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818那些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们(宋茨)


这时候,儿子(划掉)天子,比夫君更重要更需要保护。
韩世忠尽管被封为枢密使,达到了宋朝武将的权力巅峰位置,此时此刻却等于是火线任命,前任枢密使和禁军统领加宦官大太监都跟着赵构出海,一起跟完颜宗弼同归于尽喂鱼了。
留在杭州的禁军群龙无首,先前听闻金兵打来时就逃了一半,如今虽说有韩世忠大捷归来,太后扶立幼帝来稳定人心,可那些临阵脱逃的和心生异念的尚未前来勤王,倒是有些文臣先投贴拜访,都被他一一婉拒。
就算现在的小天子真是他的亲儿子,文武这条线,他还是不能轻易越过。
一旦他踩了线,就会有更多的武将越界,到那时,就真如历代赵宋帝位所忌惮的一样,手里有兵权的武将们会割据一方,王命难以下达,百姓们的日子雪上加霜,大宋江山危矣。
经历过苗刘兵变的韩世忠,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奋勇杀敌,忠义报国的单纯武将了。
尤其是现在幼帝继位,太后垂帘,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各州刺史拥兵自重,若是放任下去,武将势大之后,难保不会再出个黄袍加身逼着孤儿寡母的太后和幼帝让位的武将出来。
他如今是大宋第一武将,手握重兵,如果连他都表现不出对天子的尊重敬畏,就更难让其他武将臣服。
次日上朝的时候,韩世忠位于武将之首,率先向太后和幼帝参拜行礼,虽然现在在杭州行宫之中,不便举行正式的登基继位大典,可应尽的礼数,他率先做到,其他人便亦步亦趋地跟随,并无人敢提出异议。
毕竟,能在金兵一路南下掳掠中逃到杭州的文武官员,依然对赵宋朝廷抱有信念,哪怕风雨飘摇,只要这皇位上一日有人坐镇,就算是个不到三岁的小儿,亦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继续做官,继续以朝廷的名义维持自己的“体面”和家族的利益。
跑路的时候,活命第一,活下来以后,官位权力就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事。
尤其是在这个新朝初立,太后和幼帝都没有心腹大臣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他们的信赖,就能在新朝中站上更好的位置。
毕竟,老一辈的忠臣大都已经成了烈士,能活着跟到杭州的,已经所剩无几。
而金兵从完颜宗弼到手下的十万大军,几乎都已葬送在海上和黄天荡中,经次一役,想必金人短期内不会再想南下来犯,只要能维系住江南的安宁,他们就能继续在朝中做官,稳住大宋江山。
哪怕这江山只有半壁,也胜过再惹来金人报复,成日陷于战火之中,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赵构在逃走之前,本就派了两批使臣前去向金人卑辞乞和,结果完颜宗弼压根不允,甚至在他逃到明州出海之前,还留下参知政事范宗尹、御史中丞赵鼎在明州“接待”金国来使,幻想割地赔款议和,可金人除了唾骂他一顿之外,就是搜刮了各种船只出海继续追捕,号称要搜山检海捉赵构。
谁也没想到,一直在跑路求和的赵构,竟然会在被完颜宗弼追上之时,有勇气“同归于尽”?
虽然大臣们都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可完颜宗弼的船队覆灭,赵构的官船也无影无踪,虽然有人遥遥看到金人的船队追击挂有宋字旗的官船,但也不敢确定赵构一定在船上。
但眼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孟太后出面让皇太子继位称帝,稳定人心,群臣也没什么话好说,毕竟这位皇太子几个月之前就被人拥立过一次,赵构也的确“禅让”皇位给他,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六天,可事后赵构复位依然封他为皇太子,继承人的地位不可动摇,就算赵构只是失踪未亡,以后再回来也不是不能复位。
反正……在众臣看来,幼帝在位,或许比赵构在位还更让人省心。
至少,若是金人再打来,皇帝不至于再丢下众臣自己跑了。
孟太后也不是第一次垂帘听政了,这套路大家都熟,她德高望重,眼下又是赵宋宗室第一人,从不专断擅权,对于群臣来说,这两位都是真·垂拱而治的掌印人,真正的权力还在他们手中,何乐而不为?
