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丁珰)


“这场乱局的开端我们要从一个叫做董卓的人身上说起。董卓是凉州人,为人风评不怎么样,曾经获罪免职,后来又因为大赦天下被放出,再度掌权。当时外戚宦官争权,属于外戚的何氏一族也在这个争斗里。那时候的大将军何进和袁绍合谋要杀掉宦官势力,何太后不允许,然后就召了董卓入京,想要来借他的势力震慑旁人、为自己夺权,结果董卓还没入京何进就被宦官杀了,皇城乱了起来,汉少帝刘辩被挟持出逃,正好碰到董卓。董卓就带着天子,堂而皇之入主皇城。东汉这些人引狼入室,成功从外将董卓这匹恶狼引入了家里。”
“废少帝,立献帝,董卓自此权倾朝野。”
“但董卓的作风实在太差,不止他自己好色贪权,他手下的士兵也在城里肆意烧杀抢掠、女干淫/妇女,搜刮财物,皇城之内民不聊生。”
“于是天下就出了讨董联盟。而我们官渡之战的主角,袁绍军和曹操军,都是参与了这次联盟的人。”
三国的内容实在太碎、太广,太杂。如果按照时期来说,那么同一个时期里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同一个时期里说得上名字的势力也太多太多,李晓诗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都讲完,只能顺着课本的脉络来,按照大众所熟知的一些时间线,点出几件广为人知的事情来。
“董卓灭亡后,几股势力逐渐变强,成为了割据一方的霸主。其中北方有两个势力最为突出,就是曹操和袁绍。”
“袁绍属于汝南袁氏的子弟。袁氏,传说中的‘四世三公’,就是说他们家四代人里,出了好几个位列三公的子弟。包括当时动乱被朝廷清算了的太傅袁隗、太仆袁基,都是袁家人。是极有声望的名门望族。”
“在东汉时期,虽然一直说是外戚和宦官在争权,但世家也绝对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势力,再加上汉朝使用的人才推举制度,这些世家子就越出众的就越出众,世家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默不作声就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几乎可以算是无处不在了。哪怕是‘外戚势力’,也和世家分不了关系。”
说到世家,李晓诗虽然懂得还有限,但也忍不住多说几句:“其实世家一直在很后面很后面的朝代都还有。只我听过的就有什么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汝南袁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后世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这王氏和谢氏吧?”
她记的不真切,是刷视频看别人科普后世王阳明这些人的祖上时候才听了一耳朵,依稀记的几样:“王安石王阳明好像就都是太原王氏的人,听说秦朝的王翦将军和王贲将军也是太原王氏这一脉的。”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祖先了。
但也有人说琅琊王氏也是王翦将军的后代,反正又不能让他们出来背族谱,这又有谁能说得准呢,总之让大家听个新鲜就好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后世听说过的人不少,但李晓诗这“王翦王贲是太原王氏”可就是戳到无数人的知识盲区了。
尤其是明朝的一些文人。
从秦的王翦王贲到宋明的王安石王阳明,王氏真的就如此长久?
世家不是中间还遭遇过重大打击吗?!
——结果朝代更迭了千年,世家却依旧能绵延不绝,甚至才人迭出,难道真就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王翦和儿子互相看看,谁也没话说。
只是一想到霸业千秋的陛下这一脉最后却被屠戮殆尽、陛下无任何血脉存活延续,但他们这些做臣下的却能让血脉千万年地传承下去,还是让人忍不住有些唏嘘。
天幕上,李晓诗还在继续:“如果要分的话,当时参与击杀宦官的袁绍,其实就是可以算进外戚势力这一方的。”
“但曹操和他又不一样,曹操的祖父是宦官,所以曹操其实就是宦官这一派的势力代表人物之一了。”
“袁绍和曹操虽然自小就是朋友,但在东汉末年那样的情况下,这种对立其实也是自然而然的。更不要说在他们都变强之后,谁都想成为统一的霸主了。”
李晓诗还在介绍曹操和袁绍,但天幕前的观众们却有许多都忍不住瞪大了眼。
虽然有人清楚曹操和曹腾之间的事情,但更多的观众都是平民老百姓,老百姓们平时为了生计奔波,如果不是天幕,他们哪里会去管古代人的恩怨?
