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贫家子的科举路(小桂花婆婆)


话说这仗都不打了,哪还有军功可立。
按理说此时钟荣应该回京才是,可想到当初自己出京时的毅然决然,若是空手回去,自己就真如嫡兄奚落的那样,只会武棍棒其他一无是处了。所以钟荣决定还是待在军中等待机遇,毕竟吐蕃党炎虽败北,可时不时还会有小纷乱折腾出来,说不定会卷土重来也不一定。
听祖父说,小姑母是在第三年的时候携儿女奔赴的,之后一家人就在泾州安顿了下来。
有时候周子旭会想,其实像小姑父这样离京城远远的也挺好。
在京城两年,周子旭也听了不少忠勇伯府的事,知道小姑父的几个庶兄境况都不是很好,除了整日无事吃老本的,混的最好的怕也只有当着小小守门官的那位了。
唉,勋贵之家,嫡系为保爵位不旁落,打压庶兄庶弟有的是手段,若是庶子自己懂上进还好,否则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说到底,还是偏房太多的缘故。
周子旭暗自下了决定,为了日后家中的安宁,纳小妾啥的,自己还是省省吧。
想起方才自己担忧的事,周子旭忍不住叹了口气。
见大舅兄朝自己看,周子旭也未隐瞒,很快道出了心中的忧虑,“忠勇伯过世,子孙辈须得守孝三年。未嫁孙女,若已定下婚约,需守孝一年。若无婚约,则需守孝二十七个月。”
自己表妹九月刚及的笄,家里正准备帮着寻摸亲事呢,如此情况,势必得停下说亲之事。
林远秋立马明白了周子旭的意思,知道他这是担心住在他家的表妹。
虽十八岁的年龄在林远秋看来真心不大,可他也知道,在这种女孩子普遍十六、七岁就成亲嫁人的大景朝,这岁数确实有些偏大了。
可姻缘的事谁能说的清呢,说不定三年之后,有好良缘等着也未可知。
上午半天课结束,林远秋就带上自己昨晚整理出来的购物详单出了门。
在外两年,这次回去肯定要给几个小的带些东西回去,包括春燕春草,以及爷奶他们,都是不能少的。
之所以会把要买的东西写在纸上,还是担心自己会有遗漏的缘故,毕竟如今家里的小毛孩儿可有不少。
至今年六月四嫂生下小侄子后,林远秋已经有侄子侄女共八个了。
都说欺老莫欺小,他这个当小叔的,若真的不小心少了哪个娃儿的礼物,到时被念叨一辈子的可能性虽不大,但娃儿会哭上半天的鼻子是肯定的。
所以,小孩子的事也是大事,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
林远秋先去了四宝斋那儿,把最近画好的画作都交给了朱掌柜。
并告诉对方,自己要回乡两个来月,订单暂时就不接了。
朱掌柜点头,也说了再过半个来月他也会关了铺子回家过年的事,并祝林小友回乡一路安顺。
想到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采买,是以等结算了银钱后,林远秋就很快告辞离开了。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所以林远秋给几个侄女各挑了两朵京城最时兴的头花。而几个侄子,给他们每人买了一只双轮转铃,就当给几个男孩子平时锻炼身体了。
而老林头,林远秋给他挑了一只紫砂壶,如今他爷已养成了喝茶的习惯,给他买只茶壶正合适。
最后林远秋去了金翠阁,春燕和春草已是十六岁的年纪,林远秋准备给她俩买几件好样式的首饰,这样等日后成亲嫁人时,也可当做嫁妆。
给吴氏买镯子时,林远秋直接给挑了一只二两重的实心金镯,算上做工,一共花了二十二两银子。
至于自己娘亲的礼物,那肯定是不能少的。林远秋给冯氏挑了一只也差不多二两重的金镯,镯身上头还刻了一路祥和的花样,寓意挺好的。
在离开京城之前,林远秋又去了庄子一趟,这次他拿了二两银子给徐老实,算是给他们置办年货的意思,然后就是红包。
张贵这边亦是如此,除了二两置办年货的银子,林远秋也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装有一钱碎银的红封。
