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闹开了也不怕,这对夫妻是从江州来的,在长安人生地不熟,闹不到哪里去。
世间男子又大多薄情,观中甚至不需要多费银钱,只消予一两位美人,让这位公子爷也尝尝其中妙处,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说不得从此以后还会多一名恩客。
如此一本万利的买卖,静愁岂能放过?
当下,她使出惯用手段,把夫妻俩领去燃着特殊熏香的厢房,奉上加了特殊用料的茶水,说上一通胡言乱语,哄得夫妻二人分开休息。
她再通知孟公子前来撷花,如此便可静待事成,钱财到手。
哪知这对夫妻身份如此尊贵,竟是太子殿下与、与——她要是早知道这一点,就是再给她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做啊!
静愁把知道的内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末了, 她跪伏在地,颤颤巍巍地求饶:“求殿下开恩,殿下开恩!小人再也不敢了, 再也不敢了!”
一旁的孟姚飞听得面色青白交加, 心中大骂这娼妇贼胆大鼠胆小, 被人一吓就把什么都说了,枉费他昔日挥洒的一大笔银两。
虽然他也不敢招惹太子殿下,可正虚观全凭孟家才有今日,她身为观中道士, 不想着帮他脱困也罢了,如何还敢拖他一起下水?
好在这娼妇知道的不多,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他认下这些, 纵然会被刮去一层皮, 性命却可保住,也能使整件事到此为止, 不牵扯根基,失小得大。
思及此,他做出一副深切懊悔的情状,放开嗓门, 争先恐后地求起饶来:“殿下开恩!是小的一时被猪油蒙了心!小的知罪!求殿下开恩!求殿下开恩!”
一时间,厢房里只闻此起彼伏的求饶声。
盛瞻和静静地立着, 看着他们, 神色莫辨。
他倏然发出一声轻笑。
“乡野村妇尚能知道将功赎罪,孟公子身为大学士之子, 却妄图蒙混过关,欺君罔上, 这就是你的知罪?”
他的语调很轻,不带有丝毫问罪之意,却说得孟姚飞身心一颤,后背陡然窜上一股凉意,几次张口想要申辩,都没有勇气说出来。
他头皮发麻地想着,这不应该啊,素闻太子有仁厚之名,承袭先贤遗风,怎么只用一句话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当然知道,能够坐稳东宫的不会是简单人物,可、可这般威压慑人,他怎么也不曾料到——
孟姚飞胆战心惊,头脑一片空白,原先想好的辩解托辞全部消失,只余唯唯诺诺的磕绊:“小人、小人……”
盛瞻和打断了他的话。
“看来孟公子还没有想好。”他淡淡道,“既如此,便请孟公子去诏狱一游罢,等孟公子什么时候想好了,再什么时候来见孤。”
话音落下,便有左右护卫应是上前。
孟姚飞没想到会来这么一出,顿时吓得肝胆欲裂。
诏狱是什么地方?那可是锦衣卫行刑之所!他要是进去了,还能有命出来吗?更不要提太子妃的兄长还掌管着南镇抚司!
他不能去诏狱!绝对不能去诏狱!
他宁肯被当场发落,也不想去诏狱里生不如死!
“殿下!殿下!殿下!”
