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那些破事,有什么意思。不必问,她也大概能猜到,皇帝的烦恼是什么,无非就是生父的谥字追封。皇帝作为人子,想给父亲改一个好听一点的谥字追封,无奈,朝臣们占据着礼法,不同意。
平行时空里,明朝的嘉靖皇帝为了让自己亲爹称宗附庙用了十八年,赵楠现在的举动虽然性质不一样,可艰难程度是差不多的。这估计是一场长期的战争,非一朝一夕之功。
赵楠还是太年轻了,还需要多历练啊。
不过有林文在旁边,年轻皇帝很快恢复了理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亲政还不到一年,朝中大权还在那些老臣手里,想要顺从自己的心意,还得再多忍耐几年。
他还年轻,还有得是时间,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
几个月后,吴皇后生了,是个公主。
所有的人都很失望,李太后周太后尤其失望,连皇帝也不例外。才生产完的吴皇后听到外面的动静后,原本不在意的她心顿时拎了起来。她确信自己以后还会有其他孩子,也一定能生出儿子。
可一个不被父皇疼爱的公主,她以后要怎么生存?
“先开花,后结果,姐姐带着弟弟跑。”林文笑着说道,“不知奴婢可有这个荣幸,能抱抱小公主?”
林文一开口,哪有不行的道理。
皇帝一挥手,乳母就将小公主送到了林文怀里。
林文一看小公主就眉开眼笑,“这小公主的眉眼像极了皇上小时候,太后不信来瞧瞧。”
周太后听了这话,哪里还坐得住。
林文立马把小公主抱到了两宫太后跟前。
李太后是没生育过的,再加上她也喜欢吴皇后的为人,便顺着林文的话点头,“我瞧着也像,妹妹觉得呢?”
周太后其实已经记不清儿子才出生时的样子了,可被林文和李太后这么一说,也觉得像,而且是越看越像。
“像,是像皇上小时候。”
林文又说道,“眉毛,鼻子,嘴巴,下巴都像极了皇上,眼睛还未睁开,暂时看不出。还有这头发,和皇上小时候一样,乌黑浓密。小公主长大了,一定是个大美人。”
周太后越看越欢喜,忍不住伸手抱了过来,“哀家越看越喜欢。公主满月后,抱到我宫里来吧!”她自己的儿子从小不在她身边,她一直没养过孩子,如今养一个像儿子的孙女,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李太后也有些心动,小公主养在周太后宫里,她也能时常去看看。宫中岁月无趣的很,有个孩子,应该能添不少乐趣。
皇帝不置可否。
林文微微蹙眉。
吴皇后身边的宫女婉儿走了出来,“皇后娘娘说,太后垂爱,娘娘代公主谢过娘娘了。”
吴皇后也没意见,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于是,公主满月就是在周太后的寿康宫举办的,周太后抱着孙女儿,笑的合不拢嘴,李太后也是如此,两宫皇太后都表明了对公主的喜欢,而皇帝,也在公主满月之日,为长女取了名字,赐了封号长乐。
吴皇后也终于放心了。
她清楚的知道,若不是林文的那几句话,她的女儿未必有今日的荣光。
为此,三个月后,林文的生日,吴皇后亲自开口,给林文贺寿。还让母家给林文送了份重礼。
除此之外,两宫太后,皇帝,还有大臣们都有礼物送上,林文一一收下了,不过她如今吃住都在宫里,皇帝也会给她养老,没有这方面的担心,收拾了一下,将太后皇帝的赏赐留下了,其余的,都折算成银子,一半送到了宫外的慈幼局,一半在城外设了粥场,赈济贫苦百姓去了。
此乃善举,称颂的人不少。
皇帝上朝时就听了一耳朵,心中欢喜。下朝的时候,还要和林文抱怨,“姐姐要做善事,何苦拿自己的私房,以后要再设粥场,从我的内库里拿银子就是了。”
林文笑了,“我无子无女,没什么牵挂,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
皇帝立马瞪起了眼睛,满脸不高兴。难道我不是你的牵挂吗?
