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所呀,要不然他哪来的钱买轮椅?哪有钱请小保姆?哪有钱大吃大喝?
 你别看汤老头在你跟前大方,那都是从储蓄所拿来的钱。”丁老太太不急不躁,笑眯眯的解释。
 要把房子换成能用的现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房抵押给储蓄所,然后从储蓄所领钱。
 等委托人不在了,再卖房,用卖得的房款偿还贷款。
 汤老头说是把房抵押给了居委会,但居委会也没钱,所以他的房,其实是由居委会帮着操办,抵押给了储蓄所。
 现在这房子的产证押在储蓄所,别说是有汤老头的遗嘱,就是有天王老子的圣旨,也没用。
 听丁老太太一番解释之后,申淑英已经呆了,她咬着嘴唇,“可是,汤大爷写遗嘱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
 “汤老头不实在,他骗的人多了,只能说你还太年轻,这才上了他的当。
 不过也没关系,你的保姆费由我们出,你也不损失什么。”丁老太太叹口气。
 “谁说我不损失什么?我损失的可大了。”申淑英突然崩溃,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两个看房的男人,你看我我看你,事情闹到这一步,他俩也知道,今天这房是看不成了,于是悄没声息的溜了。
 姥姥皱眉头,“你哭什么呀?你到底损失什么了?”
 这人也太贪了,不过就在汤老头家帮了几天工,竟敢肖想一套房子?
 就算是汤老头写了遗嘱,她自己也该思量一下,这天上能掉馅饼吗?
 “他……”申淑英张嘴,又说不出来,眼泪不停的往下流。
 “到底怎么了?你倒是说呀?”
 “他要摸我,说只要我脱光了让他摸,他就把房子留给我,我就让他摸了。
 没想到他是个老骗子,老流氓……”申淑英呜咽着,终于说出了事情真相。
 姥姥和丁老太太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茬的事。
 想到汤老头那枯树皮一样的老脸,鸡爪子一样的手,俩人都有些犯恶心。
 不得不说,申淑英还真能忍。
 谁让申淑英贪心呢,如果她不肖想那些有的没的,就不会被汤老头占便宜。
 说起来,申淑英就是自找的。
 丁老太太还没吭声,申淑英已经擦干了眼泪,“丁主任,你得帮我主持公道,我不能白被他占便宜,这房子得赔给我。”
 丁老太太双手一摊,“如果汤老头还活着,我可以帮你主持公道,治他一个流氓罪。
 可他已经死了,你找我也没用,这事儿你得找阎王爷办去。”
 姥姥也点头,唏嘘不已,人都死了,上哪揪后账去?
 “那也不能这样啊,我就这么白被他占便宜了?我,我……”申淑英越想越气,来城里有一阵子了,这次被坑的最狠。
 她咒骂着汤老头,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有些话本来不该当着别人的面说,可申淑英实在是太气了,不吐不快。
 就在这时,姥姥和丁老太太不约而同的咳嗽起来,两人越咳越厉害。
 申淑英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两个老太太在提醒自己,还在不停的念叨着,“你们别咳嗽了,这事儿你们逃不了干系。
 当初我可是看了你们居委会出的通知,这才来给汤老头当小保姆的。
 现在汤老头死了,你们就得给我赔偿,我可不能白白被汤老头摸了去……”
 周围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申淑英终于醒悟过来,不对,为什么会这么安静?
 她慢慢转身,结果对上了一双愤怒的眼睛,对方不是别人,正是她的男人老洪。
 老洪的眼睛都红了,“我说我怎么在家里坐不住,心慌的厉害?原来是你给老子戴绿帽子?
 好啊,没想到连老头子你都下得去手,还是个瘫痪了半截的老头子?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竟然找了你这种水性杨花的女人?”
 苍天有眼,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老洪并不是什么好人,他在妻子的病床前勾搭白丽君,又在白丽君生病后,勾搭申淑英,喜新厌旧,不念旧情。
 现在总算是遭到了报应。
 他头顶一片青青大草原,终于戴上了绿帽,还是个龌龊瘫痪老头给他戴的。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看热闹的街坊邻居们,都激动的搓手手,太精彩了,这比连续剧还好看。
 申淑英目瞪口呆,到手的房子就这么眼睁睁的飞了,如果不是太伤心难过了,她绝对不会当着别人的面说这种事。
 她本以为自己就够倒霉的了,没想到竟然还被老洪听到了,这简直是老天要亡她。
 申淑英赶紧解释,“老洪你听我说,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就随便蹭了两下,你要相信我,咱回家慢慢说?”
