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爱吃肉好不好)


而在伊莎贝私心中,Project Metis 是她工作和生活里的一个美丽的不期而遇。她自认没性格解读里说的那么伟大,与其说为小镇的孩子们找到了更好的学习资源,毋宁说是她对自己这个 ENFT 的交代。
而在闹哄哄的办公室里,他们都不知道,这个项目悄悄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关注。
周末是文森特提出的在沪港人局的时间。
地点是在一间高级酒店的中餐厅。这间酒店位于上海一处百年历史的大楼中,中餐厅装修的不似寻常着锦点红般媚俗,或金碧辉煌般空洞,而是汇集了历史的风华与海纳百川的精粹,有格调有胸怀,有温度又隽永。
室内是黑色实木地板,黑色木质座椅,铺着洁白的台布摆着透亮的骨瓷餐具。黑色木质大窗子直耸到米色天花,带来良好的采光和庄重感。墙面是种高级的灰豆绿。一切看起来深沉内敛,唯独米色的天花上有石膏造型装饰,像蛋糕精心裱出的花,但也整洁、素净。伊莎贝一眼就看上了这里。
看她满眼欣赏地打量四周,贾斯汀问:“你喜欢这里?”
她连连点头,“对啊,我好中意这里啊。”
听她连粤语都蹦出来了,贾斯汀笑了,宠溺地搂过她的肩膀。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这家的中厨行政总厨就是位沪漂的香港同胞。
伊莎贝和贾斯汀一起赴约。这也是第一次,她以他的伴侣身份出现在公众眼中。
驱车去目的地的路上,还小小紧张了一会儿。转头看了下认真开车的贾斯汀的侧脸,想到这个从小在不同环境里长大的人,现在居然过着和自己一样的生活,还是感叹际遇神奇。
从小“伦漂”的贾斯汀改了“沪漂”,他融入内地融入得很好,讲流利的普通话,吃生煎馒头。做事专业人又乐观,深受身边同事喜欢。
相较之下,除了粤语,伊莎贝对爱人的家乡还了解甚少,她甚至没看过一部完整的 TVB 电视剧。
想想自己在香港那几天的不适,伊莎贝以为贾斯汀对上海生活的融入是他天赋异禀。
贾斯汀却说:“不是我多特别,是香港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在哪里都能生活得下去的精神,我们叫它狮子山精神。”说最后几个字时,伊莎贝看到贾斯汀眼中泛起罕见的波澜。
见到这一桌人,她开始明白贾斯汀话中的含义。
文森特的号召力看来相当可以,饭局一共来了十几位,基本都在上海工作生活了 5 年以上,其中不乏业界大咖—那些人在零几年就乘着奥运和世博的东风来到上海这个逐渐起飞的城市,带着香港文化和做事方式,在行业里功成名就。他们不仅是内地人了解香港的一扇窗,也是沪漂港人关于生活和工作的取经对象。
单看他们的外表,多少还是能看出一点不同。不知道怎么形容,大概就是男的有点陈奕迅和余文乐的综合气质,中年人毫不避讳白发和略微发福的身材,依然做很潮的发型,穿很潮的工装或西装,喜欢戴黑框眼镜,是绝对猜不出真实年龄的那种。
今天饭局来的女生基本都是瘦长脸、长中庭这种偏颇审美里“显老”的配置。但她们个个气质聪慧强韧,令人心生好感。
后来在颇有名气的哥哥、姐姐那档真人秀里看到那些四、五、甚至六十岁的大湾区哥哥姐姐们依然和小时候记忆里一模一样时,伊莎贝不禁问贾斯汀:“你们是不是有什么永葆青春的秘方啊?”
