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半只肉球)


大门是比较少见的全玻璃双门设计, 门的两边也是落地大玻璃, 里面一览无遗。
店内的主色调为水泥色,一眼看过去就是三面巨大的水泥墙,而主要的照明来自天花板上的轨道灯以及使用大面积的玻璃窗让光线可以自然的透进来, 至于自然光和轨道灯都照射不到的地方则会使用了排墙煤气灯以及从天花板垂吊的钨丝灯泡,所以灯具都很符合工业风。
这些灯具要么是订造的, 要么是在二手市场上淘回来的, 花了伊莎贝拉十足的心思。
工业风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开放式, 除了试衣间以外,整个空间都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一眼就能目睹全店的面貌,就连摆放存货的柜子用的都是铁网门, 不是那种密不透风的木门。
整个店铺的面积约二百平方米,作为一家时装店算非常大了, 用来开餐厅都绰绰有余,因为伊莎贝拉还有建立分店的计划,而她希望以第一家店作为旗舰店, 那么地方肯定要大, 这也是她变穷的原因, 这里的租金太贵了。
一般时装店其实不需要用到这么大的空间,这是因为现在时装店都不是成衣店,有能力开店的都是一些混得不错的设计师,以服务中上流社会的客人为主,这意味着她们的一件衣服不便宜,不可能成批制造然后摆放出来让人自助选购,而是用假模特展示陈列品,客人看中再进行定制。
那平民是怎么买衣服的?住在小城市的可以自己做、找相熟的人做或者找裁缝。除了以上选择外,住在大城市的女士还可以到百货公司购买成衣。
而裁缝店也一样,不会有成批的成衣任你挑选,那么所需要的空间就不用很大了,有地方摆陈列品便足够。
希莱尔的时装店本来就大,加上开放式的设计,空间感宽敞到感觉像一个展览馆的地步,而且不说衣服,只说装潢,它就已经很有参观的价值了。
它估计是全纽约,甚至全美第一家采取由导购员辅助的自助购物方式,客人自己逛、自己挑、自己去结账,自然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不然她们要怎么逛起来?
由于工业风是由工厂和仓库发展出来的,家具的用色多为黑、棕、灰等耐脏的颜色,而正中央那张既是装饰用的,又可以供客人作休息的大沙发就是棕色的皮革沙发,可以说是整个店的灵魂所在。
工业风少不了铁件元素,玻璃门的门把就是用黑铁造的,展出衣服的置衣架也是黑铁,而且灯具所使用的都是色泽不同的金属。
伊莎贝拉想打造出距离感,但又不想让客人感到压迫,如果全部都用水泥或者铁,未免给人一种很冷漠的感觉,于是她加了不少的木元素以中和铁的冷冰,地板就是实木的,收银台也以原木打造,还有以黑铁柱支撑的层层木架,上面摆放了好些装饰品,如时尚杂志、植物以及巴黎铁塔的小模型,增添了一丝活泼又艺术的气息。
在二十一世纪看,工业风是复古;在二十世纪看,工业风则是新潮。
在外面排队排得腿都酸了的女士们瞬间觉得太值了!这么有格调的装潢就算什么都不买,只进去逛一圈也满足了!
伊莎贝拉率先邀请乔丹、威尔逊夫人和伍德女士等贵宾进去,她让店员们安排了一些热咖啡和小茶点,女士们手持咖啡杯或者点心,边吃喝边跟作为导游的伊莎贝拉走一圈。
“你真的让我太惊讶了。”许久不见的伍德女士以赞叹的目光打量四周,她这个富婆算是见多识广了,但这种风格的室内装潢还是第一次见。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正门要用全玻璃打造了,因为每一个经过的行人看见里面的面貌都会被吸引!
跟那些排队等着购物的女士们一样心急的还有一众记者,眼看那些重量级人物都已经进去了,他们却只能在外面干巴巴的等候,一个个都把脖子伸的像长颈鹿。
过了大概三十分钟,即将到正式对公众开放的时间了,伊莎贝拉走出来,向《VOGUE》的记者招招手,示意他可以进去了。
记者们大喜,终于可以进去了!