孟姚飞彻底陷入惊慌失措,膝行上前,欲抱住盛瞻和的大腿,被护卫拦住也不停下,迭声叫喊。
“小人知罪!小人真的知罪!求殿下开恩!小人愿意道出一切实情——”
声名远播的正虚观在一夜之间遭逢查封,引起众人哗然。
待得长安府尹将个中详情上达天听,更是惊动了朝野上下。
想不到堂堂道观竟在暗中行勾栏之事,更想不到幕后主使是以清正廉洁立身的文渊阁大学士,并且参与其中的达官贵人不在少数。
孟大学士出人出力,达官贵人出钱买色,前者敛财,后者享乐,双方通力合作,共同把一座清净道场打造成了烟花淫寺。
除了正虚观,孟知仁还在京中创办了一座倚红楼,正经做瓦肆勾栏的生意,通过烟花女子从官员口中套取情报,掌握朝廷动向,收买人心。
此外,孟知仁的次子孟姚飞风流成性,即使知晓正虚观中的买卖,孟知仁也不敢让次子经手,而是派了一向持重的长子孟姚礼看管。
孟姚礼任职吏科给事中,平日里瞧着也是位端方君子,私底下的风流却不比弟弟差,染指过数名良家妇女,其中就包括宋夫人。
去岁,宋夫人前往正虚观上香,被孟姚礼一眼瞧中,当即生了邪心,想迷倒她行下恶事。
只因宋夫人身旁围着不少丫鬟婆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人伺候,孟姚礼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才无奈作罢。
奈何贼心不死,之后的大半年,宋夫人每一次进观上香,孟姚礼都试图染指佳人,每一次都以无法成事而告终,心中的那股邪火越烧越旺。
终于,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暗中安排人手,趁着月余前宋夫人再一次进观上香时,从归途中掳走对方,当了强匪。
那具所谓的遗体和遗体手中的玉佩,都是他事先命人准备好的,一则用来断宋家和许家寻人之心,二则借此栽赃嫁祸给高守文,让长安府尽早结案。
这里头也有着孟姚礼的扭曲心思在。
宋夫人与高小公子自幼情笃,若非太师不允,怕是早已成了高夫人。掳走宋夫人,给宋编修头上戴一顶绿帽子且不够,让高守文背上骂名、丢了性命,才是大大的美事。
至于那具遗体的主人,则是孟姚礼身边的一名婢女,他玩腻了,便丢给手下人作为犒赏,玩坏了之后再丢出去假冒宋夫人的遗体,也算是物尽其用。
上述种种,都是晏颐祥从孟姚飞处审出来的,后者被盛瞻和的话吓破了胆,问他什么都说,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审出这么一桩惊天大案,晏颐祥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不敢掉以轻心。
未免打草惊蛇,给贼人毁尸灭迹的机会,他先是带人连夜搜查正虚观,解救了被囚于暗室的宋夫人,然后才启禀上奏,告知了圣上此案。
圣上闻讯震怒,命锦衣卫严查,查明属实后下旨抄斩学士府,原本煊赫风光的孟家在一夕之间败落,只留下门庭前的三两片残叶。
这还不止,圣上又下旨焚毁正虚观,处死观内全部道士,凡有参与的官员尽皆下狱,一时间朝野为之震荡。
因正虚观是坤观,往来观中的女子颇多,为了避免损其清誉,晏颐祥在朝堂上特意隐下了良家妇女一事,只说观内行勾栏腌臜之举。
私下启禀案情时,他也求了一份恩旨,希望圣上能瞒下此章,不然不说家家人心不宁,只说那些去过观中的女子,便再无立足之地。
圣上深以为然,应允了他,在下旨定罪时没有涉及相关字眼,只以谋逆之罪论处孟家,结党营私之罪论处牵连官员。
可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宫观庙宇里暗娼之事屡见不鲜,借此敛财者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大户人家往里发卖丫鬟的,若正虚观仅仅行此勾当,何至于观毁人亡、片瓦不存?