“你是皇帝,坐拥天下,要什么没有,还用得着我给你留东西吗?”林文没好气的说道。
“这还差不多,以后可不许说什么无牵无挂的话了,我不喜欢听。”皇帝说道,其实他也认真考虑过,要不要给林文过继个子嗣啥的,可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被皇帝自己否定了。他可不愿多出人来分散林文的注意力。就连林文多提了几句小公主,皇帝都要吃醋。更何况其他。
林文不愿出宫,不愿嫁人,可有他在,不愁林文将来无人奉养,就算他不在了,还有他的后世子孙呢。
第70章 我不为妃 完结 林文去寿康……
林文去寿康宫给周太后请安, 恰逢李太后吴皇后,还有后宫的几位美人都在,正好说起了此事。
林文是以长乐公主的名义送银子出去做善事的。
吴皇后心中欢喜, 周太后心中也很满意,如今孙女是周太后的心头肉眼珠子, 林文此举,恰好投了周太后的心, 她觉得林文很会做人。以往对林文的嫌隙去了大半。
看到林文来了,立马免礼赐座。
“来, 抱抱果儿, 你有几天没来了, 果儿可惦记着你呢。”周太后笑眯眯的说道。
林文依言,起身抱过公主, “哎呀,几日没见,公主又重了些,可见太后会照顾人,将小公主照顾的多好。”
周太后颇为自得, “是皇后孕中养得好。”
吴皇后赶紧谦虚道, “哪有,都是母后的功劳, 母后待果儿这样尽心,果儿也惦记着母后,要为母后快快长大呢。”
小公主在林文怀里待了一会,咿呀叫了起来。
周太后赶紧起身,“这孩子,就离不得我。”果然, 小公主一到了周太后怀里,就不作声了,乖巧的继续睡觉。
周太后一脸自得。
李太后轻声道,“看的我都有些羡慕了,按说我也时常陪着果儿啊,可果儿对我就没有对你那么亲近依赖,可见这是嫡亲的祖孙呢。”
周太后嗔道,“姐姐这话说的,果儿也很喜欢姐姐呢。姐姐要想然果儿亲近你,得多抱抱果儿才行。”说着欲将孙女儿放到李太后怀里。
李太后顿时浑身僵硬,连连摆手,“可别,她那样软,那样小,我怕摔着她。”
周太后忍不住笑了,重新将孙女抱在怀里,“果儿都四个月了,姐姐还是不敢抱。”难怪果儿只和我亲近呢。
吴皇后坐在下首,含笑看着。虽不能养育女儿,可女儿得两宫皇太后疼爱,对女儿来说,是好事。
宫中并无高位嫔妃,只有几位贵人。
加之皇后头胎只生了位公主,朝中不免有大臣提起选秀纳妃之事。
皇帝准了。
吴皇后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可也知道这是在所难免之事,只是又喝起了坐胎药,盼望着皇长子能出自自己腹中,这样既占嫡又占长,方才名正言顺!
