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老太太微微一笑,猛地想起什么似的,向如意吩咐道:“我记得年前有子玉的下峰登门拜访,倒是孝敬了两匹大红羽纱。既然三姐儿爱穿红,就扯些尺头儿给她做斗篷罢……”
想了想,又补了一句的道:“一并连大姑娘、二姑娘、四姑娘每人都做一件儿,也给宝哥儿做一件儿外头穿的小衣裳。倘或还有剩,就给你太太也做一件儿斗篷。”
陈氏不妨尤老太太竟然说出这些话来,忙的起身赔笑道:“哎呦呦,这可使不得。我听说这大红羽纱贵得很,市面上一匹都要六七十金呢。且又浸雨不湿,华贵无匹。这么好的东西,给二姐儿三姐儿岂不可惜了?毕竟那两个孩子还在长身子,过了这两年竟穿不了了。还是给老太太做一身儿斗篷罢。”
尤老太太便笑道:“我这老天拔地的,比不得你们这些年轻媳妇姑娘们,哪里还好穿红着绿的。你听我的话,就这么办罢。叫她们一人裁出一件儿斗篷来,外出走动时别人瞧着也好看。”
陈氏见状,只得谢过。
一时三姐儿将宝哥儿交给春兰,少不得也起身道谢。母女两个又陪着尤老太太说笑一回,直至吃过晚饭,这才抱着宝哥儿并那两匹大红羽纱回了正院儿。陈氏在灯光下看着略有浮光闪映的两匹纱,口内因笑道:“这个老太太,也不知道是抽了哪门子疯,今儿倒大方起来。”
又命秋菊明儿传外头成衣行内最有名的裁缝师傅来,仍旧笑言道:“既是老太太的吩咐,咱们且得办了。等明儿叫姑娘们都来我院儿里量体裁衣。”
说罢,仍笑向尤三姐儿道:“你倒是有命。也不知道哪里对了老太太的脾胃。据我所知,她即便是待她亲孙女,且没有这么大方呢。不过无事献殷勤……我且瞧着罢了。”
尤三姐儿看着陈氏沾沾自喜的模样儿,沉吟一回,疑惑问道:“该不会是……老太太打着嫁妆铺子的主意罢?”
陈氏闻言,不觉一愣。忙地转头问道:“这话怎么说?”
尤三姐儿便笑道:“老太太年轻守寡,这么些年教养儿子抚育孙辈,还得打点应对尤家的亲戚并世交故旧们。仅凭一己孀寡,却能将尤家上上下里里外外打点的不说井井有条,却也没出什么大乱子。妈不会真以为老太太是个糊涂人罢?”
陈氏听了这话,少不得沉吟不语。半日方笑道:“这会子胡思乱想的,究竟没什么紧要。等着老太太出招罢。反正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不拘她要干什么,我先把好处收进来,其余的事儿,到时候再说。”
尤三姐儿闻言,莞尔笑道:“竟没想到妈还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魏晋豪情。”
陈氏撇了撇嘴,笑向尤三姐儿道:“少跟我面前掉书袋。我可不吃这一套。”
至次日,陈氏果命家下人从外头请了手艺不俗的裁缝师傅来给姑娘们量尺寸,因着做过了四位姑娘的斗篷并宝哥儿的小衣裳后,竟不够陈氏再裁剪的。陈氏索性将余下的尺头包好了送给大姑娘做嫁妆,口内仍笑道:“这些尺头若单提出来,倒是不够做衣裳的。待你嫁到宁国府后,倒是可以用来打点人。既阔绰又大方。你留着罢。”
大姑娘见状,忙的起身推辞。陈氏也不待大姑娘开口,一双手按在大姑娘的肩膀上叫她坐了,口内笑道:“听我的没错。就这么办了,你要再说什么。啰啰嗦嗦弄得我好头疼。”
大姑娘见陈氏如此,只得起身道谢,笑着受了。因又说道:“偏了咱家的好东西了。”
陈氏便笑道:“既是咱们家的,不给你们却又给谁去。”
其后几日,乃是家宅闺中琐事,倒无可记叙之处。
转眼便进了三月,人间芳菲,百花争妍。
是日,陈氏正带着大姑娘、二姐儿并三姐儿在家里闲话。刚说到昨儿吃的一道炸鹌鹑味道不错,想吩咐厨房今儿再做一盘来,就听门外有回事人回说“何财家的来给太太请安”。
陈氏心下一动,便知道定是何旺升在外头找铺子之事有了眉目。忙命人将何财家的引进来。
传话儿的小丫头子答应着去了。一时彻身回来,果然引了何财家的进门。
那何财家的先是躬身向陈氏并三个姐儿行了礼,又奉承了几句好听话,这才转入正题。
果然正如陈氏所料,那何旺升于长安城内寻寻觅觅了几个月工夫,终于找到了两处符合陈氏要求的铺子。
两间铺子都在鼓楼西大街上,一间是在东段儿左近,是做绸缎布匹生意的。每月进项倒还不错,有进货渠道,且客源也比较稳定。幕后的大东家因要随夫家到南边儿上任,所以想尽快打发了在长安的产业,也好换些现钱打点上下,做上任后的准备。也有怕鞭长莫及,这边儿的管事弄鬼的意思。
另一间则是卖胭脂水粉香料的,在鼓楼西大街中段儿附近。其铺面的大小同那间绸缎铺子差不多,只是那家香料铺子的少东家因欠了放贷的钱,被人逼债。所以情急之下想要脱手换银子,价格也要的较高。不过胜在地段好,倒也有人问津。
何财家的将这两家铺子的状况原原本本说个明白,便束手立在一旁,等着陈氏的示下。
陈氏回头看了大姑娘一眼,因笑道:“你怎么看?”
