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小农女种田发家记(一只鹅鹅)


而地上跪着的,全是前几日被拐孩子的爹娘。
“起来,都起来。不管换着谁,遇到人贩子都会这么做。倒是你们这么一跪,搞得我们有些不自在。起来,大家伙儿都起来,只要孩子们平平安安就好。”
“若不是沈家兄弟出手,我儿……我儿他……”妇人话未说完,早已泣不成声。
就是现在想起来,她还是心有余悸。在得知儿子丢了的时候,她感觉天都塌了。好在人贩子还在安阳,又被沈家兄弟抓住,她儿子才得已平安归家。
“怎奈家中贫寒,拿不出像样的谢礼。这点子东西,还请恩公莫要嫌弃。”
“还请恩公莫要嫌弃!”
其他几人也齐齐应声。

几家农户们送来的谢礼中,除了鱼肉粮食还有几串铜板。
沈老头作为一家之主,代替两个儿子表了态:“不过是随手的事,这些东西你们拿回去。这年头家家日子都不好过,拿回去,都拿回去。”
“沈大爷,说句你家老大和老二是我们孩子的再生父母也不为过。这么大的恩情,我们备的礼本就薄,若您要是连这也不收,我们几个的良心岂不是难安。”
说话的汉子任由沈老头怎么劝,就是跪着不起来。
最后还是吴婆子出面,说是将送来的鱼和肉还有点心收了,粮食和钱拿回去。
就那么些个铜板,说不定是人家的救命钱,不论是沈老头还是吴婆子,都没想过要收拿钱。
几户人家经这一事,知道这沈家人不但是个侠义的,心也善,又齐齐磕了个头才回去。
待众人都散去,吴婆子才收过沈老头手里的钱袋子,拿出了两小锭一两的碎银,分给了徐氏妯娌:“人是老大跟老二抓的,老婆子我呢也不是那扣搜的。正巧你们怀着孕,给你们一人一两,想吃点什么,就拿着这钱去买。至于老三,就不给你了。到时候你取媳妇,彩礼都得从这笔钱里出。”
“就是您给我我也不要,这事儿我本就没出力。”
徐氏妯娌也推辞,整整一两的银子,他们哪里敢要。
“让你们拿着就拿着,又没让你们把这一两全花了,存起来做私房也行。另外呢,一会我数二十个铜板给杳杳,给杳杳的钱,你们谁也别打主意,她要买啥就买啥。”
沈杳一听还有自己的份,立马笑弯了眼:“还有我的?”
“那可不。要不是你出的主意,咱家哪能得二十两?还有好多的鱼肉粮食,这钱啊,是你该的。谁说要替你保管你都别给,只管自己拿着,可知道了?”吴婆子说这话时,眼睛似有似无的瞟着二儿子跟老二媳妇。
“嗯,嗯,谢谢奶~”
吴婆子将银子收到了小匣子里,出来时还真抓着一把铜板给沈杳。
沈杳喜得赶忙回房拿了她的小布包,将铜板全都装了起来。没想到,她沈杳在三岁的年纪就用有了二十个铜板的巨款私房钱。
整个大柳村,怕是再也找不出比她有钱的孩子了。但,司玄知除外。
分完了钱,吴婆子又分配起那日农户们送来的谢礼。
几家送来的猪肉加起来有十来斤。吴婆子挑出最好的一刀五花肉,一分为二。一半装进篮子吊在了井里,一半连同草鱼一起,让沈老头送去了大爷爷家。而其余的肉全部用盐腌制了起来。
因为得了二十两银子的嘉奖,活鱼吴婆子也就没打算拿去卖。
鲫鱼选出两条,打算单独炖汤给两个儿媳妇喝。剩下的六尾用清水养着,隔个一两日的炖给两个儿媳妇进补。
除了鲫鱼,还有两条草鱼,五条大鲶鱼。
一条草鱼给大爷爷家,而剩下的一条,吴婆子惦记着娘家弟弟,打算让老三送去。
至于鲶鱼,吴婆子准备晚上全炖了。到时候村里有一家算一家,都拿了碗来吃上一筷子。
