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是陛下的哪个儿子?”
他对于秦王室的公子们完全两眼一抹黑的迷茫,仅知的公子扶苏都是因为他是始皇帝的长子,不出意外的话,理当被立为太子的身份。
但意料之外的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而他对于那个突然冒出来的胡亥没有丝毫的了解。
可萧何同样一脸茫然:刘季是不认识秦国的王孙啊,但是萧何的身份地位分明也和他相差无几,怎么就指望着他能认识了?
反正,“后世人不是说了,是始皇帝的幼子吗……?”
两个人相对着皱起了眉,眉心不安地直跳,感觉到那种不详的预感,正一步步随着天幕此时也渐渐低沉下来的声音而逐渐加重。
【公子扶苏被奉命自杀,二世皇帝的继位从一开始就笼罩在政治的黑暗迷雾之中;蒙氏家族被无过诛杀,始皇帝统一天下以来和谐的君臣关系被无情撕裂。
先帝的旧臣被新人所取代,无情的反罪冤狱一桩桩地带着血淋淋的腥气。人人的心中滋生着的是不安与混乱,是恐惧和自顾不暇的慌乱。
再等到始皇帝的其余子女,悉数被试图稳定地位的胡亥残忍虐杀,王子公孙们穷途末路的痛苦与挣扎,也是无人能听的凄惨。
但哪怕直到这一步,这些都尚且止步在政治的领域,局限在上层的斗争。天下的黔首依旧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着些许的期待,对二世皇帝继位之后的时局有着期待:他们真的太累了。
像不断向前奔驰以至于接近猝死的马匹,像越绷越紧以至于即将断裂的弓弦。
对于秦朝这些此时已经被□□牵扯到了的人物们来说很残酷,也很讽刺。
但是如果胡亥后来哪怕放松了一点对秦朝百姓的压榨,恐怕他哪怕干出了如此之多的政治迫害,都尚且能够获得到一片底层百姓的欢呼雀跃与喜极而泣,后世的声名说不定都不会过于的糟糕,连这样的狠辣,说不定都能被勉强称上一句手段。
可他却毫不犹豫地,在坐稳了自己的位置之后,为大秦的灭亡按下了加速键。
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他要看见血流成河,只为了满足他一人的欲壑难填。】
刘季的呼吸,在后世人语气平淡地说出了最后两句的时候,终于清浅而停滞了下来。
一种窒息般的压抑与困惑此时毫无阻碍地压倒在他的身上,仿佛有无形的巨手按压在他的脊椎,和他的胸口,让他的难以置信自己听闻见了什么。
于是他只能强迫自己,将视线从天幕之上朦胧艺术处理过的血腥画面上移开,转而去追寻萧何的眼神,惴惴不安着地想要寻求一个不同的答案。
但是萧何已然苍白的嘴唇,和同样的慌乱,给予了他一个不容置疑的回复。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成功与秦的失败,不过是成王败寇,战国的余韵重又复现。
可是胡亥的残忍告诉他,人心为何向背。
刘季突然有点想吐。
他很难再为未来的自己能够取得皇位而有点窃喜的得意,但心中那颗野心的种子却一瞬间门如同风助火势一般茁壮生长,森然参天,且如燎原般烧心的愤怒。
那胡亥、不,畜生,不可能是正常继位的。
但在愤怒的同时,他却诡异地得到了头脑上的冷静。心中越是恶心,思绪却越是流畅和通达。
他那样果断地挥舞起了屠刀,不假思索地自灭了自己的宗族。
他那样只为了自己取乐的欢恣,和轻蔑天下黎庶的态度,不可能是被始皇帝选中的继承人。
刘季最先想到的,其实是阻止他的继位。
他不是因为什么过多的兼济天下的情怀,也不是因为什么太多的怜悯同情的悲戚。说句老实话,作为从战国的残酷中走出来的人,对于杀人和被杀这件事,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快要淡然了。
可是刘季即便是被后世人高声夸耀的天生的政治家,政治作秀的好手,归根到底此刻也只是一个平民,也只是一个首先最能够和自己处境相同的人共情的普通人。
他的第一要义是存活,是希望上头有个足够贤明仁爱的君主,能够让他依旧自在快乐得活。
但是,刘季之所以会是刘季,他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庸碌之人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本能过后的思考,追随于理智的行动。
“始皇帝如果知道,让胡亥继位会是这样的下场的话。”
他听见萧何带着颤抖的声音,他知道他的心中首先想到的也是差不多的思虑。
“他应该就不会把公子扶苏放出去了吧。他应该就会把他立为太子……”
他看见萧何痛苦地闭上了眼,弯下了腰。
“可是我们没办法让他知道一切。”他听见自己的声音,第一次惊诧地发现他原来可以这样的冰冷而甚至不太带人气的:“他甚至还没把长公子派到外面去,也不知道生没生下那个混账玩意。”
“我们怎么让他知道?我们怎么让他知道——?”
