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周来生疯了,第二种可能,就是他受人胁迫,硬生生的吃了这么多粮食。”
“应该不会疯吧,前两天我还看见他了,正常着呢。”郭师傅嘀咕道。
小麻小声说道,“我也见着他了。”
“就算是发疯,也不会疯的那么快,他家又没出啥事,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副站长把手拢在嘴边,小声说道。
大家又是一阵子毛骨悚然,一个大活人被人胁迫,活生生的吃下这么多粮食,再把自己胀死,这太可怕了。
元妮儿全程都没有说话,别人只看热闹,她却知道内情。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沉住气,不能透出一点底来,否则就会白费了秦鸿飞的一番苦心。
这件事情太过匪夷所思,元妮全程不说话,大家也没觉得奇怪,肯定是被吓着了呗。
说真的,现场的每个人都被吓着了,大家不约而同朝一个方向想,这周来生到底是干了什么亏心事,才会遭遇如此惨事?
小县城藏不住事儿,当天下午谣言全面铺开,副站长的说法,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其他人传的更离谱,直接就说周来生是中邪了。
这个说法深得人心,不少老辈人都相信,周来生是做了亏心事,被邪祟缠上,所以才会自己走进粮仓,吃下大量粮食。
据说他死得凄惨异常,肚皮被撑得几乎透明,嘴里都是从嗓子里涌出来的粮食末。
灾荒那几年,大家都说宁死也要做个饱死鬼,可真的饱死,看着还是挺吓人的。
在现场并没有发现其他人的痕迹,所以尽管死的离奇,周来生还是被定性为自杀。
既然是自杀,那这事儿根本就牵扯不到元妮身上。
陈家人唏嘘不已,私底下偷偷说,秦鸿飞是条汉子。
虽然没有追究其他人的责任,可有人坐不住了,这人就是造成秦老太太死亡的另一名罪魁祸首,在血库值班的赵大夫。
赵大夫也是有点门路的,否则,医院不会一直拖着不处理她。
听说周来生出事之后,赵大夫就被吓坏了,要说亏心事,她也干过呀。
赵大夫跟家里人商量之后,觉得肯定不是什么邪祟作怪,而是秦老太太的家属回来报复。
她想活命,就抢先报了警。
赵大夫在警察面前,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觉得自己是有问题,但问题不大。
就是没把血库看好而已,但这不能怪她,粮站站长权力那么大,人家非要拿,她一个小小的大夫也拦不住。
办案人员去过现场,他们早就觉得,周来生死得蹊跷,听赵大夫这么一说,他们才明白,这件事是别有内情。
“我给你们提供一个嫌疑人,秦凤香刚死的时候,他来找我闹过,还打过我。”
“他叫什么名字?”
“他在医院留的名字是秦三。”
这名字一听就是个假名。
秦鸿飞藏头露尾,见过他的人没几个,大家也说不出更多的情况。
赵大夫提供的情况是一条线索,然而,根据这条线索,并没有抓住所谓秦三。
真正调查起来,办案人员才发现,户口本上只有秦老太太和秦大花,根本没有什么秦三。
赵大夫一看这条路也走不通,跟家里人一商量,连夜收拾东西就上火车,准备跑到省城姐姐家避难。
她不跑还好,一跑就出事了。
赵大夫坐的是绿皮火车,除了卧铺车厢和硬座车厢之外,最后还有一列车厢拉托运行李。
绿皮火车哐哐跑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列车拐弯,有眼尖的人发现,在列车的后部拖着一个东西。
尽管看不太清楚,但这东西怎么看都像个人。
乘客吓得毛骨悚然,立刻找乘务员反映情况,乘务员也被吓了一跳。
跑到行李车厢一看,里面被拴了根绳子,绳子那头的确连着一个人,绳子在里头拴着,人在外边挂着。
等把绳子拽上来,大家都吐了,这哪是个人呢,最多只剩半个人了。
绳子就绑在这个人的双手上,可想而知,火车开起来,这人就得跟着火车跑,她哪跑得过火车呢?
