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度到了心痛的地步——活到这把岁数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大的鳖,让邬瑾这样一个年轻人,接连将了两军。
转身回去,他从前衙一直走到中堂,脸上笑容一点点消失,只剩下满目阴骘。
下人奉茶上来,他端起茶杯,这才发现自己手也颤的厉害,强行镇静下去,他尝了一口,忽然扬手连着茶托一起砸落在地。
“咣当”一声重响,白瓷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清香的茶水泼的满地都是,溅上州判和同知的衣摆。
州判和同知对视一眼,都知道王知州的心胸有多宽阔,如今只摔了一个茶杯,都算是好的了。
毕同知起身命人来收拾残局,又走到王知州身边,低声道:“程家人实在是可恶,咱们暗地里再算账吧。”
王知州动了动手指头:“叫姓刘的来。”
“是。”
毕同知和孙州判悄悄出去,王知州坐在椅子里,忽然喉咙里一痒,他用力一咳,咳出来一团咸腥之物,吐到痰盂中一看,痰中带了鲜血。
他眼前立刻一片发黑,心想:“气死我了。”
刘博玉前来时,已经将这一出负荆请罪的戏码打听的清清楚楚,就连昨天夜里那一场武斗也心中明了。
他也知道此时去见王知州,不仅仅是做个出气筒,只怕还会让他做些见不得光的事。
然而不能不去。
避人耳目的进入知府衙门,到了中堂,他立在月台下,等候传唤。
时候尚早,辰时未过,天色却不好,灰蒙蒙,阴沉沉,地面濡湿,总有无形的水汽从石板中氤氲而出,让人立在这里,就遍体生凉。
下人来来去去,一时换茶,一时添炭,一时送药,一个下人从屋中出来,撩起布帘,示意刘博玉进去。
刘博玉大步上前,走进屋中,见屋中只坐了王知州一人,面色不善,便勉强一笑,拱手做揖:“小的见过知州。”
王知州放下药碗,睨他一眼,伸手一揉额头,将刘家的账册丢在地上:“太少了。”
刘博玉赔笑道:“还请知州体谅,实在是不得已……”
王知州冷笑着打断他:“少拿这些话敷衍本官,你无非是想用骡子,自己又不敢出这个头,想让本官去给你斡旋罢了!”
第163章 利益交换
刘博玉连忙摆手:“没有,小人不敢,确实是蝗灾……又是战事,路不好走。”
“蝗虫是吃象牙还是吃胡椒子?”王知州忍着怒火,“我没有精力跟你打花腔,只告诉你一句话,不用骡子的规矩,归根结底,不在莫家。”
刘博玉一愣:“可确实是莫家的规矩。”
“蠢材,”王知州翻腾的怒火喷了出来,“活该一辈子见不得光!只能跟老鼠一样四处打洞!”
刘博玉低声道:“不是莫姑娘……”
“莫、莫、莫,莫个屁!”王知州气的几乎要跳起来,声音也无端高了一截,“莫家原来不管,怎么忽然去管了?还不是因为邬瑾!他要做菩萨、做活佛!要怜悯众生!要做圣人!”
听到这里,刘博玉便知王知州的矛头对准了邬瑾。
可他已经在邬瑾身上折了一个弟弟,万不敢冒险再对邬瑾动手,于是支支吾吾地打马虎眼:“邬瑾能左右莫家的想法?您是不是搞错了?”
王知州跳起来,当场给了刘博玉一个大耳刮子:“蠢货!”
他看刘博玉捂着脸,垂着脑袋不言语,心思一转,冷不丁道:“你是在跟我装傻吧。”
刘博玉松开手,要做一番辩白,然而王知州让程家父子气的呕了血,已经是大不痛快,如今又让刘博玉敷衍,彻底发了怒,扭身拿起茶盏,劈头盖脸摔在刘博玉身上,冷笑道:“刘博玉,跟我装傻,你还嫩点,你爹在我这儿,都是老老实实的!”
把这口气出了,他看也不看滴答着水的刘博玉一眼,又坐了回去:“再敢糊弄我,漏舶商的买卖你就别干了!”
“是。”刘博玉垂着头,茶水把他前胸全都泼湿了,衣裳成片地贴在皮肤上,冷的他手脚冰凉。
他垂着头,神情和目光都是冷的——他是商人,头脑也是商人式的,对一切得失都会做出权衡,若是王知州要求的太高,给出的太少,他自然也会阳奉阴违。
真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候,他手中也攥了无尽的把柄。
他谨小慎微地开了口:“您的意思是……让我想办法杀掉邬瑾?”
