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到了开宴之前,更有礼部奉旨圣人亲赐寿礼,不必细说。
在座宾客眼见陈家如此炙手可热,不免又是嫉妒又是羡慕,险些红了眼睛。还好太子殿下与诸位皇子贵人事忙,不过略坐坐便走了。饶是如此,消息传开后,仍旧有四王八公之勋贵人家备了厚礼亲至陈府,道喜贺寿。
陈家众人不曾想到贺寿之人如此之多,以至于筵宴排设不开,险些怠慢贵客贻笑大方。
危急之时,还好有尤三姐儿灵机一动,趁着诸位女眷陪着老寿星在后宅正院儿拜寿说话的档口儿,且命家中侍女撤了部分席面,在后花园子内摆了自助餐,届时请年轻女眷并各家姑娘们观花听曲儿,偶用饭食,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一时参了场,便有台下未留头的小丫头子捧着戏折子到了阶下,先递给回事的媳妇。这媳妇接了,回身便递给内院总管王嬷嬷。王嬷嬷用小茶盘托上,挨身入帘来,递给冯氏的贴身大丫鬟碧溪,碧溪接了奉与冯氏。冯氏这才托着走至上席。
因太子妃与诸位皇子妃贺寿去后,堂上女眷最尊贵者莫过于才来贺寿的四位郡王府女眷。其中又以南安太妃年高有德,陈老太太自然礼让南安太妃。南安太妃谦辞不过,点了一出吉祥戏文,然后又让北静王妃,西宁郡王妃,其后诸位女眷掂掇着时辰,命随便捡好的唱罢了。
尤三姐儿生性不喜听戏听曲儿,虽陪坐在侧款待堂客,仍旧满是心不在焉。
茶过三巡,因有内急,便向众人道了失陪,且去外头走走。哪里想到路过抄手游廊时,陡闻身后有人叫她。尤三姐儿下意识的回头看时,只见一个打扮成小旦模样儿,涂脂抹粉容色俊俏的小戏子立在当地。眼见尤三姐儿住了脚回了身,登时缓步上前,笑眯眯说道:“原来真是你,我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一言既出,声音清越饱满,竟然还带着些少年变声期的低沉,险些吓了坏了蓁儿蔚儿。登时花容失色的惊呼道:“你怎么是个男人?”
一句话落,又怕引起了旁人的主意,忙的左顾右盼起来。蓁儿更是挡在尤三姐儿的面前,指着那小戏子喝骂道:“哪里来的不守规矩的野小子。你也不瞧瞧,这也是你能随意乱逛的地儿。倘或惊扰了贵客,你是死是活?”
蔚儿也跟着蓁儿骂道:“也不知道管事嬷嬷们是怎么看的人。怎么叫这个臭小子随意乱逛的。”
那少年听了这一番指责,也不以为意。仍旧目光清亮的看着尤三姐儿,满脸希翼的问道:“你还记得我吗?”
少年脸上涂脂抹粉,油墨重彩的,尤三姐儿哪里能看得出来。不过她活了十一年,见过的外男屈指可数。况且又爱串戏唱曲儿的,满红楼梦中也就那么一位——
尤三姐儿挑了挑眉,脱口便道:“你是柳湘莲。”
柳湘莲闻听此言,只觉一股暖流从心底油然而生,登时弥漫周身的舒坦。他有些不知所措的抓了抓脑袋,期期艾艾的道:“方才我在戏台上便瞧着是你,我又不敢乱认。且打量了好一会子,但见你言谈举止皆如陈杉,我才敢确认。只是碍于人多口杂,我又不敢向旁人打听。只等着这会子没人了,我才敢出来。还请姑娘恕我唐突冒撞之罪。”
柳湘莲说着,且目光灼灼的看向尤三姐儿,犹犹豫豫,略带羞涩的问道:“敢问姑娘……究竟是谁家女眷?”
第105章
柳湘莲容色俊秀,身材颀长,自幼勤习武艺,擅长吹笛弹筝,原本也是个风流倜傥的世家公子。
然并卯,当他办成小旦并且一脸的油墨重彩还含羞带怯的问三姐儿名姓的时候,尤三姐儿从心底陡然生出了看到闺中密友的错觉——
面对这么个一举手一投足竟比自己还有女儿家娇羞气息的柳湘莲,尤三姐儿实在不知道原著中的她是怎么一见钟情的。
难道说原著里的尤三姐儿其实是个隐形的……咳咳?
眼见尤三姐儿沉默半日,柳湘莲一腔火热渐渐冷了下来。他迟疑半日,小心翼翼地唤道:“姑娘?姑娘可是觉着在下唐突冒撞,不堪为友?”