 老洪一把推开她,“给我滚远点儿,老子嫌脏。怪不得前头那几户人家总念叨你,原来你就是这么给人当保姆的。
 咱明天就办手续,离婚,我家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说完这句话,老洪转身就走,以前都是他给女人戴绿帽,风水轮流转,这回是女人给他戴绿帽了。
 这两口子一个走一个追,很快就跑远了。
 街坊邻居们啧啧称奇,还有些人跑过来问细节。
 丁老太太也没遇上过这样的事儿,就一五一十给说了。
 大家还能说什么?只能说汤老头是个百年难遇的奇葩,死都死了,还留下了这样的传奇。
 好些个人都说,一定留心打听着,看看老洪夫妻究竟是怎么闹腾的,等有了确切消息,再给大家伙通报。
第288章 买卖开张
 汤老头的死讯,还有他留下来的奇葩遗嘱,给胡同里的人带来了新的八卦素材,大家津津乐道,议论了好些天。
 汤老头终于死了,他是个祸害死的好,这没啥好说的。
 重点是申淑英啊,这个小保姆让大家啧啧称奇,她也真敢想,才照顾汤老头几天呀,就敢肖想人家的房子?
 就算是做夫妻,天上也不会掉这么大的馅儿饼。
 大家都在说,这女人的脸皮是什么做的?
 有个胡同里的老太太,儿媳妇在储蓄所工作。
 据这老太太说,申淑英还拿着汤老头的遗嘱去储蓄所问过,说是拿不到整套房,分点零头也行。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不管是整是零,这里边都没有申淑英什么事儿。
 从汤老头把房子抵押给储蓄所那天起,这房就跟汤老头没关系了,遗嘱是无效的。
 这就意味着,不管申淑英付出了什么代价,那都是白付出,她被白摸了。
 可惜到底离得远,自从这个消息之后,就很少听到申淑英的信儿了,想必她也觉得没脸,不敢在胡同附近转悠。
 居委会出力,储蓄所出钱,街坊邻居们帮着操办,很快就帮汤老头办了后事。
 汤老头出殡那一天,汤惠兰没来,汤老太太没来,小保姆申淑英也没来。
 就在凄风苦雨之中,孤零零的汤老头被火化了。
 自此,汤老头这套房就属于公家了。
 值得庆幸的是,汤老头是在医院咽的气,因此他这宅院算不得凶宅,还是可以买来住的。
 丁老太太说了,还有一些手续没走完,等全走完了之后,就会按照市场价格,公开拍卖汤老头的院子。
 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元妮倒是留了心,别看汤老头那只是半个院子,其实也不小,关键这院子位置好,就在自己家对门。
 元妮想把这半院房买下来。
 她悄悄跟丁老太太打了招呼,对方表示,一旦手续办好,一定第一个通知元妮。
 忙活了大半个月,老陈家的两个铺面终于收拾好了。
 两间房粉刷一新,连同门窗都换了新的。
 靠左一间是四舅舅的自行车修理铺,窗明几净,玻璃上用红漆写着打气补胎修理。
 挑开蓝布门帘子进屋,沿墙打着格子柜,上面摆放着各种零件,墙上挂着自行车带。
 迎面是一个玻璃柜台,里边有自行车锁,还有竹编的小筐。
 小竹筐跟外边卖的筐有所不同,是掺和着铁丝编的,一侧还装着铁片,上面留了螺帽孔。
 这是往自行车前头装的车筐,有了这东西,买了菜就可以直接放里边。
 现在的自行车,还没有设计安装车筐。
 人们买了东西,都是用兜子挂在前头车把上。
 元妮就提出了竹编筐的创意,好歹抢占一个先机,先赚点是点。
 四舅舅觉得这个法子大有可为,就提前跟老队长父子说了,足足做了好几百个备着。
 靠右一间房,则是小人书店,小人书店的风格,以活泼明快为主。
 书店里头,沿墙装了三面书架,上面满满当当,摆着花花绿绿的小人书。