他突然就感觉到痛苦,跟着那阵心底因为胡亥的所作所为生出的火气,接近于燃烧理智地憎恨和不满,甚至迁怒而怨恨地直指向那玩弄人心,偏要将未来的混乱与黑暗,在分明尚有挽回余地之时,一一展现在他面前的鬼神。
“赌上你我两个人的性命吗?你忘了甚至是你一开始就说的,这里面只言片语泄露出去,我们都会一起没命吗?好啊!没命就没命!可是我们没了命呢?没了命以后他会信吗!”
他的嘴角扯开一丝嘲讽的笑意,像在对着自己,又好像在对着萧何,又或许,他更想嘲讽的是这天幕,是那昏庸残暴无能等等等等,此刻刘季恨不得用尽所有负面词汇以形容的胡亥。
“你是高高在上,统一六国兼并天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一种新制度的皇帝。在此之前你所有的决策,都最终导向了六国覆灭这一个下场。你是英明、崇高、伟大的辉煌。”
“而我,一个楚国故地出身,没有名姓流传的前游侠,又或者是一个虽然能力颇佳,此前却竟然不愿为中央效力的循吏。”
“且不说如何相见,如何将这般的预言告知于你。”
他对着萧何的眼睛询问着。
“你要如何相信我所说的一切?”
“你要如何相信,你未来会因为政见相左,将自己的长子出镇长城;又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理由,莫名其妙的让一个小子继位。而那个祸害,偏偏还将你的宗族夷灭,将你的社稷祸乱,最后竟然还是我来重振山河?!”
“——你怎么可能相信我所说的一切啊!”
什么湿润的东西自眼角模糊了视线,而刘季大声说着,俯身竟然笑了起来。
他大笑着,完全不在乎外面人会不会听见他这仿佛疯了一般的笑声,嘶嚎着,尖厉着,声音被撕裂到接近沙哑,扭曲到最后接近呜咽的挣扎和喘息。
直到很久、很久之后他才停了下来,在光幕都不知何时顺应着他这番情绪,无声无息地停止了讲述,于是满室只余针落可听的安静的时候。
“我不会去说的。”
他突兀地开口,强调着自己的立场。这才重又抬起了头,面对着已然因为他这般接近癫狂的表现而怔然无措的萧何。
“我也不会让你去说的,我不可能放你把一切说出去的。”
“萧何。”
他这样喊着自己现在的上司,未来的属下、相国、左右手的全名,坚定地,不容许他反驳或是质疑的决绝。
“因为我要活下去。”
“如果我活不下去,”他轻声反问着,“又有谁,能终结这样的无道之世,绍续始皇帝的功业呢?”
——他怎么可能舍弃自己的性命去赌一场能不能阻止胡亥的继位。
若不是他被迫知道了未来黎庶的惨剧,他又何必要为这血色的未来背上旁观之罪?
刘季的脸色是很平静的,带着厌弃的。
多讽刺啊,此刻可能能够拯救未来秦朝的存在,竟然是他们两个楚国人。
多讽刺啊,他明明可以毫无负担地走向既定的结局,却偏偏提前预知到了这条路上的尸骸。
而他还必须舍弃。
“你得帮我。”
他这样,对萧何说着。
“你想要活下去,想要兼济天下,想要名留青史,就必须帮我。”
刘季的憎恨就在于此啊——!
