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丁珰)


一样的结束战乱,一样的大一统,而且他们大隋还没有秦皇汉武那么暴烈,国库丰盈着呢,粮堆得多得放不下了都。
这不就跟文景二帝差不多了?
虽然他现在就一代,但一代就已经让大隋这么富有了,那之后再过几代,岂不辉煌无匹?
他们大隋,在史书上的评价肯定相当好啊。
此时,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当时看“华夏五千年”时的公历纪年法中换算出的,隋朝的持续时长、以及偶尔曾经提及过的,“隋炀帝”的称呼了。
但这影响不到李晓诗,李晓诗面不改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杨坚:?
就一节课么?
这是不是太抠了啊。
李晓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的作品,诗中描述的是隋朝的大运河,以及隋炀帝的功过。他这首诗究竟说得对不对,隋朝的功过又都有哪些——隋朝是怎么一统的,有哪些政绩和贡献呢?当然,还有隋朝为什么仅仅存在了三十多年就灭亡了,我们都会从这节课里找到答案。”
还在试图自我催眠的杨坚:…………
好吧,他终于想起来了,之前好像听过什么隋炀帝。
但是,三十多年,是不是太短了点??!
大隋明明这么多家底啊……
正在殿中熏暖香喝酒的杨广无趣撇嘴:“三十年多么?怎么可能,朕的功绩怎么可能让隋朝那么快消失?骗子。就说这世界上哪有什么超越时间的‘直播’?果然露出了真面目——应当是哪里的混账想动摇我国本,搞的唬人的方士手段罢了。”
萧皇后为他斟酒,没有说话。
天幕上,李晓诗笑眯眯。
“这节课照常要分成几个小部分来看,但这次不是三个部分,是四个。它们分别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
“好啦,那我们就先从这隋的统一说起吧!”
还真别说,这么多天没讲历史了,李晓诗还有点想得慌。
再加上做了充足的准备,讲起来很是连贯。
“要讲隋朝,我们还是得把时间线拉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前的直播中大家也都知道了,西晋之后华夏分成了东晋和北边的五胡十六国,又往后变成了南北朝,南朝是宋齐梁陈,北朝是北魏分成的东魏和西魏、又到北周和北齐——隋朝的开国统治者,叫做杨坚,是北周的一个外戚。”
“我们大家都知道嘛,从西汉的时候,外戚就一直有着很大的力量,汉朝饱受外戚政权之苦,晋更是这样,那到了北朝时候,杨坚也维持着这一传统,手握大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来三足鼎立,又有了短暂的、并不怎么祥和安宁的一统,而后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百年割据,华夏大地早已遍布疮痍,百姓人口锐减,人民生不如死,颠沛流离,饱经战乱与统治者残暴无能之苦。这甚至比战国时候的还要过分一些,所以百姓们极其地渴望一统,渴望和平。”
“在这个时候、公元581年,杨坚站了出来,代替北周的皇室称了帝,建元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就是我们的隋文帝。”
其实长安只是课本以及书上的说法,李晓诗私下又找了找,看到的是说在隋朝时,杨坚把国都定的名字是“大兴”,虽然位置上也还是之后唐朝的长安,但名字叫做大兴。
只不过为了方便称呼,后边大家还都是称呼为“长安”的。
这一点,解释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只是个称呼,隋朝的人自己知道是大兴,其他朝代的人也不在意,只要知道位置是哪个位置就行了,所以李晓诗没有补充说明。
杨坚也确实不在意。
杨广更不在意。
他有洛阳啊,洛阳那不爽吗?
李晓诗:“隋文帝当时其实只是一统了北方,南朝的陈还是存在的。在即位后,杨坚施行了一系列的治国措施,其中最首先的就是加强军队的建设,为南下灭陈、统一全国做准备。”
至于这个时候,南朝的皇帝在做什么……
嗯,李晓诗之前说南朝的皇帝时候有提到过一嘴,南朝的后主陈叔宝嘛,也一个谥号为炀的家伙。
虽然没有细说,但无外乎也就是花天酒地,贪欲享乐,罔顾朝政。
“有一个虎视眈眈在北边准备的敌人,再有一个混沌度日贪图享乐的皇帝,陈当然很快就被灭了。而杨坚也就此完成了华夏的一统,结束了华夏大地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分久必合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数百年的割据和分裂自此结束,也为隋唐三百多年的统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刚把“三十多年的统治”暂时放下,听李晓诗介绍对隋朝评价的杨坚又渐渐皱起眉:怎么感觉听起来这么不对味儿呢……
隋唐总放在一起,连说个年份都要放到一起,结果说就说吧,说隋唐总共三百多年,再说个隋朝三十多年……
这怎么能让人不去对比?
……真的堵心窝子。
不过李晓诗接下来的话,也总算让他有点酸溜溜的心情恢复了一点。
“在统一以后,杨坚要面对的,其实不比刘邦当时要面对的更好多少。同样是战乱,汉初最起码还有过秦一世前期时候相对没有那么惨的时候,在隋初,这片大地上的战火可是已经足足烧了数百年了——数百年的民不聊生,这样的国家,应该怎么办呢?”