可世事岂会尽如人意。
选秀结束,皇帝册了一个妃,三个嫔,另有美人贵人无数。
很快,后宫就传来了好消息。先后数位妃嫔有孕。
吴皇后心里都快酸死了,可脸上还得带着笑,赏赐下去。好在喝了小半年的坐胎药,吴皇后终于再度有孕。
这次所有人,包括吴皇后自己,都盼望着她肚子里这胎能是个皇子。林文也不免俗,她倒不是重男轻女,只是觉得,如果再没有皇子,只怕吴皇后就稳不住了。只是,有了皇子,只怕是烦恼的开端。
不过这些事,和林文没什么关系。她知道自己对皇帝的影响力,所以格外注意这些,从不肯轻易表现出对谁的亲近。之前开口帮小公主说话,也是爱屋及乌,毕竟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眉眼间也的确和皇帝有几分相似。
至于皇帝,心思从来不在后宫。后宫那些妃嫔,对他来说,都差不多,只有皇后是正妻,对她有几分尊重。
不过三五年时间,皇帝就添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皇子中最受宠的是皇长子,其生母原本只是个贵人,生了皇子之后,直接封了德妃,其次是吴皇后所出的三皇子,毕竟是嫡子嘛!其余的不过尔尔。公主中一直是长乐公主最得宠。
按理说吴皇后应该满足了,正位中宫,有子有女。本朝中素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她的儿子,虽非长子,却是嫡子,将来太子之位应该是她儿子的囊中之物。偏偏前头还有两个哥哥。
若是前头两个皇子资质一般倒也罢了,偏偏皇长子惊才绝艳,小小年纪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聪明才智,连带着德妃也圣宠不衰。这让吴皇后如何不心焦。
若没有儿子倒也罢了,作为皇后,她自然立得住,无所偏倚。可偏偏有了儿子,至亲骨肉,如何能不为他打算。
女儿养在太后膝下,备受宠爱,前程不需她操心,吴皇后的一颗慈母心就全放在了儿子身上,拼尽全身力气,也要为儿子打算。
皇帝明显偏爱大皇子,两宫皇太后那边,因着长乐的缘故,加之三皇子是嫡出,也更看重三皇子,可大皇子毕竟是长孙,又聪慧仁孝,两宫皇太后也十分疼爱,并不逊色于三皇子。
唯一能影响皇帝的就是奉圣夫人了。
之前奉圣夫人开口帮长乐说话,吴皇后以为奉圣夫人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就算不是,也是倾向于自己的。可这几年,她留心观察,奉圣夫人对几个皇子一视同仁,并没有对三皇子另眼相看。公主里倒是偏爱长乐一些,可这又什么用!
不过唯一让吴皇后放心的就是,奉圣夫人的一视同仁。据她所知,德妃也在极力拉拢奉圣夫人,可奉圣夫人依旧不为所动。
面对妃嫔们的拉拢,林文不胜其烦,和皇帝抱怨了几句。
皇帝对这样的状况却乐见其成,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要让这些女人明白,即使她们诞育了皇子,也还是要讨好文姐姐。
前朝也提起了立太子之事。自然是有人提议立嫡,有人提议立贤。
“皇子们还小,尚且看不出什么,等皇子们大了,再议太子之事。”皇帝在给两宫太后请安时这样说道。
皇帝的话很快传了出去,吴皇后等心中更加焦急,一日未立太子,她们的心就悬着一日。
皇帝就是打算拖,什么时候他爹的谥号改了,什么时候再说立太子的事。
德妃素来聪慧,又善于体察圣意,稍加思索便猜出了皇帝的打算,于是命人传话回家。
万寿节那日,德妃的父亲苏城上书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礼部自然没有意见,李太后为仁和慈懿皇太后,周太后为上圣皇太后。
之后苏城又上书,言既尊其母,如何能不尊生父?提议给先皇上尊号。
皇帝也准了,甚至不必礼部来,自己下旨,尊其父为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
其实前番提议为太后上尊号时,不少朝臣们就猜出了皇帝的用意,如今,果然如此。
虽有朝臣反对,可反对之声,较之前些年,已经小了许多。
如愿以偿的皇帝很高兴,晚上去寿康宫请安之时,母子三人还落了泪。
当晚,皇帝歇在了德妃宫中。
