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会儿并没人说出实际情况,不然不就把大荣耀往外推了吗。
反正他们心里都记着林状元的好呢。
而其他富户在听到,原来这些人给慈幼局捐赠了钱银,所以知县大人才嘉奖给他们后,忙也拿上银钱跑县衙去了。
笑话,几十两银子就能得这样的好名声,傻子才不干呢。
这样的结果就是,连着好一段时候,县衙门口都有拿着钱银过来捐赠的人。
这让慈幼局的老人和孩子们,很快日子好过了起来。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今日咱们暂且不表。
离开县衙后,林远秋他们先去寻了今晚住宿的客栈。
林三柱一共定下了三间房,自己跟平安一间,远秋和远柏一人一间。
店伙计把马车赶到客栈后院,而后拿出草料,手脚利落的给马儿喂上。
这会儿也才未时,离天黑还有好几个时辰呢,遂林远秋向客栈掌柜打听了牙行的位置,然后一行人就直接去了牙行,之后便忙碌起给春草置办嫁妆的事来。
比起店铺和水田,林远秋觉得最难买的是宅子。
因为是当嫁妆用的,林远秋想买年头短一些,屋宅看着有七八成新的那种。
所以单在买院宅上,他们就走了三间牙行,足足看了十几间屋宅。最后在天快暗下来的时候,才看中了一间八成新的二进院落。
听牙侩说,这家主人因着举家南迁,才准备把建造了没几年的房子卖了的。
这话林三柱绝对相信,因为牙侩在看到远秋腰上挂着的官牌后,就直接跪下行了礼的。
林远秋原本没想把腰牌挂出来的,可这会儿的他,也没时间去打听房主卖房子的真正缘由。
所以,为了避免买到不好的房子,他只能采取这种直接有效的方法了。
第二日,林远秋让牙侩再领自己去了一趟宅子。
昨日天色有些暗,好些地方都看不清楚,所以都未仔细查看过呢。
林三柱和林远柏,还有平安,加上林远秋,四人把宅院的角角落落都转了个遍,主要是院宅里的门窗和柱子,等发现没有虫蛀的地方后,最后才拍板了下来。
买好了院宅,剩下的店铺和田地就要相对容易了些。店铺看位置,水田看肥沃,不出半日,林远秋就去县衙办好了房契、地契。
王县丞也在,等听亲家让书吏在房契和地契上写林春草的名字后,王县丞立马就明白,这是亲家给女儿置办的嫁妆了。
所以,此刻的王县丞,虽面上不显,实则心里是十分惊讶的。
原本王县丞以为,林家只是出了个文曲星,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在家境上。
加之昨日林修撰居然把人家的贺礼全都转捐了出来,这让王县丞更有了对方是清贫之家的认知。
可现下,单从他们给女儿置办的嫁妆上,就知道亲家手头定是宽裕的,不然谁会舍得一买就是好几百两。
王县丞自然不会往自家给的聘银上想,因为光是这间二进宅院,就超过自家给的所有了。
办好了手续,已快午时。
王县丞做东,请亲家一行人去酒楼吃了中饭。
因着待会儿还要启程回家,所以林三柱和林远柏都没敢喝酒。
而林远秋,原就对杯中之物不感兴趣,所以也一滴未沾。
在回客栈的路上,林远柏一直都有些心不在焉,此刻他心里想的是,等回到家后,要不要把书继续读起来,毕竟现下自己除了识得些字,其他有关学识上的,知道的并不多。
说实话,跟着五弟的这两日,林远柏内心是十分震撼的,从五弟转捐贺礼不愿关联上自己的做法,再到五弟买宅院时的眼光,和各种见解,这些都让林远柏察觉到自己的自愧不如,心中便生出了到京城后,会不会给五弟丢脸的担心。
想到堂兄弟几个,就数自己的学问最差。所以林远柏已经想好了,等回去后,自己一定要多看看书。
这样,有了学识后,虽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五弟,可丢脸应该是不会了的。
这几日天气都不错,所以马车跑起官道来,要轻松了许多。
只除了灰尘大一些。
等马车回到小高山村,天已黑了下来。
家里已吃过了晚饭。
看到儿子和夫君回来,冯氏动作迅速,穿上旧衣衫后,就去灶间做起晚饭来。
小红和小菊也帮着择菜、洗菜。
没一会儿,周氏和刘氏就过来了,两人也换上了做活的旧衣,烧饭做菜免不了油星子,穿着旧衣衫,做活要自在多了。
见大嫂二嫂过来,冯氏立马把灶台前的位置让了出去,“大嫂,还是你来掌勺吧,你做菜可比我好吃多了,对了,我现在就去后院捞鱼去,我家远秋可最爱吃鱼了!”