而萧何同样明悟着这样的道理。
于是他俯身,
终于毫不别扭,没有迟疑,不作挣扎,绝无疑虑地拜倒下去。
“这是命运。”
他用着陈述的语气发问。
“对,这是天命。”
刘季的语气此刻是接近刘邦的和煦轻和了,甚至带着仿若循循善诱一般地温和。
“我们要颠覆秦的江山,篡夺秦的社稷,可偏偏又要沿用着秦的制度,坐稳着我们的位置。”
“我们简直太无耻,太卑劣了,后世人怎么能把我们称呼为始皇帝的继承人呢?若是被始皇帝知晓,如果地下有灵,恐怕恨不得复生在世而把我们撕裂当场吧。”
萧何继续问。
“但我们所做,是为义行。”
“对,也不对。”
刘季垂眸,望着萧何仰面的脸庞。
“我们要为了更多的人而去舍弃小部分,要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对将要发生的悲剧坐视不理。”
“我们怎么可能是为了百姓呢?那些因暴/政而死的人们,如果知道了我们的旁观与冷酷,只怕会恨不得咒骂我们万世污名吧。”
“我们的所作所为,首先为了的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吗?那些因为我们而勉强受惠的百姓,若是知晓我们的坐视不管,恐怕也会咒骂我们是群小人吧。”
“卑劣的,可耻的,厚颜的,可恶的,可恨的小人。”
“但是啊,萧何。”
刘季的眼睛望进萧何的眼底,他这才能从自天幕将后世道来之后,向来远比他冷静、戏谑、用着玩世不恭的态度甚至调笑未来,嘻嘻哈哈的刘季此刻的眼底,看见那很深沉的复杂的情绪。
“——我们就是得这么矛盾着,”
“为了我们自己甚至更多人的未来,毫不姑息地舍弃掉那些人的现在。”
难以言说,难以回复,萧何感觉到好像灵魂的深处都有着什么东西跟着这样浓厚的复杂的情绪震颤——或许不只是灵魂和错觉,他的手,他的脊背,他的腿,确实浑身每一处地方都在跟着战栗和颤抖。
他的头脑此刻是空白着的吗?他的嗓子此刻还能正常说话吗?他真的没有因此窒息吗?
萧何听见自己清晰的,镇定的,甚至接近同样冷酷到没人性的声音——哦,原来他的嗓子没跟着身体在颤抖啊。
“臣,遵命。”
他只能追随着刘季了,多可悲啊,他从此之后只可能跟着刘季了,他们君臣注定要作为小人、冷血者活下去了!
萧何最后,才能从自己的肺腑中,喘息到一口接近被解脱的空气。
——他能追随刘季,原来是多么的幸运啊。!
第52章
【二世皇帝的登基,对天下的影响是堪称方方面面的。可对于刘邦来说,最密切的,理当还是上头又开始继续征发长年外出的徭役。
而当骊山陵园工事的民夫征发完毕,作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就被上级安排着,要负责押送他们奔赴咸阳。
这些民夫大多是沛县当地的平头百姓,长年来抬头不见低头见,多多少少也和刘邦打过几个照面。这样的乡土之情,使得刘邦在出发后不久就发现有一些民夫跑了之后陷入了思考。
反正少了一个也要被处罚,全都跑了也还是要被处罚。大家既然都是乡亲,他何苦为难自己也为难旁人?
于是在丰邑西边的泽中亭,刘邦给这些民工们备下了酒菜,各个吃好喝好酒过三巡,振臂一呼就把所有人给放了:
有老有小的自然是忙不迭感谢着归家,剩下包括樊哙在内的十几个没有家小的年轻人却是留了下来,决定跟着注定回不去的刘邦干一帮事业。
这一伙人犯了事,沛县肯定是回不去的。于是最后几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奔着西南方向,到泗水郡和砀郡交界的芒砀山区里,且先避避风头。】
“陛下,那时就这样干脆把他们都放了?”