倒不是说吴婆子是穷大方,那日押人去县里,可是有着不少人陪着同去的,直到天黑才回来。今日又听说那人贩子是有同伙的,若那日只有老大跟老二去押人,路上保不齐得出事。
那些陪着去的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她家得了这么好些的礼,总不能做那白眼狼不记着别儿个的好。
可要说一家分一条,数量又不够,干脆用大锅将鲶鱼都煮了,一人来吃一筷子,就当作同喜。
至于陪着去县城的那些人家,吴婆子打算一家给送两升粮食过去,当作谢礼。
“老三,你先把这条鱼送到你大舅家去。回来的时候跑趟镇上,买点豆腐回来,多买几块。”
“老大老二,你们趁现在,在院里垒个灶台,一会儿把两口大锅都搬出来。红梅,去,去柴垛那抱些柴火过来。老二媳妇,你去地里再拔几颗毛豆回来,一会儿让杳杳再煮点盐水毛豆给她跟大爷爷下酒吃。”
各人领了分工,都去忙了各自的事。只有深造没被派活儿,蹲在院子里看她奶奶杀鱼。
她穿越过来已经第三年,还是头一回见沈家这么热闹,比过年都热闹。
这人啊,有了钱就喜气。她好像快点长大,然后赚很多很多钱,让沈家人天天都可以这么开心。
“去,去屋檐下坐着去,别把衣服溅脏了。”吴婆子正杀着鱼,抬眼看到蹲在边上的孙女就开始赶人。
吴婆子嘴上赶着人,心中却啧啧称奇。这杀鱼的场面血淋淋的,她竟也不害怕,还看的认真。也不知道老沈家怎么出了个这么心细胆大的丫头。
薄暮余晖,沈家的小院里架起了大铁锅,燃起了炊烟。
鲶鱼被剁成了块,热油煎香后,加入大酱和姜片炖煮。
柴火塞的足,锅中的鱼汤不一会就烧开了翻着滚,整座院里都飘着余香。
“呀,这鱼都烧上了啊!”张桂花端着盆,笑着踏进院里。
“刚烧上,还得有一会儿才熟。不是我说,这一锅鱼也就一人一筷子尝个味儿,桂花你怎么还端个盆来?”
张桂花将手中的盆往灶台上一放,插着腰道:“原来在三奶奶眼中我竟是这等不知耻的人。”
吴婆子伸头朝盆里看了看,竟然大半盆和好了的杂酱面。
“老三满村的说您请大家伙儿吃鱼,我啊,向来脸皮厚,也不假客气的推辞,但也不能白吃您的不是。我就和了面,一会儿做了饼子贴在锅边,也沾点个鱼香。”张桂花说着,就开始做饼子。
张桂花的话叫路过的人听了,回家便与婆娘一合计,也和了面准备拿到沈家去。
虽说沈家人客气,让大家伙儿都去吃鱼,可统共就那么两锅,村子里人又多,哪里够分。再说那天的事他们家也没出力,哪里好意思真去吃上一筷子。
大人们倒还好,就算馋也能克制。可这炖鱼的味儿飘的远,叫一年吃不上几次荤腥的孩子们馋的厉害。不如就像张桂花那样,和些面端去贴了饼子,蘸些鱼汤给孩子们吃,也解解馋。
不过片刻,沈家院里就来了好几户端着面媳妇婆子,把吴婆子看笑了。
“就两口锅,哪里够你们贴?我呢,也是难得大方一回,乡里乡亲的,你们也别不好意思。也不说一人吃一筷子了,饼子你们拿回去自家贴了,一会鱼烧好了,各家带个碗来舀上一小碗回去蘸饼子吃。”
“那我先谢过三奶奶了!”与沈家交好的徐良媳妇满口应着。
她男人那日跟着一道去的县里,她也不算白吃。再说这鱼沈家煮了两大锅,沈家人再能吃,也是吃不掉的。都要推辞来推辞去的,剩下的放到明日岂不是放坏了。
其他几人抱着盆有些犹豫。
要说馋,他们也是馋的。
这大鲶鱼烧豆腐,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回,着实太金贵。倘若让他们白白来吃,总归是有些不好意思。
吴婆子也看出了大家伙儿的犹豫,没好气的道:“反正两大锅,你们不吃的话就给别人多分点。这么好的东西,还怕没人吃不成。”
