军中,或是在与异族作战的过程中伤亡的人,对这条相当于是特殊照顾的条件,还算认同。
但是其中大多数都享受不到这条优待,不免对此有些不满,但是皇上占据着大义,又有那么多的人认同,谁也不敢没眼色的直接跳出来反对。
“陛下与娘娘定下这个限制条件的出发点,肯定是好是,只是老臣担心,这般做,可能会出现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的现象,而那些本来符合条件的人家,却因拿不出相关证据而享受不到这份优待。”
皇上笑着道,“哈哈,诸位都想多了,朕又不是说,满足这个出身要求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来了都给录用,重点是能力,只有能力过关的前提下,才会优先录用满足出身要求的人。”
关键是他与皇后已经给稽查司下令,让他们尽快开始收集当地的信息,尤其是那些能人的名单,负责把关好当地的初次甄选。
又有大臣提出自己的质疑。
“启禀陛下,宫中需要招录的人数有限,您与娘娘想要照顾那些家庭贫困者的心意,肯定是好的,只是到时,势必将有一大半人会无功而返,他们往返京城,乃至在京中吃住的费用却很不菲,甚至有可能出不起相应的费用,这般岂不是在给百姓增加负担?”
对方提出的确实是很现实的问题,皇上却对此早有准备。
“无妨,所有能在他们当地通过初选的人,可由当地官府出面组织,统一送他们进京,所需费用可从银庄借贷,回头由宫中与银庄进行结算,至于进京后的住宿问题,也由宫中负责安排。”
所以,皇上现在也受皇后的影响,财大气粗到花钱都不眨眼了吗?他们这些人是造了什么孽,总要承受这种刺激?
眼看皇上与皇后早有准备,面对他们提出的一切质疑,都能及时给出相应的对策,还都是能让人无可挑剔的那种,对此不满的人,再怎么心有不甘,也只能无奈放弃。
见下方的大臣们都偃旗息鼓,皇上却有些意犹未尽,他总算是充分体会到了当一个有钱,底气十足的皇帝的乐趣了。
不过想到他刚回宫时,没钱了的皇后在得知自己还要继续留在前朝时,崩溃大哭的场景,皇上瞬间警告自己,绝对要手紧点,不能仗着自己现在有点小钱,今年还将会有一大笔进账,就像皇后那样手松,大笔的往外撒钱。
朝中大臣们早就知道今科春闱后,宫中还会举行大招募的消息,但是在此前,真正重视这个消息的人并不多。
有许多人都像常明仁那般,认为没有抓住上一次的先机,参加这一次的大招募,没有太大前程。
可是伴随着皇上在这次大朝议上宣布的消息,立刻引来一些心思敏锐之人的注意,只是他们现在还看不出此举的潜在用意,只是近乎本能的认为,这件事情可能没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毕竟现在的他们,都是曾在总爱出其不意搞大事的皇后手手,经历过多次磨砺过了的。
虽然只有皇上出面说了此事,但是谁都知道,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操作背后,肯定少不了皇后的出谋划策。
三年前的那次,皇后还没临朝,就在时隔不到三年的情况,不动声色的弄出一大支船队,和一支规模庞大,作战能力强大的护卫队。
这次,她又想做什么?会不会是又一个先机?
几可预见的是,当相关消息通过邸报诏告天下后,一定会引起天下能人的趋之若鹜,而大大安地广物博,能人异士无数,纵然是他们这些堪称是人杰的朝堂大臣,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而这次的大招募,完全可以称作是皇帝明诏广征天下贤才,肯定有无数人想要趁此机会晋身,竞争肯定会很大。
【作者有话说】
崔丞相回到家中,就招来自己的大儿子。
“陛下与娘娘准备在这次春闱后,再次组织一场大招募,到时候,你也去争取一下。”
崔定山不解的看着自家父亲,“爹,宫里今年会再次组织大招募的事,我们不是早就知道了吗?您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
之前知道大招募的消息时,他父亲可没想过要让他参加,怎么今天突然改变主意了?
崔丞相将手中茶杯放下,有些不耐烦的回道。
“之前是之前,现在是现在,你听话照做就行,哪来这么多问题?”
王夫人不赞成的说道,“老爷,你突然改变主意,又不说清楚原因,我们这心里肯定不踏实啊,何况你不是一直要求定山要考中个进士,以慰你当年的遗憾吗?现在突然放弃,总要有个缘由吧。”
眼看这娘俩都想要个解释,崔丞相只得叹了口气道。
“我这不是根据陛下的口风,察觉到朝堂风向有变吗?现在想想,定山在举业方面,本就不那么顺,想等他考中,还不知要蹉跎到什么时候,错过了三年前的那次先机,已经很可惜了,如今看来,今年要招的这批,可能又将是个好机会,我们肯定不能再次错过。”
王夫人已曾不止一次的听到丈夫感慨,皇后之前招的那批人,只要是能力出色的,将来都能有个不错的前程,可惜他家儿子没赶上,以后怕是再没那种好机会的事。
如今听到他又改口,说这次的大招募,可能又将是个好机会,她却有些不放心。
“宫中在三年前,就已经招了那么一大批,今年要是再招那么多,宫中打算如何安排这些人?”
这也是他们虽然早知道宫中在今年还会招人,却没打算让儿子去参加的原因。
崔丞相对此表示,“这些还轮不到我们操心,既然是娘娘要招人,她肯定会有安排,肯定不会养着那么多人吃闲饭。”
在崔丞相看来,这次的事,虽然是皇上出面宣布的,皇后从始至终都没说过什么,可他十分肯定,这绝对是皇后的手笔。
王夫的撇了下嘴道,“也就是说,您崔相爷也不知道了?”
说完,她突然想到一个可能,脸色骤然一变道。
“娘娘该不会是觉得,出海商队和海上护卫队那边,这次的出海损失可能很大,才要再次提前储备一批人吧?咱们可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不能让他去海上拼命!”
崔定山却对此跃跃欲试,赶紧义正严辞的表态道。
“娘,儿子若是一直在家中闲着也就罢了,只要出去做事,就要听从上官的安排,岂能畏险惧难,有辱门风?”
即使心中清楚儿子的那点小心思,崔丞相仍为对方能有这个认知感到很欣慰。
“确实如此,不过你也不必现在就开始操这个闲心,依我看,那商队和护卫队,可都是个好去处,纵然咱们儿子想去,现在晚了一步,都未必能有机会挤进去,而且宫中这次是面向大安全境,广征贤才,竞争大着呢,定山能不能被录选,还真不一定,毕竟在出身方面,咱家不占优势。”
王夫人惊愕的瞪大双眼,“咱家在出身方面还不占优势,那这天下,还有什么人家能占优势?那些勋贵之家吗?”
崔丞相就将皇上当朝宣布的条件讲了出来,王夫人听完,也觉无言以对,因为这么说来,自家确实不占优势。
“还不是你这老头子太要面子,又太过固执,只要你愿意在皇上或娘娘面前开个口,定山的前程早就有了,何至于等到现在?如今连去参加这种大招募,都没什么把握。”
相似小说推荐
-
不羡(薇薇一点甜) [穿越重生] 《不羡》全集 作者:薇薇一点甜【完结】番茄2024-10-31完结9.2分/59人点评|2.4万人正在阅读|64.9...
-
当美媚娇嫁给迂腐夫君后(萧了了) [古装迷情] 《当美媚娇嫁给迂腐夫君后》作者:萧了了【完结】晋江VIP2024.12.03正文完结总书评数:483 当前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