然而,就在他们想尾随《VOGUE》的记者进去时,却被保安拦了下来,并且告知他们,正式开幕后记者才可以进去,但是严禁在里面进行任何拍摄活动!
伊莎贝拉特意在店外区分了两个区域,一边是市民等候区,一边是记者等候区,即使《VOGUE》拥有独家采访权也不能亏待别的记者,人家可是掌控了舆论方向,万一一个不高兴就可以写你坏话,所以她总不能让记者跟市民一起排队,于是划出了一个记者区。
所以记者们都以为这是可以采访的意思呢,于是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这是什么规定?还不许他们替你宣传了??
虽然你的确没有说过会开放给记者采访,但一般而言都是巴不得记者多多宣传吧?你连照片都不让拍,他们就只能在报纸上用文字转载了!
手持照相机的《VOGUE》记者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忍不住向他们投去得意的眼神,给大家留下一个屁颠屁颠的背影。
他这副趾高气扬的模样看得别的记者都牙痒痒的,可是别无他法,两个高大的保安就守在门口呢!
而且他们也不能把镜头贴在玻璃上拍里面,别忘了现在的照相机没有倍镜功能,在这个距离之下拍出来的照片都是模糊不清的。
《VOGUE》的记者感到惊叹不已,像穿过了一道魔法道,走入了别的世界。
《VOGUE》派来的记者自然是时尚版的,但除了衣服以外,他还拍了许多在他看来十分精心的装潢,打算回去给室内装潢版的同事看看能不能单独写一篇文章介绍店里的装潢风格。
除此之外,他还不忘抓紧时间访问各人,当中花在威尔逊夫人身上的时候是最多的。
“威尔逊夫人,请问你真的见过希莱尔先生吗?”
“是的,我见过。”
“能跟我们形容一下希莱尔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无疑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身上的这套礼服就是希莱尔设计的,我非常喜欢,现在我的衣柜里全都塞满了希莱尔的衣服。”
记者急了,他想听的不是这些公式的回答啊,至少形容他长得如何吧?!
威尔逊夫人的回答很谨慎,她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上称呼过希莱尔为“先生”,也没有用“他”来指示过希莱尔,要么就避而不谈,因为她知道伊莎贝拉早晚都要揭开真相的,免得到时候人们追究起来,指跟她伊莎贝拉一起欺骗公众,她不能说任何具有误导性的说话。
伊莎贝拉要做的事情大概跟钢铁侠对一众记者说“I am ironman”差不多,相当投下一个深水/炸弹,因此谁都无法预料大众得知真相后会有什么反应,所以还是给自己留一些后路比较好。
钢铁侠可以那么潇洒,伊莎贝拉却不能——钢铁侠在公开身份之前已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事业达到了巅峰,他完全不需要看公众的脸色,但伊莎贝拉还要靠市民吃饭啊!
公众的反应就像个不稳定的炸/弹,她要脱马甲,必须挑一个好时机脱,还需要做足万全的准备,让公众接受她。
威尔逊夫人等人都是来露个面,压根就没有想过要买什么,其他贵宾也是,她们都在看在希莱尔的面子份上才答应来开幕礼呢,平常很少买成衣,因为批量生产的成衣廉价,不符合她们的身份,一般连日常衣服都是穿私人定制的。
不过希莱尔的成衣实在好看,一摸上手,发现质感又很不错,再看一看价钱牌——哇靠,这么便宜啊?!
这里必须说句公道话,其实希莱尔的成衣一点都不便宜,它走的不是优衣库那种快速时装的路线,而是中高级的成衣,一条洋裙以三十美元起跳,在罗彻斯特,三十美元就是一个三人家庭大半个月的生活费了。
但是对这些富婆来说,三十美元就跟几个硬币一样,掉了都不心痛。
设计好看,做工精良,还便宜,哪有不买的理由?!
