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哥哥”张口就能说出前面是刘家村,还知道附近一带有山匪,甚至连山匪是何时从哪里来的、什么行事做派都清楚,若不是山匪派来踩点的细作,应当就是久居附近的本地人。
细作的可能性,谢知秋也考虑过,但很快就排除了。
如果是山贼放来的人,那只让男子倒地装病就好,不必还带个大姑娘。而且那姑娘一身虚病,并非装样。
如此一来,谢知秋更倾向于他们原本是普通的当地人。
而她现在觉得前方的月县风雨莫测,正想从当地人口中了解一些事情。这兄妹两个倒未必是月县的人,但既然他们长居此地,说不定对附近一带熟悉。
另外,本地人安土重迁,理论上来说,不会轻易离开祖先立足之地,而这两个人不仅背井离乡,还小心地隐藏身份,想来是有什么难处。
至于这难处……
看那妹妹的长相,倒也不难推断。
方朝人忌讳交浅言深,闭塞的地方又通常排外,若她直接去问当地人事情,对方未必肯说。但如果她对对方有恩,那就不一样了。
而且……
正像当初林世仁,是被齐宣正打了一顿以后,才看清齐家的真面目。有时候,遭受过苦难的人,反而能看出更多东西。
谢知秋将自己的想法大致对萧寻初说了说。
末了,她又道:“这兄长虽然说谎,但我观他这两日的言行,为人颇为正派,甚至不安于在我们这里免费吃住,主动要求做事。
“既然对方隐匿身份,多半有难言之隐,既然对方不是坏人,恰当地伸出援手,想也是地方官的职责。他们唯有两人,带一带,想来也无碍。”
萧寻初点了点头,附和道:“我也觉得这两个人看起来并无恶意。”
言罢,萧寻初又笑。
谢知秋说是职责,但这么长时间相处下来,萧寻初却知她表面冷淡,实则心暖。
那妹妹眼看就要死了,让谢知秋将这么一个人丢在荒郊野岭,她必定是做不到的。
谢知秋此时已经铺平被褥,正要躺下,眼角余光看见萧寻初在看她,又侧头道:“有事?”
“没有。”
萧寻初含笑摇头。
说完,他也躺下,替谢知秋熄了灯,二人一块儿歇下。
同一时刻,客房之内,石烈与徐雨娘两人也正在说话。
这兄妹二人得知救下他们的恩人,就是以后月县的知县大人,可谓大吃一惊。
“……这下怎么办,他既然是知县,等回到月县,只怕一下就会看到我们的通缉令,还会知道我们打了衙役的事。”
石烈眉头紧蹙,如此言道。
“但眼下我们除了跟着他,没有别的办法。我们不能抛头露面,混在车队里反而安全,还能帮你请到大夫、弄到草药。”
这兄妹二人正是被月县的衙差给害了,本以为逃出狼窟,没想到又入豺口,逃了半个月,反倒一头撞进月县即将上任的新官手里。
雨娘得知那青年竟是知县,亦大吃一惊。
这年头当官的大多四五十岁,谁能想到这样的年轻人,居然会是知县老爷呢?
不过雨娘经过起先的不安后,很快沉静下来。
她前思后想,握住石烈的手,说:“烈哥哥,我……想回月县!”
“什么?!”
雨娘的指尖轻颤,显然是害怕的。
她眼睑轻轻垂下,睫毛如蝉翼打在眸下,道:“烈哥哥,你忘了?我父亲他……还在月县。原先我以为此生可能都见不到父亲了,可是此番竟遇上月县的新知县,说不定是宿命……这知县大人愿意救我们,应该是个好人,要是向他求助,他没准会帮我们救父亲。”
想到在月县生死不明的徐老汉,石烈沉默半晌。
如果可以,他又何尝不想救义父呢?
但石烈又说:“这县令现在愿意救我们,是因为他不知道我们身份,且他新官上任,随手救两个人,还能博个美名。
“日后等他到了月县,发觉月县的情况,还会愿意帮我们吗?
“除了胡知县,以前哪一任县令不是主动向那些世家大族投诚的?万一他发现焦子豪垂涎于你,反倒主动将你交给对方怎么办?”
