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圆月柚子)


这可把枣儿她们高兴坏了。
培育用的甘薯不再紧巴了,多地都能快速铺开甘薯的种植。
百姓们也都能尝到甘薯的滋味了。
而且方仙儿这边的甘薯,品种肯定要优良许多,种下去以后,来年的产量一定会再创新高,或许很快就能撑起整个北地的食物消耗。
对于枣儿她们来说,这足以解决掉压在她们心头最重的一块巨石。

今岁的秋日本就较往年寒冷些,早晚的温度就更低了。
清晨,天还未完全亮堂起来,宽敞的路道上就传来阵阵马蹄声。
于同驾着车马,抽手拢了拢身上的呢子外套,又拽了一下头上的薄线帽,暗自庆幸听了自家媳妇的提醒,出门时身上的衣物才穿得足够厚实。
他身上的呢子外套款式有型,据说是用羊毛和兔毛制成的,质地摸着稍稍有些硬,却足够抗风保暖,在这个季节穿可谓是刚刚好。
呢子外套是福利铺近期上架的新品,不算便宜。
好在于同的工作比较特殊,有些补贴,于是便买回去一件,一家人还可以轮着穿,如此就感觉十分划算了。
提到工作,于同这会儿就是在工作的途中奔波,他正打算往兴和县去。
他们一大家人本在平泽的一个村庄里生活。
后来九斗发了水患,村里接到了通知,要招志愿者去做灾后建设。
于同家中有好几个兄姐,彼时还未分家。
一大家人在一起过日子,总有些家长里短的摩擦。说来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总鸡飞狗跳,让人不甚痛快。于是,于同在和媳妇商量后,干脆彻底分出家中,一家四口直接报名志愿者搬到九斗去了。
做出这个决定,除了想解决家庭矛盾以外,也是认为九斗的情况对他们而言是个机遇。
如今已是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九斗已经慢慢恢复生机,码头也快建好了,于同他们也彻底将这个地方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在九斗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于同他媳妇很有术数天赋,这是之前村里扫盲学习时发现的。
在方军的治地,有本事的人走哪都不愁生计,于是他媳妇刚来到九斗没两天,就被治水部门给招去了,说是在做什么水文方面的统计工作。
于同自己没媳妇聪明,较为突出的长处就是力气大不偷懒,可惜在方军的地界,这样的人并不出挑。
好在,他比较幸运,还有重建九斗且自愿落户的经历,顺利找到了一份在九斗与兴和两地运送物资的工作。
这份工作待遇还不错,有不少人羡慕,可于同对此并不满足。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
在自家媳妇的鼓励下,他也趁着工作闲暇自学了不少东西,近期就打算参加考试,去九斗的运输分部谋个文职。
九斗与兴和间的路早已修缮过,比以前好走不少,如今往来一趟的速度飞快。
眼看着就快到兴和了,于同快马加鞭提起速度,盘算着等进了城先去吃个早饭。
没过多久,他就到了城门跟前。
时间虽早,但这会儿进出城的人已经开始排起小队。好在守城的兵士做事很利索,队伍一直在往前动,没怎么停下过。
过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于同。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身份证”递过去,兵士扫了一眼,很快就挥手让他进城了。
这种身份证是近日刚在各地流行开的,每个正经百姓都能在户籍部定制一张。
这东西的材质和工艺都很特别,上面写着一串数字,每个人的都不一样。
那数字的部分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竟然是凹进去的,还涂着一种在光下会变色的油墨,简直和法术一样,于同估计没人能有造假证的本事。
不过,制作身份证也需要时间,每日户籍部都在排队,人满为患,所以目前多数人仍在使用临时户籍。
眼下只有少数人拿到了证件,于同就是其中之一。
对此他颇感幸运,也十分自豪。
每到要出示证件的场合,于同就会下意识将胸挺得像家里养的大公鸡一样鼓。
这会儿,他收回了证件,便顺顺当当往城里走。
随着兴和的车马越来越多,城中也重新规划过道路。
车马都在路的最中间走,往旁边还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最边上的就是人行道。
于同轻车熟路将马车停到运货仓库附近的停车棚里,接着快步往附近的小吃街走去。
来到小吃街口,抬头一看,空中横着一块儿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兴和甘薯食材节”。
常来兴和的于同对食材节并不陌生,见状有些激动,忍不住念叨道:“太好了,已经有好一阵没举办食材节,今天终于遇到新的了!”