她们都是希莱尔的VIP,不用即场付款,可以以后再付。
店里有一共有六位员工,清一色都是女性,每个都是精挑细选,服务态度好的让她们都挑不出刺来,嘴巴又甜,不知不觉就哄她们买了很多东西。
来到纽约后,伊莎贝拉的工作室扩大了不只一倍,从四人变成八人,除了楼上的工作室外,她又另外租了一个比较远但更大的地方,不然楼上可塞不下这么多人。
伊莎贝拉还请了会计师,随着希莱尔的业务越来越广阔,就需要一个人专门为她管理账目了。加上时装店的前线员工,希莱尔总算发展到十五人的规模。
她多请的裁缝无一不是拥有丰富经验以及出色技巧,四个里面有三个都是冲着希莱尔的名气来的,于是放弃了本来不错的生意跑来加入工作室,她们的薪水可想而知都不便宜。
这些开支瞬间就把汤姆·布坎南的两万块定金花光了,要不是她向银行借了贷款,工作室压根无法正常运作。
——就靠时装店帮她赚钱还贷款了啊!都给我买!
于是在店外等待的人们看见威尔逊夫人她们的司机或仆人提着好几个纸袋出来,满载而归的样子。
贵宾离开后,就到了向公众开放的时间。为了确保客人的购物体验,伊莎贝拉特意令保安实施人流管制,先放二十人进来,走了多少人再放多少人进去,让店里保持着一个固定的人数。
终于有的逛,女士们瞬间就不累了,精神抖擞的进去,向着看中的衣服走去。
希莱尔成衣的消费者都是一些时髦的中产女性,她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买大衣的看大衣,想买洋装的看洋装。
她们本来只打算看自己需要的东西,但看着看着,又发现旁边那件不错,于是一路看过去,不知不觉就逛起来了……
到结账的时候才猛然清醒过来——见鬼了,怎么花了那么多钱?!

自助式购物的“陷阱”就在于你会在不知不觉间买了很多东西。
现时的零售商店大多都是采用柜台式的服务, 你只要跟柜台的服务人员说需要什么,他们就会收拾你需要的东西,所以很少会出现东西买多了的情况, 除非店员特别能推销。
但是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经验——当你发现家里没有牛奶了,想去超市买一盒牛奶, 然而逛到零食区的时候想吃零食, 逛到饮品区的时候又想喝可乐, 结果购物车多出了一大堆牛奶以外的东西。
这是因为琳琅满目的商品会增加消费的意欲, 比起让服务员帮你收拾清单上面的物品,自助式购物有更多让你了解各式各样的商品的机会,从而勾起你的兴趣。
试衣室跟店外一样大排长龙, 期间还有客人投诉轮候时间过长,但这不算一个大问题, 因为时装店提供七天免费退换的服务, 她们可以先买回家试穿,不合身再拿回来退换。
如此友好的售后服务在这些第一次光顾希莱尔的客人心里建立了对这个品牌的忠实度, 大多数人在离开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下次还要再来。
温莎太太就是其中一位慕名而来的客人,她出身于中产家庭,算不上非常富有但也衣食无忧。
她是《VOGUE》的读者,会认识希莱尔也是因为《VOGUE》, 报纸倒是不常看,知道希莱尔是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后她才开始留意报纸, 因为他们很爱用第一夫人的衣着来写文章——应该这样说,因为市民爱看他们才爱报道,没有报社会跟销量过不去。
虽说家里有点钱, 但是要买一条数百美元的裙子还是挺吃力的, 从前她只能从报纸和杂志上八卦一下希莱尔为威尔逊夫人设计了什么新款式, 算是用眼睛过一过瘾。
在得知希莱尔要开成衣店之后温莎太太便盯上了这一天——礼服她买不起,成衣总能买一两件了吧?