但这一听就听出不对来了。
东汉末年这时候的“宦官”和秦朝时候的“宦官”可不是一回事,他们也是知道的——这曹操竟然是宦官的孙子?
……怎么生出来的?

第59章 第五十九课 白富美倒贴
“再说这个对立吧……袁绍出自名门望族, 和外戚剪不断理还乱,那曹操又是怎么搭上了宦官曹腾的船的呢?”
没等观众们问出来这是怎么生出来的曹操,李晓诗自顾自就说下去了。
“曹腾收养了一个儿子, 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所以也就是说, 曹嵩和曹操虽然都不是宦官, 但他们是属于宦官集团的人, 和外戚的势力天生就处于敌对关系的。在世家眼里, 他们也算不上什么值得高看的人。”
不管是国演义还是什么同人游戏,现代人可能不是人人都知道曹操的内政大手子荀彧或者火烧连营的陆逊等, 却差不多人人都知道曹操。
对曹操的熟悉程度也一定和刘关张、诸葛亮、周瑜等不相上下,这点对李晓诗来说也是一样的。
又因为官渡之战曹操算是个绝对的主角,她也就多说了几句:“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 曹操也不太看重别人的看法, 他从小做事就很不按规矩来,随心所欲,这让他一直到了二十岁才被举孝廉,当了个小官。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他也去了,讨董他也参加了。曹操那时候是全然的忠君爱国,一心只为了汉室,热血少年, 满腔的志向都在匡扶天下。”
匡扶汉室曹丞相,虽然很多人会觉得这说法引人发笑, 但李晓诗知道,这是她查找资料后得到的结论,确是事实。
曹操那时候真的就是一个忠君爱国根正苗红的好小伙子,除了他出身宦官集团。
曹操听到这些会如何想暂且不谈, 荀彧却是心情很复杂。
“那时候”是全然的忠君爱国,那后来呢?
“袁绍就不一样了,身份在那里放着,做事的风格也不同——虽然他们两个是一起长大的玩伴,可以算得上是竹马,但袁绍出身高贵,本就眼界高,平时也多和名声好的人一起,玩的做的也都是高雅的事,曹操只是宦官之后,所以他俩的分道扬镳是一早就被命运安排好了的。出身,性格,成长经历,他们原本就是要对立的。”
官渡之战后的曹操不发一言地听着,长长叹了口气。
他和袁本初……
可能真是命运安排吧。
“曹袁两股势力占据北方,沿黄河、也就是那时候的‘河水’分立。河南的是曹操,河北的就是袁绍。袁绍家大业大,兵精粮足,和曹操这种草台班子是不一样的,那是实打实的实力强大,在曹操还在为了军队和人民的吃喝精打细算发愁的时候,袁绍那边就已经算得上是‘财大气粗’了——两方对峙,谁都想把对方吞并,壮大自己的实力,一统北方。不过双方摩擦不断,却一直都没有什么比较大的争斗。一直到了公元200年,两方终于在官渡进行了决战。”
“官渡之战前,其实曹操也是没底气的,不知道要不要打这一仗。因为袁绍势力无论是精锐程度还是数量,怎么看都要远远强于自己,再加上曹操他们的军队后继无力,他也很忧愁。不过最后曹操还是获得了胜利,而且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他是怎么拿下胜利的呢? ”
还没有经历官渡之战的位面。
袁绍冷笑一声:“我倒是也想听听,曹阿瞒那厮是怎么胜的。”
他兵多将广,人才济济,能输给曹操那个地痞流氓的队伍?
滑天下之大稽!