念完,他就加快脚步走进小吃街。
这会儿快到上工时间了,小吃街也热闹起来。卖餐点的人嗓门响亮地喊着话,空中不时飘来勾人的香气,于同很喜欢这样有人气的地方。
他走到自己常吃的一家早点摊跟前问道:“江小娘子,我看咱这又办食材节了,你摊上有啥新鲜的好吃食吗?”
江小娘子一笑:“原来是于大哥啊,你算是来对地方了,最近甘薯的新食谱有不少,但我家摊子做出的花样可是最快做多的!”
“像是什么甘薯馒头、甘薯粉、甘薯面条、炒甘薯粉……我们这都有!哦,不过炒甘薯粉只中午和晚上卖,这会儿不做。”
于同听得头晕目眩。
甘薯,方地的人都不陌生,那是一种产量很高又能当干粮吃的好东西。但那东西之前宝贵,都只是听过,很少有人亲眼见过。
于同连甘薯长什么样都不清楚,更别说什么甘薯粉了,完全想不到是啥样啥味道。
刚才江小娘子说的那些,于同都想尝尝看,不过肚量有限,一顿肯定吃不满足,看来得分好几顿来吃了。
馒头和面条,都是于同熟悉的饱腹主食。想到等会儿要干重活,中午忙起来说不定就顾不上吃饭了,他便打算在这两样里挑。
但馒头还得配点小菜吃,他迟疑片刻说道:“那就来碗甘薯面条吧!”
“好嘞!”
江小娘子手脚麻利,没多久就将面条端了上来。
敦实的大碗中,灰褐色的宽面条里搀着翠绿的菜叶,碗底有少量汤水,看上去晶亮亮的一碗,让人很有食欲。于同搅拌了一下,面已经放过了调味料汁,江家小摊的调味可以说是一绝,保准好吃。
于同口味重些,又从桌上的小罐子里舀了两勺辣子浇进面里,再搅拌一番,这下要正式开吃了。
面条不烫,温热的刚好入口。
吃起来比寻常吃的面要软,却也带着一丝韧劲,或许甘薯本身带些甜意,调味后的甘薯面条也是甜咸适中,是于同从未吃过的风味。
于同大口吸溜着,没多久就把碗吃了个干净。
饭后十分满足。
于同擦完嘴,刚要说些什么,就见江小娘子正给一个客人装外带的面条。
以前外带,面碗都要自个儿带过来的,这次她却是从摊位上直接拿了个质地奇怪的小圆碗装好了,还盖了个盖子,放到客人带来的塑料袋里。
塑料袋于同认识,也是近期开始流行的东西,很神奇,明明是个兜袋,装汤水却也不会漏。
那小圆碗却没见过,看着还挺新鲜。
“这种碗是新进来的货吗,什么材料做的啊?”他好奇地问。
江小娘子转头笑道:“是,这是城里新弄出来的一次性纸碗,今天才刚用上。当临时的饭盒很方便,还能帮大家省下洗碗的时间。”
等后面哪有新的灾情了,这种纸碗也轻巧干净,方便运输,可供受灾百姓使用。
用过的纸碗和塑料袋兜都需要丢到专门的回收桶里,每天会有人集中回收。
据说经过处理,那些材料又能用到其它地方去,也不会浪费掉。
如果有人在城里乱丢塑料袋,是会收到处罚的。不过,像塑料袋这样的东西,家家户户一般都会留下来接着用,最不济都能用来装个垃圾,没人乱丢。
反倒是纸碗不好洗,丢得就比较勤快。
之前没有塑料袋的时候,城里也不让乱丢东西,还不能随地吐痰大小便。最开始大伙还不太自在,但日子久了,习惯了,就都觉得城里干干净净的很畅快。
不止是垃圾,其实在兴和生活还有很多规则。
但正是因为这些规则存在,大伙才会感到安心和舒服,因为人人都会遵守规则做事。
江小娘子一边忙活,一边说着一次性碗的事,于同也边听边点头。
出于工作需要,他自认来兴和城也算频繁,却仍追不上县里新鲜东西出现的速度。
最近,兴和的福利铺正在升级中,空间似乎要再扩大许多。
虽然还没正式升完,但仓库这边已经多了不少好东西,他也得同步往九斗运货,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看起来辛苦,却也能增长许多见识,回去可以讲给媳妇听,于同觉得甘之如饴。
