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院子,她把步摇拿出来,往发间比了比,想着穿玉色的衣裳好看,然后再配着那条玉佩。
她的珍珠首饰不少,可以再戴个珍珠耳坠,手腕上戴珍珠手链,穿有珍珠的衣裳的绣鞋,这样搭配着来就好看。
顾言的眼光还不错,选的挺好看的嘛。
今日月亮也圆,不过好像忘了一件事,也不知道顾言给绵绵买吃的了没有。
等到二十二那日,燕明荞和顾棉一块儿赴嘉元郡主的宴会,才知道那日顾言也忘了给她买吃的。
但顾绵早把这事忘了,不吃就不吃吧。
今日,顾绵跟过来,主要是想问问议亲的事。顾绵过了年就十三岁了,估计等下半年她就也要议亲了。而嘉元郡主和赵芸安,一个十五一个十四,不过陈嘉元生辰在腊月,也不算大。
这些少女的心事,既甜蜜又犯愁。
不过燕明荞议亲,也没什么经验,只说了说要注意些什么,“看品性,看家境,看有没有通房,最好把他兄弟姐妹叫出来,看他平日是怎么对待亲人的。但是,嫁人嘛,也没有十全十美的。”
顾绵耳朵一动,转头问明荞,“我哥哪儿不十全十美了?”
陈嘉元和赵芸安端着茶水,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但两人眼中都有看热闹的心思。
燕明荞淡定自若地答道:“顾公子他有个妹妹。”
陈嘉元和赵芸安笑作一团,顾绵张着嘴,“明荞你怎么能这样!”
燕明荞掩唇笑了笑,“好了好了,逗你玩的,不是十全十美,是十全十一美,这样说没错吧。”
顾家的确不错,可从家世上还是差燕国公府一筹。就比如顾言送她一些珍贵的首饰,她会想着替顾言省钱,但如果她自己买,就不用担心这些了。
像她身边的人,母亲、二姐姐、姑母祖母……都是不缺银子的人。
燕明荞觉得,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自然也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亲事。
陈嘉元和赵芸安也算是取经成功,只不过如今议亲,自是不可能长时间相处,把人了解透彻了再结亲,都是见过几次,觉得差不多了,亲事就定下来。
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世家女,或是陈嘉元这种宗室女子。
从戏院回去,燕明荞听门房小厮说,萧阳来人了。
燕明荞一猜就是婶母和堂兄,两位堂兄一个二十,一个十七岁,去年乡试都考中了,她问:“老夫人可来了?”
小厮道:“老夫人没来,是二夫人跟着萧阳的两位公子过来的。”
燕明荞有些失望,婶母和两位堂哥来了,但是祖母没来,不过祖母年纪大了,这会儿正冷,的确不宜奔波。
燕明荞去了正院,两位堂兄不在,应该是去院子休息了,婶母和母亲正在说话。
她行了礼,就坐在了一旁。母亲和婶母正在商量,来盛京之后怎么安顿。
沈氏本来想留于氏和两个侄子在燕国公府住,下人伺候得周到,也方便温书。
但是于氏想着,毕竟府里人多,不如自己住自在,而且,在燕国公府,肯定会让嫂嫂和侄女费心。让两个孩子出去住,也安静一些。
沈氏道:“那就让明荞带着你先去选一处宅子,觉得哪处合心意就定哪处,日后去哪儿,等考中再说。”
于氏欣然答应,“有劳嫂子和明荞了。”
燕明荞道:“那选一个安静些的,也方便两位堂兄温书。”
这第二天上午燕明荞就把宅子选好了,并送去一个厨子,两个伺候的婆子。再加上于氏从萧阳带过来的下人,也足够用了。
等到月底书院放假,燕明烨没回来,但是家中的几个弟弟回来了,府里的确热闹多了。