 窗台底下则摆了十几个小板凳。
 小黑板上写着租书的价格,还有规矩。
 租书的价格,从一分到三分不等,如果坐在店里边看书,那就不收押金,离店的话就要收取押金。
 这两间铺子都很有创意,尤其是小人书店,早就被孩子们惦记上了。
 丁小兵和他的兄弟们,最近都没怎么花钱,他们攒着零花钱,准备等小人书店开业的时候,好好进去消费一下。
 就在孩子们的期盼中,自行车修理铺和小人书店终于要开业了。
 最近已经不限制私人做买卖了,甚至有传闻说,上边要出政策,支持个体经营。
 但传闻终究是传闻,谁也没见着正式文件。
 全家人商量了一下,他们都是外乡人,还是要以低调为主。
 因此两家铺子开业没办仪式,直接开门做买卖。
 即便如此,还是客似云来。
 大人都是去自行车修理铺的,四舅舅早就放出风,说是开业这天有优惠,原本定价三块五的自行车筐,只需要两块钱就可以包安装。
 胡同里的人早就看过车筐,认为这玩意很方便,三块五有些鸡肋了,两块钱正好,因此早早就过来排队,等着安装车筐。
 老队长和陈大勇父子俩都过来帮忙了,即便如此,还是忙的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生意好得令人咋舌。
 至于小人书店,人就更多了。
 早些时候,猫蛋狗蛋就神叨叨的宣传,说书店开业有惊喜,大家还以为是小人书多。
 等开业这天,闻着扑鼻的甜香,孩子们才发现,小人书店里竟然有饼干。
 元妮早就算过账,单靠出租小人书赚不了多少钱,还得搭配其他零售业。
 她找人打了铁皮烤箱,有了铁皮烤箱,就可以自己烤甜饼干了。
 老式甜饼干的配料很简单,只需面粉白糖花生油和鸡蛋,即便是如此简单的食材,跟烤箱完美结合后,也能烤出令人口舌生津的美味饼干。
 现在书店里,就放着一大篮烤好的饼干。
 姥爷负责登记小人书,姥姥发饼干,开业第一天,所有顾客免费赠送一块甜饼干,以后再想吃,就得自己买了。
 孩子们吃着免费的饼干,看着心仪的小人书,脸上都是笑,这日子怎么那么美呢?
 路过的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立刻走不动了,他们拉着大人的衣袖苦苦哀求,“我就看一本小人书,就让我进去吧,还能送一块饼干呢。”
 大人们要面子,往往拗不过孩子,好些个人就直接摸出五分一毛的,“看就看吧,看书比滚铁环强,还能认两个字儿。”
 就这样,小人书店里的人越来越多,简直是人满为患。
 丁小兵原本是坐在窗台底下看书的,为了给小人书店拉更多的客户,他就主动站到外边去了,这样就能腾出位置给新客人。
 姥姥见丁小兵如此懂事,立刻给他手里又塞了一块饼干,让他拿着慢慢吃。
 于是丁小兵手拿一本渡江侦察记,一边吃饼干一边看的认真,正看到精彩之处,突然有人问他,“小朋友,你知道猫蛋狗蛋家在哪儿吗?”
 丁小兵一抬头,只见一裹着红头巾,手挎大竹篮的农村妇女,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第289章 羡慕还是眼红
 丁小兵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尽管对方一看就是农村妇女,他还是礼貌的问道,“阿姨,猫蛋狗蛋是小名吧,没听说有叫这名字的。”
 农村妇女一听,愁的够呛,“大勇他爹倒是说地址了,可俺给忘了,只记得孩子的名儿。
 你要连猫蛋狗蛋都不知道,那猫蛋狗蛋他爹,你就更不知道了。”
 旁边一个裹着绿头巾的年轻妇女皱眉看了看婆婆,小心翼翼的问道,“小朋友,猫蛋狗蛋的大名叫陈卫星和陈大寨,你有印象吗?”
 陈卫星和陈大寨?
