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衙门口,门吏看了她们三人递上的布告,忙往里通传了,说是有人揭榜。过不多时,走出一个缁衣皂靴的差人,到巧儿她们面前站定,左右看了看,瞧着巧儿板儿俱是男子装扮,独有青儿是个女孩儿,便对青儿道:“你跟着我进来,老爷在里头等着哪。”
巧儿闻听忙道:“我们可否同去?”
那差人摆了手没好气道:“官府衙门,岂能任由闲人出入。在这里等着,有事自然通传你们。”说罢,摆了个手势,只叫青儿进去。
青儿为难的看了看巧儿和板儿一眼,因思量揭榜一事所知众多,料想也不会出什么乱子,巧儿便暗暗点了头,示意青儿进去,青儿这才转身跟着官差去了。
巧儿和板儿便站在衙门口静候,无事时就打量着衙门宅子。
衙署大门至门前照壁之间,照例建有一东一西相互对称的两座亭式建筑,一座叫申明亭 ,一座叫旌善亭申明亭内,都悬挂有木制黑漆的牌匾,称“板榜”,由地方政府上 面定期公布本地区的坏人坏事以及如何惩处的决定。 所谓“申明”,就是申明教化,惩莠显恶。 “如不孝不弟、殴骂尊长、**兽行及 一切奸盗诈伪、赌博宰牛、做状唆讼、歃结凶拳者,列名申明亭匾上,每名下俱各注略,一 目了然。亭门仍各做栅栏,使过往者可望而不可入,所以防小人擦去丑名”。申明亭门楹上,还镌有告诫性的对 联——试看真恶人留此现毕生之丑,能行大善事准他洗前日之愆。
和申明亭公布坏人坏事的功能相对应,旌善亭是用来表扬好人好事的场所,也是悬挂几块板榜,只不过底色换成了红漆。
巧儿只管四处打量,板儿也因无事,左右转悠几步,忽然在八字墙前看着衙门贴出的几张布告,仔细瞧了多遍,猛地神色一僵,偷偷扯着一侧巧儿袖子低声道:“你跟我来。”
巧儿不知何故,忙走过去笑问他:“怎么,这回又是哪个字不认识了?”
板儿未接话,只掩口低声咳嗽了两声,避过门吏,将巧儿拉到那布告前,指着上头说道:“别张扬,你仔细看看,上头画的是谁?”
巧儿果真抬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但见黄榜上用笔墨勾勒了一幅少女像,头簪绒花,身穿锦衣,虽不十分相似,却也有七分神似。便是她自己这个当事人,都看的呆了一呆,半晌才低声道:“难不成画的是……”
“嘘。”板儿忙伸手捂住她的嘴巴,附在她耳边道,“此地不宜久留,你先家去,这里我等着青儿就行了,路上小心点,别叫人看出来。”
“嗯”
巧儿在他的桎梏下点了点头,板儿方松开手,觑着门吏打盹,忙叫巧儿离开了。巧儿一路慌张心跳,竟不能相信直至今日那些人还是没能放过自己,不是说兄长贾兰已经官进正七品的提督学政了么?
巧儿越想越心慌,不觉走到村头,素日里见过他的李婆婆瞧她过来,便道:“哥儿从哪里来的?我听说你们家青儿昨日揭榜了,如今怎样了?”
巧儿愣了一下,方敷衍她道:“婆婆,青儿已经去衙门了,还没回来呢,待回来才知道如何。”
“哦。”李婆婆似懂非懂应了一声,又道,“你姥姥怎么也几日不见人影儿,若她有空,叫她没事多上家里坐一坐,老姐妹两个也好说说话。”
“哎,我回去这就跟姥姥说。”巧儿答应了,正走到李婆婆宅子旁,忽又听她道,“哎哟哟,真是作孽,好好地一面墙,看把人家涂洒的。”
巧儿闻说,忙转过去,就见身后昨日贴告示的那面墙上,不知是谁泼洒了黄澄澄的一堆污渍上去,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还能怎么回事?”李婆婆压低声音,神秘兮兮靠近了巧儿道,“还不是杜家干的好事,人家这墙不过是借给官府贴了一张告示,只为了她们家没敢做这门生意,叫你们青儿揭了去,今日一早,杜家的就派了人来,把那粪池子里的屎尿挑到这里,全给泼上去了,都没人敢拦。”
岂有此理巧儿柳眉倒竖,不由起了一股怒气,便愤声道:“这合村上下难不成都要看她杜家的脸色过日子?有这份能耐,如何不去官差面前闹去,如何不自己揭榜?柿子专拣软的捏,未免欺人太过。”
“哎呦呦,我的小祖宗,你快小声些吧。”
那李婆婆已经年逾古稀,最怕沾惹出是非,何况杜家在白水村早已恶名在外,无人敢评议。此刻见巧儿不知死活说了这些,李婆婆又惊又怕,忙摆了手道:“也怪我老婆子多嘴告诉了你,谁想到你是这样的烈性子,小心叫人听去,杜家的又该找你们麻烦了。”