李晓诗从头开始分析:“把时间往回拉,回到在董卓没了的时候。当时共同讨董的目标结束,各个势力就又都散了回去,各自为政了起来。不过东汉末年和秦朝末期的时候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有君权神授和大一统做前提,所以所有势力都只是割据一方,没有谁明确要自立——大家都想当霸王,但又都不会在明面上表露自己的野心,否则就会像董卓那样,被天下群雄合而攻之。”
她想了想,举了个不知道恰不恰当、但是很形象的例子:“感觉这倒有点像春秋时候,那时候各诸侯国虽然有不臣之心,但是面上都还是尊着周天子的,现在的汉天子和周天子一样,都是个吉祥物。”
“当时,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意识到了‘刘姓天子’的重要性。就像那时候齐国‘尊王攘夷’的战略一样,天子的名义还是很好用的,能够名正言顺给其他人下命令,虽然别人不一定会听,但那不就就意味着对方不尊朝廷,要造反吗?到时候不管是想命令其他人一起攻打这不听话的还是自己出兵打,都是正确的。所以曹操为了占据这种主动权,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了许昌、许昌是我们现在的许昌,当时好像叫许?然后就借着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名正言顺地招揽着各种人才。这是曹操在政治上的举措。”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现代基本是人尽皆知的,但对于古代的老百姓来说,那就跟听什么新鲜话本没什么区别,特别是秦汉时期的老百姓们。
一想到高高在上的皇帝会被人拿去当做“吉祥物”,就都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更准确地说,是这个天幕的“课”都让他们觉得神奇。
天子是什么,那可是皇帝老爷!
那些人敢不尊敬皇帝就已经很离谱了,还有的连皇帝都敢杀,现在又来个简“挟持”天子地,直是不要命了。
李晓诗悄摸看眼课本,道:“除此之外,在农业民生上,曹操还采用了屯田制,把军队和流民都组织到一起,大家一起种地,这样的话既解决了大量流民无法活下去的问题,还成功筹集到了军粮。慢慢地,曹操的势力就壮大了起来。”
“除了这两点,曹操和袁绍用人的基准也是不一样的。曹操出身本来就不高,还是宦官集团的人,又有一帮狐朋狗友,平时就没少被骂。所以他用人也是注重一个眼缘,讲求唯才是举:只要你有才,怎么都行,他才不在意你是不是名声不好或者其他什么的——他手下很多谋士和武将就都是别的势力过来的;还有不少是曾经地敌对者、差点要过他命的那种。”
“就比如贾诩啊张辽啊之类的,原先就都是敌人。贾诩还害得曹操失去了长子曹昂和一员大将典韦、张辽更是先后为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等人效命。但曹操依然用了他们,而且重用;就连写檄文骂得他狗血喷头的人他也不杀,甚至还看着人家写的檄文感慨行文用句有文采。”
“所以曹操用人、就是不管你名声怎么样,不管我们之前有什么恩怨,只要你有才、而且肯为我办事,我看你也还顺眼,那就用。”
提到曹操,就不得不提他那一帮子有个性又有特点、在国故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谋士们。
贾诩已经提到了,那李晓诗就暗戳戳准备再夹带点私货——毕竟这可是她在看老哥打o杀的时候最喜欢的英雄!
“曹操还有一个被他比作是‘吾之子房’的左右手,荀彧。不过我看到有人说过,说要是真的去和刘邦相比,那荀彧比起张良,应该更像是萧何才对。同样的管内政,还保举了不少人才——荀攸戏志才郭嘉等等这些在曹操争霸路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的人,都是荀彧一手引荐过来的。他是颍川名门出身,家世显赫,自身又才华横溢,还自带了颍川人才集团,曹操得了他,可是得了不少好处呢。”
“荀彧一生为曹操做的贡献也的确不小,他为人正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以说得上是大汉忠臣的典范了!”
说到这儿,李晓诗压低了声音,小声补充了一句,“我还看到有人说,荀彧和周瑜,是东汉末年两个倒贴的白富美典范。”
一直在听着天幕讲曹袁的周瑜:……?
他表情有些迟疑。
联想一下自己的经历,倒贴一词是怎么放到自己身上的倒是不难理解,可……白富美又是什么?