“吃,怎么不吃,这可是三嫂的好心,我这就回家拿碗来。”刚还在犹犹豫豫的陈婆子,也不再不好意思,转身就要回家拿碗。
吴婆子说的对,她不好意思,有的是人好意思。本就是沈家人好心请了村里人吃的,她又何必脸皮薄便宜了别儿个的嘴。
一会儿她也来舀上一小碗,给老头子跟小孙子尝尝鲜。
有了一个,就有两个。
先前那些不好意思的人,这会儿也都放开了,纷纷回家去拿碗。
鲶鱼豆腐还在炖着,烧火的活儿交给了沈红梅。吴婆子领着沈杳去了后院的灶房,准备煮盐水毛豆。
“奶,您干嘛把鱼都煮了,分给别人吃。”对于吴婆子请全村吃鱼的事,沈杳不是很能理解。他们家也过的艰难,这些鱼用清水养着或者腌起来风干,也能偶尔开开荤。
吴婆子把毛豆都下了锅,才答道:“今日别人送钱送礼的事,全村都知道,特别是那二十两银子。你是不知道二十两对庄户人家而言是多大的数目。”
“这世间,好人虽多,却总有那么几个心思不正的人。虽说不至于来偷来抢,可保不齐在背后要说些啥,到时候或许还能惹出别的事端。”
吴婆子在灶膛里又塞了把柴火,拉过沈杳,握着她的小手又道:“这鱼是现成的,不用咱们掏钱去买。让全村人来吃,一来是咱家得了这么大好处,还想着大家伙儿,于情于理,在这件事上咱家都挑不出个错来。二来,他们承了这个情,日后自然不会来说三道四。若真要有那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的,不用我出马,自会有人替我骂她。这啊,叫作人情世故。”
“你还小,跟你说你也不懂。”
“谁说我不懂了,我懂!这叫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沈杳大声反驳。
又觉得她奶不愧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去了县里好几日的司玄知,终于回了大柳村。
沈杳倒是没第一时间就去寻他,反而是司玄知听了沈杳差点被拐子拐了,遣了家中的老仆来沈家请人,说是在县城的那几日跟着舅舅学了不少新字,让沈杳去学着认。
沈杳倒是听话,从凳子上爬起来,跟着老仆一道去了司家。
何氏摸了摸肚子,笑的温和:“真不知道你是咋生的,生出这么个精怪来。司家那小孙子,是出名了的清冷性子。日日窝在屋里头,从不与别的孩子来往。偏偏咱杳杳就入了他的眼,叫他这么惦记。这刚从县里回来,就急巴巴的让人来请。”
“哎,大嫂,不瞒你说,我这心里是盼着他两走的近些,又不太想他两过多接触。”
何氏不解,细眉一皱:“你怎得如如此想法?”
“杳杳现在年纪小,与司家的小孙子走的近些还没事,她跟着司家小孙子能学不少东西,是好事。可若再大点,我便不敢了。”
“为何?”
徐氏轻叹一声:“那司家的老爷虽住在大柳村,可以前他是在京里头做过官的。他那儿子,虽说被贬到偏远之地做了县令,可再怎么滴,那也是朝廷命官,吃的是皇粮。还有他那小孙子的外祖家,听说是金陵的大家族。大嫂你说,这等家世,那司家的小孙子将来会留在大柳村?”
“这跟他留不留在大柳村有什么关系?”
徐氏将小板凳往何氏身边挪了挪,压低了声音:“虽说庄户人家不讲究男女大防,但司家那孙子可不算庄户人。就他那家世,等杳杳再大些,两人要还走的这般近,别儿个免不了要说嘴。”
吴婆子刚巧过来,听到两个媳妇的对话,没好气的衬了一句:“说什么嘴?我沈家又不是那贪图富贵的人!”
