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隐隐引起了诸侯们的共鸣。
是啊,以前的纣王多好,什么七年不鸣一鸣惊人,都是谣言,一惊人就将诸侯在殿上砍了?这算什么事啊!
诸侯们比谁都清楚纣王在干什么,每次都在针对诸侯,企图削弱他们的势力。
礼敬诸侯啊!
大商六百余年,无不是天子与诸侯贵族共治天下。
如今纣王不仅去了天子号,自号始皇帝,强行位高于诸侯,更是直接对他们动手了!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黎侯一剑封喉!
看着诸侯们交头接耳,群臣似有不悦之色,姬昌长叹一口气,继续道:
“陛下亲近奸邪,不修政道,醉酒上朝,沉湎酒肉,日日升歌;大肆凶顽,殿斩诸侯,人道乖和;兄弟阋墙,王兄反叛,慈爱尽灭;挥霍无度,酒池肉林,不知廉政;四纲已去其三,臣姬昌添为西伯侯,当廷忠谏,只求陛下能全君臣大义,不至纲常尽污!”
“臣不避斧钺之诛,献逆耳之言,唯愿陛下悔过自新,削皇帝之号,重修君王与诸侯之好,则诸侯仰服,文武欢心,朝纲整饬,宫内肃清,陛下自能坐享太平,安康万载,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臣临启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疏以闻,望陛下纳谏!”
张桂芳不服,他看着一脸忠臣模样的姬昌,总觉得这家伙心里还瞒着事儿。
他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纣王,于是再次大吼,重复道:“陛下,臣张桂芳知晓忠义何物,只请往黎地,若西戎联合而至,请为陛下拒之,若无皋戎举族而来,请为陛下吞之!”
这次,声震大殿。
他要告诉所有诸侯,纣王是有支持者的。
声音振聋发瞶,一排又一排大臣拜下,有方相、方弼,有费仲、尤浑,也有商容、鲁雄,他们虽然同样无言反驳,但并不妨碍他们选择支持纣王。
闻仲盯着地上的尸体与纣王看了许久,沉声道:“陛下非是尔等诸侯臣子能够非议。”
姬昌却是没搭理闻仲,对着张桂芳调笑道:“张将军乃匹夫之勇,四夷之危又岂是如此简单?黎侯虽死,但话却没错,古今之人不同,然诸侯之心相同,陛下杀黎侯失诸侯之心,西戎东进,天下不稳,当今大商,乃危商啊!”
这时浓眉大眼的李靖踏步上前:“靖曾听闻尧帝于路上,见有犯人获罪,尧帝一问之下,发现犯人行偷窃之事,尧帝问其由,犯人称天旱已久,无粟可食,不得已而为之,尧帝听完便要求将犯人放了,自陈过失,其一,因为他无德,上天久旱不雨,其二,是他没有教导百姓,才有人行偷窃之事,尧帝至诚反省,诚心感动天地,于是天降甘霖。”
姬昌疑惑,李靖用典,似乎是在说黎侯虽然有过失,但却是因为纣王不为大局考虑,才出言过激,情有可原。
姬昌想了想,当时纣王在陈塘关提出万方有罪时,曾亲手正法李靖的亲子,李靖一定心有怨气,这么一想,倒也合理。
于是乎,他赞同道:“李总兵之意,昌自然懂得,黎侯有罪,但不至死,陛下更应该与尧帝一样,反思自身,自陈罪过才是。”
李靖猛地挑眉,环视四周诸侯,道:“天降甘露后,犯人依然行偷窃之事,此非君王之过。”
“今日曾数次言古今之人不同,然诸位可知古今刑罚亦不同?古时有罪之人一脚穿草鞋一脚穿常履便可替死刑,诚心改正,至成汤先王时,更改刑律,断指、断足和断头堆积满阶,被处罚的人们方才服从,而今法度不明,人不畏法,诸侯不敬法,乃至有黎侯之罪!”
“黎侯不尊法令,以人殉父,其罪当诛!以下犯上,冒犯君王,其罪当诛!外通戎敌,出言相逼,其罪当诛!”
“今法制不明,法度不严,百姓农耕而不能温饱,将士立功而不能得爵,强弱之势古无定则,天下之道不在朝中空谈!”
“务求正法严刑激励朝野士气,四纲之下各有法令,令行禁止,有罪共罚,有功共赏,朝野酿成浩然正气,国家不怒自威,加之商人厚重坚韧,大商必将无惧四夷!”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令必行,禁必止,法贵时效,法贵公平,法立如山,但安天下,法度在前罪不改刑,法外无恩减刑溃法。”
“以往诸侯多有私心,民不信官,君不信臣,圣王当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君王不重义而重法,方能严法度以强国,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日血溅大殿,陛下斩黎侯以立法,法必严行必果!”