巧儿见李婆婆这样,不由得火气更盛,只是碍着她的面,不好发作一二,只得忍声别过,径自回家去。姥姥看她回来,少不得要问几句,巧儿怕说了布告的事连带着姥姥都不安心,便只说身上不舒服,自去回屋里躺着。
大堂中间悬挂“内乡县正堂”金字大匾,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阁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其左为令箭架,右有黑折扇。暖阁前左右铺两块青石,左为原告席,右为被告席。
且说青儿进了衙门,大抵是年纪小,衙门里又太过严肃,不敢随意乱看,只看那大堂两侧有议事厅,大堂后侧有平房两间,为衙皂房。过衙皂房即至重光门,门上悬挂“天理国法人情”金字匾额。回廊式的走廊,围绕两侧配房,过重光门,两侧有重檐双回廊配房,正面为琴房,面阔5间。堂后院落两侧有配房,前后檐下皆有回廊,正面为迎宾厅。出迎宾厅又一进院落,正面为三堂,左右为回廊式配房。
三堂两侧有东西花厅院,为眷属宅院。三堂后为后花园,已毁。衙内院落开阔幽静,气氛肃穆。院中现有一元代桂花树,青儿跟着那官差一径走到后院,便有一个身着官服的人坐在院子里,与人说笑。
官差便躬身近前,低声回禀道:“老爷,您要见的人小的给您带来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莲落无声绣坊庆新生(1)
那老爷闻声忙停下说笑,转过身打量了青儿几眼,方道:“丫头,是你揭的告示?”
青儿怯怯点头。
老爷便又笑道:“果然真人不露相,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大的志气。”说着,又偏过身,对一旁端坐的穿着白绸镶秀金色缠枝花纹袍男子说道,“公子,你看,忙活了几日也只有这一个应榜的,是不是先探个究竟再说?”
白袍男子蓦地失笑道:“贵处地广人稀,能有人揭榜已经让出乎意料了。”又问了青儿,“几岁的年纪了?家里都是做什么的?”
青儿道:“回爷的话,小女今年尚未及笄,家中父母务农,有一个哥哥在大户人家做帮工。”
白袍男子微一点头:“如此,倒是清白人家的女儿。也罢,既然你敢揭榜,有什么能耐还得让我们见识了以后才知晓。”说着,便命人去取针线来。
青儿不想还有这一招,唬得面色一白,手心一个劲儿的往外冒汗,不知他要见识什么。不多时,从后院转出一个小丫鬟来,梳着抓髻,穿一袭银红衫子,外罩着雪青比甲,俏生生的抱着一个针线笸箩来,问道:“老爷,你看这些够吗?”
那官老爷便探头往笸箩里一看,见各色丝线都有,尚有一匹白绸未动,便道:“够了够了,不过是个小活计,不需那么多。”便叫丫鬟把笸箩送到白袍男子身边,道,“公子,你也看一看。”
白袍男子伸手将那笸箩推开半尺,摇头笑道:“我就无需看了。”就回身对青儿道,“我虽是针黹的外行,可穿了这么多年衣服,也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你就捡着你最拿手最显本事的花样简单绣一个来,以一个时辰为限。我和邓大人在这里等着,你自去绣你的,待好了再来。”
“这……”青儿不由得有些为难,绣个拿手的花样倒是不难,可是绣个显本事的花样就难多了。这针黹上的技巧繁复百出,但是针法就有数十种,她哪里晓得用哪一种才叫显本事,分明是个刁难人的话,怪道巧儿屡次三番的说有猫腻呢。
可是事已至此,好歹也得绣出来,否则岂不叫人看笑话去。躬身应了个是,青儿果然端了笸箩跟着之前来的那个丫鬟走到后院的一个偏房里,静心想了一会子,便捡着自己最拿手的水仙绣了一幅小样。
过了一个时辰,青儿直觉脖子低垂酸胀的厉害,外头候着的丫鬟掐着时辰进来,忙笑道:“姑娘可绣好了?”
青儿将那水仙递给她道:“有劳姐姐了,已经绣出来了。”
丫鬟将帕子似的一幅绣品小样接过去,端在手里仔细看了一看,忍不住夸道:“好精妙的绣法。这水仙虽然简单,难得你有心,把那老茎内芽都区分的那般仔细。”
“谢姐姐夸奖。”青儿微微笑起来,“一个时辰已经到了,还请姐姐带路,前去见一见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