跑着跑着就被拖倒在地上。
列车轨道的路基都是粗砺的石子,拖了大半夜,这人的脚和两条小腿都被磨没了,大腿还剩下一点,白森森的骨头就在外面戳着,别提多瘆人了。
如果不是有绳子拽着,这人的头脸也会被磨平。
如此凄惨诡异的死法,不用问,指定是谋杀案。
赵大夫的丈夫跟她同车而行,不知怎的,就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等乘警找到他之后,他才知道妻子是这么死的,立刻抱头痛哭起来,“报应啊,真是报应,我早跟她说过,不要这么干。”
赵大夫死前是报过警的,办案人员迅速把两案合一案,展开了调查。
最后得出结论,秦老太太有个孙子,这孙子还是榜上有名的通缉犯,正是他下死手整死了周来生和赵大夫。
消息传回丹山县,整个县城的人都被震动了。
有人说家属报复的太狠,完全没必要这样。
有人说,周来生和赵大夫自持身份,欺负普通老百姓,他俩活该有这样的下场。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但有一点,大家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秦老太太的孙子绝对是个极度危险的罪犯,必须要立刻马上抓住这个人。
但是怎么抓,去哪里抓?
完全没个章程,此人一直在通缉榜上,之前都没能抓住他,现在就能抓得住?
反正整个县城都闹得沸沸扬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姥姥一大清早起床扫院子,就在堂屋门口捡了个小包袱。
一看这小包袱,姥姥的眼皮子就突突直跳,这包袱她熟悉啊。
她赶紧抱着包袱进了元妮的屋,“妮儿,你快看看,这是不是那东西?”
元妮锁好门窗,打开包袱,果然,里面是秦老太太给他们展示过的九龙杯,除了九龙杯之外,还有一封信……
第211章 岁月不知人间愁
元妮把九龙杯放到一旁开始看信,信上没开头也没署名,只有简简单单两句话,
“我去香江了,拜托你先照顾大花,等我回来接她,九龙杯是谢礼。”
不用问,这一准是秦鸿飞写下来的。
元妮把小纸条烧成灰,看着宝光璀璨的九龙杯,叹口气,这可真是一副千斤重担啊。
姥姥一听是这么个情况,在屋里走来走去,眉头皱的死紧,“我不是不想护着这孩子,我怕护不住她。”
可不是姥姥瞎担心。
随着秦鸿飞身份曝光,秦老太太的身份也藏不住了。
当初血库里只是有点熊猫血,就被人盯上,还害得秦老太太丢了一条性命。
如今人人都知道她是盗墓世家出身,手里必定藏着了不起的奇珍异宝,要想得到这些奇珍异宝,唯一的线索都在大花身上。
不管谁收养了大花,都将面临一场无妄之灾。
元妮也是在愁这件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连一个粮站站长那种级别的坏人,都招架不住,更别提更大的官儿了。
“不行,我得赶紧考大学,等到了京城,没人知道咱们的底细,那就安全了。”
可以考大学,问题是,现在才二月底,连三月都没到,而考大学是七月的事情。
就算是元妮真考上了大学,提包走人,怎么也得等到八月中旬了。
别看老陈家人口多,那也只是在村里打架的时候有用。
要是真对上了有权有势的人,就跟周来生说的一样,陈家这么多口子人,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想要抹平这个小小的数字,很简单。
小县城难得有大事,出了这样的大事,消息传的很快。
没过几天,就连摆摊的四舅舅和外出收破烂的四舅母,都被人给问到面前了,问他们是不是收养了江洋大盗的孙女。
普通人只知道秦老太太的孙子是飞贼,偷了不少值钱的东西,都藏在老太太这里。
还有几个不着调的邻居,直接跑上门来借钱了。
借钱是不可能借钱的,元妮只发愁,这一关该怎么过?