说着,冯氏很快拿了捉鱼的竹篓子往屋后去了。
刘氏见状,忙也跟了上去。
如今家里小孩子多,担心他们会去玩水缸里的鱼,所以特地往水缸口加了木盖子,且还在木盖上压了一块石头,而这块石头一个人可不好搬,刘氏准备过去帮着一起。
堂屋里,林三柱与爹娘大哥二哥,说了给春草在县里置办了嫁妆的事,并详细说了宅子,店铺,还有水田的情况。
另外还说了明日要去镇上给春燕置办嫁妆的事,包括想再买上两房下人,这样好给姐妹俩一人一房作为陪房。
这些事情都是瞒不住的,何况林三柱也不觉得有啥可隐瞒的地方。
这些银子可都是狗子自己画画挣来的,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
老林头开口,“大柱二柱,你俩心里是咋想的?”
啥咋想的,两兄弟呆愣,不知老爹是啥意思。
“爹是想问,春燕和春草的嫁妆要比春梅春秀多出好多,你俩说说自己心里的看法。”
老林头是个不喜欢藏着掖着的性子,也秉承有问题就马上解决的做法,所以这会儿才会问出这番话来。
林大柱和林二柱这才明白他们爹的意思。
这是担心自己看到春燕春草嫁妆这么多,再想起春梅和春秀,心里不服气是吧?
林大柱忍不住急道,“爹,儿子可不是这样的人,不说这些钱银都是远秋自己挣来的,想怎么花都是远秋自己的事。就是咱家现下在京城的大宅子,还有庄子和两间店铺,也都是远秋挣的,这些年儿子可是光跟着享清福了,若这样儿子还不知足的话,就没地方搁这张脸了。”
林二柱也是这样的想法,他转身对林远秋说道,“远秋,你放心吧,二叔可不是那种贪得无厌,不识好歹的人!”
林二柱可是清楚记得,当初要不是远秋给爹娘提议,春秀可没有六亩地的嫁妆,以那会儿家中的境况,已算是大手笔了。
再说,若没有远秋,就凭自己一个地里刨食的庄稼汉,他家春秀也找不上这样的好婆家。
真心换真心,听到大伯二伯发自肺腑的话,林远秋心里肯定是妥帖的,也不枉自己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
都说“共苦容易同甘难”,就目前来说,他们家还是非常团结的。
“爷奶,大伯二伯,等咱们在京城安定下来,手头宽裕后,届时给春梅姐和春秀姐,还有大姑二姑,都补上一份嫁妆吧。”
林远秋与家人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打算。
京城有两家店铺开着,自家完全可以把书套、书签,还有扇套的生意转到京城去做。
还有庄子上的柿子树,再有两到三年,就能结出果子了,那可是好几百棵呢,到时做成柿饼卖,又是一大笔进项。
所以关于全家人的生计,林远秋自是半点都不愁的。
屋里众人,在听了林远秋说要给出嫁女再贴补嫁妆的话,先是一愣,等反应过来后,都忍不住连连点头。
特别是吴氏,大妮和二妮虽说现如今吃喝不再拮据,可还说不上宽裕。
所以,要是有嫁妆贴补给大闺女二闺女的话,她这个当娘的肯定举双手赞成。
等林远秋把小妹春燕的嫁妆都置办好,已是三日之后了。
接着父子俩又找牙婆买了两家奴仆,每一家都是五口人。
原本林三柱,是想把他们都安置在镇上新买的宅子里的,可他又想看看这些人的秉性到底如何。
是以,林三柱就把人领回了小高山村,让他们住在了家里,这样自己就可以多观察观察了。
免得其中有性子刁钻的,到时春燕春草不太容易管。
还有,再过几日家中就有喜事要办,有这些家仆在,娘和大嫂二嫂,还有孩子她娘,都能轻松一些。
五月二十八,是春燕和春草一起出嫁的日子。
是以,在五月二十六这天,林远秋把自己关在房里大半日,等再出来时,就见跟在他身后的平安,手上抱着一大叠长条红纸。
见状,林三柱忍不住问道,“远秋啊,你这写的是啥?”