想到这里,他不再耽误时间。
飞快起身告别江小娘子,于同又去临近的摊位上买了个烤红薯揣在怀里。这东西闻着香喷喷的,听说也顶饱,饿了垫巴几口再合适不过,很适合工作间隙拿出来吃。
买完,就要赶紧去安排运货的事。
这次要运的重点物品,就是一批“塑料制品”。
此前,塑料这东西是谁都没听过的,但后来福利铺一上新,大家一用,就察觉到了其中的便捷之处。
就拿塑料盆来说,比起木盆的重量简直就是轻飘飘的一个,又很便宜,质量也挺结实,轻易不会摔坏,在哪都好携带。
说点不吉利的。
日后若是遇到事了,背着这个盆逃荒都能轻松许多。
往常逃难时谁会带盆?木盆子简直沉死人,塑料盆就没有这样的困扰。
再就是一些塑料餐具,也都是轻巧耐用的款式,还有些杯子衣架类的小玩意,全是常用的东西。
还有一种新奇的东西,名叫保鲜膜,竟然是透明的,和玻璃很像。说是用上它就可以让食物存放更久,不容易坏。
于同刚打眼一看,发现小吃街已经有不少摊子都用上保鲜膜了。
琢磨事情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于同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仓库门口,门前又是排起了不少人。
毕竟不止九斗,其它地方也是需要从这里运货的。
站在于同前面的恰好是个熟人,负责往洒张运货,两人就闲聊了几句。
“感觉塑料盆不错,叠在一起能运很多,也不太重。”于同道。
“唉,我可真羡慕你们!我们那边每天都有人来问,啥时候能多运点塑料盆回去。但最近确实没办法,眼看着秋天都快到尾巴了,还得先腾出空间运棉服才行呢!”对方无奈地摇了摇头。
于同这才想起来,似乎好多地方都还缺御寒的装备。
九斗之前搞建设的时候,这方面的准备倒是一口气做足了,他运货就不用再考虑这些。
“最近运输队又新添了许多人手,为了往更北的地方送货呢。唉,都不容易,希望今年冬天快些过去吧!”
说完这个,两人就沉默下来,安安静静排队了。
升级让盛珺的超市多了不少东西,种类不是一般丰富,大伙光统计分类整理都花了许多时间。
这次最大的变化就是多了一些塑料制品。塑料是很神奇的材质,秋娘她们拿了不少去分解研究,想要快些利用石油做出类似的东西来。
在盛珺的提议下,县里又新设了一个负责废弃塑料回收利用的部门。
研究这些都需要时间,在此之前,处理塑料就靠盛珺系统提供的塑料回收服务。
近期,县里每日收集的废弃塑料袋都会送回盛珺这里,然后被黑洞一样的系统处理掉,倒是很干净。
虽然新品很多,但寒潮的事还没结束,枣儿她们暂时也没对商品做太多规划,把心思都耗费在了棉服和一系列保暖物资上。
同时,兴和的图书馆也开始筹建了。这将是北地第一所图书馆,等建设完毕,其它地方也会陆续规划起来。
这是一件很有发展意义的事。
为了快些落实图书馆的事,枣儿她们还改造了一栋现成的楼屋。
这幢楼屋装潢精美,用料惊喜,最早是属于某富商家的大型酒楼,后来就变成了县办的餐馆。
再后来,统一规划小吃街时,餐馆就跟着一起搬了家,这屋子也空了出来,此时正好能派上用场。
房屋的装修已经很完备,室内无需大动干戈,只需要简单收拾一下,再定制一批书架就行。
在图书馆租借书籍是免费的。
不过,盛珺那里的书后续也会在城中大小书肆里售卖,如果有人在图书馆读到了哪本喜欢的书,想要买来珍藏,也完全没有问题。
要修图书馆的事很快在县里传开。
免费不要钱,进去可以随便看书,还可以借书出来看!