除夕这日自己肯定不在京城,所以他这也算是给家中仆人提早发过年红包了。
腊月初一,宜出行。
辰时刚至,林远秋和周子旭,以及书砚,就乘上了去往通州的马车。
等马车到了通州东阁桥码头,早有官船在渡口停靠着了。

腊月的风冷的厉害,尤其在空旷的江面上。
是以在船上的这几日林远秋都没怎么往甲板上去,除了怕不小心会被冻出风寒,另外就是忙着在舱房里写课业了。
林远秋住的这间舱房约摸有四、五个平方大小,摆了一张床和桌子后,就没啥空余的地方了。
这样狭小的空间,若换作旁人,住着肯定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可林远秋不一样,有过在号舍里九天九夜的考乡试经历,这样的舱房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何况相比起号舍,舱房可要大得多了,最起码睡觉是舒舒服服平躺着的。
所以,这几日林远秋过得还是比较轻松自在的。白天除了吃饭和在过道上来回消食一刻钟,大多时候,他都待在舱房里写作业,且每隔上半个时辰,林远秋都会打开木窗远眺一会儿,缓解眼睛疲劳的同时,还能欣赏一番冬日的江景。
只见水波粼粼,远山如黛。
这种时常赏江景的做法,还让林远秋有了意外的收获。就比如这几日所作诗句的灵感来源,大多出自窗外水天一色的美景中。
有了上回乘船的经验,这次林远秋带了不少兔肉和鸡肉,都是腌好蒸熟了的那种。有它们搭配着吃,自己就不会因为船上的菜品太过单调,而少了吃饭的胃口了。
官船在江面上一连行驶了九日,终于在腊月初十这天,到达了江州。
因着在船上待的时间有些久了,下了船后,林远秋还有种在水上晃漾的感觉。
这会儿已是下午,回横溪镇的马车只能明日才有。所以在府城客栈歇了一晚后,三人才坐上了回家的马车。
从横溪镇到小高山村还有半个时辰的路,等车夫把周子旭先送到镇上,再赶着马车到达小高山村时,天已暗了下来。
冬日的这个点,村民们大多吃过了晚饭,然后窝在炕上不舍得出来了。
不过在听到村道上传来“嗒嗒嗒”的马蹄声后,好些忍不住好奇的村人,还是会套上衣裤跑到院里,想瞧瞧到底是谁来村里了。
等远远看到马车去了村西头的方向,众人心里便有了猜测,不会是远秋回来了吧。
可惜这会儿天色已晚,不然他们一准跟过去瞧瞧。
还有,要真是远秋回来的话,那么今年的春联又可以找他帮着写了。
到时家里有举人老爷写的春联贴着,真是想想都风光。
与村民们一样,吃过晚饭后,林家众人也早早回了房,大冬天的,也只有待在暖炕上才最舒服。
西厢房里。
林三柱夫妻俩也已坐到了炕上。
冯氏拿簪子把油灯拨得更亮了些,而后就着光亮继续往鞋底上一针针安起鞋面来。
这几日天越发冷的厉害,冯氏准备今晚熬熬夜把棉鞋给做好了,这样等儿子回来后,就有暖和的棉鞋可以穿了。
想到儿子,冯氏忍不住嘴角带笑,两年没见,她心里早就盼的慌了。
只是这两日的天气让冯氏有些担心。
特别是今日,天一早就灰蒙蒙的,看着就是一副马上就有大雪要下来的样子,所以冯氏实在担心儿子会不会被困在半道上,她可是听人说过,大冬天客船被冻在江面上,挪不动道的事。
想到这里,冯氏也没了做鞋子的心思,停下手里的锥子和麻线后,朝一旁的林三柱问道,“夫君,你说这几日江面上会不会结冰啊?”
“不会。”林三柱十分肯定。
“现下才腊月中旬,还未到江面起冻的时候,再说邴州那边还未下雪呢。”
林三柱自然没有瞎说,为了这事昨日他特地去了一趟镇上,听高亲家说,府城码头那边每日都有商船来往,可见水路还是很畅通的。
听林三柱这么一说,冯氏稍微放心了些,可等她再次拿起锥子,准备继续做着手上的活计时,却听到窗纸上传来“簌簌”声。
冯氏起先一愣,可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雪子打在窗棂上的声音,且听这声响,雪粒子下的似乎还不小。
冯氏心急,这怕是要下雪了吧?