很多人都是为了追赶潮流才留意希莱尔,但温莎太太不一样,她是真心喜爱希莱尔的设计,正如他在访问里说,他的衣服展现了女人强势的一面,让她很欣赏。
她要承认的是,其实起初在听见希莱尔要说开成衣时装店,她的态度是不太乐观的。
希莱尔是礼服设计师,他偶尔也会给威尔逊夫人做成衣,一向都只为名流服务,却忽然要开成衣店了?温莎太太第一个想法是他想趁自己人气高的时候捞市民一笔钱。
光冲着“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这个头衔,他随便设计点什么都一定买有人愿意买单。
但她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希莱尔显然不是来捞钱的,他保持了一贯的水平,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他的定价是不便宜没错,但温莎太太敢说每件衣服在设计和用料上都对得起它的价钱。
不过跟大多数的女人一样的是,温莎太太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她既想要那件的防水风衣有不同的长度可以选择,她在镜子前面比了又比,还是决定不了要买哪一件。
幸好忙碌的店员终于注意到纠结的温莎太太,主动前来帮助她:“太太,我认为最长的长度最适合你,你个子够高,穿起来一定会很好看的。”
温莎太太听了店员的话,选择了最长的那一件。
出于好奇,她问店员:“请问那位女生是谁?模特儿吗?”
她指的就是伊莎贝拉,她在送走了乔丹她们之后没有离开,而是留在这里帮忙。
女士们显然对她的裙子很感兴趣,不断有客人跟她搭话,问她能不能订一条,而她也很好耐性的解问大家的疑问。
温莎太太不是第一个这样问的客人,但店员还是好脾气的重复她的回答:“你说布朗特小姐啊?她是我们的上司,也是希莱尔先生的助理。”
店员们都不知道伊莎贝拉就是希莱尔本人,只知道她权力很大,基本上所有人都听她的指示做事,她的说话等于希莱尔的说话。
“这么年轻就如此厉害吗?”温莎太太在心中讶异。
除了风衣外,她还多买了一件十五美元的衬衫。付完钱正要离开,料不知那位布朗特小姐竟主动向她走过来:“你好,请问还满意这次的购物吗?”
温莎太太的眼睛忍不住在她的礼服上面打转,近距离看还是好漂亮,
她说:“我的体验很好,只是等候时间实在长了点。”
“非常抱歉,因为客人实在太多了,我们已经尽力了。”伊莎贝拉的眼神流露出歉意,“如果你能为我们完成一份问卷就更好了,会有一份小礼物送给你哦。”
听见有小礼物,温莎太太最后点头了。
问卷上面有几条问题,如性别和年龄、从什么途径得知希莱尔时装店、年收入为多少、今天花了多少钱等等。
她大概用了两分钟便填好了问卷,之后果然收到了一份小礼物。她打开一看,发现是一条小丝巾,作为免费的东西还挺有诚意的,温莎太太满足的回家了。
从早上开幕起直到晚上八点钟闭店,店外的人流才逐渐减少,在六点钟之后已经不怎么需要排队了,这是由于很多人发现自己消费不起便失去了兴趣,还有的是被这里的高大上气氛震慑到了,就好像一个穿拖鞋的不小心闯入了卡地亚,发现这里的格调——无论是昂贵的商品还是其他衣着光鲜的客人都跟自己格格不入,感到不好意思便灰溜溜的走了。
这时伊莎贝拉已经换下了礼服,在楼上的工作室里跟瑞秋合力统计问卷的调查结果。
在伊莎贝拉看来,市场调查是很重要的,那是一个品牌得以成功的必要因素,你必须理解你的消费者的喜好,才能推出令他们满意的服务或产品。
结果显示,有五成人是冲着希莱尔的名字来的,两成是路过看这里的装潢很漂亮而选择一窥究竟,另外两成是为了凑热闹,其余的一成则是其他个人原因。
但是那些纯粹是因为好奇而进来的客人大部份都被衣服的价格劝退了,逛了一圈然后两手空空的离开,显然他们在进来之前并不清楚希莱尔的定位。
不过可别忘了这里是纽约,全美国最有钱的人要么住在芝加哥,要么住在洛杉矶,要么住在纽约,有能力负担得起这个价位的衣服的人还是很多的,而结果显示花了钱的顾客超过80%都是冲着希莱尔的名字来的。
这说明了两件事,一是希莱尔的粉丝的消费能力很高,二是衣服的实物就跟她们的期望一样,或者超出了她们的期望,所以才愿意消费。
此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她们刚刚都看见威尔逊夫人她们在里面消费了,这代表了什么?代表她们可以跟第一夫人穿同一个设计师的衣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