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失明后认错夫君(卧扇猫)


初时温暖,过后则是绵绵钝痛。
眼前似乎晃过一道道白幡,元宝纸漫漫扬扬,似片片薄刃。
阿姒倏尔站起。
她试图回想起更多关于。
然而却是徒劳,想起那夜偷听时郑五所说的话,阿姒心中陡然一惊。
郑五说,捡到她期间,正好因造反落罪的罪犯在流放时途经当地试图逃窜,遭官兵搜捕时跳了崖。同一期间还有北方南迁的世族经过,听闻他们在那一带遇到了胡匪,不少人被掳走。
他本疑心阿姒是罪臣家眷,但见她面上并无黥印,手脚腕处亦无枷锁勒痕。又见她身上戴着价值不菲的手镯,猜测阿姒可能是随众南迁的人,家中非富即贵,便想借救命之恩牟取名利。
可郑五在那一带打听许久,未曾听说有人寻找女儿,便推断阿姒要么再无亲人,要么被急于南迁的家人放弃了。
此刻无端的揪心让阿姒不由疑心,她曾有家人,且很疼爱她。
但他们恐怕已不在。
适才漫天百花的错觉让阿姒双腿脱力,她慢慢坐下。
有人在轻挪椅子,让她不至坐空,阿姒骤然回神,嘴角挂上勉强的笑。
晏书珩沉静的眼底映着阿姒怔怔然的模样。
虽不知阿姒是如何成了郑五的女儿,但她既果断和刺客远走高飞,且事后对那郎中毫无眷恋,多半也猜出那并非她的生父。
但他不知江回是否知道此事,多说多错,只道:“恨那郎中么?”
阿姒目光里覆了冷霜,微带轻哂道:“父女之情从无,何来恨?”
他更温和了:“方才为何难过?”
阿姒嘴唇张了又合。
先前为了与郑五撇清干系,她只含糊说那是捡到她的陌生人,未说是几岁被捡到,也未说过失忆的事。
失忆之人如同白纸,有心人想编造故事来诓骗实在太容易了。
即便江回如今不会害她,不代表他能一直如此。没有过去、缺乏阅历的人易被拿捏,她不能轻易将这软肋告诉他。
至少得等日子安稳后再提。
阿姒想起早前那个梦,梦里的爹爹无奈又纵容地轻揉她发顶。
她倏尔道:“夫君,可以给我你的手吗。”声音温软似春风,叫人无从拒绝。
晏书珩伸出手。
阿姒捧住那只温暖的手掌,掌心的温暖传入她手中,她像懵懂的孩童般,抓着那只手,放在自己头顶。
“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就像孑然一身暴露在野外时,头顶多了一片可遮风避雨的屋檐。
曾经有父亲庇护的感觉是这样的。
阿姒松开他的手掌,语气平缓,没有半分情绪起伏:“好啦,我玩够了。”
青年的手从头顶移开,却捧住了她的半边脸颊:“怎么了?”
声音卸去了因伪装江回而生刻意生出的疏远淡漠,以他晏书珩的语气询问。
低柔温和似无变寒夜里的一豆烛火。
阿姒不由得微滞,随即转眸,眼底又是澄澈不染忧虑:“不是要哄睡么?”