奎茵招呼伊莎贝和贾斯汀这一对最年轻的给大家介绍认识,大家一团和气,其中有位女士说:“哎呀,伊莎贝这个名字和香港有缘分呢,香港女作家亦舒早期的笔名就叫‘衣莎贝’。”
伊莎贝笑着说正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取了这个名字。
正式的晚餐前,是酒水和小点心的热场。布置 fancy 的点心台一看就出自高水准的粤菜大厨。色香味俱全已是中餐的基础水平,画虎画皮难画骨,意境,才是华人心中能给出“到位”评价的标准。正餐要开始,大家入坐时,奎茵让伊莎贝坐在自己旁边。慢慢地,伊莎贝才明白她的用心,倍感温暖。
上大学时每年放寒假坐火车回老家,车子从上海发出,一路向北开。刚开始车厢里都是普通话,可越往北,尤其是到达北方城市的第一站后,之前还说普通话的乘客,就换上了北方方言。大家凭口音辨老乡,对上暗号后就聚在一起聊起来,好不快活。从老家是哪里的、在哪个学校上学,聊到考试成绩,甚至几年前填报志愿的事,乡音让大家放松与亲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不管过去多少年,去过多远的地方,乡音,始终亲切。
因为这桌人是“老乡”,此情此景,怎能不乡音环绕,一解思乡之愁呢?而伊莎贝对他们的“暗号”一知半解,奎茵担心伊莎贝听不懂粤语感到受冷落,才让她坐在自己旁边。
伊莎贝一直觉得奎茵好亲近,刚好借此机会多和她聊天,便问她说:“我们一起露营那次,我听文森特说你从小在美国长大?”
奎茵答说:“对呀,我父母是香港人,很久前就去美国了。我在美国读书,毕业进了一家跨国公司。文森有没有告诉你我们怎么认识的?”她问伊莎贝。
“没有诶,怎么认识的?”
奎茵喝一口手中的鸡尾酒,“那时候我的那个公司要往法国扩张,我呢,天不怕地不怕,就想多去闯荡,就去了法国,文森那时在法国读书。我们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伊莎贝暗自想,那时候两个人应该都才 20 出头吧,这样算起来在一起很多年了啊。
奎茵仿佛读懂了她的想法似的,说:“但是我们并不是从那时就在一起了。后来公司又往亚洲扩张,我决定随公司去新加坡发展。”
“所以,你们就分手了?”
“对呀,我告诉文森,我想借助公司的顺风一路回去亚洲,最终还是想要回到香港。”
“为什么?”
“因为那里是家啊,虽然我六七岁时就离开了,但那里始终是我的家乡。”
奎茵的回答让伊莎贝想起曾经问贾斯汀为什么回香港。那个冬夜,在上海街头呼着白气的他,回答也是,因为香港是我的家。
这种感觉伊莎贝心有戚戚,可是,“既然回到了香港,为什么又要离开呢?”
“你是说,我为什么这次离开香港来内地吧?”奎茵问。
“对。”其实这是她对在座这一桌人的好奇。他们有相同的故乡,那里风采非凡惹人思念,他们却一致选择了在大陆定居。
奎茵说:“你也知道,香港很小,我在那里已经做到天花板啦,如果不动一动,我基本上能看到自己退休的样子啦。”
这话不假,奎茵已经是 K 司在香港的某专业线领头人。
“然后呢,内地市场大,发展又那么快,我可以负责整个大陆的业务,多有挑战性。”
真没想到,看起来天真可爱的奎茵,骨子里居然是个事业型。
“现在你如愿以偿了,”伊莎贝笑,“有件事我很好奇,起初文森特是不想来内地的,对吗?后来你是怎么让他改变了想法?”
奎茵听罢,把筷子一放,兴奋地说:“哈,你问到重点啦!我跟他说啊,其实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观念。如果我们简单点,把内地当作一个广阔的新市场,而这个市场和香港一样,对我们是自己人来的,那我们就可以去纵横驰骋、抓住那里的资源和前景;如果我们不这么想,依旧觉得那里是和我们格格不入的,相当于自己把路走窄咯。如果香港人曾经对英国都能用前一种态度对待,去那里生活读书工作,那大陆是我们的家呀,大陆政府有那么多促进政策,人民群众也更友好,我们不是更应该用前一种态度看待吗?”
奎茵的这番话,不仅说得伊莎贝颇有感触,就连坐在她旁边的一位女士听到,也参与进来,附和道:“没错,其实一直以来,‘国际化’和‘中国背景’是香港人手里的两张好牌,这两张牌互相成就,缺一不可。我想今天在上海的香港市民,都是认同这一点的。”
伊莎贝回她:“说得好。”看她似乎年龄相仿,就询问了她的姓名和行业。
对面热情地回复:“叫我阿 Sue 就好啦,我和奎茵一样也是从美国回来的。现在在上海做餐饮行业,正在筹备一家咖啡馆。你呢?”