王知州上半身往后仰,靠在椅背上:“不能杀他。”
刘博玉飞快的拿眼睛在王知州身上过了一遍,心想气到这个地步了还不杀,必定是有要命的把柄让邬瑾握住了——握住了还不算,还能让王知州忌惮着说一句不杀。
真是厉害。
他小心翼翼道:“您的意思是,给他一个教训?”
王知州不紧不慢道:“明年春闱,凭他的学问,中个进士不是问题,但是考场里,难免会有意外。”
他一边说,一边回忆考场中的情形:“春闱是二月,春寒料峭,坐地冰凉,墨都呵不开,写上几个字,手就冻的发青,考场里,也有人炭烧不好,着火的。”
刘博玉是科考不成,才回家继承了家业,也知道在考试时,把手的再严格,也常有意想不到之事发生。
他便曾听闻有考生在春闱时发疯,士兵镇压的很快,但这考生也撕毁了临近号舍的卷子。
“要让邬瑾落榜,此事——”刘博玉皱眉,“难。”
他拱手道:“并非是小人敷衍,一是京都遥远,天子脚下,达官贵人数之不尽,就是想买个好号舍,都要有靠山,二来,春闱严格,士子生事,终生不得再进,想要找到人行事,也难办。”
王知州点头:“不好办,所以找你办。”
他心平气和不少:“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你们老鼠之间,自然也有道,你的货,不是也送去京都吗?那些买象牙的主顾,总该有能搭上话的吧。”
刘博玉垂着脑袋,慢慢转动了一下眼珠子。
事情再难,也有办法可想——让一个人考不上,比让一个人考得上,要容易千万倍。
幸亏王知州不是让他帮王景华舞弊。
他满脸为难地抬了头,是个忍气吞声的可怜模样:“是有道……小人……勉力一试吧。”
王知州从鼻子里嗤出声音来:“你最好是全力去办,否则邬瑾高中,你这漏舶商,还能干多久?”
“是,是。”
王知州见他迟迟不动,欲言又止,就道:“有话就说。”
刘博玉连忙道:“小人想请知州您帮个忙,小人近来买了一艘船,出海回来,带了一船货物,让济州市舶司扣下了,说是要博买。”
博买便是市舶司贱价买走一整船货物,再转卖出去,谋取巨利。
王知州一挑眉毛:“不错,买卖做的远。”
刘博玉愧疚道:“小人实在是心切,堡寨战火不断,损失太大,这才想试试别的路,没想到出去的时候很顺利,却回不来了。”
“市舶司嘛,”王知州摸了摸下巴,“老虎过去都要拔根毛下来,密州节度使从广州城门过,市舶司能奉钱四十万贯,这衙门可富裕的很。”
刘博玉欲哭无泪:“小人只能请您斡旋一二,否则就要血本无归了。”
王知州冷笑:“你倒是不吃亏,本官让你办点事,你立刻就还上了。”
刘博玉把腰弯的更低:“不敢,实在是赶上了。”
“我看你没有不敢的,船上是有禁榷之物吧。”
“没有,是一船苏木,小人头一回走船,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运禁榷之物。”
王知州眯着眼睛:“五成。”
刘博玉瞪大了眼睛:“这……小人……”
他咬牙道:“是,五成,把船要回来比别的都要紧,那条船也花了小人半个身家。”
“滚吧。”
“是,小人告退。”
三日后,刘博玉船上的货物从济州洛水码头卸货,送到了宽州,刘博玉悄悄将货物的五成利送去给了王知州,又叫人将其中一部分苏木搬进了家里。
苏木可以切片蒸香、入药,很珍贵,但是到了刘博玉这里,不仅珍贵,还另有用途。
他吩咐苏名泉:“打开。”
苏名泉持刀上前,试图在木料纹路中找到蜡封起来的痕迹,结果遍寻不到,只能劈柴似的劈砍下去。
一刀过后,苏木让他强行打开,中间是用蜡封的严严实实的南海犀珠。
苏名泉伸手一摸:“这家伙藏的,可真严实,爷,要我说,以后咱们都走海上吧,有这挣头,还走什么堡寨,又累,又要分出去那么多。”
刘博玉眉开眼笑:“都打开。”
几段苏木都被剖开,里面封着的都是珍珠、犀珠、玛瑙珠。
纵然封在了蜡中,无法摇动,但是隐隐有珠光宝气,透蜡而出,让这阴沉的天色都增了光彩。
苏名泉啧啧赞叹:“大爷,咱们弃了堡寨吧。”
刘博玉抓着一把瓜子,“咔咔”地磕,一边磕,一边说话:“你不懂,堡寨是咱们的根,丢不得,再说海上也不太平,万一遇到风浪,连船都沉了。”
苏名泉挖出一大团蜡,抠出来两粒滚圆的珍珠:“这办法,谁想出来的?厉害。”
刘博玉笑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市舶司如此苛刻,下面的商人自然也有自己的道,只要肯花银子,就能打听出来。”
别说几粒珠子,就连禁榷的玳瑁、象牙、犀角、珊瑚,他们都有办法带回来。
苏名泉把珠子挖了满桌,刘博玉看的心情大好,笑眯眯道:“赏你一颗,拿去玩吧。”
“那我挑一颗好的。”
“都是好的,颗颗都是宝珠,那几个人身上的象牙取了吗?”