这恐怕还是汴京陷落之后,南逃群臣第一次安安稳稳地在行宫中达成一致,真心诚意地向皇位上的太后和幼帝大礼参拜。
毕竟,从今日起,这半壁江山的大宋,真正就是上面这两位帝后与士大夫“共治”的天下。
就在众人礼毕尚未起身之际,忽然听到一阵琵琶乐声响起,琴声急促焦急,每根琴弦都扣人心弦,挑动人的心跳,感受到那种危险将至的压抑和紧迫之情,那音调铮铮有力,犹如疾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
忽而琴音高抛,又急转直下,电闪雷鸣之间,让人随着激烈的变换,有种十面埋伏,无处可逃的感觉,便是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久经沉浮,都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随之心情起伏不定。
在最后一声高音破帛裂金,碎玉投珠般打破那压抑的包围圈后,一道白光从天而降,落在行宫大殿之前,高悬于数十尺的空中,犹如一幅画卷展开,平铺在半空中,足有十丈长,两丈高,上面的山水人物,栩栩如生,正是无数大宋百姓在骑兵的铁蹄下呼号奔逃,却被驱赶斩杀,血流成河的惨景。
与此同时,一个清冽动听的女子声音,犹如天降纶音般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赵构和南宋求和派的官员,总以为他们能像宋真宗一样与金人签订澶渊之盟,花钱买太平,便可以保住南宋的安稳。可金国不是辽国,赵构也不是赵恒,自废武功,自斩功臣求和得来的,是金国得寸进尺的要求。】
【《六国论》中就曾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注1)昔日六国赂秦的教训,如今在南宋,再次上演。】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注2)因为哪怕明知道前车之鉴,可更多的人只看到眼前利益,只求当下富贵权势在手,哪管后人洪水滔天。】
【此时此刻求和卖国的南宋君臣,自以为杀了主战派的将领,就能换来和平,保住江南半壁山河,却不知他们断送了南宋唯一的生机,也断送了华夏文明最繁荣发展的生机……】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知道未来的他们,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第15章
【南宋的最后两位丞相,文天祥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崖山一役,南宋彻底灭亡。】
看到光幕上那个衣衫褴褛的文士背着个六七岁的孩童毅然决然地跳崖投海,身后的文臣武将,士兵百姓,跟着一一跳下崖山,宁死也不肯向身后的敌人投降,连山下的惊涛海浪,都为之悲鸣呼号。
杭州行宫这个临时小朝廷上的文武官员如今尚不足百,都是几经生死才到得此地,却没想到在以为终于可以安定下来,向金人求和商议划江而治时,却一个晴天霹雳,天降神迹光幕展示了他们未来的结局,一个个顿时呆若木鸡,无法言语。
这次的光幕投放高悬于空中,犹如一个球形光幕,360°无死角播放,别说是在行宫中的君臣侍卫,就连行宫外的行人和百姓,都被这不可思议的神迹惊动,纷纷走出家门,爬到高处,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如今这杭州城的行宫本是杭州州府衙所在,位于凤凰山下,周围尚有不少民居楼阁,并未修成与平民隔离的内外宫城城墙。
更何况,就算有城墙,也挡不住那悬挂在天上的光幕直播,惊得一些人疯狂跪拜,亦有一些人在惊诧之余认真地观看了播放的内容,然后都沉默了。
看到在烈火中被焚烧的城镇,被战马和屠刀践踏屠戮的百姓,天幕上的画面,近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甚至有人被那挥舞的屠刀和飞溅的鲜血吓得尖叫痛哭,晕死过去。