刘邦乐了:“参考呗。”
那当然是抄他们老刘家的作业啊。
文景之治现成的在这儿放着呢,身为华夏大汉子民,老刘家的皇帝们那不就是所有人的祖宗么,给后代抄抄完美作业也是长辈的应尽职责,是吧?
看到弹幕,李晓诗眉眼弯弯:“呀,高祖说得对,确实是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隋文帝杨坚所实行的政策基本也是这一套,好让大地尽快恢复元气。”
“不过我们还是要从各方面综合来分析一下的,这样才能更有条理更清楚一点。”
“首先,从经济上,隋文帝大力发展经济,统一了南北的币制以及度量衡、还在户籍制度上进行了改革,把每一家每一户的户籍重新编订,清查土地,稳定社会生产——生产嘛,作为主要依赖农耕文明的国家,首要的肯定是农业的生产了。”
李晓诗把课本反过来,插画展示给大家看:“这是含嘉仓的简单示意图。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一个粮库,很大很大,经过后代的考古发掘,我们发现这粮仓的面积有四十多万平方米,数百个粮窖,据说在隋文帝末年,隋朝囤积储备的物资和粮食能够让隋朝全国吃上五六十年——”
刘彻:……??
他坐直了身子,研究起了那副插图。
粮食多,是很让人羡慕的,但,粮食这么多,还要保存下去,这就需要一定的手段了。陈粮堆积,受潮可是会发霉的,又或者进虫子、被鼠等破坏,到时候可就没法吃了。
这含嘉仓是怎么个制式?这么大,还不怕这些问题的?
就好像知道会有人好奇这一点一样,李晓诗放下课本,又调出一张含嘉仓的侧面剖图。
李晓诗道:“大家可以看到,含嘉仓其实是做了很多层的,在防潮防水防蛇鼠虫等方面做得非常好。”
“这么多的粮仓,都填得满满当当,当时隋朝的国库真的可以说是十分富有,耕地面积多出了好多,人口也飞速增长着。这民不聊生的大地上,人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侧面剖图,一层一层的作用和材料都被显示得清清楚楚,不止刘彻,隋之前的皇朝很多都开始研究起了那张图,就连老百姓们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虽然没有国库粮仓要囤,但等以后有条件了,自家囤粮也可以学学嘛……
李晓诗:“经济上的说完了,还有政治上的。政治上,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在秦汉的官制之上又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官制,重新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官员制度,创立了后世三省六部制度的雏形。并且他还初步建立了以考试为途径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后世的科举制等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还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等。”
“隋文帝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口的数量和田地的面积都大幅度增加了。而隋朝,也就慢慢成为了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大国王朝。”
“这也让这段历史被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听着李晓诗的称赞,杨坚揉揉鼻子,和皇后一起,尽量面不改色地也看向天幕上那个后世做出的“剖图”,尽管他已经知道这些东西的原理,尽管没谁比他更清楚这些东西了。
原来被李晓诗放在天幕上夸,是这种感觉啊。
他嘴角忍不住勾了起来。
被夸是真的舒坦,尤其是想到这么多人都在看着天幕,一起听他被夸的时候。
嗯,开皇之治。
真好听啊……
但之后到底是怎么……?
总不至于被像王莽那样的偷了吧!
说到这儿,这一段的内容算是告一段落了,李晓诗把课本折起来,屏幕上的图片还没关闭,她看向镜头,笑着问:“刚刚那一段里,还有哪位观众有什么疑问吗?”
她决定以后都仿照老师上课的时候,给每一小节都留出个自由提问的时间。
以便老百姓们提问,也便于她自己巩固知识。
但这会儿大家都在研究那个含嘉仓,还真没几个问的。
李晓诗叹气,打算跳到下个部分,这时,一行字蹦了出来。
【朱元璋:那臭小子,把珠花还给你了吗?】
李晓诗:……啊?

第81章 第八十一课 功
弄清朱元璋早就跑歪的关注点, 李晓诗破天荒地在直播课本的时候沉默了。
十几秒后,她哭笑不得。
“……嗯嗯,还给我啦, 大家还说以后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叫他一起了。”虽然放轻了声音在解释, 李晓诗还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感觉像是被什么长辈盘问是不是被别的男孩儿扯头发拽裙子了一样。
语速很快地交代完, 她欲盖弥彰地咳嗽两下, 绷着小脸正经道:“咳……好了, 不要讲课本无关的内容呀这位同学!”