出了这样的事儿,顾超一有时间就陪在元妮身边,他让元妮放宽心,“我已经跟爷爷说过这事儿了,他说由他来解决。”
元妮一寻思,顾老爷子跟秦老太太似有些情谊,这件事情不能瞒着他。
顾老爷子是讲情义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给两个儿子取名为守智和守信。
京城很快就来人了。
来的是顾爸爸和顾老爷子的生活秘书。
顾爸爸告诉大家,“老爷子一听说秦老太太出事了,就病倒了,他晓得你们为难,要亲自收养大花,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准备带大花离开。”
听顾爸爸这么一说,全家人的心才放进肚子里。
姥姥有点发愁,“好事是好事,但大花不一定愿意跟你们走啊。”
不是不一定,而是一定不跟着外人走。
大花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对外人基本上没什么信任感可言。
这段时间,她一直住在陈家,跟姥姥,元妮,小雯,小雨,还有大公鸡,已经处出了感情,说什么也不走。
顾爸爸拿出了浑身解数,像骗小孩一样哄大花,想让她跟着走,大花死死抱着院里的大树,“我不走,我不走。”
“给你吃烧鸡。”
“死骗子,吃鸡也不走。”
顾爸爸没招了。
元妮思前想后,把大花拉到一旁,说了起来,“大花,我们和你不分开,可我们现在去不了京城,你先去,我们随后赶到。”
大花眨巴着眼睛,也不知听懂没有。
把大花送到顾老爷子身边,对她来说才是最好的保护,毕竟这姑娘脑子不够数,而顾老爷子身边是有警卫的。
姥姥得到了启发,“真的,等到吃西瓜的时候,我们就到京城,跟你一块儿住,一起吃西瓜。”
大花听懂了,“好,一起吃西瓜。”
好不容易说服了大花,姥姥开始给大花做干粮,肉包子凉了就不好吃了,她做的是葱花千层饼,卤肘子,酱牛肉。
顾爸爸看老人家如此忙碌,就笑着说道,“啥也不用准备,我们去餐车吃饭。”
“那咋行?这孩子一心一意等着我们呢,得给她带点家里的饭。”姥姥说的格外认真。
大花就跟小动物一样单纯,让她等着,她真的会一直等。
这种情况下,咋能不给她带点家乡饭?
姥姥亲自把大花送到了站台上,又叮嘱她记着时间,等吃西瓜的点儿,自己一准到京城去。
大花点头,“我记住了啊。”
望着渐渐远去的列车,元妮深感责任重大,不行,她得赶紧复习,今年高考,务求一击必中。
顾超悄悄告诉元妮,“秦鸿飞之前只是盗墓,现在手上又沾了人命,对他的通缉力度更大了。”
对于这个人,元妮的心情很是复杂。
秦鸿飞是生来就坏,想去杀人放火吗?
不管他之前做了多少坏事,但这次他动手,真是被逼的。
像周来生这种坏人,不给他来个断根儿,他还会继续坏下去,还会使手段陷害元妮。
然后再把大花变成移动血库,天天抽大花的血供养他老婆,直到把大花抽死,这种结果谁都承受不了。
所以秦鸿飞直接下了死手,在这种情况下,元妮没法说他是错的,要是换成她自己,也会这么做。
“那顾爷爷会不会惹上麻烦?”
“现在不搞株连了,再说了,秦鸿飞也不在秦家的户口本上,我爷爷就是收养一个故人的孙女。”顾超淡淡的说道。
当初秦鸿飞赠送九龙杯,说是抚养大花的谢礼,现在大花被顾爷爷接走了,可九龙杯并没有交出去。
元妮信得过顾老爷子,但她信不过顾家那些小辈,别看身居高位,可那些人心思花着呢。
她琢磨着,等自己到了京城以后,看看大花的意见,要是大花还愿意跟着自己过,那就把大花接到身边来。
等有一天秦鸿飞来接大花了,再把九龙杯和大花,一起交给秦鸿飞。
还别说,大花离开以后,那些明里暗里盯着陈家人的视线都消失了,大家伙压力骤减,又开始正常过日子。
岁月不知人间愁,阳春三月山花烂漫,接兵的队伍到了丹县。
现在不是正经招兵的时间,听说这次接兵是特招,只招文艺兵和特种兵。
听了是这两个兵种之后,满县城的年轻人都疯了,大家削尖了脑袋做准备,都想去当兵……
第212章 人总要往前看
早春的鲜花,媳妇的笑,最近二舅母赵富花心情很不错,成天脸上带着笑,人看着也年轻漂亮了。
二舅舅开拖拉机,除了正常工分以外,队里还给补贴。
现在的人脑袋都死板,然而二舅舅受到四舅舅的影响,脑袋瓜子渐渐开了窍,趁着开拖拉机外出的机会,还经常帮人带个货啥的。
人家图下回,不可能让二舅舅白帮忙,一来二去,他挣的比上班还要多。
再加上赵富花去兽医站工作,每月也都有钱拿回来,夫妻二人很快就存了一笔钱。
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二舅舅提出,要用这钱给赵富花买一辆自行车,
“从咱队里去兽医站挺远的,你成天跑太辛苦了,那些在公社上班的人,都骑着自行车。
我媳妇儿也不能受委屈,别人都有的,你也要有。”
赵富花一听这话,眼眶就直接红了,她刚嫁给二舅舅陈学农的时候,对方总对她爱搭不理的,好像心里藏着事。
经过仔细观察,赵富花发现,二舅舅很在意元妮娘。
那时她不知元妮娘是收养的,只觉得不可思议,亲兄妹咋会有这种感情?