苏名泉挑出来一粒,对着天光看了看,塞进怀里:“取了,死了两个,这回的骡子不好用,要不是他们露出马脚,船也不会扣下,大爷,我有个想法……”
刘博玉一听他要长篇大论,立刻从小几上捡起一块桂花糕,塞进了他嘴里。
苏名泉有了吃的,咀嚼两下,就忘记了自己要说的话,又拿一块:“好吃。”
刘博玉磕着瓜子,漫不经心地想:“骡子不用在宽州,这总行了吧。”
随后他又想:“程三爷这一架打的妙,省了我不少事,就把这一船货要回来了。”
程家上下,也都觉得妙。
程泰山去王知州府上赔礼道歉,赔偿了无数的珍贵药材,外加一桌席面的钱,他做为认错的一方,丝毫感觉不到屈辱和气恼,所到之处,喜气洋洋,只差几只喜鹊帮他鸣叫。
作为接受赔礼的王知州一方,也没有获胜的喜悦,眉目之间全是愁容,心中和杜鹃似的日夜哀鸣啼血。
而程知府在外不便公然的欢欣鼓舞,还要在王知州面前做小伏低,替儿子赔礼认错,回到程府,才是真正人逢喜事精神爽,破天荒对着程廷生出许多父爱。
他见了程廷必叫“好儿子”,一双蒲扇般的巴掌也在曾经的“孽障”身上反复摩挲,把程廷摸的毛骨悚然,不敢出门。
直到别头试的龙虎榜张贴到宽州,程廷榜上无名,程泰山的慈父形象才轰然倒塌,本就不多的父爱化为乌有。
他火冒三丈,冲到程夫人面前,把人高马大还在撒娇的程廷薅了出来,锤的程廷哭成了活驴。
更令程廷痛苦的是,他的慈母也忽然变成了严母,并没有把他从父亲的巴掌底下救出来,反而在一旁冷眼旁观。
“我要离家出走!我要跟你们断绝关系!”
他一边哭喊,一边想,真是世态炎凉,不就是榜上无名吗,他本来也不爱念书啊。
王知州这时候脸上才露出了一点笑意——别头试对考生格外优待,十中取一,程廷苦读了这么多年,就是蠢成猪也该考上了。
程廷在家里鬼哭狼嚎之际,邬瑾已经在准备前往京都,赶赴春闱了。
今年宽州无秋粮可运送,进京的考生要在九月二十一日,和宽州启明钱庄的商队同行,前往济州,再在洛水换其他商队进京。
九月十九日,邬瑾从知府衙门领取了考贴,收在赶考的竹箱笼内,前几日邬意从书坊中买了一面小小黄布旗子,上书“奉旨赶考”四个字,也插在了竹箱笼上,说插上旗子,就不会遇到山贼。
邬母的包裹已经打了两三天,直到今天都还没打好,拿出来放进去,放进去拿出来,少了怕邬瑾受苦,多了怕邬瑾背着累,十分为难。
眼看着再过两天就要启程,她这包裹却是越收拾越乱,干脆先推着邬父去换银票——有了银子,缺什么就买。
饼铺只剩下邬意一个人看守,忙的团团乱转,整个家里,似乎只有邬瑾还镇静着。
九月二十日,邬瑾还和往常一样,寅末时起了床,穿衣梳洗,烧火煮水,等邬父邬母起来,给他们舀了热水洗漱,又在锅中煮米熬粥。
邬母揭开坛子盖,去夹咸菜,忽然失手打了坛子盖。
明日邬瑾就要远行,这一碎便是不吉之兆,邬母想起上一次春闱时的惨剧,登时五内俱焚,膝盖一软,恍惚着跪了下去。
地上冰凉一片,膝盖一触地,她立刻回过神来,就见邬瑾已经走了过来,搀扶她在椅子上坐下:“阿娘,我来。”
他蹲身收拾了瓷片,拿笤帚扫干净地,归置好笤帚,走到邬母身边:“阿娘,您哪里不舒服?我陪您去看大夫吧。”
邬母摇头,把心头异样压了下去:“不是,刚刚我又拿盖子又拿筷子,一时弄混了。”
她锤了锤膝盖:“老了,活到这个年纪,就由不得自己,心里再要强,身体也吃不消了。”