“啊?”尤三姐儿回过神来,忙的摆了摆手,开口说道:“这倒不是。在下姓尤,家中排行行三。户部侍郎陈珪便是我的亲舅舅。所以我并没有骗你……”
下剩的话柳湘莲都没听见,就好像一支烟花在心内炸开一般,只顾想着尤三姐儿亲口说的并没有骗他的话……
尤三姐儿打量着柳湘莲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觉莞尔。且知此地虽然偏僻,然陈府今日贺寿,后宅亦是堂客如云,难保待会儿无人经过。倘若被人瞧见了她与柳湘莲厮见,对彼此名声都不大好。因笑向柳湘莲道:“此地人多耳杂。你快些回去罢。莫要惹了旁人的主意,返生口舌。”
柳湘莲闻言,呆愣愣的点了点头。他欲言又止的看着尤三姐儿,想了想,终久没说什么。只冲着尤三姐儿抱了抱拳,转身去了。
一时褪了扮相回至前院儿席上。与席的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王孙公子皆与柳湘莲相熟。眼见他姗姗来迟,不觉调笑道:“二郎怎么来的如此迟晚。这筵席都开了一半儿了你才入席。可得罚酒三杯才是。”
若是平日,柳湘莲早与众人嬉闹起来了。岂料今日却愣愣的半晌没反应过来。还是坐在一旁的锦乡伯家的公子韩琦推了柳湘莲一把,他才回过神来。旋即怔怔的看向冯紫英,开口说道:“冯大哥,你帮我个忙罢。我想去投军,可否请冯大哥替我写一封荐书,让我投到冯老将军麾下?”
一句话未落,冯紫英早已惊得被酒水呛住了。他连连咳嗦两声,放下酒杯,不可思议的向柳湘莲问道:“二郎怎么会突然起了从军的想头?须知我朝律例,男儿要满十八岁方能从军。你今年才十四岁,便是上了战场,难道还能杀敌不成?何况二郎父母早逝,家中唯有你这一脉单传。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可不敢瞎折腾,倘若断了你们家的香火,我岂不成了罪人了?”
卫若兰、陈也俊等人听了,也都忙着开口劝说柳湘莲。岂料柳湘莲生性放诞不羁,心中既定了主意,哪里肯听旁人劝说。因此不但不依众人之见,反而说道:“我今年虽然才十四岁。但我会些功夫,寻常十七八岁的男人,便是三五个加起来也打我不过。我既有这门武艺,自该参军入伍,报效朝廷。倘若来日能因功封侯拜将,也是光宗耀祖了。你们应该帮我才是,何苦劝我呢?”
“可是沙场征战,刀枪无眼……”冯紫英担忧柳湘莲的安危,还想要劝。
倒是一旁静坐吃酒的卫若兰摆了摆手,因笑道:“二郎能有如此雄心壮志,咱们做兄弟的合该帮他。不过话说回来,如今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即便是偶有匪祸横行,却也是蚍蜉撼树,难登大雅之堂。冯老将军镇守西北,西北蛮夷慑于老世伯战功赫赫,这几年虽不敢说秋毫无犯。但那些个小打小闹的寇边也不过是几千兵马出城御敌,驱赶蛮夷之事。二郎若想凭借战功封侯拜将,恐怕去了西北更难。倒是我父亲如今在粤海戍边。因朝廷开海禁鼓励通商的缘故,现如今粤海一带商队众多。海外番夷见利忘义,每每劫掳我朝商队海船,令我朝海商损失者甚重。我父亲这几个月来光是带兵出海清缴海寇的次数就多达三次。你既想要从军争功,不如我写一封荐书你带着去找我父亲。到时候你既有机会上战场,也能叫我父亲照看你一些。”
卫若兰此话一出,柳湘莲自然是欣然笑应。席上众人也被引着议论起朝廷开海之事。因又说到在此之前,民间商贾多聚集在西海沿子一带出海通商。哪里想到去岁西海沿子番夷寇边,糟蹋民生。圣人龙颜大怒,不但命朝廷大军前去西海沿子支援南安郡王,更是在打退了番夷之后封了西海沿子的海路和互市。所以才搞得如今海商都从粤海一带出海经商,卫若兰的父亲卫老将军也是因为此事猝不及防,并不曾想到海商过去了海寇也跟着过去了……
“哎,你们说朝廷如今封了西海沿子又在粤东开了海禁。那将来西海沿子的海禁会不会也开了?”
“应该会罢?只要粤东的海商回来之后当真能赚到钱!”陈也俊用筷子夹了一口水晶肘子,一壁吃着一壁说道:“财帛动人心。更何况如今朝中国库空虚,圣人也没银子使。”
陈也俊话未说完,韩琦也跟着笑道:“可不是么。这年头便是皇子皇亲,也不犯着跟银子过不去。不过相比起这个,我倒是更在意朝廷鼓励民间商贾竞争修路之事。听说从长安到平安州的那一段官路已经快修好了。到时候往来一回快马疾驰也不过是一天一夜的工夫,倒是比从前快了三倍有余。不过听人说到时候在这条官路上往来之人都得交银子才能过,如果不肯交银子,就不让走官路呢!”
一句话落,众人轰然笑道:“这才叫‘买路钱’呢。”
有人把这事儿当成笑话看。也有人不以为然。其中便有席上一人开口冷笑道:“这可真是荒唐。泱泱我朝何等尊贵,如今却沦落的如同山野匪类一般向百姓收取买路钱。圣人云不得与民争利。我瞧着如今这些官员仕宦都忘了官威体统,一门心思钻到钱眼儿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