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筠正在躲人,也不嫌他问的久,一边讲解,一边扒拉土给他看,从种下种子时黄瓜种子的深度,到堆土时要有个斜坡,可以更好的通风排水等等。
虽然现代黄瓜的种植方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并且几乎家家户户都可以种植,但是在人们没有研究出来之前,黄瓜的确是一个很难伺候的植物,它喜水,但是太多水又会淹死,藤自己就会断掉,所以堆土的时候要有特殊的堆土方式,要晒阳光,但是没有培育出我们现在主要吃的这个黄瓜品种之前,黄瓜其实对光非常敏感,晒多晒少都不行。
真真是娇贵的不得了。
刘秀几人听得非常认真,而观看天幕的人也听得非常认真,他们甚至都想不通后世的人到底是怎么把这些经验给研究出来的,怎么连埋土的时候要倾斜多少度都能算出来。
讲解完后,大姨们也转移阵地了,徐雪筠就拍拍裤子上的土站了起来。
刚才挖土的时候不小心蹭到了。
黄瓜摘了七八个——当然在这之前他们已经一人吃了一个了,反正徐雪筠觉得黄瓜它就只是清爽解腻,一点也不饱肚子,有的时候还越吃越饿,饭前吃点也无所谓。
西兰花也是大棚的,就在旁边那个棚里面,徐雪筠直接带他们转移阵地。
所以说她放假之后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了,绝对不是错觉,吃的东西都是现摘的,还天天这里跑跑那里忙活忙活,增加了运动量。
她上大学有一段时间因为考试周再加上实习季,所以天天吃外卖,她毫不夸张,有一天她起床照镜子的时候,觉得自己脸色苍白的好像要死掉了。
因为知道他们几个人都对种植方法好像很感兴趣,所以徐雪筠进到大棚里面就和他们讲解了起来。
“西兰花也分两季,四五月份或者十月到十一月,大棚里面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不过在大棚里面种植要注意,有一个要点。”
王安石很捧场:“请问有什么要点呢?”
“要注意西兰花的种植时间,在外面露天的场地,西兰花会因为春季和秋季播种时的温度不同,所以种植的时间也不同,在大棚里也是一样的,因为大棚内气候适宜,所以它的生长速度会都和秋季的差不多,即使在春天种植,预估的时候也要适当减少一下它的种植时间。”
这个很好理解,不过却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知识,徐雪筠提了一嘴之后又说起来了土地:“西兰花对土地的要求也比较高,过酸或过碱的地都种不好,喜欢pH值在6.0-7.5之间的土地,所以要根据测试的情况,考虑要不要用石灰或者硫酸铵调整一下土地的ph值。”
但这个可就难为他们了,土地怎么还有酸和碱呢?
实际上,土地的确分为盐碱地和酸性土地两种,只不过自然界的酸性地没有盐碱地那么多,所说的酸也只是偏酸性而已,一般在南方红壤或者是黄壤之间有发掘,而北方一般都是碱性土地。
一般的作物其实不太讲究这些,但西兰花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不过如果不是要以此谋生,只是自己种来吃的话,其实不用讲究那么多,因为最多只是会减产一些,或者施肥的时候要多施一些。
现代施肥其实向来都是施的过多的。
但这一点对刘秀他们就很有用了,因为他们的朝代哪里有那么多肥,能省一点是一点。
徐雪筠又说了一些轮茬地,湿度,温度之类的,因为他们早就说了不种大棚,所以便没有说移植的要点。
西兰花是十九世纪末才传入中国的,所以几人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吃过,现在瞧着这个好像大白菜长老时里边长出来的芯一样的植物,一时之间还不知道该怎么吃。
因为现代超市里面买到的西兰花其实都是处理好的,外面的大叶子都已经掰掉了,但实际上西兰花在地里的时候,旁边有几个绿色的非常高的叶子,大概有人的小腿到大腿那么高,把西兰花给包裹住。
因为在古代没有浪费的食材,所以刘秀他们下意识的以为旁边这个叶子也能吃。
琢磨半天,他连怎么下刀都没想出来。
“这个西兰花要怎么吃......我是说做法。”李治含糊的问道。
徐雪筠一使劲,薅了一颗西兰花出来。
说是薅,其实是扯断,这是比较粗糙的方法,适合采摘完之后自己立马吃掉,因为断面比较粗糙不平整,容易滋生细菌,也容易坏掉,市面上买到的西兰花底部总是平整的,那是因为用果蔬剪剪断了,这样剪下来的西兰花在使用时只要切掉根部,上面的部分就都还是新鲜的。
这一扯就把旁边的大叶子都留在地上了,只有一些小叶子,还包裹着徐雪筠手中的西兰花。
“这个西兰花一般我们只要它四五厘米的茎就好了,不过因为我最喜欢吃西兰花的这个菜花头,不喜欢吃它的根,所以一般厨师长他会帮我切的更短一点。”徐雪筠颠了颠手中的西兰花,“我们今天吃个蒜蓉炒西兰花,好吃的。”
孙策看着地上一大圈的菜叶,还有剩下很长的根,不由得问道:“这些就不能吃了吗?”