邬瑾伸手替她捂着膝盖,笑道:“那您今天就歇着,我正好心里慌,您跟爹一起去趟庙里,给我拜一拜,求个平安符戴在身上。”
提起此事,邬母倒把方才的不祥之兆忘了,一拍大腿:“我差点忘了。”
她赶紧站起来,又去夹咸菜,放在砧板上切成丝,揭开锅盖搅了几下,冲着外面大喊:“他爹,叫老二起来!吃了早饭,我们就去庙里拜拜,让老二看着铺子。”
邬父坐在小轮车上劈柴,也是心神不宁,把柴火劈了个乱七八糟,闻声刚要叫邬意,邬意自己就开门出来了,睡眼惺忪的洗漱:“阿娘,我想吃鸡蛋。”
“我看你像鸡蛋!”
一家人坐在桌边,就着咸菜丝喝热粥,吃鸡蛋,吃过之后,邬意去饼铺干活,邬母推着邬父,匆匆跑去寺庙,想求个好兆头。
邬瑾看着天色,是个晴朗天气,便在天井撑开竹竿,将昨晚浆洗好的衣裳晾上,擦净手出了门。
他先去了李一贴的药铺,李一贴不在,只有弟子唐百贴在,百贴因为医术突飞猛进,诊金也随之高涨,等闲人家,不会找他出诊,因此在铺子里看医书。
另有两三个挚药的小郎,正在给膏药贴签子。
唐百贴在前往十贴的道路上停滞不前,寸步难进,仿佛是千江万水,积蓄到了紧闭的闸门前,就是冲不出去,见到邬瑾,沉声道:“你来了,过来,我给你把个脉,不要钱,偷着乐吧。”
第165章 白羽
唐百贴强压着邬瑾坐下,搭上邬瑾左手,凝神探脉,探过之后,愁眉不展,换上右手,眉头拧的更深。
邬瑾看的惴惴不安,以为自己忽生大病,不由跟着他拧起眉头,等唐百贴收回手,便道:“唐大夫,我是不是......不大好?”
唐百贴摆手:“没事。”
“没事?”邬瑾看他那模样,不大信,小心翼翼道,“若是有事,无须瞒我,我家中就是我做主,父母辛劳,不敢再叫他们忧心。”
唐百贴捧起书:“不瞒你,确实没事,只是我近来裹足不前,又无人请我看诊,见你没病,很是失望。”
邬瑾虚惊一场,如释重负,背后却是让唐百贴吓出了一层牛毛汗,忍不住道:“唐大夫,我曾看杨泉言‘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您此心此举,实不算是仁爱之举,如何能让病患相托啊。”
唐百贴近来求进心切,已入迷津,只盼人人有病,各个都是疑难之症,李一贴看出他浮躁不定,故意不让他出诊,只让他在药铺中看书。
他正是烦躁之时,听了邬瑾直言一句,心中咯噔一下,猛地想起初拜入李一贴门下时,李一贴曾让他背药王之言:“医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然而近日来,他把大慈大悲恻隐之心丢失的一干二净,只一味盼人生病,简直是丢了医者之本。
他站起身来,对着邬瑾拱手一揖:“邬瑾,多谢你指点迷津。”
相似小说推荐
-
入幕之臣(山有青木) [穿越重生] 《入幕之臣》全集 作者:山有青木【完结】晋江VIP2024-3-6完结总书评数:7528 当前被收藏数:23652 营...
-
重回爸妈年少时(扁平竹) [穿越重生] 《重回爸妈年少时》全集 作者:扁平竹【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3-8完结总书评数:12468 当前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