雨娘一懵,显然有点害怕石烈说的情况。
但她咬了咬嘴唇,下定决心,说道:“……我不知道。但我……愿意赌一次。”
徐雨娘道:“那位知县大人,他看我的眼神,和其他男人不一样。”
“……不一样?”
徐雨娘点点头。
她想起那日雨幕中,对方留在她头脑中的眼神。
凭徐雨娘的相貌,她十三四岁后,就有太多人用令她不舒服的眼神看她,如今,只要对方稍有一点杂念,她就会有异样感。
可是,那位年轻的知县大人,却并未让她有这样的感觉。
那人眼神冷漠,却很清澈。
徐雨娘从未遇见过这样的人。
这让她莫名有种安心感,觉得自己不会受到伤害。
徐雨娘想了想,说:“不过,哥哥你说得也有道理。我们先跟着他回月县,再看看情况。如果这位大人确实值得信任,我们再将实情告知,求他相助!”
一夜过去。
南方的确多雨,这段日子,谢知秋深有体会。
今日一早,又是暴雨。
谢知秋由五谷撑伞,正准备登车再往月县的方向去,忽然听到身后有个苍老的声音唤道——
“大人!大人!请留步!”
谢知秋停下步子,回过头去,只见是个四十来岁、山羊胡的干瘦男人正向她跑来。
这人是驿站的伙计,据说在此地干了有些年头了,谢知秋昨日在此处住宿,递上凭证表明月县知县身份后,这人就盯了她许久,因此谢知秋对他有些印象。
只见那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对她行了一礼,道:“萧大人,冒昧了。其实昨日,老朽有一事未来得及告知萧大人。”
“……何事?”
谢知秋问。
这老伙计低着头,眼神躲闪,道:“这个驿站,是月县官员赴月县上任的必经之路,以往所有去月县赴任的县官,老朽都见过。
“萧大人或许已经知道了,月县的上一任知县胡大人,是死在任上的。月县之后也没有新县令上任,故而萧大人到了月县,是无人可与萧大人交接的。”
谢知秋未说话。
那人压低声音,道:“但其实,上一任知县胡大人去世前半月,曾专程骑马来驿站拜会老朽,然后交给老朽一个锦囊。胡大人让老朽守在驿站里,如果遇到后续上任的县官,就将这个锦囊交给对方,此后如何行事,还请新任的县官大人自行判断。”
言罢,那老伙计在袖中一摸,果然掏出一个老旧的锦囊来,递给谢知秋。
他道:“知县大人自己看便好。请勿出声。”
谢知秋有些疑虑,但还是接过。
她将锦囊打开,从中取出一张泛黄的旧纸,展开来看。
入目的是十分端正的字迹。
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举的人,大多能写一手好字,而眼前之字,尤是其中翘楚。
若当真能说字如其人,那写下这字的人,多半是个清廉刚正的君子。
纸上内容很少,只有一行字——
龙潭虎穴,速离此地。
——胡未明绝笔
忽然间,秋日的冷雨打在纸伞上,声音似乎更凄楚了三分。
月县郊外。
正值秋收的季节, 小小村子忙得不可开交,家家户户都在田地里干活,农民们弯着腰、弓着背, 无论男女, 裤子都要挽到膝盖上。
在透着丝丝凉意的秋风中,地里工作的人倒都浑身是汗。泛着咸味的汗水从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上流下来, 渗进雨水未干的土地里。
田边高低不平的小路上, 一个老汉戴着草帽, 扛着比人还高的麦子,吃力地往前走着。
走到一半,他好似走不动了, 慢吞吞地将肩膀上的麦子放下来, 坐到树下,用草帽扇了扇风,打死两只叮在手臂上要吸血的蚊子, 拿出水囊,打算喝口水。
不过,水囊还未递到嘴边, 忽然,一条粗壮的手臂伸过来,将一个葫芦递到他眼前, 老汉刚一皱眉,就嗅到鼻尖泛起的酒香。
他侧目看去, 只见树下不知何时做了个壮汉, 那人也是一副田家汉打扮, 草帽下压,不太看得清脸, 但从对方露出的肌肉,能看出身材高大壮硕,应该是个干活的好手。
那壮汉对他道:“这是好酒,你尝尝。”
老汉稀奇地看了对方一眼,说:“小伙子,够大方啊。”
老汉这把年纪了,也懒得假客气,拿起葫芦就喝了一大口,然后“哈”地长叹一声,一副畅快的样子。
他抹了抹嘴,将葫芦递回去,问道:“以前从没见过你,你不是这附近村子的人吧?”