晏书珩笑笑,再次在她发顶揉了揉。
他连她是姜氏哪房都不清楚,更不知道她是如何遭逢意外,或许失忆对眼下的她而言是件好事,也歇了继续试探的心思:“不若我给夫人念几个故事。”
阿姒莞尔笑道:“夫君声音太好听,若讲故事,我会被勾得睡不着呢。”
她选择强颜欢笑,晏书珩也不拆穿,只像纵容妹妹般道:“好,都依你。”
他轻摇扇子给她背起《千字文》,甚至还有《礼记》中的一篇。
“……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最后一个字音落下时,摇椅上的人已睡去,晏书珩手撑着扶手,温柔的目光覆落在她面上,像一层软纱。
他起身欲往外走,又转身嘱咐静候在旁的竹鸢:“取条薄被来。”
竹鸢取来薄被,正要给阿姒盖上,青年已将其接去。
他俯下身,替沉睡的女郎小心盖上,这才头也不回地离去。
院外难睡安稳觉,阿姒只歇了半个时辰便醒来,这一觉虽短,但出乎意料,睡醒后她神清气爽。
手摸到遗落在一侧桌上的蒲扇,耳边回响起他念的那些文章。
阿姒沉默地摩挲扇柄。
稍晚时,他托人递回消息,称差事忙碌无法归家。
一夜后,阿姒再想起夫君时,对他的印象依旧是神秘寡言。
昨日破天荒的捉弄和体贴仿佛昙花乍现,他好像一直没变过。
淡漠也好,温柔也好,就连一反常态的捉弄,似乎都是他原有的样子。
日升正空,正是午歇时。
寂静竹园中响起稍显急躁的脚步声,值守的护卫轻叩门扉。
“长公子,探子来报,城郊有贼寇出没,怪就怪在,那伙贼寇并未杀人,亦未劫掠财物,而是直奔一猎户家中而去,而那猎户非但不思报官竟还连夜离家,形迹可疑,被我们安插在城门附近的人合力拦下。”
稍许,静阒室内传出个全无睡意的清润声音:“我已知晓。”
片刻后,晏书珩同数名护卫幕僚现身城西一暗室中,推开门,一汉子双手被缚,垂头跪在地上。
汉子身形健硕,须髯如戟。
晏书珩细细打量他,那人将头垂得更低了,不愿被看到真面目。
晏书珩忽而微笑。
“或许,我们都被戏弄了。”
他淡道:“为将军松绑。”
汉子见身份已暴露,索性抬头,粗声道:“长公子虽曾是先太子心腹,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您是南周新贵,贵比天皇,而我赵敞一贱民,故国不再,旧主已故,怎担得起贵人一声将军!”
言辞间尽是讽刺,句句暗指晏书珩,晏书珩平静得近似一樽无悲无喜的佛像,周身笼着温和却疏离的雾。
另一幕僚出来斥道:“当初胡贼入侵,中原大乱,长公子南下,亦是为先太子谋划。后来长安城破,先太子命陈少傅和将军您护送小太孙南下,当初小太孙仍在逃亡半道上时,祁家便想扶持今上登基,是长公子以礼法相劝,此事才被压下。可惜陈少傅遇害,将军和小太孙亦不知所踪,后来江东殷氏不知从何处弄来个假太孙,以此为由起兵谋逆,长公子查知真正的小太孙已去世,这才拥戴新帝登基!你我是大周臣民,当以国朝安稳为先,难道要任它继续乱着?!”
赵敞冷哼:“谁人不知如今南周是祁、晏当权,若说晏氏无背主之心,老子不信!”
那幕僚羽扇一拍,要继续辩驳,被晏书珩抬手制止。
他屏退众人,只留破雾近身保护,而后平静地看向赵敞:“琅琊王登基,的确有我晏家推波助澜。但我与殿下一道长大,殿下信重我,我没理由加害小太孙。但我亦有私心,自要为自己和家族谋利,哪怕疑心陈少傅和小太孙之死有蹊跷,但在今上登基已是众望所归时,小太孙又尚年幼,即便他无恙,我也会随波逐流。”
赵敞没想到他会如此爽快地承认,冷嗤一声,未再说话。
晏书珩不欲废话:“将军有所不知,袭击您的贼匪正是我要抓的刺客,我的人是误打误撞才把将军抓来。”
“难怪——”赵敞呸了声,“那你说,他们为何故意让你发现我行踪?”
“许是想给我添些麻烦,顺行调虎离山之计,趁乱逃走。将军曾护送小太孙逃难,若我与您有牵扯,恐惹其余世家和新帝忌惮。”晏书珩上前一步,意味深长道:“又或许,他们查知小太孙还活着,欲寻到人,让当初支持先太子的世家反对新帝,激起众世家鹬蚌相争,以渔翁之利。”
赵敞目光顿时凌厉:“胡扯!小太孙都被害了,你说甚鬼话!”
他目光难以察觉地一闪。
晏书珩了然笑道:“人话还是鬼话,将军想必比我更清楚。”
赵敞讽道:“难不成你想效仿殷氏,扶个假太孙操控朝局?”
“如今晏氏权势正盛,我又得新帝信重,作何要自损利益?”晏书珩声音忽而低了,“我只是记得殿下很疼这个孩子。”
赵敞半信半疑地看他:“为何?”