咋看着就跟春联似的呢。
“爹,这是联对!”
说着,林远秋便让平安把红纸都放到八仙桌上,随后他指着其中一张空白的,与林三柱说道,“爹,这些联对,等后日一大早,咱们就用绳子挂起来,儿子共写了一百多幅,大可以从村口一直挂到咱们村西头这边了,这样等两个妹夫来接亲时,就让他们一幅一幅的对着过来吧。”
林三柱:“……”
这会不会太狠了些。
还有,此时林三柱很想问的是,若是女婿对不出来咋办?
第151章 春燕春草出嫁
与林三柱的担心不同,林远柏和林远槐一听,居然还可以有这样的操作,立马把挂联对的任务接了下来。
反正这活儿也不难,只要一张有字一张没字依次挂起来就成,至于没字的那张,就是让妹夫们写答对用的。
而现在最需要准备的就是绳子,要很长很长的那种,毕竟到时可要从村口一直挂到自家院门口呢。
绳子现编的话肯定是来不及了的,所以,林远柏和林远槐想着马上去镇上一趟。
林远枫和林远松也没闲着,两人立马去村里找族中的青壮去了,这么多幅联对,要全部挂上可得费些时候,别到时新郎都过来了,这边还没挂好,所以得多找些人手帮忙才是。
对了,还得砍些竹杆作绑绳子用,这一路过来若没个支撑的话,可挂不起联对来。
想到两个妹夫届时抓耳挠腮的样子,林远枫和林远松边走边嘿嘿的笑,速度快得衣摆都飘了起来,这是走路都带着风呢。
吴氏还从未听到过有这种新奇的玩法,是以捂着嘴乐的不行,往常看人过来接亲时,都是拦着新郎劝他喝上几杯的,那样的看多了,觉得没啥意思。
而自家的这个,想想都热闹。
吴氏当即决定,等到了后日,自己一定要一路跟着,看看两个孙女婿是怎样写答对的。
同样兴奋的还有周氏和刘氏。
至于冯氏,若不是觉得自己是岳母,后日一定得矜持,肯定比大嫂二嫂还要激动,这可是从村头挂到村尾呢,这样的场景,到时别说看了,就是光想想,都让人觉得好不热闹。
冯氏心想,后日若是留意到她的人不多,自己是肯定要溜出门去瞧瞧的。
高翠几个自然也是欢喜的不行,妯娌几个已经打算好了,到时就领孩子们去看看,特别是墨宣和墨昊,还有墨晟,一定得让他们几个男娃儿跟着熏陶熏陶,借此沾沾才气,这样等开蒙时,说不定也能跟他们的小叔叔一般,用功读书,将来当个状元郎。
第二日是送嫁妆的日子,因着周家和王家离着有些距离,特别是王家,那可是在县城呢。所以今日的嫁妆,势必要安排了马车送到男方家去的。
村民们一大早就往村西头来,大伙儿都想看看大贵给两个小孙女陪嫁了哪些嫁妆。
毕竟这两个孙女要嫁的夫家可都不差,而两个孙女婿,一个秀才一个举人,可都是有功名的呢。
林石媳妇,朝着前头走的飞快的大牛媳妇笑道,“两个孙女嫁得再好也没用啊,你还当庄稼人地里能生出银子来啊,要我说,这会儿两个小孙女的嫁妆,顶多比前头那两个再多上几亩地,毕竟男方家可有两百多两聘银送过来呢,总不能太寒酸了。”
边上几名妇人一听,暗暗点头,显然心里也是认同林石媳妇的说法的。
虽说前段时日镇上有不少富户送了贺礼过来,可再过上不久,远秋就要去京城当官,到时还得在京城找了落脚的地儿呢,所以那些收来的银钱指定得用在刀刃上,哪会拿出来给孙女们置办嫁妆。
只是这些妇人虽心里这样想,可也相当看不惯林石媳妇这种看好戏的模样,也不想想自家是副什么光景,居然还准备跑这儿看状元公家的笑话。
其实大家都知道,林石媳妇平日里与林家大房的张氏要好,此时说的这番话,多少有替张氏不服气的念头在里头。
可都说“宁愿给有能力的人打伞,也不要替无用之人扛大刀。”
在几名妇人看来,这林石媳妇老是傻子一样为张氏出头,每次啥好处都捞不到,还得罪了林家二房,也不知是不是脑袋瓜有毛病。