“不是。”
壮汉道。
“我原先在北方当兵,后来军队散伙,我返回家乡,发现家人都已不在原处,只得自谋生路。我想起以前有个亲戚在前面的县里做生意,便想过去看看,能不能找个活干。如果运气好,许也能得到家人的消息。”
“哟,当兵的。”
老汉喝了对方的酒,对他十分友好,闻言又叹了口气:“这年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啊,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太多了,世道又乱。
“我家隔壁的那对夫妻,小孩生了太多,就卖了两个去隔壁县做活。本想着离得近,隔三差五还能去看看,谁成想,隔了两个月再去看,竟然人已经没了!那人家没良心,就给父母赔了两贯钱,依我看,就是给主人家打死了,瞒着不说而已。”
壮汉一顿,有些惊讶地道:“我看你们这里地里都金灿灿的,收成这么好,日子还这么难过吗?”
“难过啊。”
老汉嗤笑了一声,又喝了一口葫芦里的酒,才将葫芦还给壮汉。
他说:“你别看这田里谷子多,回头一大半都要交给朝廷。土地税、人头税,前年说是要修路,多征了一回;今年年初说是辛国又怎么了,要招兵买马,又征了一回。最近老有衙役在前面转来转去的,指不定又有什么名目要征。”
说着,老汉一指那前头,道:“你看前面空空的那户人家,那家的老头子,前段时间说是税没交齐,给衙役拘走了。
“他的儿子女儿打了官差,然后人跑了,现在通缉令还在村口贴着呢!
“要我说,要不是那些个官差看上了他女儿,就是衙门里又缺钱了。”
壮汉闻言,眉头一皱。
他说:“征过这么多次税?可若是如此找名目强征粮食,难不成就没人反抗吗?”
“反抗?怎么反抗?”
老汉道。
“那些衙役手里有刀,若是不交,他们要打人的!咱们这儿的人世代都是农民,人可以跑,地跑不掉啊!难道祖传的田地,就这样不要了?”
壮汉问:“可如果一年的收成都被县衙征走,老百姓吃什么?剩下的收成,还够吃到明年收获吗?”
说到这里,老农闷了半晌。
他说:“走一步看一步了,实在过不下去,就只能先跟有钱人家借点钱。”
“借钱啊……那还得上吗?”
“看命。一年六分利,实在还不上,就只能将田地抵了。以后耕还是耕自己家的地,就是当个雇农,没有地契了。”
说着,老汉指指远处一大片金色的田地,道:“那一片,原先也都是我们村里人的田地。前些年征税征得太多,家家户户都吃不上饭,大家都跟焦家、高家或者李家三家借了钱,如今,这些都是这些人家的田地里。”
说到这里,老汉叹了口气。
他说:“本以为,抵了田地,好歹不用为交税发愁了。谁知道,卖了地,当个雇农,就有了主子,人就成了奴才。
“种地种得好,粮食都是人家的;若是种得不好,那就成了欠别人似的,主人家回头就要怪你,动辄打骂。”
言罢,他又摇摇头:“不过也没办法,如果不借,当年就饿死了,留着地还有什么用呢?活一天看一天罢了。”
不多时,那壮汉骑着马,返回了离月县最近的驿站。
他草帽一脱,换了身衣裳,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将军府跟着谢知秋来月县上任的张聪。
他将听来的话如实汇报给谢知秋,旋即感慨道:“想不到如今农民负担的税这么重,连丰产的南方农人都承受不住,若是贫瘠之地,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谁知,谢知秋面色未变,只摇了摇头。
她说:“我看过近几年的文书,最近三年,朝廷并未加过税赋。上一回以养兵为由加税,已经是五年前了,至少今年并未加过。”
张聪一愣,反应过来:“这么说来,这些税赋是月县一县之地,假冒朝廷之名,私自加上去的?!”