现代孩子问出来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徐雪筠一点也没有奇怪:“能吃,怎么不能吃,只不过因为口感没有上面的好,所以没什么人吃而已。”
毕竟大家光是蔬菜都有那么多种了,谁要吃一个苦苦的包裹西兰花的叶子呢?
陈遇微微蹙眉:“这样是不是有些浪费?”
地上剩下的着实不少,照他来看都能够炒一盘菜了。
徐雪筠哈哈笑了两声:“不用担心浪费啦,这些到时候埋在土里还会当成肥料——当然如果有条件堆肥更好,不埋土里还会挖出来喂猪,哪能就这么浪费了。”
陈遇这才放下心来。
虽然后世的物资丰富,不过他并不觉得人们就可以随意浪费粮食了,若是如此,他恐怕心中会感到失落与难过。
徐雪筠摘的时候有点拿不准:“我摘两颗还是摘三颗?”
主要是她家的西兰花个头都挺大的,其实一个都够炒一盘菜了,但他们人也多啊。
思考了一会,徐雪筠还是摘了两颗,反正离得近,到时候不够再来摘,菜放久了就不新鲜不好吃了。
天幕一天只能上架两种种子,刘秀几人见徐雪筠还要走,就落在她后面窃窃私语。
平日里都是上天幕的人,拽着徐姑娘一起去采摘蔬果,没想到今天她自己倒是兴奋起来了。
果然,还是太久没下地和天天下地的区别。
只不过这样今天的名额就超了,但是明天和后天徐姑娘估计就不会下地了。
“这怎么办?”李治窃声道。
刘秀看着徐雪筠兴致盎然的身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拦着不行,不拦,明天还能说动徐姑娘出来吗,那后天呢?
今天这个后世改良过的黄瓜种子,还有这个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西兰花他都挺想要的。
要不然......
“和天幕能不能打个商量,今天一下子上架六个,之后两天一个都不上架。”刘秀问道。
几人组织了一番语言后向天幕提出了这个请求,等待他的回答。
天幕:“......”
虽然这么说一个可以连接古今的神器不太好,可刘秀觉得天幕的脾气挺不错的,也很好说话。
尤其是在涉及到徐姑娘的事情上。
但他此时心中也是忐忑的,不知道天幕会不会答应,又会不会因为他们的请求而恼怒?
【可,但需要完成一个附加任务】
天幕的话语很简洁,让刘秀猜不出来他的心思。
附加任务?
因为这个附加任务,整个天幕弹幕上都吵的像是炸了锅一样。
说接的有,说不接的也有,阴谋论的也有,认为天幕不会伤害他们的也有。
几人商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接了下来。
只是心中仍旧惴惴不安。
天幕会给他们出一个什么样的附加任务呢?
第97章
天幕并没有立刻解释说明,所以几人即使心中有多番猜测也只能先按照原计划跟着徐雪筠一起去采摘蔬果。
笋自古以来就被人食用,但是徐姑娘说的洋葱就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了。
王安石似有所察:“说的是胡葱吗?”
一说胡葱,李治也知道是什么了,只不过......