但一来二去,夫妻情分也生分了不少。
她真没想到,夫妻感情还有改善的一天。
赵富花在心里暗叹,幸亏元妮娘进去了,关的好,关的妙,最好是关一辈子。
“俩小子不是要去当兵吗?买自行车啥的不急,先把他俩安置好了再说。”赵富花嫣然一笑。
二舅舅想了想,“也行,那就先送他们去当兵,再等一年,也差不多能买自行车了。”
二舅舅的俩孩子,大的叫陈向东,小的叫陈卫国。
陈向东今年已经十六岁了,陈卫国十五岁。
俩小子没怎么好好念过书,打懂事,就开始捡羊粪,搂干草,挣点零碎工分,到十三岁,就正经下地干活了。
因为爹娘感情不咋的好,对俩小子忽视的比较多,导致向东和卫国都有些内向。
自打顾家给出承诺,能送向东和卫国去当兵之后,二舅舅回来就耳提面命,让两个小子自己先练着,
“虽说不一定能选上,可该准备的还得准备,你俩早上起来,先绕着村口跑几圈,晚上回来看看书,补习一下文化。”
二舅舅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向东和卫国只有点头的份儿。
于是一大清早,全村鸡还没叫的时候,这俩孩子就起床去跑步。
农村孩子没有锻炼的经验,跑步也不知道穿双胶鞋,还穿着姥姥手工做的大棉鞋。
这棉鞋做的扎实,穿上也舒服,但有个缺点,那就是做的太松垮,穿它跑不了步,所以俩孩子跑一跑,就得停下来提提鞋。
提鞋的功夫,向东就问卫国,“咱真能去当兵吗?”
“爹说能就能呗,爹可从来没忽悠过咱。”
二舅舅一直说,有多大本事端多大碗,他是个本分人,做不到的事情从来不吹牛皮,所以俩孩子挺信任他的。
“当兵有胶鞋穿吗?”
“应该有吧,穿着棉鞋太不利索了,咋打仗?”卫国也不确定。
为了天天穿胶鞋,也得努力去当兵。
俩孩子苦练本领,练啊练,练的心都焦了,终于传来了消息,接兵的人来了。
村里人还在犹豫,害怕孩子选不上,不想浪费路费钱。
二舅舅已经大手一挥,“收拾东西,全家进城。”
妮儿进城,给陈家开了个好头,进城不用愁,有落脚的地方。
二舅舅一家子兴兴头头的赶到了元妮家里。
大舅舅已经带着儿子建军等着了,“老二,我打听过了,你俩小子岁数都不够,只能特招,走文艺兵这条路。”
特招这个词儿,二舅舅曾经听顾爸爸说过,可文艺兵是啥?
“就是吹拉弹唱,上台表演的兵。”
“啥?”二舅舅万万没有想到,顾爸爸所说的特招是这个意思,老农民的儿子怎么可能会吹拉弹唱,这不是逗他玩儿吗?
向东和卫国也焦急起来,不会表演怎么办?
“二舅你不用紧张,只管让孩子放心去报名。”在这关键时候,顾超站出来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