 这都是丁小兵的好兄弟,必须有印象啊。
 原来这俩兄弟的小名叫猫蛋和狗蛋,可真够接地气的。
 丁小兵把笑都憋回肚子里,“阿姨,原来你们要找卫星和大寨呀,我知道他们在哪里。”
 就这样,丁小兵把两位农村妇女给领进了小人书店里。
 姥姥一见她俩,就惊呼出声,“桂枝,大勇媳妇儿,你们咋来了?”
 原来这两位是婆媳俩,一个是老队长的老伴何桂枝,另一个则是陈大勇的妻子小霞。
 “大勇他爹来信了,说是大勇的病能治,不过,要一直留在京城,爷父俩身边没人照顾咋行?所以我们也来了。”
 何桂枝一脸激动,不管咋说,总算是找到乡亲了。
 陈大勇的妻子小霞则好奇的看着小人书店,这是啥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小人书?孩子们都在干啥?
 姥姥跟姥爷交代几句,笑着招呼何桂枝和小霞,“大勇和他爹就在隔壁帮忙呢,我领你们过去。”
 何桂枝和小霞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两人紧紧跟着姥姥,生怕走丢了。
 刚到了隔壁,她们就看到了老队长和陈大勇,无奈两人正在干活,手底下忙得紧。
 老队长大声说,“桂枝,你们咋提前来了呢?你领着小霞先进屋坐,我忙过这阵再跟你们说话。”
 何桂芝只有答应的份儿。
 丁小兵这才礼貌的说道,“阿姨,那我就走了。”
 何桂芝没想到这孩子一直跟着,急忙从包袱里抓了一把大枣,硬是塞到丁小兵口袋,“孩子可谢谢你了,要不然我就迷路了。”
 丁小兵道了谢,就急忙找猫蛋狗蛋去了,他得问问这兄弟俩,当初是咋取名字的?为啥他们的名字如此有趣?
 自行车修理铺外边排长队,里边儿却没什么人,姥姥招呼婆媳俩坐下,就拎起铁皮炉上的大茶壶给她们倒水,又问她们怎么找过来的?
 绿皮火车一向不大准时,一般都是晚点,晚几个钟头,甚至一两天的都有。
 何桂枝婆媳坐的这趟车,却偏偏是提前了,而且足足提前了四个钟头。
 下了绿皮火车,被人山人海簇拥着到了出站口,婆媳两人的脑袋就懵了,俩人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幸亏何桂芝手里紧紧抓着字条,这字条还是老队长提前写信告诉他们的,上边写着元妮家如今的地址。
 靠着这个字条儿,一个好心的同路人带她们上了公交车,可惜刚从公交车上下来,字条就找不着了。
 所以二人只能猫蛋狗蛋瞎问着,没想到还真找到了。
 “多亏了好心人,要不然我俩还在火车站蹲着呢。”何桂枝十分感慨。
 “你们都到公交车站了,大差不差,肯定能找到,你们还没吃饭吧?我给你们热点饺子。”
 “不用不用,那么隆重干啥?我们随便啃口干粮就行。”
 “不隆重,我们中午也吃这个。”
 蒸饺是白菜粉条豆腐馅儿的,搁在锅里一热就可以吃。
 吃饱了肚子,又赞叹了一回姥姥家的好生活,何桂枝婆媳这才小心翼翼的问情况,“隔壁是啥店?咋那么多小人书?城里兴这个啊?”
 姥姥就把小人书店的情况给介绍了一下,“妮儿说了,怕她姥爷闲不住,所以给找个轻省的活干着。”
 这也是元妮儿的真实想法,早在开小人书店之前,她就跟姥爷说好了,要是小人书店生意好,就让姥爷把早起收垃圾的活辞了,起早贪黑的,实在是太累了。
 “妮儿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对了,那这个店是干啥的?我看像是修自行车的,咋那么多人修自行车呢?”小霞盯着窗外的人群,很是感兴趣。
 姥姥又笑着把这个店铺介绍了一下,“看见自行车前边的车筐了吗?那就是你家大勇编的。”
 编制这样的车筐只需少量的竹片和铁丝,成本不过几分钱,加上手工之后,就能以一块两毛钱的价格卖给四舅舅。
 小霞立刻就激动了,“城里钱这么好挣啊,我也会编竹筐,我能帮着大勇一起编吗?”
 “能呀,大勇正愁没人给他帮忙呢,等明年夏天,你俩还可以编席子,这玩意儿在城里好卖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