府上还要举办家宴,这会儿燕明荞酒觉得,两位堂兄出去住,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放假的两日一晃而过,等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燕明荞和顾绵去万象寺祈福许愿,希望两人的兄长都能考中。
至于素斋,两人现在觉得没有山下的饭菜好吃,所以歇了一会儿就下山了。
今日来上香的人很多,下山的时候人挤着人。不过二月初天已转暖,路边都已经有青绿色的小草了,迎春一簇一簇的,嫩黄的颜色,很是喜人。
天不是那么冷,燕明荞就觉得人多会更热闹些。
两人走下山,回盛京城吃了顿饭,二月份再没别的事,就等中旬会试了。
燕明荞帮不上什么,只跟着母亲嫂嫂给几位兄长收拾了行李,准备了吃食和干粮。
好在二月份天不热,很多东西放三日都不会坏,而玉芳斋有卖饼干的,咸口甜口都有,再带些干粮肉干,也能挺过这三日。
顾言那边不用她操心,不过燕明荞还是给顾家送了些饼干,顾言若是带就带,不带就算了,其他人吃也是成的。
从二月十六到二月十八,总共考三日。
当年大哥考完时说,会试比乡试难得多,这三日考完出来,人像去干什么苦力了。若说考完乡试,还能走出来,顶多是觉得累,但会试不同……
左右都是各地的佼佼者,虽然有格挡,但是谁答得快谁答得慢也能感觉出来,再有考场中什么声音都有,不仅看考题难易,自己还得心志坚定。
对燕明轩来说,还是挺难的。不过他游过学,心性还算坚韧,所以会试虽然名次依旧不高,但考上了。
第123章 探花
燕明轩在会试之前, 还特意往家里来了封信,嘱咐燕明烨他们该怎么考试。信上写放宽心,答自己的, 只要心态稳住,平日里学的记下,就胜过别人大半了。
燕明荞读书也多,明白自己看书和科举考试大有不同,不过以前是觉得自己看的时间少, 不及在书院用功, 现在又多了一样, 科举也考心态。
细想想, 为官之人若是心态不好, 怎么为百姓做事, 应试中每一面都得注意到。
三年一个状元, 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但燕明烨觉得自己够呛, 但这次若是考不上, 他也不打算继续在书院里读书了, 大越朝举人就可为官, 不过得官员向吏部举荐才行。
为官不在盛京,多是下放到哪个县做县令。
估计得花银子, 他们夫妻俩这一年存的也不少,先疏通关系去做个小官, 等三年后再考就是。
二月十六这日, 各地的考生就进了考场,燕明荞出府的时候, 感觉街上人少了不少, 而于氏这三日就回燕国公府住了, 她怕一个人胡思乱想。
两个儿子呢,燕明栩年纪小,燕明诚年纪大些,若是都考不中可怎么好。
不过于氏和沈氏在一块儿,说的自然还是孩子们的事儿。
于氏记着,当初燕明泽就是因为考中举人,才得以从萧阳回盛京。但是他三年前贡士没中,所以才一直在书院读书,后来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也算老天的意思。如今燕明泽出府另住,和燕国公府再没关系。
于氏担心的是,若燕明泽这次考中了,燕国公会不会再提让他回府的事。
倒也不是没这个可能的。
沈氏说道:“他既然这么器重这个儿子,何不跟他一块儿出府过去?燕明泽考中了就考中了,那是他自己的本事,该高兴的也是林家。
府上又不止他这一个儿子,明轩早就中了,明烨也不错,家中的几个孩子,就算功课差的那也在书院读书呢,功课好有什么,品性才重要!”