韩信是惊讶的,他虽然对秦朝也算不上一句忠心,可代入了一下当时刘邦的处境,却觉得自己绝不可能如此果断地行事。
他天生不是那种擅长交际,领头大哥式的人物。就算真的同样干出释放民夫的事来,也不会像刘邦一样带着其中十几个人一道为伍。
他只会一个人,一个人头也不回,按着腰侧的宝剑,毅然就走进深山老林。
刘邦倒是有几分怀念地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那是。”
他这一出闹的,虽然把吕雉牵连进了牢狱。可却得到了沛县父老们普遍的感激与亲近,成为了脱民于难的好汉,收获了难得的声望。
这也成为他后来以沛县为基,起兵反秦的依据。
【芒砀山区这个选址,确实是个出奇的好地方。
它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崇山峻岭,最高的海拔只有一百五十余米;可却是自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之上拔地而起的一片山地,有水有林有沼泽,藏身的地理条件相较起来已然称得上不错。
再加上位于两郡交界地带,行政的分割和隔离,使得两地对于这块区域的行政干预力度都明显薄弱。偏偏距离沛县却说不上太过遥远,使得樊哙往来沟通消息都不算麻烦。
正是由于这样微妙的联系,所以刘邦一伙人虽然名义上称得上落草芒砀山,却始终和感怀他释放民夫举措的沛县父老们保持了足够密切的联系,并最终能够在秦末世道混乱之际,迅速回到沛县,最终成就大事。】
“芒砀山。”
刘季从先前那份复杂且莫名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在脑海中回忆着那一方的地形和方位,将其记牢在自己的心底。
尽管他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还要不要按着这个流程,再来一出释放民夫。但毕竟是给他提前支的招,记住又不是什么坏事。
他还是难以释怀,不能用着原本轻松的心态面对着光幕,就算依旧凝视着上面的画面,眼神却依然是淡淡的。
可是这天幕好像是真的能够玩弄人心一般的可恨。当刘季惦记并等待着它继续讲述未来自己起义过程的时候,它却话音一转,将话题换了个方向。
而刘季跟着一怔,却没什么烦躁的情绪,反倒真切地提起了渴求的心思。
他看着天幕上一眼就足够面善的青年,打心底里竟然生出了些许的一见如故般的亲近。
【但我们先宕开一笔,回到始皇帝尚且在世的时候。去讲一讲那个一提“慧眼”识刘邦就同样必须提到的人物。
汉初三杰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士,张良。
当然,以我们目前的进度条来看,你也可以叫他秦末反秦交际花。】
张良:?
原本眉眼和缓,面对着刘邦的“光辉往事”笑而不语的谋士,跟着后世人称得上口无遮拦的描述眉梢微动。
什么叫做,交际,花?
尽管面如好女,但脾气其实算不上多好,早年年轻气盛的时候更是说得上一句锋芒毕露的文臣,忍不住攥紧了手中的衣袖。
知道什么叫做“良愕然,欲殴之”吗?
【张良是韩国贵族的后人,他的祖父张开地担任过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辅佐过两任韩君,可以称得上是五世相韩。
这样的世代高位,就算是有世卿世禄的余荫,也可见他们家族与韩王室之间亲密的关系。
韩国灭亡之时,张良已经二十多岁。成长的二十多年,所闻所见,一日日的都是秦军攻城略地,国势日渐衰微的痛苦。他还没来得及进入韩国的政界,就不得不忍受了灭国亡家的仇恨。
对,是仇恨。
刻骨铭心,势不两立,一定要用秦人的鲜血才勉强得以洗刷或者平息的仇恨。】
刘季看着天幕上的人影。
与他年龄相仿的青年,衣着相貌都透着锦绣膏粱才能养出来的大家气度,只眉眼间自透着时常蹙眉而留下的隐忍与压抑。
这份苦楚,当他目睹着国都被攻破,君王被俘虏的场面之时,刘季看见他眼瞳中映着的战火纷飞,看见他眼底,逐渐沉淀酝酿的阴沉而冷峻的情绪。
那是憎恨,对仇人的憎恨,亦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憎恨。
——那么韩国的社稷,必须先被恢复。
刘季眨了眨眼,一个念头就那样自然地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不恢复韩国社稷的话,张良是没办法,完全毫无负担地跟他走的。
张良的眼神,在天幕说起那句“五世相韩”的时候,忍不住就有些放空。
相似小说推荐
-
风雪不归人/暴雪将至(我见青云) [现代情感] 《风雪不归人/暴雪将至》全集 作者:我见青云【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1-3完结总书评数:790 当前...
-
哥谭翻车图鉴大赏 (Aak ) [BG同人] 《(综美英同人)[综英美]哥谭翻车图鉴大赏》全集 作者:Aak 【完结】晋江VIP2023-11-30完结总书评数:2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