“今大商外有四夷环绕,内有不臣奸贼,此是为危商……”
也许别人口口声声称要严令法度,没什么人信,但李靖不同。
李靖贵为一关总兵,地位不比诸侯低,亲子哪吒杀人犯法,按照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时纣王在陈塘关,不仅没有任何纵容,反而声称万方有罪罪在万方,在李靖面前,将哪吒就地正法。
现在李靖的态度很明显,他站在纣王这边,一个看着亲儿子在自己面前犯法身死的人,喊出严令法度,喊出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内心所想很真实,言语极有分量。
李靖在殿中走了一圈,看着呐呐不言的诸侯,高声道:“诸位又安知危商不会在陛下手中变为强商?”
殿中一片安静。
半晌后,李靖拜道:
“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陛下斩黎侯以正法度,杀的好!”
“臣李靖不才,欲为陛下行变法之事,肃清朝纲,强我大商国力,身死亦无悔!”
……
第135章 老谋深算商纣王
商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毕竟现在不是大一统时代,诸侯也不完全是大商下属。
诸侯基本保有很大的自主权,虽然商王对以朝歌为中心的王畿地区有着绝对掌控,但对诸侯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商王与后世的君主有着较大的差别,事实上应该算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严格来说,诸侯就是一个个半独立的政权,不是完全的上下级,大概相当于关系更紧密的朝贡国与宗主国。
历史如此,演义里也是如此。
比如演义中纣王捏造罪名砍了姜桓楚、鄂崇禹,这俩人的儿子二话不说就反了,一点犹豫都没有,因为商王杀诸侯,而且还是四镇诸侯之一,这在他们看来太过分了,商王根本没资格杀他们,这根本不能忍。
也就是说,在诸侯们的看法中,商王实际上是不能给他们定罪的,除非真的大到一个地步,比如谋反之类。
所以姬昌才会谋划着翦商,自己老爹死的太憋屈了,被商王关起来以莫须有罪名弄死的,要不是后来继位的帝乙嫁妹和亲,他已经反了。
可即便这样,也都被其他诸侯看了好几年笑话。
正因此,子受才会以杀黎侯来补救,黎侯是小诸侯,而且刚继位,影响力不大,加上黎侯本身就以下犯上犯了错,只要罗列罪名,过上一阵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砍了。
而当朝杀黎侯,没有罗列罪名,并将时间提前,差不多就是诸侯的容忍极限,会骂,会引来众怒,却不会造反。
可偏偏李靖窜了出来,弄了一套刑法说辞,还说的头头是道,声称要变法,显然有备而来。
所有诸侯都被李靖震慑住了,他们都觉得纣王一举一动,是计划好的,甚至提前得到了以李靖为代表的各关总兵支持。
而各管总兵手握大量兵马,就是商王悬在诸侯头顶上的一柄剑。
诸侯们开始思索,却发现了更大的阴谋,这一切竟然从他们刚进入朝歌的时候,就开始了。
首先,便是马场。
土方遗留下了大量马匹,经由赛马与赌马的训练甄选,培育了不少良马,朝歌也新添了大量骑兵。
而马场就在朝歌城外,每七日还大肆举办赌马,人人都能看到,诸侯不是瞎子,这些根本不是秘密。
马匹与骑兵是各地诸侯都没有的,一支骑兵能带来什么不言而喻,看看西戎有多强就知道了,骑兵的机动性不是寻常步卒能比的。
这是纣王给他们的下马威,我有马,有骑兵,你们没有!
其次,是足球赛。
足球的好处不言而喻,已经有许多诸侯盘算着怎么搬回领地,一隅之地便能练出强兵,操演军阵,真乃治国之道。
可再一想,这是纣王在向他们展示商军精锐,雷开、方相皆是良将,纣王对球赛的解说,一举一动甚合兵法,得军阵之要,更有名帅之姿。
纣王亲自与踢球,则说明与士卒关系紧密,做到了对军队的完全掌握。
有强军,有良将,自己更稳固抓牢军权,军容之盛,这是红果果威胁啊!
再次,是戏曲。
当时听戏的时候,诸侯们都没怎么往深处想,就连姬昌,也只是想到了戏曲对百姓的煽动性。
实则不然。
诸侯们纷纷回忆起戏曲中夏伯侯被杀的一幕,以及人群之中大呼“杀的好”。
他们早该想到。
无权处置诸侯的君王,为什么在戏里会派兵入侯府,更直接下令处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