“我叫伊莎贝,我一直做设计。”
奎茵适时在旁补充:“伊莎贝之前是 A 司全球设计经理来的哦,在纽约工作了两年。”
阿 Sue 兴奋道:“哇,设计师哦,不知方不方便请你帮我们的咖啡馆设计出出主意呀?”
伊莎贝欣然应下。
阿 Sue 一看就是老手,马上拿出手机,“来,我加一下你的微信...”
看她两人聊起来,奎茵笑着开始大饱口福。

第90章 这不就来了吗
贾斯汀的目光几次向伊莎贝这边扫过来,都看到她与隔壁一位女士聊得起劲,他便安心下来。
在和 Sue 的交谈中,伊莎贝得知她本来只想来上海玩几天就回香港,结果却一眼爱上了这里,觉得和纽约很像。于是就把咖啡事业搬到了上海做为第一站,目前已经选好位置,边准备货源边筹备设计和装修,“就我一个人,每天工作 15 个小时啊,真是累死了。但是也不怕,总会有开张赚钱的那一天!”
伊莎贝问她会不会想家。
“当然会啦,想香港的时候呢,我就去吃一个菠萝油。”
一个晚上下来,最大的收获除了认识了一些人,伊莎贝还搜集到一串香港人推荐的餐厅。中国人的乡愁真是都长在味蕾上了。
为了配合今晚的情景,餐厅的背景音乐是粤语经典歌曲的伴奏。后来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不知道谁起的头跟着音乐唱起来,酒酣耳热的一群人开始大合唱,如此高逼格的晚宴的高潮居然是大合唱!虽然毫无关系,但让伊莎贝想到电视里军人退伍的宴席上,大家合唱《咱当兵的人》的场景,把她自己都逗笑了。
但他们唱的歌,伊莎贝听不太懂歌词,只能从曲调和大家的表情上领会出一些含义。她偷瞄贾斯汀,发现可能因为年纪的原因有些歌他也不会唱,就跟着大家拍手。
一首接一首,港味满满的曲调萦绕在这个风华万千的中餐厅里,像一种精神的图腾在空中飞升。那一刻,伊莎贝觉得自己读懂了暗号,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接着是大合唱的结束曲目。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入海港
夜色深深 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 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当晚宴席结束时,伊莎贝和 Sue 已成为朋友,还认识了其他几位在上海打拼的同龄人。临分别前,大家相约“得闲饮茶。”
看来,粤语学习要加紧了。伊莎贝难掩兴奋。
第二天午休时间,贾斯汀发微信过来,一副被逼无奈的口吻,拖着长音问:“你有没有单身的女朋友啊?”
伊莎贝回:“干嘛?”
“还能干嘛,罗宾呗,天天让我给他介绍女朋友。”
“哈哈哈,那罗老师都有什么要求呀?我给寻觅寻觅。”
过了一会,又来一条语音,但不是贾斯汀的声音,是一个大碴子,“伊莎贝,你好,我是罗宾。我的要求很简单,咱东北人,讲究实在,不要虚头巴脑的。还有一个,要能管钱会管钱。就这俩条件。”
想必是他抢了贾斯汀的手机非要自己对接需求。
伊莎贝听完乐了半天,心说罗老师您一国际知名企业咨询顾问,求偶条件倒是挺实诚的,还自己发语音过来以示真诚。不过这种精神很让人产生好感。她心里琢磨着身边同样类型的女生,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人。
于是,她对着手机说:“罗老师,烦请发送一张近期正面照,能看清脸的那种,和个人简历一份。”
贾斯汀还没搞明白为什么要照片和简历,罗宾已经兴冲冲去翻相册了。他找出一张照片,上身侧倾到贾斯汀桌上问:“这张怎么样?”还没等贾斯汀回答,他自己把照片向下一划,“不行…”又在相册里翻起来。
贾斯汀一脸无语看着他,后脑勺挂三条黑线。
等罗老师终于修改到自己满意,按照要求把照片和简历发了过来,伊莎贝先审核评估了一番,觉得尚可,像招生老师似的微微点头。
她回贾斯汀:让他静候佳音吧。
贾斯汀照例加班。
快下班的时候,她打了个电话,就往和别人约好的吃晚饭的地方去了。
坐定之后不久,她冲门口招手,“这儿,老朱。”
老朱风尘仆仆刚从项目赶回来,一屁股坐下说:“干嘛到这么好的地儿吃饭啊?”