门第高些的人家尚好,夫人姑娘们出行时前呼后拥,道观不敢招惹。
参与进去、当过恩客的官员之家也还行,知道观中的猫腻,会叮嘱家人多加小心,最好别去正虚观,去有国观之称的三清观。
门第低又不知内情的人家就惨了,有那等遭受迫害且心怀疑窦的女子,本就不再往观中去,圣旨一下,当即确认疑窦是真,羞愤欲死。
家人拉拉扯扯间牵出几句话,再被有意无意地一传,霎时满城风雨。
流言传到宫中,皇后大怒,下旨明令禁止,不得再传。
然而,流言在面上消停了,私底下却越发疯长。
皇后无法,只得一边命人暗中散播“正虚观拐卖山下良家女子”的消息,一边领着诸家命妇贵女前往三清观与醮事,借观主之口影射此事与在场众人无关,才堪堪遏制住了这股势头。
觅瑜身为太子妃,自然也跟着去了,帮助皇后打理一应事宜。
回到宫中,皇后屏退左右,倚靠着凭案闭目养神。心腹宫女在旁小心捶腿伺候。
觅瑜奉上一盏清茶:“这是江州上贡的明前茶,最能清心降火,母后且润润口。”
她对茶水不挑,分辨不出好茶与上上茶之间的细微差别,但一些场面话还是会说的,这也是她在宫中和娘家生活的最大不同。
若在家里,见到她的娘亲为杂事烦恼,她除了软言安慰之外,还会让下人制作几道娘亲喜欢的糕点,用美食缓解对方的烦躁。
在宫里就不同了。一来皇后是她的婆母,不是她的娘亲,终究亲疏有别;二来,盛瞻和提醒过她,最好不要送吃食,想要尽孝,做些端茶倒水的功夫便足够。
嫁进来两个月,觅瑜也学到了不少人情往来的交际,是以,她从宫女手中接过茶盏,转身奉给皇后。
皇后微蹙蛾眉,挥手拒绝:“不了,本宫现在看到这些茶水就心烦。”
平时觅瑜会为这种态度感到不安,不过这回她很清楚,皇后的不满不是冲着她来的,不必放在心上。
她从善如流地放下茶盏,柔声絮语:“母后无需烦忧,父皇已经下旨除了正虚观与观中一干人,想来再过些时日,此事便能平息,流言也不会再传。”
皇后叹息:“要真是流言就好了,可——”
她顿了顿,抬眼看向觅瑜,询问:“你对这件事知道多少?”
觅瑜斟酌着回答:“殿下给儿臣讲了一些……”
皇后点点头:“也是,瞻儿不会瞒着你。那想来你应该清楚,这流言不是纯粹的流言,其中有一部分是事实。”
觅瑜当然知道,还是她向晏颐祥进言瞒下此事的,也是她提议让晏妩娴去救的宋夫人,免得后者好不容易逃出虎口,又受到外男撞见的羞耻折磨。
晏颐祥对此大为赞叹,表示会向圣上禀明她的贴心仁举,盛瞻和却让其一个字也不要说,包括他们夫妻二人去正虚观一事,也不可提及。
在明面上,此事从头到尾与东宫无关,顶多说上一句“得蒙太子殿下提点,才想到要搜查正虚观,破获此案”,别的什么也不能说。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想韬光养晦,隐藏锋芒吗?
这也说得通,圣上正值壮年, 虽说明面上对太子多有器重, 但谁也不知道其心里如何做想, 小心谨慎方为上策。
原本,觅瑜是不会有这份考量的,在她看来,想要获得圣上的喜爱, 坐稳太子之位,最佳的做法就是发奋刻苦,彰显出自己的优秀和与众不同。
就像她小时候为了得到师祖的称赞, 努力把《全经》第一篇背诵完一样。
只要成为晚辈里最出众的那一个, 长辈不就会喜欢了吗?
然而, 她的爹爹却告诉她,圣上与太子之间并非如此。
历来天家父子少亲情, 重尊卑,圣上与太子不仅是父子,更是君臣。
若太子愚蠢,圣上不会高兴, 可若是太子太过优秀,圣上同样不会高兴, 只有恰到好处的愚蠢、恰到好处的优秀, 圣上才会宽心。
盖因一个愚蠢的太子无法维系江山,一个优异的太子有可能抢夺江山, 所以无论哪者,圣上都不喜欢, 都不放心。
她对此感到不解,询问爹爹:“可是太子注定会继承大统,为什么要和圣上抢呢?难道他害怕圣上再废太子?”
赵得援先是斥责她:“什么废太子不废太子,这些话你往后一个字也不能提,记住了吗?”
然后解释道:“不是太子害怕圣上,是圣上害怕太子,害怕太子夺他的位、夺他的权,害怕一年年老去的自己被一年年长大的儿子取代。你可明白?”
“你日后嫁进东宫,千万记得谨言慎行,不能仗着太子妃的身份为所欲为,要谦和恭顺,知道了没有?”