这些人中,有的是刚刚从失陷的江北地区逃到了江南,一路的艰辛惶恐尚且不算,能保全家人到达的就已经算是幸运,还有不知多少人都折于途中,有多少人哪怕到了江南,每每午夜梦回,仍然看到的是汴京的血与火。
死里逃生到了江南,没想到金兵又追杀而来,先是搜山检海捉赵构,逼得皇帝君臣与完颜宗弼等人在海上同归于尽,如今又看到这天降光幕中所展示的未来画面,更让人心生绝望,如何能不悲戚哀号。
【联金灭辽,然后被金人灭了的北宋,百年后再次联蒙古灭金,然后被蒙古彻底灭国的南宋,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注1)】
【和平,不是靠妥协让步花钱求和能够得来的。真正的太平天下,要靠文武齐心,众志成城,才能扭转自己的命运……】
孟太后抱着幼帝“赵旉”坐在上方临时布置的“龙椅”上,俯瞰着座下群臣。
“既然众卿都看到神谕,那便传旨下去,下勤王令,无论各州府将官,还是天下英豪,凡能募兵勤王者,无论斩杀金寇,抑或收复失地,不论出身,皆可按军功封赏。”
原本还想劝太后向金人求和的大臣,这会儿看到群情激奋,面对“神谕”,也不敢多说什么。
这勤王令一下,等于将兵权释出,一句“不论出身”,“募兵勤王”,便可让无数豪杰响应,只是这兵权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那些能够募集到兵马的将领,待收复失地,击退金兵后,还肯不肯交还兵权,臣服皇权,谁都不知道。
当初金人进攻汴京时,第一次钦宗尚颁布勤王令,号召各地节度使率兵来援,其中西北军种师道亲自督军,号称率百万西兵来,“东京保卫战”第一次大获全胜,结果宋金议和,金人退兵,皇帝更是迫不及待地解散勤王兵马,连种师道要求追击金军都遭拒绝并免职,还命令地方宋军不许勤王,贬斥李纲,召回种师道回京。
结果种师道悲愤病死,金兵又二次来袭,钦宗一边求和一边守城,可外无勤王援兵,内无能战之士,还听信了妖道请天兵天将来守城的话,结果导致京城失守,二帝被劫入军营,北宋灭亡。
在赵构南渡时也曾召集勤王兵马,可到了苗刘兵变,赵构被吓得魂飞魄散之余,更是忌惮武将掌兵,就算救了他一命的韩世忠,也在加官封爵之余,打发去了镇江训练水师,真正在他手下的不过八千水师,满员不过万,而原本跟随韩世忠南下的兵马都被打散分派各州,防备之心不言而喻。
后来因为金人强势,为了守住半壁江山,赵构眼看着岳家军韩家军吴家军逐渐成形,声望甚至超过了自己,既怕他们真的迎回二帝让自己退位,也怕兵变再现夺了自己的权位,才会不惜出卖岳飞求和,也要保住自己的权位。
而如今,梁红玉果断送赵构和完颜宗弼一起上路,孟太后召集天下勤王兵马,便是不想再重蹈覆辙,更不想让主和派投降派绑住手脚,抽走了大宋君臣将士的脊梁骨。
刚刚从建康阻击金兵后,又赶到杭州的一队人马当中,有个白马长枪的青年,本已是风尘仆仆,疲累不堪,进城后正好赶上天幕直播,一行人都忍不住悲愤落泪,几乎无法控制,便朝着行宫所在行去,到了门口后,便齐齐跪下,高声请战。
“愿为大宋而战,不捣黄龙誓不还!”
起初是跟随那青年的人随他跪求请战,后来城中看过天幕直播的百姓有听闻此事的,也纷纷跟了过来,听到他们泣血求战时,也有人忍不住上前,跟着他们跪倒在地,高声请战。
从一个两个,到十个百个,不知不觉间,从行宫门外,到主城的长街上,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泪流满面地看着那天幕中播放的画面,跟着带头的那青年,反反复复地高呼:
“我等愿为大宋而战,不捣黄龙誓不还!”
那声音如同涓滴汇流,声势越来越大,如同风号雷鸣般,响彻云霄。
就连临时行宫中的君臣,都听到了这澎湃浩荡的呼声。
孟太后问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禁卫军统领派人出去探查后,面色古怪地回报道:“有从建康回来的杜充部将,在城中看到天幕后,在宫门外请战,城中百姓听闻后,亦随之请战。说——愿为大宋而战,不捣黄龙誓不还!”
“好!”孟太后微微颔首,说道:“由此可见,人心所向,亦是求战不求和。来人——将勤王令张榜于宫门外,昭告天下!”
“遵命!”