伊莎贝光笑,“你不知道你帮了我多大的忙,这顿饭只能算是小礼物。”“哟,怎么啦?”
老朱渴得连喝了三盏茶,伊莎贝才把老华侨、卡斯柏、周老师的同学、Project Metis 的事情前后捋了一遍。
最后她总结:“猪猪仙女,你送的硬通货可是派上大用场了。没有它们,我们打不赢这仗。”
老朱把茶碗一放,像听到“三碗不过岗”时的武松,“嗨,我以为什么大事儿呢,不就那几瓶酒嘛,你放心请客,喝,回头我再给你。”
“得了,那一箱还剩好多呢,够我在社会染缸里染个七荤八素了。我还真是佩服你,大家一起毕业的,你这么快就上道了。”
“我还佩服你呢,一起毕业的,你怎么身上还有股仙气儿呢。”
“哎,我听你这话像骂人啊?”
老朱哈哈哈大笑说没有没有,“不过这次见呢,仙气儿是少了一丢丢了。”
她悻悻地说:“嗯,仙气儿给茅台浇下去了。”
“你们这个什么 project,我听着不错啊,很实在。”老朱像领导似的,边夹菜边表扬道。
在朋友面前,伊莎贝也不谦虚了,露出真面目,“是吧,我也觉得。比起公司里那些四六不着还自我感觉良好的项目好了不知道多少。”
俩人像就着花生米喝酒的两条汉子似的聊着。
“嗯,而且啊,季老华侨的钱花得也值。既有面子,又给子孙找个美差。姜还是老的辣。”
伊莎贝一听,心想果然自己想到老朱是没错的。她的关注点一是项目实在,二又提到钱投资得值,这不正是罗老师的择偶两大诉求吗。
老朱这些年光忙着做生意,没时间没心思谈感情。现在差不多了吧,身边男的又够不上她了。一个女的独立至此,就不一定非要和哪个男的凑合了。伊莎贝跟她讲过自己和贾斯汀在一起是因为能彼此理解、支持,她引用贾斯汀的原话,“就像一个球队里的队友一样”。老朱感叹羡煞人也,自己啥时候能遇到这样的人啊。
这不就来了吗!
伊莎贝停筷,清清嗓子,“哎,我还有一份儿大礼。”
老朱正啃一块糖醋小排,门牙和肉丝难舍难分,含糊问道:“什么啊?”
伊莎贝把手机递到她跟前,她擦擦手,点开照片的瞬间乐了一下,“这人,挺乐呵的啊。”
伊莎贝噗嗤笑出来,说:“下面还有简历。”
老朱一手捏着排骨的骨头啃,一手滑手机,“他也是 M 公司的啊?你男朋友的同事?”
“嗯,就他,把一香港人带的满嘴东北味儿,天天管我叫‘媳妇儿’!”伊莎贝模仿贾斯汀的样子,控诉道。
“哈哈哈哈哈哈,这人真逗。”
伊莎贝一看有戏,又补充:“他有俩条件,第一要实在,第二能管钱会管钱。你看,这不撞你枪口上了嘛!”
老朱听毕,不好意思了一下,“害。”但眼睛还没离开手机屏幕。
伊莎贝笑了,说:“贾斯汀和他同事几年了,说他人不错。人呢,我算见过,大高个儿。”
“什么叫算见过?见过还是没见过啊?”老朱放下手机一脸狐疑看着伊莎贝。
见过还是没见过啊?难道说衣冠不整的时候,透过门缝见过?
伊莎贝支支吾吾:“哦,就是有一次他们下班,贾斯汀给我指过···”连忙把话题转移到对面去,“怎么样?你有没有什么想了解的?我帮你问问。”
老朱把手机还过来,愣了一会,不知道是在咂摸那根糖醋小排的余味还是罗宾的简历。然后,她咂着嘴说:“学历背景嘛,倒还可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