他拧起眉头。
胡葱味道辛辣苦涩,并不好吃啊。
他觉得这其中有误会,说不定徐姑娘说的洋葱不是他所认为的胡葱呢,于是便旁敲侧击的问道:“洋葱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徐雪筠敲了敲地,觉得这几天天阴,地都没之前那么干了:“是从丝绸之路传过来的,不过也要分地区和时间段的。”
因为洋葱,顾名思义,前面带了个‘洋’,而‘洋’这个字一般是在明清时期,指代从外国——尤其是海的另一端传过来的东西。
比如洋取灯啊,洋车啊之类的。
而:“胡这个字,是在古代人们对从西域,也就是印度,地中海那一带传过来的物品的称呼。”
比如胡椅,胡服,胡萝卜之类的。
所以只单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人们对于洋葱的两个印象,一个是从西域传过来的,一个是从海上传过来。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呢?
“因为洋葱,也就是胡葱,从丝绸之路传过来之后没有人吃。”
老祖宗严选,不吃的就是不好吃。
其实在许多书中都记载过洋葱,比如《清异录》,不过其他有关洋葱记载的名字有部分是皮牙子,也就是西藏新疆那一片区域对于洋葱的称呼,是由突厥语化来的,再进行音译。
“也是因为古代的种植技术不发达,洋葱也就只能在西部地区少量种植。”
种植又不方便,在当时没有太多烹饪手段的人们看来也不好吃,切的时候还会流眼泪,所以可不就没多少人知道吗,就像是蓝莓一样,在中国待了那么久,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甚至都不像是辣椒西红柿一样被人当成观赏植物,连观赏都没人观赏。
于是,直到十九世纪,洋葱通过墨西哥等地传入到中国的广东地区,之后才被广泛传播开来,也是在此时洋葱取代了胡葱的名称。
“而现代所说的胡葱,其实是在唐朝期间通过国家贸易传入到中国的蒜头葱,李时珍说过,‘胡葱即蒜葱也’,也是因为当时的洋葱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才会有两个重复的名字。”
这说明,古人是真的觉得洋葱不好吃,连个名字都不给它留。
当然,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一开始不少人吃的都是它头上像葱一样的叶子。”
压根就不会吃洋葱,所以多种情况综合下来,在古代只有少部分地区有吃洋葱的习惯似乎也挺正常的。
并且当时的大葱其实也有一部分人将其混着称为胡葱,主要是因为古代的大葱也没有那么高,大葱和蒜头葱的外貌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不过后来为了区分,就慢慢的分成了两个名字。
听她这么解释一通,孙策的脸都皱起来了:“那我们今天就一定要吃它吗?”
他怎么觉得刚才答应天幕的亏了,这个东西好像根本就不用上架商店啊。
以前没人吃,他买回去也是没人吃。
徐雪筠从路边捡了个小木棍戳他:“听我说完嘛。”
“而现代的洋葱又分为了两个品种。”
白洋葱和紫洋葱,当时人们吃的更多的是紫洋葱,紫洋葱味道辛辣,适合与肉类一起烹饪去除辣味,但是白洋葱生吃为甜辣的味道,更适合凉拌或者素炒。
所以:“我们今天要摘的是白洋葱,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白洋葱可甜了,掰开就能吃,我不骗你们。”
徐雪筠打包票:“我小的时候刘姨经常给我炒一盘孜然肉片,我就用生的白洋葱夹着吃,肉片是又烫又辣的,洋葱是甜滋滋的,一口咬下去在口腔里混合——超级香!”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吃肉的地区种植洋葱比较多的原因,因为洋葱它适合和油脂一起食用,会相得益彰,激发美味。
有了徐雪筠的包票,几人半信半疑,尤其是王安石,如果说这个洋葱就是胡葱的话,那他是吃过的——真的不好吃。
他都想不到有什么法子能把它给变好吃。
很快到了洋葱地里。
农家乐的地种的真的非常整齐,一眼望去,能让人觉得心情不自觉的开阔舒展起来。
洋葱是长在地里的,徐雪筠拽着它头上的葱一样的叶子就给它薅出来了:“之前听说有无土栽培洋葱,但是我奶奶觉得那样的洋葱吃起来没有土里土生土长的有味道,就还是一直用普通种植的方法来种洋葱。”
但是她其实挺想看看无土栽培是怎么个栽法,她也还没见过呢。
拔出来的洋葱把上面像葱一样的叶子掰断:“这个我们其实是不吃的。”
然后才看见下面白色的果实。
徐雪筠把最外层剥掉,然后给他们掰了一块:“要尝尝吗?”
孙策有用于尝试的冒险精神,于是一马当先接了过来。
嚼了两下后眼睛一亮:“真的是甜的!”