得到了想要的答复,朱元璋也满意了。根本没在意李晓诗这假模假样地“教训”, 只随意哼哼两声就由着她了。
“还有没有谁有什么疑问呀?”李晓诗看向弹幕,又问了一遍。
杨坚有点犹豫。
他想问隋炀帝到底是哪个儿子,是不是杨勇,或者又是什么其他的。
但又觉得, 就算现在不问, 之后也都会知道的, 而且还是很快就能知道, 毕竟现在是大隋的“主场”。
可一旦有了这种“马上就会知道”的前提,他发现自己又不想知道了, 还有点想把时间门停在现在,感觉听下去会心梗。
那叫一个纠结。
见弹幕一片平和,似乎真的没有什么人对上一段的内容有其他的问题, 李晓诗就也不再问,顺利过渡到了下一部分的内容。
“那我们接下来就来谈谈隋炀帝的功过吧。本课第二部 分的内容,就是‘开通大运河’。”
她道:“在我们现代呢,会有很多古代流传或沿用下来的一些东西,被称为文化遗产, 更厉害一些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就好比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的,华夏有一条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四十六个世界遗产的项目,它就是京杭大运河。”
李晓诗说到这儿,杨坚很是觉得意外。
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词语不新鲜,因为在游览长城的时候李晓诗就说过了,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在当时夸了他是一只在修长城的。
可现在,隋朝的课中,讲隋炀帝功过的部分中,李晓诗说起了这条世界文化遗产的河……
这话的意思……难道是说,这个京杭大运河,是他的下一代、那个不知道是他哪个儿子的隋炀帝搞出来的?
搞了个某种意义上能和长城放在一起谈论的“文化遗产”?
像他一样想的不在少数,毕竟李晓诗在这个时候说起这些,就很像是——但她却没给他们多想的空档,立刻就把观众中这种刚冒出来的想法给浇灭了。
“但是,大家要清楚的一点是,京杭大运河和隋唐的这条大运河是不一样的。”
她说道:“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确实是隋唐时期开通的,也就是这一条隋唐大运河,但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之后朝代的。”
先把容易引起误会的内容给明确,李晓诗才继续说:“那为什么隋朝时候,要开创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呢?之前的秦汉就没有这种需求吗?”
观众:是啊,为什么啊?
秦皇汉武,那不都是喜欢搞这种大工程的皇帝吗?又修路又建长城又开渠的,为什么他们不去做呢?
秦皇汉武:别cue,是真没需求。
看到观众的疑问,李晓诗点头:“是呀,秦汉时候的确是没有去弄运河,因为他们没这个必要呀。”
“寒假前的晋大家还记得吗?”她问,“晋的时候,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出现,西晋的很多贵族南下避祸,又带去了大量的北方移民,这才让一直被忽略、地广人稀的南方发展了起来。在晋之前、秦汉的时候,南方根本就不重要呀,当时华夏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所有的重心都是在中原地带的——是有了东晋时候南方的开发,才有了南北互通的必要性。”
李晓诗说了一,一些观众识文知字,又听了这么久这么多“政治”上的内容,自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当下便颔首。
之前一统,南方落后,没钱没人,也没必要去花大精力管,很好控制。
但经过东晋和南朝的数百年,南方人多了、钱多了,现在隋朝又再次一统,两地分裂已久,想要重新管控,确实不是个容易的事,必须要加强往来。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为了巩固隋王朝中央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决定要开凿这一条运河。”
李晓诗:“在古代华夏,河流水道要比陆地交通更便捷和迅速,但我们有名的两条水道,黄河长江,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没有一条是南北贯通的,这个也和我们的地形走势有关,地理的相关视频上讲过的哦——所以想要这样的一条河,只能人工开凿。”
“公元605年起,隋炀帝依靠隋王朝已有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征发了几百万的人,投入到了这条运河的开凿中。”
“最终,一条被我们成为隋唐大运河的运河成功修建了起来。”
“它的最北边是涿郡,嗯……也就是上次我们去的、我们现在的首都;中间门过洛阳、南达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两千七百多公里,沟通了长江黄河两大河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大水系,一共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也促进华夏南北两地经济文化等的交流。”
“从此,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也才有了隋炀帝‘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的说法。”
还没从这条河的意义中回过神来,杨坚就听到了这句话,他有点沉默。
是,不管怎么说,征发几百万民夫的确多了点,但如果这条运河建成,对大隋、对华夏的意义都是很深远的。
——虽然、虽然它之后废弃了,虽然隋炀帝“取尽膏脂”……
但也不至于就此亡国吧。
虽然……虽然残酷了一些,但正像汉武,接手的王朝实力是有的,所以,即便他们做得过火了一点、败家子了一点,也不至于亡国。
毕竟汉武会花也会赚,他这个儿子么……
“取尽膏脂”,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赚吧。
杨坚觉得,这还在他的承受范围内。
所以心态还算稳。
李晓诗已经说到了下一个部分。
既然要说功,那就把功一起说,中间门不留答疑时间门了,最后再留。
“大家都知道魏晋时候的人才选拔标准以及朝廷用人情况么?我们当时有说到过一句话。”
听到了最关注的部分,嬴政终于开了口,与李晓诗互动了一下。
他沉吟片刻,启唇应答:“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对!就是这一句。”
她笑:“魏晋南北朝时候那个叫九品中正制,是根据中正官对人才按照出身和品德等进行考核和定级,再授予官职。三国和魏的时候这种苗头已经出来了,到了晋和南北朝,更是连皇权都是被掌握在世族大家手中的,所以管理的选拔就更被这些贵族们垄断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