张聪是个当兵的人,在从军以前,自己也是农户,由己推人,得知实情,他当即暴怒——
“他们怎么敢!”
谢知秋手指点在书卷上,眸色黑沉。
她说:“天高皇帝远,农民又一年四季埋头种地,大多连字都认不得,哪里会知道朝廷一年征几次税?当然是那些衙役说什么是什么。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谢知秋眉头浅蹙,目光在月县的文书上滑过。
她情绪素来沉静,不会轻易大喜大悲,张聪或许当即就想将那群衙役绳之以法,但谢知秋还要往深处想。
她道:“照这样说,月县实则年年丰产,除了朝廷本来要求的税赋,这些衙役甚至还私自加了税。既然如此,为什么月县上报的内容,还是年年灾荒歉收,连最基础的税收,都收不满呢?”
张聪一愣。
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来之前,他就知道少爷受了排挤,被分配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
可今日实地一看,发现月县其实土壤肥沃、丰收多产,本该是个人人安居乐业的富县。农民是在挨饿,但并没有粮灾。
张聪自知头脑不算十分聪明,便问:“少爷以为如何?”
谢知秋道:“通常来说,这是实际收的税多,上报的少,中间的部分自可中饱私囊。地方官贪污,大多是用此法。可是……”
可是胡知县却留下一个锦囊,说此地龙潭虎穴,让来者速速离开。
正是这个锦囊,谢知秋才没有冒然身入月县,反而先让张聪和带来的一些护卫,假装成普通百姓的样子,先入月县探听。
而经过这几日的打听,按照当地百姓的说法,这胡知县的确是个难得的清官,只是死得蹊跷。
如果说是衙役自作主张,克扣百姓赋税,从中捞钱,那胡知县发现收上来的税少,完全可以换一批衙役。当地的赋税事关知县本人的考评晋升,他不可能不上心。
要是胡知县本人并未参与贪钱,但结果仍是如此,那只能说明,就算他换一批衙役,成果依然没有变化。
月县满地都是金黄的谷子,衙役从农民那里逼税,甚至反复敲打,不惜编造税目,可是最后收上来的粮食到了胡知县手里,竟然远远到不了正常的数额,反而像是灾荒。
胡知县分文未取,百姓被掏空口袋,衙役再怎么贪,看上去也有限。那么多粮食,不可能凭空消失,总得有个去处。
谢知秋心里有了一些想法,但还没有完全确定。
她问:“你说你去当地询问的时候,听说有一户人家因为拖欠税款,老父亲被官差抓走,他的儿女打伤衙役,然后跑了,现在正在受人通缉?”
张聪颔首:“是。”
谢知秋道:“详细是什么情况?你说给我听听。”
谢知秋在屋中书写,忽然,她听到屋外有人敲门。
谢知秋瞥了眼门外人影,道:“进来。”
陈旧的木门“咯吱”一响,一个小姑娘慢吞吞地进来了,正是她先前从雨中救下的“刘家兄妹”中的妹妹。
小姑娘怯生生地说:“萧大人,张大哥说您嗓子不舒服,让我去厨房炖了点梨汤,给您送来。”
她低着脑袋,不敢抬头。
谢知秋瞥了她一眼。
这姑娘生得好看,谢知秋知道,她先前遇到了那样的事,现在身体未愈,却忽然被命令单独给一个“男性”官员送汤到房间里,大概有点紧张。
相似小说推荐
-
抄家流放,搬空了整座皇宫去逃荒(冉颜) [穿越重生] 《抄家流放,搬空了整座皇宫去逃荒》全集 作者:冉颜【完结】番茄2023-4-13完结种田古代言情穿越空...
-
春色昭意(信予ye) [现代情感] 《春色昭意》全集 作者:信予ye【完结+番外】晋江2023-07-13完结总书评数:52 当前被收藏数:1964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