吴皇后备受打击,她也知道皇帝的想法,本想着劝父亲上书,可父亲执意不肯,认为与礼法不符。结果被苏家抢先一步。吴皇后深知,经此一事,只怕德妃和大皇子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
不过吴皇后也没有气馁,无论如何,她是中宫,她的儿子是中宫嫡子,本朝立太子,讲究的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就算皇上偏心,疼爱长子,也得看礼法同不同意。
事关国本,朝臣们不会轻易松口的。
吴皇后一心忙着给儿子铺路,疏忽了女儿那边。
这一日,忽然得到消息,说长乐公主有恙,似乎是得了天花。
阖宫大惊,德妃提议,为了两宫皇太后的安危,还是将公主挪出宫医治吧。
周太后再心疼孙女,也是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便没有反对。吴皇后哭得快昏死过去,却也不敢开口为女儿说一句话。只能眼睁睁看着长乐公主被送出宫医治。
恰在此时,皇帝也出现了和长乐公主一样的症状,太医说,皇上也得了天花,症状比长乐公主还要严重些。林文直接命人封了乾清宫,自己带领乾清宫诸人照顾皇帝。
周太后伤心不已,直到此时此刻,她才知道,皇帝对林文的依赖不是没有道理的。那是她的亲儿子、亲孙女,可身处险境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还是自己。因为她还有退路,可林文,从来不要任何退路。
林文衣不解带的亲自照顾皇帝。
皇帝先痊愈了,长乐公主却夭折了。吴皇后和两宫皇太后悲喜交加。
林文却因为连日劳心劳力,病倒了。养了小半年,才恢复如初。
皇帝病好之后,提出立太子之事,让朝臣们议一议。
大多数从朝臣们提议立三皇子,也有不少朝臣提议立大皇子。为此争论不休。
后宫里,林文却看着面前的婴儿有些无所适从。这是皇上一大早让人抱过来的,说是六皇子的生母难产而亡,六皇子无人照看,皇上让林文暂时照顾。
林文听只是暂时,便放心了,横竖有乳母宫女,她不过从旁照看罢了。
晚间皇帝回来了,来看六皇子,还说呢,“日常有乳母呢,姐姐不必什么都亲自来。”
李太后和周太后听说皇帝将六皇子抱给了林文,都有些忧心忡忡。
二人一起商议,“皇帝该不会打算立六皇子吧?”
“姐姐多心了吧,六皇子才多大!”周太后不以为然,“依我看,皇帝经过天花一事,开始思虑自己的身后事了。将六皇子交给林氏抚养,也是在为她安排一条后路。”
李太后想想也是,不管是嫡庶尊卑还是长幼有序,都轮不到六皇子。“你说的对,是我多心了。”
不过皇帝待林氏,也算是用心了。
当然,林氏也担得起。
上次天花来势汹汹,整个皇宫都人人自危,唯有林氏,临危不乱,不顾一己之身,照顾皇帝,明明皇帝病的更重,可皇帝没事,果儿却没了。可见是身边人伺候的不尽心。虽已经杀了那些人为果儿陪葬。可人都死了,说什么都没用了。
皇帝痊愈之后,脸上半点伤痕都没有。听说林氏彻夜不眠,一直握着皇帝的手,免得他在睡梦中抓破脸。
这般用心,当得起忠贞二字了。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林氏抚养六皇子,才没有那么多反对之声。
大部分人想的都和周太后差不多,只以为皇帝是在为林氏安排后路。
只有皇帝知道,他是打算让六儿当太子,继承皇位。姐姐对他这样好,若他有幸走在姐姐后面,自然无虞。若不然,他走在姐姐前头,那他势必要为姐姐安排好一切。
皇帝不是没考虑过其他皇子,可这些皇子们大多已经长成,且有生母在侧,那些女人,表面上对姐姐毕恭毕敬,谁知道她们这尊敬是不是真心。当然,姐姐和他都不稀罕她们的真心。可皇子们受生母影响,自然不会对姐姐真心相待。
唯有和自己一样,全身心的信任依赖姐姐,他才放心将姐姐交于对方。
小六是最佳的人选。他生母只是个普通的宫人,且那么巧,一生下小六就难产而亡。这样无牵无挂的皇子,能依靠的只有姐姐一人,他自然会全身心的对姐姐好。
这样他才能放心。
只是这件事操作起来颇为困难,不过皇帝并不着急。幼年困于深宫,因为有姐姐的陪伴和抚慰,他没有着急,如今,他在,姐姐也在,一切都好,自然更不必着急。
立太子之事,一议就议了三年。也没议出个结果来。
倒是六皇子,本来说只是暂时让林文照顾,结果这一照顾就照顾了三年。三年啊,猫猫狗狗都有感情了,何况是一个会说会笑乖巧听话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