孟太后又多问了一句:“那杜充部将,姓甚名谁,若有领兵作战之能,可带来一见。”
禁军统领答道:“那小将名叫岳飞,并未随杜充降金,而是率军在建康追击金人余部,在金军溃败后前来杭州觐见。”
“岳飞?”孟太后忍不住朝身后的暖阁方向看了一眼,隔着帘子几乎都能感觉到里面梁红玉的激动之情,当下点头:“宣——”

勤王军中,除了岳家军和韩家军之外,最为亮眼的,是以梁红玉为首的娘子军。
虽说在靖康一役之中,从皇家到民间,足足有七八千女子被送去金军营中作为“赎金”,但在乱军和战火之中,护着家小逃亡江南的人群之中,活下来的,同样也有不少女子。
这些失去家园的女子,甚至比那些放弃防守的官兵更有坚韧更顽强,更有生命力。
她们不光拖家带口地一路逃到了南方,还在这里挣扎着生存下来,杭州城中有近一半的小摊贩,都是从江北逃难过来的难民。
金兵一退,孟太后就宣布临时定都杭州,但并未像赵构一样将杭州改名为临安,而是宣布召集勤王军的同时,仍将汴梁奉为京都,誓要收复失地,夺回京都,绝不在江南苟安。
与此同时,孟太后还降低了商税和田税,免征三年的人头税,朝中大臣们本担心如此一来,国库更加空虚,别说募集勤王兵马,只怕连他们的俸禄和禁军的粮饷都发不出来了。
可没想到,不光是地方官员们大力支持勤王兵马,就连江南的豪商和地主也纷纷慷慨解囊,捐银捐粮捐物,哪怕免去了差役法和人头税,降低了商税田税率,最终收到入国库的钱粮物资,扣去支出外,竟然还有剩余。
户部尚书略有尴尬地报账时,含糊地说先前国库的支出有一大部分是皇家宗室的开销和给金人的岁币,而如今虽然只剩下半壁江山,可是宗室被一扫而空,双方既然都打成这样子,岁币自然也不用再给,反倒是降低了商税后,杭州城中的人口暴增,商业繁荣,积少成多,总收入不降反增。
这一进一出之下,加上少了半壁江山也少了近一半的官员和数十万边军的俸禄粮饷开支,剩下的临时朝廷官员们都是惊弓之鸟,在孟太后面前尚算清廉,这国库自然收支就没有以前那般混乱,反倒有了盈余。
孟太后本身清修多年,根本不在乎什么皇家享受,如今正经皇家宗室就剩下她和小皇帝两人,带的随从一路上死的死散的散,就算到了杭州再安排了人服侍,加上梁红玉留下的亲卫,连杭州府衙现改的行宫都住不满,既然都不打算在这里定都安居,就更没打算扩建皇宫,这钱自然就省下来了。
有钱有粮,募兵就相对容易。
别说完全不懂兵事的孟太后,就连身经百战的韩世忠和再次从军被启用的岳飞,都没打算指望大宋那曾经号称百万禁军的厢军去北伐跟金兵作战。
那些跟着杜充投降的也就罢了,四处逃蹿的散兵游勇,有些干脆变成兵匪,对百姓的残害掠夺完全不亚于金兵。
就连岳飞身边也有一些想联合他一起擒拿绑架赵宋太后皇太子去投靠金兵的下属,当初也差点被他们给坑了,最后岳飞将计就计,先假意应承,再联络心腹反杀了这些叛贼,方才保住了最后这几个忠义的兄弟来到杭州勤王护驾。
只是他们到了才知道赵构已经和完颜宗弼在海上同归于尽,现在继承帝位的是个虚岁才三岁的小娃娃,还好太后深明大义,许以勤王令,准他们招募勇士,对抗金兵,主动请战的岳飞,还当即被太后嘉许,封了个招讨将军的虚衔。
说是虚衔,是因为除了这个官职之外,一没兵二没粮,都得他们自己去筹备募集,好在当初岳飞在南下路上,一路主动进攻金兵小队,救助过不少逃难的官员和百姓,如今听到他在募兵北上,当真是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甚至有个县的人主动捐出可供万人一年之用的粮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