这样的好事大家自然很有兴趣。
兴和作为最先扫盲的地方,平均文化水平也是很可观的,目前县里的常住人口只要年龄够,基本都能识字,认识拼音,具备读书的基本条件。
大伙对书都不陌生,同时也知道书的珍贵之处,对看书这事十分憧憬。。
因为时间与资源都有限,人们寻常读的主要就是县里的那几套课本。
其它书籍除非是工作需要,较少有机会接触到。
不过,方仙儿这里的书,排版装帧都和寻常的书籍不同,读起来并不乏味枯燥。还有些插图插画。大伙都挺喜欢看。
大伙热衷看书这事可以理解。
毕竟,县里的精力都放在搞发展上,除了年节活动外,虽然有些娱乐,但也不算太多。
人们最常的消遣就是吃美食,或是买些新鲜玩意回家。
正好秋收也结束了,接下来会稍微清闲一阵,所有人都对新开的图书馆十分期待。
为了不影响百姓们的生活,搬书这事都是枣儿她们组织人在夜里做的。
在万众瞩目之下,图书馆正式建成,随之自然也多了一批新的工作岗位。毕竟图书馆开馆之前,工作人员肯定要先培训到位。
于是,新一轮的招工就开始了。
能在图书馆工作,环境肯定很好,待遇更是不用发愁。
最重要的是,能比其他人拥有更多与书打交道的机会。
县里报名的人摩肩接踵,这几乎是目前县里最火爆的一次招工活动。
经过层层严格选拔与培训,图书管理员名单终于水落石出。
等管理员们成功上岗后,图书馆的大门也彻底向百姓们敞开。
想要进馆参观的人很多,但好在大家的休息日不同,白日里错着时间过来倒也没那么拥挤。
只是到了晚上下工的时间,来的人就变多了,还得排队限流。
图书馆不会开到很晚,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休息日或者闲暇时间过来。
今个儿就是图书馆正式开馆的第一天。
百姓们早早过来排上了队,等了一会儿,就看见图书馆里走出个女人。
这是新上岗的图书馆管理员之一,名叫芦花,她之前一直在福利铺里工作,已经干了好几年。
福利铺的岗位很难考,无论在哪都很抢手,待遇和福利极好,有什么新的好货也能第一时间知道,还能享受到不错的员工折扣。
所以,有本事的芦花一直是家人的骄傲和邻里间交口称赞的热点。
在外人看来,芦花的工作简直是可遇不可求,但她自己却有些不同的想法。
她觉得在福利铺升职是件很有难度的事,心里一直想要做些更有意义的工作,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很快,她就听说了要建图书馆的消息,图书馆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还是县里新兴的项目,机会肯定更多。
于是,芦花很快就来报名管理员的考核,在通过考试后成功转岗。
此时此刻,她手中正举着一块大牌子,手指比出“嘘”的手势,示意图书馆前的百姓们压低声音。
牌子上用加粗加黑的打字写着:排好队,不要挤,进去以后记得尽量保持安静,别打扰其他人看书学习。
排队时遵守纪律,对于兴和百姓们来说也是已经养成的好习惯。
很快,队伍里就连交头接耳的人也没了,都静静等着放行。
芦花很快将手中的牌子交给另一位工作人员,领着第一个登记完身份的幸运百姓进入图书馆中,这是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女人。
刚一进馆,女人就愣住了,钉在原地呆了一会儿,然后不自在地搓了搓胳膊。
无它,这里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女人原来也去过县里的书肆,可和这里一比,就像路边的食摊与金碧辉煌酒楼的区别一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