沈氏已经好久没想起燕明泽来了,没了这父子俩,府上的日子安安静静的,连妾室们都安分懂事。
说句不好听的,沈氏根本不愿意燕国公回来,只不过他是当父亲的,明荞嫁人他肯定要在,不然丁忧三年……耽误的是自己女儿。
对沈氏来说,哪怕日后燕明泽做官做到一品去,她也不稀罕他能为国公府做什么好事。
再说了,不给国公府惹祸就好了,还做好事。
于氏觉得是这个理,但大哥做事一向不着调,不过当初有傅先生和安王世子见证,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她觉得沈氏有一句话说得没错,如今,最担心燕明泽考中考不中的应该是林家。
林尚书这近在朝中不升不贬,还算得皇上重用。
只不过,自从去年发生那些事之后,林毓婉就很少出门了,她跟燕明泽定亲的消息,也没什么人知道。直到等到今年二月初黄芷心定了亲,她才敢出来见见人,但从不敢在黄芷心面前出现,怕她胡说什么。
婚事上没有转圜的余地,无论如何,林毓婉今年及笄后都得嫁给燕明泽。寻常姑娘家还会多留两年,但林尚书说了,及笄后选个日子就嫁过去,不能拖着。
燕明泽如今还住在书院,林家也知他出府另过,但不知他写过告知书,只以为是分了家,毕竟婚事还是沈氏操持的,那燕明泽就还是燕国公府的子孙。
如今,林毓婉就盼着燕明泽会试考中,为此,她在十五也就是昨日还去万象寺进香。她在府里待了有一年,年岁也长了一岁,也想明白了许多事。
后悔是极后悔的,当初若是没跟黄芷心争抢,也不至于现在要嫁给燕明泽,这是自己算计来的,父亲母亲现在都不愿意理会她。
这事闹成这样,她和燕明泽之间已经没了那些情谊,想想当初被燕明泽的妹妹撞见,无论是燕明泽还是她,都想把这事烂在肚子里。
但是,可悲的是,燕明泽却是她日后唯一的指望。
而林家是觉得如果燕明泽考中,林家还能帮忙,由林尚书帮着谋一个好一些的官职,日后慢慢起来,也不比燕国公府的别的公子差。
但如果考不中,那就是他自己不争气,怨不了别人。这林尚书想帮都没法帮,两个人爱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
林尚书虽然心疼女儿,可女儿不止一个。
盛京城里有不少人,都在祈求菩萨佛祖保佑,但最后谁能考中,只有放榜那日才知晓。
十六到十八三日,天气有些阴,但未下雨,对考生来说,是难得的好天气。
等到十八傍晚,燕国公府的小厮把府上三位考试的公子接了回来,燕明荞瞧着,就和大哥说的一样。
最狼狈的是年纪最小的燕明栩,眼下青黑,人都要站不住了,看着像饿的又像累的,是小厮扶回来的。
这会儿哭丧着一张脸,对着于氏摇了摇头。
燕明栩觉得他今年是考不上了,有好几道题目没写,从前记住的文章也忘了。
燕明烨要好一些,但也冲着沈氏摇了摇头,“儿子怕是考不中了,只能再等三年,我先回去梳洗一番,再来给母亲请安。”
沈氏道:“你回去就好好休息吧,不必过来了。”
章辛媛没走,就算梳洗也得等着长辈话说完了才成,她有些心疼地给燕明烨擦了擦汗,考不中就考不中吧,也不是强求的事。
“夫君辛苦了。”
于氏的长子燕明诚的状态要好些,但是也一脸憔悴,他没说什么,但是心里明白,会试和乡试大不相同。
沈氏道:“既然考完了,就不要想这事儿了,好好休息,这三日你们也累得够呛。但休息两日别忘记药温书,毕竟还没放榜呢,等放榜之后,咱们再说别的。”
虽然这三人看着考得不太好,但是万一真考中了呢?若是不温书,那殿试上岂不是去丢人现眼了?
三人老老实实听训,齐声道:“母亲/伯母说得极是。”
燕明荞尚且不知顾言考得如何,不过几位兄长这么累,也难说。
燕明诚兄弟俩休息两日还要回那边宅子,这边热闹点,在这儿也不会想东想西,但等温书了,就要一个人待着了。
过两日燕明烨还得回书院,燕明荞趁着这两日去了趟太傅府。
她有点担心顾言,二哥今年都十九岁了,比顾言大五岁呢,那顾言岂不是更……
幸好顾言看着还好,燕明荞见他人没事,也就放心了,便没问他考试考得如何。
顾言也没主动提,如果说考得不好,万一到时候放榜了,真要榜上有名,显得他太过虚假。若是说考得好,又显得他太张扬。
其他事顾言倒是不担心,无论是判考卷还是别的,朝中自是慎之又慎,也容不得马虎。