想到这里,几名妇人和大牛媳妇一样,加快了脚步,也准备离这种头脑不清的人远一些。
小高山村并不大,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至多两盏茶功夫,很快村民们都聚到了林家院子里。而有些稍微来得迟一些的,就只能找块可垫脚的石头,从围墙上露出大半个脑袋朝院子里看了。
在嫁妆抬上马车前,自然是要先摆在院子里给大家看一看了。
很快,被叫来帮忙的几个青壮就依次把嫁妆担子抬了出来。
先抬出来的两抬嫁妆担子上各摆着一朵金灿灿的花,等到了院子里后,两抬嫁妆就被左右分开摆在了院子里。
村民们知道,这分开摆,是怕待会儿弄混了,毕竟今日可是给两个孙女送嫁妆呢。
只是像金钗啥的不都是摆在妆匣里,然后开着盖子就成了吗,怎么单一朵抬出来了啊?
而林石媳妇见此情景,忍不住捂嘴轻笑,“还能是啥,不就是陪嫁太少怕不好看,所以准备把一副头面拆成好几抬嫁妆担子呗,我看啊……”
没等林石媳妇把话说完,就见大门边上立着的两名红衣妇人高声喊唱,“状元簪花一枝!”
这两位红衣妇人,正是林三柱特地去镇上请来的喜娘,今日这两人要跟着马车一起送嫁妆的。
而院子里的村民们听到“状元簪花”这几个字后,惊诧不小。
忙朝嫁妆担子围了上去,都想看看这状元簪花长啥样。
只见金花瓣,金花叶,金花蕊,整一个金灿灿,再看扁扁的花枝上,好像还有几个字刻着。
而这几个字,很快已有识字之人念出了声来,“琼林宴……”
琼林宴?!
哎呦,琼林宴不就是皇帝请吃的饭吗?
村民们虽识不得这几个字,可琼林宴却是知道的,那戏文里不是经常唱“金銮殿御赐琼林宴”吗。
所以,状元郎这是把圣上恩赐的金花给两个妹妹作嫁妆了啊!
哎呦哎呦,天爷,这也太体面了吧!
没等众人感叹完,很快第二抬嫁妆又抬了出来,这会儿是一大摞用红绸系着的书册。
只听红衣喜娘齐齐唱道,“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千钟粟!”
村民们一看这一抬是书,并未说什么,毕竟这东西再贵,也是寻常之物,自从族学办起来后,谁家没个一两本书啊。
可识字之人不是白站在边上的,那封皮上头可印着“国子监”三个字呢。
所以这套书可不寻常。
待看到第三抬嫁妆担子上系着红绸的一块瓦片时,院里众人大吃一惊,瓦片可是宅子的意思,难道林大贵还给孙女陪嫁了屋宅?
果然就听喜娘唱,“二进宅院一座!”
老天,二进宅院,这得两、三百两银子了吧?而两座,那就得五、六百两银子了啊。
村民们都觉不可思议,一个个盯着嫁妆担子上的瓦片几乎没挪开眼。
只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进行,随着一抬抬嫁妆继续抬出,村民们的嘴巴就没合拢过,什么铺子两间,水田二十六亩,金头面两套,各式绸缎等等等等,再有压箱银两百多两,而最后走出来的十人,竟然是新嫁娘的陪房。
老天,林大贵家这是真的门庭改换了啊!
而此时的林石媳妇,早已跑没了踪影。
很快,一担担嫁妆被抬到马车上,然后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十几辆马车跑动起来,往男方家送嫁妆去了。
待马车走远,村民们就看到,方才帮着抬嫁妆的十几个青壮,这会儿或抱着麻绳团子,或挎着毛竹竿,或扛着锄头,从院子里出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