林三柱自然也听到窗纸上的响动了,这下他炕上也窝不住了,胡乱套上衣服后,就快步出了房,准备到屋外头去看看。
才到院里,林三柱就看到他爹,还有大哥二哥,以及远枫几个,也都从屋里出来了,可见大家都挂心着远秋回家的事呢。
见雪粒子有越下越大的趋势,老林头忍不住担心道,“今晚的雪肯定不小,也不知远秋走到哪儿了。”
可千万不要被阻到半道上才好。
显然林大柱和林二柱担心的也是这个,照眼下这情形,明日官道上说不得就会积出雪来,若是堆积过厚的话,到时车马可就走不了了。
林三柱也是心急的不行,他准备明日再去镇上一趟,好打听一下府城那边有没有下雪。
这时,就听东屋的大门“吱呀”一声又打开了,就见吴氏快步从屋里走了出来,再看她脚上趿拉着的布鞋,显然因为心急而没来得及穿上。
老林头皱眉,正想说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做啥。
吴氏却有些兴奋,“三娃,娘好像听到马蹄声了,你快出去瞧瞧是不是远秋回来了!”
正房在院子的最东头,也最临近村道,所以这会儿老娘说听到有马蹄声的话,林三柱是绝对相信的。
也所以,没等老林头几个反应过来,林三柱早已几个快步跑到院门处,而后拔开门闩飞快冲了出去。
结果人还未站定呢,就听到不远处果真有“嗒嗒”的马蹄声传来。
林三柱大喜,提脚快步跑了过去,嘴里则兴奋的大喊,“狗子,是你回来了吗?”
得,这一激动,又把狗子给喊出来了。
林三柱高亢兴奋的嗓音,在除了马蹄声外的寂静中,显得格外的清晰。
马车夫也听到了,不过他觉得这人喊的“狗子”,跟自己车上的举人老爷肯定无关,话说他活了三十多年,还从未听过有哪个举人老爷被叫做狗子的呢。
哪知车夫心里正这样想着,却听身后车厢里传来了大声的应答,“爹,是我,我回来了!”
车夫:“……”
老天,还真有被叫狗子的举人老爷啊?
林远秋从车厢里探出头来,很快就看到林三柱疾步朝这边奔了过来。
再看他爹,提脚飞快,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小高山村跑步第一人啊。
而在他爹的身后,大堂哥、二堂哥、三堂哥、四堂哥,接着是大伯二伯,再往后几个是谁,因为离得远加上天色灰暗,林远秋看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是娘亲还有爷奶他们没得跑了。
此情此景,让林远秋突然生出满满的归属感。
果然人生就是旅途一场,不论自己漂泊到哪里,最终也只有温暖的家才是自己最能感受到心安的地方。
结算了车钱,林远秋又特地递了一两碎银给车夫,大冬天的在车厢外吹了一整天的冷风实在不容易,自己这块碎银也算给人家的答谢了。
接过赏银后,车夫连声道谢,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止不住,他没想到举人老爷会这般好,这可是足足一两银子啊,这下几个娃儿过年的新衣裳有着落了。
林远秋叮嘱车夫回去时注意着安全,虽这会儿天没黑透,可还有雪粒子下着呢,且过不了一会儿准得下雪,所以路上小心些总是不会错的。
车夫再次道谢,而后手挥马鞭,很快驾着马车离开了。
林远枫几个已把行李搬到五弟房里,早在半个月前,冯氏就屋里屋外全收拾了个遍,且从昨日开始林三柱就把炕给烧上了,这样不管儿子什么时候回来,都能及时睡上热炕。
两年没见,林远秋发现春燕和春草长高了一些,看着差不多有一米六的样子,再看她俩,皮肤白皙,面带红润,已是十足的俏姑娘一对了。
而小红和小菊正随侍在旁,两个丫头也比先前长高了些,脸色看着也不错,想来两人在这边待得还挺适应的。
“哥,你归家来啦!”春燕和春草异口同声。
好不容易把哥哥给盼回来了,姐妹俩肯定开心。这不,平日时常叮嘱自己的仪态,这会儿早被她俩抛到了脑后,姐妹两个欢欢喜喜跑上前,随后左右各挽起自家哥哥的胳膊,相拥着往堂屋里去。
“哥,外头冷,咱们快些进屋去!”