他看见燕明荞高兴,心里的紧迫去了不少,两人看了一会儿兔子,燕明荞不好在太傅府久留,很快就回去了。
从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天气转暖,燕明荞和顾绵没有再去上香来祈求兄长们考中,毕竟卷子已经写完了,菩萨就算想使劲儿也没处使。
不然人人都去拜佛求菩萨,谁还会下苦功夫读书呢。
三月上旬清明前后春种,现如今有章辛媛管着府内的事,也慢慢上手了。
燕明荞乐得自在,就忙活自己的庄子,去年的腊月份,她又添了两个庄子,一个四百多亩,一个三百多亩。四百多亩不在盛京,但离盛京也很近,买的良田,主要种麦子和花生。
三百多亩的是在江南,并非稻田而是桑田,这也是燕明荞几个庄子中第一个种桑的,这样能产丝织稠,一匹丝绸几十两银子,算下来比种稻谷更赚钱。
不过一亩地的桑田也更贵,燕明荞想有机会,去江南那边看看桑田长什么样。听说蚕丝是蚕吐出来的,她还没见过蚕长什么样呢,能吐出丝织好看的绸缎,那蚕应该也很好看吧。
而且最令燕明荞高兴的是,有了桑田就能养蚕吐丝,有了蚕丝就可以一部分卖钱,另一部分让绣娘纺成丝线,然后再织成绸缎。府里的绣娘技艺精湛,燕明荞问了,还真会织绸缎,那样想穿多少绸缎就穿多少绸缎。
也不必拘泥于外头卖的花样了。
而且桑田已经种了十几年,庄户也是养蚕的老手,自不必担心养不成蚕。
不过,这丝绸生意这么赚钱,燕明荞也没想过去插一脚,因为这丝绸生意有很大一部分由朝中把控,其中水太深,她可不想去淌。
这银子下了大半,燕明荞心里却踏实了许多,因为她银子多,花了还能再赚,等今年过完,还能有这么多的钱,甚至更多。
如今她庄子就有七个,宅子两个铺面四个,银子还有八千余两。今年二月份林枣嫁人了,母亲又给她了一个绣工精湛的丫鬟,是从绣房拨来的,估计也是为了以后陪嫁的丫鬟得用。
燕明荞选了两日晴朗的天气,看了看库房,又让丫鬟们打扫了一遍。去年添了不少衣裳首饰,收藏的贵重之物也多了许多,比如前朝漂亮的小瓶子、名家字画、书册孤本。
虽说不是日日拿出来赏玩,但摆在那里,看着就高兴。
一件价值几百上千两,若说有用其实也没什么用。
三月初书院放了几日农忙假,但是燕明烨和顾言都没有回府,沈氏还找傅仲宴走关系,让两个侄子去书院上了几日课,于氏感激得不得了。
燕明荞和顾绵关系比以往更亲近,两人一起去庄子玩儿了几日,每日吃草莓,进山打猎挖野菜,乐不思蜀。
日子过得极快等三月十四,盛京城杏花开放的时候,放榜了。
在沈氏的意料之中,燕家这边只有于氏的长子燕明诚考中了,燕明烨和燕明栩没中,不过两人出考场之后心里就知道了,所以对这个结果没太失望。
沈氏也没失望,毕竟自己的儿子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若是考中,他自然说考得好,考完那日也不至于是那副憔悴的样子。
明烨和明栩两人年纪还不大,慢慢考就是了。
沈氏又问看榜的小厮,“顾家公子可考中了?”
小厮喜道:“夫人,五姑娘,顾公子考了第六名,极其不错呢!”
前头有外省的,而去年盛京乡试第一名的柳公子今年考了第三名,顾言前面的都是年纪比他大的,以他的年岁,能考第六名,已然是非常不错了。
燕明烨也挺高兴,毕竟这是明荞的未婚夫婿,等殿试之后,两人就可以定亲了。现在还是以殿试为主,没多长时间了。
沈氏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中了就好,名次高不过锦上添花。于氏长子考中,心里高兴,闻言顾言也中了,且名次不低,更觉得欢喜,笑着对沈氏道:“这顾家公子当真不错。”
沈氏道:“也是他自己争气,加上顾大人和夫人教导有方,当初乡试考了第二名,这会试考了第六名。”
燕明荞听着也高兴,只不过二哥哥没中,还是觉得有些失望罢了。
而章辛媛一向心大,反正燕明烨年岁也不大,再等三年就再等三年,况且现在做官也不错,毕竟他们有了儿子,燕明烨也这么大的人了,都当爹了,还有手有脚的,哪能总靠妹妹和府上养活?
长这么大,燕明烨光花家里的钱了,一文钱都没赚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