觅瑜还是不明白:“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圣上为什么要害怕?经历出生和成长,自然也要经历衰老与死亡,就像路边的野草,年年枯荣。大道如是。”
赵得援瞪眼:“叫你别说,你还说得起劲了是吧?”
“没有,爹爹,女儿是真心不明白。寻常人无法脱离苦海,看不开生死大事,可圣上是天子——”
“天子又不是圣人!能看开什么!”赵得援先是呛声,继而连连咳嗽,“这话你没听过,你爹我也没说过,你千万把它忘了,不能记在心里,知道吗!”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觅瑜就算再愚钝,也能明白过来了。
原来圣上不仅看重太子,也忌惮太子,会在培养的同时施予打压,避免其羽翼丰满,危及自身。
她不禁替太子感到不平。
幼时于宫中艰难求生,垂髫时胞弟离世,好不容易被立为太子,得圣上器重,本以为终于苦尽甘来,没想到只是开始。
他要顶着圣上的看重与猜忌,背负着弟弟的性命,在这条道上永无止境地走下去,直到一方彻底结束,不论是他的,还是圣上的。
觅瑜忽然生出一阵心疼。
对她这位素未谋面的夫君的心疼,还有那年冬日,倚靠在药炉门边,朝她舒缓而笑的奇王的心疼。
她没有再行争辩,乖巧地应声:“是,女儿知道了。女儿一定不会给太子殿下添麻烦,不会给家中添麻烦。”
从那之后,觅瑜的心里就多了一根弦。
听闻盛瞻和让晏颐祥莫要提及他们,她也立刻想到了这一点。
回到东宫后,她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问得有些小心,既是不想触动他的伤心事,也是不确定他会不会乐意和她谈。
出嫁前,娘亲曾经叮嘱她,世间男子多薄幸,像她爹爹那样的傻瓜蛋子百里挑一,她不能奢求再遇着一个。
太子殿下虽为万里挑一的好男儿,但未必是个如意郎君。
她嫁进东宫后,要悉心侍奉太子,万万不能恃宠生娇,除非她已经确定,殿下的一颗心完全落在了她的身上。
否则的话,她即使成了皇后,有了小太子傍身,也只能像当今皇后一样,以贤德为名,淑惠为衣。
至于怎样确定太子的心是否落在她的身上,祝晴道:“这一点娘帮不了你,只能你自己去悟。好在太子殿下不嫌弃你迟钝,要不然娘还真不敢把你嫁给他。”
觅瑜听得一知半解,但不妨碍她理解前半段话,那就是她要时刻谨记君臣之道。
因此,尽管盛瞻和在婚后对她格外厚爱,夫妻情浓,她也没有忘了分寸,谈论正事时尤其如此。
一如此刻,她小心翼翼地询问:“瞻郎为何不愿让他人知晓,东宫插手了此案?可是……有什么顾忌?”
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决定一旦势有不好,就立即改口,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出乎意料的,盛瞻和应得很干脆:“是。”
他抚上她的脸庞,轻轻将她的一缕垂发别至耳后,温言解释。
“这段时日,皇城内外流言蜚语不歇,若让他人知晓你去过正虚观,即使是和我一起去的,对你也还是不好,我不想让你卷入风波。”
觅瑜一呆,没想到他竟是为了这个。
“可是,”她清凌凌地看着他,一双眸子里尽是天真不知事的纯洁,“我没有事呀。”
看着这样的她,盛瞻和柔和了表情,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管你有没有出事,只要你去了,在有些人的眼里,你就不再清白。”
“可我是和瞻郎一起去的。”她道,“别人就算敢传我的谣言,也不敢传瞻郎的吧?”
他发出一声冷笑:“为什么不敢?我和十弟才出生就被传为不祥,六岁时十弟被定为救国之身,我被定为真命龙子。”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七零种蘑菇(夜雨微岚) [穿越重生] 《我在七零种蘑菇》作者:夜雨微岚【完结】起点vip 2024-8-18 完结81.29万字 5990总推荐 34周推荐...
-
在中世纪村居(冻京橙) [古装迷情] 《在中世纪村居》作者:冻京橙【完结】晋江VIP2024.07.20完结总书评数:686 当前被收藏数:8567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