春草点头,“对,屋里暖和,方才二伯娘已捧了碳盆到西屋,哥咱们快到屋里暖暖手去。”
哥哥的手很容易生冻疮的事,春草还是记得的。
兄妹三人相处融洽的场景,让紧随其后的林三柱和冯氏,乐得眉眼弯弯,对他们当爹娘的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们和睦相处,最让他们高兴的事了。
周氏还是一如既往地惦记着小侄儿的肚子,方才听到侄儿回来后,就快步去了灶房,用周氏的话说,大冷的天,不把肚子吃饱了,怎么暖和的起来啊。
是以,林远秋才到西屋坐定,周氏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过来了,“远秋快些趁热吃,大伯娘还给你捂了两个荷包蛋在里头呢。”
“对对对,远秋,咱们先吃面热热肚子。”
吴氏也催着小孙子快吃,她眼眶有些湿润,两年没见到小孙子了,这会儿要说不高兴那肯定是假的,而之所以会湿了眼眶,还是因为心疼所致。你说这大冷天的,大家都窝在暖炕上不愿动弹呢,可她家小孙子却还舟车劳顿的奔波在路上,想想都让人心疼。
幸好小孙子在大雪落下之前赶回来了,否则困在半道上可就有的烦了。
吴氏心中默念,阿弥陀佛,真是菩萨保佑啊。
林远秋也没客气,赶了一天的路,他早就肚子饿了,是以与大伯娘道谢后,就捧过面碗吃了起来。
“爹,外头下雪了。”
林大柱脚步轻快。
这会儿的他早已没了先前的担忧,既然小侄子都已经回到了家,那么明日官道会不会被大雪封路的事,就和自家不相干了。
老林头点头,昨日他已经院里院外的检查一遍了,并没发现有不妥的地方。
再说如今家里的房子全都是青砖灰瓦的,自是不用再有会被大雪压塌的担忧。
在众人的瞩目下,林远秋很快把一大碗热汤面吃下了肚,整个人也觉得暖和了许多。
而等在门外的林墨宣几个,在看到小叔叔终于吃好了面条后,忙快步跑进了屋里。
婉清和婉莹也一起跟了进去。
比起几个弟妹对小叔叔的陌生,她俩还是有些印象的。
特别是婉清,林远秋离开家那会儿,她已经五岁,自然记得不少与小叔叔相关的事,就比如自己匣子里的那几朵好看的头花,不正是小叔叔买给她的吗。
只是毕竟两年未见,小姑娘多少有些腼腆,可想到自己是大姐,得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才行,想到这里,婉清便壮着胆子走上前,脆声喊道:“小叔叔!”
“诶!”
林远秋本想像小时候一样,摸摸小侄女的小揪揪的,可突然发现,如今侄女头上已是双丫髻梳着了。
有姐姐带头,其他几个小的也都跟着喊起小叔叔来。
特别是林墨宣和林墨昊两个,两个小家伙喊出的声响,怕是院门外都能听到。
看到几个孩子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林远秋立马心领神会,这是等着他这个小叔叔给发礼物吧。
林远秋忙让四哥去帮自己把书箱拿来,然后拿出那只装着头花的小木匣递给林婉清,温声道,“咱们清儿可是长姐,小叔叔把这些头花交给你,由你分给几个妹妹吧。”
小姑娘“嗯嗯嗯”地点着头,自觉被信任的小身板挺得直直的。
紧接着,林远秋又把分派玩具的任务交给了林墨宣,让他也给几个弟弟分一分。
同样觉得被小叔叔信任的林墨宣,小脸上满是自信。
几个娃儿在林婉清和林墨宣的招呼下,很快一窝蜂的跑到隔壁堂屋里。
林远秋从书箱里,把紫砂壶和装着金镯子的小木盒拿出来,而后递给老林头和吴氏,“爷,奶,这是孙儿给您俩买的,看看喜不喜欢。”
听小孙儿说是给自己买的,吴氏忙把盒子打了开来。
等看到盒子里,竟是一只刻了喜鹊登梅图案的实心金镯后,吴氏忍不住惊呼,“你这孩子,花这么老些银子做啥。”
虽嘴上这样说,可吴氏满心欢喜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