为何要冒着被众世家和皇帝察觉后猜忌排挤的风险去保一个孩子。
晏书珩自不会将全部想法说出:“大概,是想百年后再见殿下时能心安吧。”
他只说了句“将军自行定夺”,便走出暗室。
回时已是斜阳夕照,马车的影子落在石板路上,被拉得极长。
晏书珩挑开帘子,侧脸被霞光勾出绚烂光边,他望着残阳,淡淡地笑了笑。
穿云亦随之望向帘外。
郎君于十五六岁便已入仕,起初一步一个脚印。两年前碍于祖父之命和家族利益,不得不放弃与他志同道合的先太子,前往南方筹谋,自那后,郎君更热衷于权术,也更不择手段,履立事功。
有时穿云觉得,无论洛阳还是建康,都是座金光熠熠但密不透风的金笼。那些煊赫一时的宗亲世族们是被权势圈住的虎豹,为了稳住地位,只能无休止地相互撕咬。
少年收回感慨:“两日后要回建康,郎君有何要安排的?”
晏书珩收回手。
毡帘落下,霞光遁走,车内再度变得昏暗。他声音里的情绪也变得朦胧。
“无甚,只是有个人,我得带在身边。”
穿云以为是那不识好歹的赵敞,气道:“长公子可要属下准备镣铐铁链?!”
晏书珩温和地看他一眼,轻笑:“应当不需要,但也说不准。
“待我回去问问她。”
下了车,他径直往小院走。

整座小院身披霞衣,一片安静平和。
阿姒躺在院中大树下的摇椅中,像只狸奴般软软懒懒地瘫成一团。
她未缚绸带,一张脸大大方方露了出来,十六七岁的女郎单说成熟或稚嫩都不大妥帖,大概是清稚中透着不自知的媚。
这媚意是绚烂霞光带来的,也是因她梳着温婉的妇人发髻。
摇椅有前一片被晚霞染红的月白袍角静静停着,许久后来人才出声。
“这时辰就睡着了?”
阿姒在摇椅里翻了个身:“反正我都瞎了,提早养老呗……”
“你倒是自得其乐。”
来人声音如溪中玉石,阿姒彻底清醒:“夫君,你总算回来了……”
晏书珩抓住她加重的那句“总算”,笑道:“嗯,要回建康了,有些忙。”
“建康?”
阿姒直起身,建康在她眼中如在天边,不止因距离,更因那是都城。
这两个字叫人望而却步。
对于建康,阿姒所知甚少,唯一能想到的便是出身建康大族的城主夫人及那位晏氏长公子,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权贵,建康,在她心中等同于权贵。
建康是权贵们的建康。
而江回不一样,初识时他曾说他不过是个寻常百姓。即便过后得知他是替官府做事,可他矜傲不入流俗,终究和那些声色劝马、以势压人的权贵不同。
如今他说要回建康,是否意味着……他也可能是那些权贵中的一者?
阿姒不觉怔忪,晏书珩看着她神情从讶异转为不安,再到茫然,适时开口打断:“怎不出声,是不想随我回去?”
一个孤苦无依的盲女,哪还有得选?只是担心罢了,阿姒解释道:“我不是不愿,我是怕。”
初识时她便有诸多疑惑,但因为只想暂时借他之力摆脱郑五,并未打算与他牵扯过多,只要确保他为人可靠便可,其余事宜她不想冒昧多问。失明后,又因总是惶惶不安,担心他留她一盲女孤立无援,因而满心只想着稳住他,好别再陷入危机,哪还顾得上其余的事?
但事到如今,阿姒也不能再为了稳住他而压下心中疑虑。
她审慎问道:“江回,你……是不是有许多事没告诉我?”
她难得直呼她夫君的名字。
晏书珩亦是怔忪,带回她那么久,第一次有了“夺人之妻”的感觉。
挑眉道:“夫人还想知道什么?”
阿姒想了想:“我想问的也不多,就是想知道你的真实身份,我总觉得下山后的你,和之前不大一样……”
一句便问到点子上,还不多么?
晏书珩无声微笑。
她如此问究竟是做戏博取信任。
还是单纯因为他这位假夫君露出了马脚,让她发现了端倪?
对于阿姒一再的试探,晏书珩非但不觉困扰,反而兴味盎然。
他反问她:“你喜欢的难道不是我的人?我是何身份,不都是你夫君。”
把她说得如此情深义重,叫阿姒心虚,低眉道:“我虽叫你夫君,可我们的关系,你也知道不是么?”