“咱家不是那种人,可别人未必这么想。到时候指不定要说我杳杳妄想攀上枝头做凤凰,我可不能把闲话给别人说。”
“我刚看你是吃饱了撑的闲得慌,杳杳才几岁,你就想这些!怎么,就凭我杳杳,白日梦整理本文,欢迎加入衣而无仪丝一斯以而还配不上他司家的孙子?呸,老婆子我还嫌弃司家孙子配不上我杳杳呢!”吴婆子听这话就来气。
亏得徐氏是杳杳的亲娘,哪有做亲娘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闺女威风的。
“娘,我不是那意思。我这……这不是怕别儿个说闲话,毁了我杳杳的名声嘛。”
“我杳杳的名声好着呢,谁能毁?闲的慌去把地里草拔了,少在这想七想八的!”吴婆子丢下一句话,便不再与徐氏争论,转身去了菜园子。
说起沈杳的名声,以后如何不得而知。但就目前而言,沈杳的名字已经传遍了十里八村。
不说本村人,就周边的几个村子,茶余饭后总要说起大柳村的沈家。说是沈家的祖坟冒了青烟,虽说孙辈没个带把的,但那小孙女可是个了不得的。
才三岁的年纪就把人贩子耍的团团转,还带人将人贩子抓了送去了衙门,为此还得了二十两得银子的奖赏。
二十两,若要他们攒,不说十年也需攒上个八年。可老沈家的小孙女,只是出了个主意,就得了整整二十两。
嫉妒之余又是羡慕,他们家怎么就没生出这么个神童来。
当然这事有信的,也有不信的。不信的人觉着老沈家没个大孙子,腰杆子挺不直,才将抓人贩子的功劳按在了小孙女的头上,以此来抬头。
好巧不巧的,这不信的人当中就有沈香怜婆家村上的,沈香怜与那人好一番争论,那人就是不信,最后竟特地跑到大柳村求证。
无需询问沈杳本人,刚到大柳村,村民就说起了那日的事,甚至还添油加醋了一番,将沈杳说成是那天上菩萨的坐下童子,就差没说她沈杳会法术。
村民这么一说,那人更不信了。这不是鬼扯么,不过一庄户人家的女娃娃,竟值得这般贴金。
讲故事的村民见那人不信,气不过的让儿子去沈家喊来了沈杳,要证明给那人看他并未说假话。
这一闹,好多村民都围了过来。
有人就问:“杳杳,你怎么知道那人是人贩子?”
“我记性向来好,不说过目不忘,却也记得大差不差。那人说他以前抱过我,但我根本不曾见过他。他说了谎,我自然是起了疑心的。”
“他又问起我爹,因着我心里起了疑,就想诈一诈他,说我爹去了城里做工。结果那人顺着我的话往下编,要骗我和大姐跟他进城,我就知道这个人不是个好的。”
有人又问:“那你知道了他不是个好的,怎么不赶紧跑,还哄他?”
沈杳像个小大人似的背着手:“咱们都是庄户人家,吃都吃不饱更别说家里还存着钱。我跟大姐还是小孩子,他想哄骗我们肯定不是为了绑架要赎金,唯有一种可能就是拐子,想拐了我跟大姐去卖。”
“若我那日跑了,他转头肯定要去别的村里拐小孩子。我娘说,孩子都是爹娘的宝,若是别家的孩子被拐了,那他的爹娘一定会特别的伤心。我就觉得必须要把他抓了,别的孩子才不会拐!”
“啧啧啧,杳杳这脑子比我都好使。不光脑子好使,还是个大义的,为着别人着想。”有村民竖了个大拇指。
“那你又是怎么将人哄住的呢?”
“但凡干坏事的人,皆因贪欲太重!若知足常乐,定是不会去干那伤天害理的事儿。人贩子求的就是个钱财,我就哄他说家中还有个弟弟,让他在村口等着,我去给抱来,他竟真信了的!我便借机去寻了我爹和大伯。”
说完沈杳又道:“但凡他不贪心,那日也不至于被抓住。说到底,怪他自己!”
“她……她真的才三岁?”来求证的人,指着沈杳的手有点哆嗦。
“你这人说的什么话,她不是三岁难道三十岁?”
别说,还真别说。若是不看小团子一般的沈杳,只从她一番话里透露出来的逻辑,和缜密的心思,说她三十岁也有人信。
沈杳的一番对答,让那人心服口服,夸道:“这……这老沈家还真出了个神童不成?香怜,你这侄女日后怕是有大造化。”
村民也对着沈杳乱吹一通彩虹屁。
沈杳摆摆手,心道:基操,勿6

因着家中有两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沈家早早的烧上了炕。
男人们在院子里劈柴,妇人们盘坐在炕上,纳着鞋底。
前头得了二十两银子,吴婆子想着一大家子有好些年没做过新衣裳,身上穿的都是不知缝缝补补了多少年。最后一狠心,咬着牙从镇上扯了些布回来。
裁完衣裳剩下的碎布头,就全部用浆糊一层一层的粘在一起,再纳成千层底。
许是入了冬,外头的寒风凛冽,沈杳便不大爱出门,也好些日子没去过司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