好神奇,明明闻着其实还有辣味,但是吃起来却真的是甜的。
徐雪筠得意:“那可不,我都保证了绝对是甜的。”
她家是特意挑选的很甜的洋葱品种,就是专门来做素炒凉拌或者是西餐,西餐中会经常用到洋葱,用它与油脂进行美拉德反应后会产生一股焦香的味道,加水炖开之后附着在肉类上会很好吃。
如果想要吃辣的,那就吃紫洋葱就好了。
徐雪筠见他们感兴趣,于是又跑到另外一边去薅了一颗紫洋葱。
“这个就是辣的。”
几人刚才已经自己分着掰了几块白洋葱,知道徐雪筠所言非虚,而王安石一看到徐雪筠手上的洋葱,再一闻到它掰开之后,这瞬间让人辣眼睛的感觉就连忙捂着眼睛后退了两步,而其他几人没有防范。
“嘶——我的眼睛!”
“什么东西,好疼?”
“......”
孙策刘秀李治三人受到了紫洋葱的空气传播袭击,一个个泪流满面,徐雪筠连忙把洋葱放到一旁拉着他们去冲眼睛。
李治刘秀自己沉默的冲着,而孙策因为闭着眼睛找不着水龙头在哪,徐雪筠就帮他找了一下水龙头,还递给了他一条毛巾。
但孙策越冲越奇怪,他怎么每次抬头想要擦一下眼睛上的水珠都会越擦越辣。
陈遇在旁边看了半晌后犹豫的问道。
“徐姑娘,你刚才拿毛巾前......洗手了吗?”
若是没有的话,恐怕这毛巾上也有洋葱的汁液啊。
徐雪筠愣住了,和旁边擦的眼皮都红的孙策对视了一眼。
孙策:QAQ
徐雪筠是怎么道歉,怎么帮他冲眼睛的,孙策表示自己已经不太想回忆了。
李治和刘秀站在一旁,用干净的毛巾擦着自己面庞上的水珠,皆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幸好他们没有让徐姑娘帮忙。
也算是逃过一劫了。
不过越是受了洋葱的折磨,孙策就越是燃起战火,务必要尝一尝这洋葱的味道!
徐雪筠:“......倒也不必要这么燃。”
几人小心的从紫洋葱上掰下来一块细细品尝,尝着尝着就都皱起眉头来了。
果真不好吃。
怪不得不种呢。
但徐雪筠见他们都不喜欢紫洋葱,又想要为紫洋葱正一下名:“它只是不适合生吃啦,炒肉还是很好吃的。”
刚好今天他们杀猪,就用紫洋葱炒个五花肉吧。
刘秀问道:“那鸡蛋,能否一半用白洋葱炒,一半用紫洋葱炒呢?”
他只是刚开始没适应的时候感觉辣,不过细细品来,他又觉得这紫洋葱比白洋葱要有味道一些。
徐雪筠用行动表示了对他的支持,又下地去摘了两颗。
其实只要油多多的炒,无论是洋葱还是鸡蛋都不会难吃的,白洋葱和紫洋葱各有各的风味,好不好吃就要看厨师的手艺了,不过徐雪筠表示自己相信厨师长的手艺,来到这的客人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他做饭难吃的。
洋葱也摘完了,接下来就该去摘笋了。
笋在古代也是个常见的食材,几人这下压根就没让徐雪筠动手。
笋有春笋,夏笋和冬笋,秋笋也有,只不过相较于其他的三个季节要少一些。
他们家在后院那边种了一片竹林,笋就是从那里挖的。
徐雪筠看他们挖笋又看了看竹子,还突然想起来一件好玩的事情:“我小的时候总是天天看人宣传说不要用一次性筷子,会砍伐许多树木,然后导致污染环境。”
孙策是这几人里面最喜欢和她搭话的:“听你这意思,难道不是吗?”
相似小说推荐
-
花信风/解霜雨(眠风) [现代情感] 《花信风/解霜雨》作者:眠风【完结】晋江vip 2024-09-16完结总书评数:2679 当前被收藏数:28313 营...
-
恶毒后妈不好当(纪闲) [穿越重生] 《恶毒后妈不好当》作者:纪闲【完结】晋江VIP2024-10-28完结总书评数:3500 当前被收藏数:10805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