“我们的关系。”他声音温柔,语气却很淡,“在你眼中,我们是何关系?”
阿姒心虚又添一成。
夸大自己的情意道:“不就是两情相悦却无媒苟合么?虽说你我已算成了夫妻,但毕竟未过三书六礼……”
无媒苟合,哪有人这般说自己。
晏书珩兀自笑了。
也是,纵使她对刺客有情,甚至有过抵死缠.绵的时刻,但无三书六礼,便算不得正经夫妻。
既是如此,他便也不算夺人之妻。
晏书珩又问:“既两情相悦,你我又已成夫妻,我的身份对我们的关系有何影响?难道私奔时,你未曾考虑过?”
阿姒自然是考虑过的,当初她看中的不就是他的身份么?
身为剑客,武功高强,却又和她一样是庶族百姓,再合适不过。
只是当初明明是她挟恩图报,诱使他用带她出逃偿还救命之恩,怎的在他口中竟成了私奔了呢?
原来他那么早就喜欢自己了。
阿姒斟酌道:“当初夫君顾念我失明,怕我不安便说要娶我照顾我一辈子,你说你是武人没那么多讲究,故乡的亲人更不会干涉你的婚事,这才成了婚。成婚后,你说等此间事了便带我回故乡安生度日,那时我便问过你的故乡,也问过你做何差事,你说不便相告,我也未再多问,如今才知道你是建康人,你又是在替官府做事,我难免不安……”
晏书珩沉吟须臾,问:“是担心我在建康另有妻房?这你尽可放心,在认识你之前,我并未谈婚论嫁。”
当初阿姒确认过,她担心的是别的事,试探着问:“那你可是出身高门?”
晏书珩不解:“高门又如何?”
阿姒为难道:“如今民风开放,你我若生在民间,又都孑然一身,私奔便不算什么,但若你出身大族,高门重规矩、讲门第,这婚事恐不能作数。”
晏书珩垂下眼,借她的话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些事,“你怕我心志不坚?若我说,我愿为了你背弃家族呢?”
“我失明了你还不离不弃,我怎会信不过你的情意呢?”阿姒先给他扣上一个深情不移的高帽,这才继续。
“是我不愿。不愿你为我背弃家族,更担不起毁人前程的罪名。”
晏书珩陷入沉思,想了想又问她:“若是我家中亲人同意呢?”
阿姒并非异想天开之辈,苦笑道:“同意是一回事,如何同意又是一回事。若你是士族子弟,谈及姻亲时少不得要看门第,我一盲女,无法视物,哪怕我是士族,大概也只能为妾,更何况如今我举目无亲?说不定只能做个无名无分的外室。”
“可纵使我贫贱又眼盲,也不愿如此。”
晏书珩凝向她的目光越发复杂,他突生好奇,蛊惑般温声道:“但以你如今境况,做妾也好做外室也好,不比周遭群狼环伺、朝不虑夕来得安稳?”
阿姒心道他可真是想得简单。
为人姬妾,哪能安稳?
她这般较真的人,无法和别人共事一夫,更要紧的是世家内人心复杂、相互算计,听说士族间相互易妾也是寻常事,地位卑贱的姬妾外室可任主母差遣侮辱,她又是如今境况,指不定命都保不住。
那不也是朝不保夕?
她沉默时,他亦在沉默,许久才颇有兴致地问:“你是想做正妻?”
阿姒摇头:“我非贪得无厌之流,多大瓜做多大瓢,我做高门正妻,岂不是屎壳郎推石磙,自不量力?误人误己。”
话刚说完,她当即意识到口误:“呸,我才不是屎壳郎!”
青年被她逗笑了。
阿姒这厢没心思计较颜面,琢磨着他方才接连的几问,心下愈沉。
莫非他骗了她,他真是世族子弟?
若真如此,她只好换个方式压榨:“我知你重情重义,当初娶我时是因情意,但也未必不是出于怜惜,不忍让我这盲女为人欺凌。可若是你我身份天差地别,便是在一起了日后也会困难重重,与其败坏这份情意,不如让它长存于心,往后就做挚友吧,只求你看在往日情分,去建康后帮我寻个好大夫,说不定我能复明呢,若不能复明,助我寻个正经谋生的路子也可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