某个东汉末年的位面中。
还未归于曹操的荀彧表情渐渐裂开。
公达、奉孝,提到这些人倒是很正常的,可倒贴……
旁边和他一起喝酒品茶看天幕的郭嘉要笑翻了。
他夸张地揩揩眼角,乐道:“文若啊,其实这白富美一词也并不难理解其中含义,拆开来看就是。我猜,大抵是既白、又富,还美的意思罢?”
荀彧额角一跳,但优秀的涵养让他没搭理郭嘉这没个正型的揶揄。
反而是郭嘉还觉得不满足,装模作样沉吟片刻,又笑道:“文若归了曹操,还要带上我们,是为‘倒贴’,那我与公达岂非成了‘嫁妆’?”
荀彧:……
他有点头疼地看了眼郭嘉,稍稍一顿,然后温文笑道:“奉孝此言差矣,端是陪嫁婢子才对。”
呵,同归于尽吧。
听他也开起了玩笑,郭嘉一愣,随后哈哈大笑,再眨眨眼,似模似样地拱手一礼:“嘉荣幸之至。”
荀彧:……
荀彧面无表情。
和个厚脸皮的混不吝做朋友好累。
烦了,毁灭吧。
把夹带的私货“荀彧”推销了一下,李晓诗轻咳一声,又把话题转到了袁绍那边:“袁绍和曹操就不一样了,本身就是世家,名声就足够吸引各种人才了,不用再费尽心思去招揽。而且也不是人才挑他,是他挑人才。身为袁氏子弟,他完全有这个实力去这样挑剔。”
“如果曹操是‘唯才是举’,那袁绍用人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也就是说他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才,还得有一个好名声好品德才行。”
“像那时候经常有一些文人集会、品评人才的交流会之类的,袁绍要的就是那种各方面都很出众的人。如果要是才干很多,但少了点德行,或者两人有仇,袁绍估计就不太喜欢。袁氏四世公,要的手下、身边的人,当然也都得配得上袁氏才可以。”
“而且真要说起来的话,袁绍当时就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吗?当然不是啊,他机会大着呢。只要他肯,那曹操也是抢不过他的。只不过袁绍性傲,连用人都讲求一个才高德洁,他当然是看不上这样的手段,不屑于去弄这样的事。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曹操已经做成了这件事,他就是想抢也来不及了。这也就导致了在政治上袁绍就平白慢了曹操一步,有点反应慢。”
李晓诗叹气:“但又因为袁绍本人也很爱思考,所以他一般都是采用自己的意见,谋士们和自己的意见相冲突的时候,他就会陷入犹豫,不太重视谋士们的想法。次数多了,他和手中的人才们慢慢就会离心。平日里可能还不显,但一到有大战的时候,这种矛盾就爆发出来了。”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夕,他心里是忐忑的,不知道该不该打,因为无论怎么看,曹操的胜算都是很低的。这时候郭嘉为了鼓舞曹操,给他打了个定心针,也就是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曹操袁绍两方的优劣,让曹操和曹军都大大受到了鼓舞。”
题外话讲完,直播的内容终于要归到了官渡之战的正文上。
李晓诗把课本拿起来,官渡之战的插图展示了一下:“袁绍埋下的祸患之一在这个时候就被点燃了引信。由于内部矛盾,袁绍的谋士之一临阵反水,去投奔了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成功让袁绍吃了这一败仗。曹操采用声东击西,逐个击破的战术,成功烧掉了袁绍全部的军粮。没了军粮,袁军很快就溃败了,袁绍主力被歼灭,溃不成军,无奈只能带着八百残兵逃离黄河。”
“官渡之战的胜负,昭示着北方的最终归属。”
“曹操胜利,袁绍失败,曹操就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势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李晓诗没有详解官渡之战的示意图,但天幕前观看的人却是各个聚精会神,研究着那个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的图。
李晓诗也没有暴露那个反水的谋士姓名,虽然她知道,只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了讲这战争。
然后她看向下页的内容,抿嘴一笑:“官渡之战讲完了,那就来到了赤壁之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