大姑娘闻言,少不得脸面殷红,忙低了头摆弄衣带,羞羞怯怯的道:“一切都听母亲的吩咐。”
陈氏闻言,便是一笑。回过头来问何财家的,“这两家铺子都要的什么价儿?”
何财家的见问,忙开口回道:“绸缎铺子连着里头的存货共要价五百六十两,香料铺子要价七百两。”
这个价格倒是比陈氏想的更高一些,不觉皱了皱眉。沉吟不语。
尤三姐儿见状,知道陈氏要同何财家的私下说些话儿,忙起身笑道:“妈不是说晚上还要吃炸鹌鹑么,我这就吩咐厨房做了来。现如今日子暖了天长了,下午不睡倒有些困了似的。我倒要回去补一觉才是。”
尤二姐儿闻听此言,忙也笑道:“大白天的睡觉有什么趣儿。我昨儿看了一本书,里头有一句话我不大东,你过来我念给你,你帮我讲解讲解。”
大姑娘忙的起身笑道:“妹妹们要论书?那我也跟过去凑个热闹,也听听文辞雅言。”
陈氏见三个姐儿如此伶俐通透,少不得笑言道:“既这么着,你们先去罢。到吃了晚饭时再来。我叫厨房再做两道你们爱吃的。”
大姑娘与二姐儿、三姐儿皆笑称是。一时鱼贯退出正房。登时房内只剩下陈氏、何财家的并一应心腹丫鬟。陈氏少不得一长一短的问些买卖行当上的事儿,又问这价格还有没有下压的余地云云。何财家的见问,一一的应了。
且不提陈氏与何财家的如何商议,只说大姑娘跟着二姐儿三姐儿到了二姐儿卧房,心里仍旧悬着操办嫁妆铺子之事,难免有些心不在焉。
二姐儿三姐儿见了,少不得相视一笑。同大姑娘寒暄些闺阁趣事。
至晚饭时尤子玉下朝归府,欣然饭毕。陈氏乃命几个姐儿并姨娘们各自去了,便将何财家的先前所提之事当着尤老太太与尤子玉的面儿详详细细的说个明白。话里话外竟是难以取舍,要将两处铺子全都买下的意思。
尤老太太与尤子玉只想着拿出一千两银子替大姑娘置办嫁妆,闻听陈氏所寻商铺之价格明显超乎预算,不觉心下问难。
不过尤氏母子两个都知道物有所值的道理,也并未因此事而埋怨陈氏如何。
陈氏便笑道:“倘或以我的主意,咱们大把的钱都淌水儿似的花出去了,这会子为了三二百两的斤斤计较,反倒不值。何况那两个铺子我是没亲眼见过,不过鼓楼西大街儿这个地段我是知道的。那地方的铺子,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只怕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
尤老太太与尤子玉闻听此言,不觉有些动心。
陈氏见了,少不得又说道:“何况给大姑娘置办嫁妆,将来也是要给宁国府看的。这么体体面面的,不说大姑娘,便是咱们尤家脸上也好看。到时候大姑娘只怕越发感激老太太与老爷的体恤疼爱之心……大姑娘在宁国府有了脸面,能说的上话,将来还不是得好生帮衬娘家。”
尤老太太与尤子玉之所以替大姑娘说了这一门亲事,为的不过是想要借此机会攀附宁国府。闻听陈氏所言,越发动心了。
陈氏口内仍旧不停,絮絮叨叨的道:“老太太老爷别怪我说话实诚。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咱们尤家为着大姑娘,几千两银子都花出去了。难道还舍不得这一抿子小钱……”
一句话未落,尤老太太与尤子玉相视一眼,早已定了主意。尤老太太因笑道:“我的话果然是不错的。你这个当后娘的不但贤惠知大局,更是满心满意的替大丫头打算,竟比她的亲娘还强一些。我原就说了这件事情由你操持,你既然这么定了,我们自然也是没意见的。”
尤子玉闻言,也在旁附和。又笑向陈氏道:“这一阵倒是辛苦你了。”
陈氏闻听此言,笑盈盈的道:“当不得老太太老爷称赞。这些原是我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