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青衫取醉)


所以,方士用一个读书人想在这个方面驳倒盛太祖,那确实是想多了。
楚歌冷笑一声:“继续说你的第二点。”
方士用额头上微微冒出冷汗。
他开始意识到,说服盛太祖这件事情,没他想的这么简单。
但事已至此,也只好继续说道:“臣以为,空印一事是惯例,由来远矣,陛下不知,因为是欺君罔上,实则乃是定制……”
楚歌点点头:“定制?
“好,那朕问你,这是哪一朝哪一代的定制?
“是燕?楚?魏?还是梁齐?哪一朝?”
方士用不由得愣了一下:“是……是……”
磕绊了半天,却始终没能说出一个准确的朝代。
楚歌呵呵一笑:“不好说?那朕替你说了,这是北蛮的定制!
“实物税古已有之,难不成梁、齐也都是用空印?
“这空印本就是北蛮遗留的陋习!
“北蛮之治天下,风移俗变,九十余年!无志之徒,窃效而为之,朕竭语言、尽心力,终岁不能化!
“尔等官员,学哪一朝的定制不好,一定要学北蛮的定制!
“这是也希望大盛朝九十余年就天下大乱吗?!”


第178章 非与士大夫共天下
方士用的脸色变了变,张了张口,但还是没能想出说辞。
楚歌的这番话说的很清楚,他很难反驳。
空印这种操作方式,本来就是北蛮留下来的陋习。
北蛮对地方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十分松散的模式,所谓的“以宽失天下”就是如此。
北蛮并不在意地方胡搞瞎搞,只要定期缴纳一定的赋税就可以。所以地方官员在这种极度宽松的环境下,才开创性地想出了“空印”这种操作方式。
如此一来,地方想怎么横征暴敛都没问题,反正只要给朝廷上供该有的一份就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北蛮没过几十年就被赶回了漠北,也是为什么此时还有许多地方上的世家大族,认为自己是北蛮的臣子。
就是因为在北蛮的治下,他们过得实际上太舒服了。
在大盛朝建立之初,许多地方官员都曾是北蛮的臣子。
由于北方尚在用兵,地方上的事情也千头万绪需要处理,所以大盛朝也只能大致沿用北蛮时的一些制度,总不能一上来就全部推翻,得徐徐图之。
后面慢慢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推行全国。
但很显然,空印这种潜规则不在其中。
而很多地方官员仍旧一厢情愿地用旧时的操作方式,实际上就是因为北蛮数十年的统治,让这些官员过的过于宽松、无法无天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而空印案,本身就是为了刹住这种歪风邪气。
方士用还是有些不服,他想了想,又说道:“但是陛下,自立国以至于今,从未有空印之律,有司、丞相不知其罪,今一旦捕而诛之,何以使受诛者甘心而无词乎?”
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朝廷事先并没有相关立法,无法可依。
既然从来没有律法规定空印应当如何处理,相关的部门也不知要如何论罪,所以就不能论罪。
楚歌看着方士用,微微点头。
终于,这第三点总算是有一点杀伤力了。
但对他来说,想要驳倒这一点仍就不难。
楚歌反问道:“律法中确实没有规定空印应当如何处置,如此看来,你说的似乎确实有几分道理。
“那朕问你,朕定制时,账目如何造册、如何比对,相关细节是否清楚?
“所规定的实操环节,与空印的操作方式相比,有任何的共同之处吗?”
方士用愣了一下:“这……”
楚歌说得很清楚,律法中确实没有规定对空印的处罚,但对于地方的账目如何造册、如何递交户部进行数据的核验、核验出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可是说得一清二楚。
毕竟这种事情如果不说清楚的话,官员们也很难按照相关的规制去办事。
而空印的这种操作方式,显然与之前有明确要求的造册、核验的流程,是完全不相符的。
盛太祖已经规定了各级要如实上报所缴的税款数字,最后再拿到户部进行核验,核验无误后方可盖章。那么如果用空印的方式来操作的话,各级如实上报数字还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看各地交上来多少、户部和地方商量着填个数字不就完了吗?
也就是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空印这种行为要如何处罚,但这一行为很显然是严格违反相关规定的,这确凿无疑、无可辩驳。
楚歌继续说道:“你说,空印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没有明文规定空印者该当何罪,那就不该治罪,不觉得荒谬吗?
“朕问你,为官者,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还是法无名文即不可?”
方士用愣了一下:“这……自然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楚歌面色一寒,猛地一拍桌案:“胡说八道!
“法无禁止即可为?律法条目林林总总,怎么可能将官员的一切行为全都囊括在内?若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各级官吏都能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那还不反天了?”
方士用还是不服,说道:“陛下!天子与士大夫治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楚歌冷然道:“朕非与士大夫治天下,而是用士大夫治天下!士大夫治不了天下,朕既能自己治天下,也能用别的人来治天下!”
方士用不由得愕然,许久之后才震惊道:“陛下此言,与独夫何异?”
楚歌有些失望地微微摇头:“拖下去!
“传旨,与空印案有涉的官员,主印官斩首,副印官杖刑流放!”
尘埃落定之后,一系列画面如同走马灯一样在楚歌的面前呈现。
数百名官员被问斩,还有数百名官员被杖责、流放。
方士用也在杖责、流放的官员之中。
而这其中有不少被卷入空印案的官员确实没有太多的贪污行为,以古代的道德标准来看算得上是好官。比如那个方士用。
支持方士用的人不少,可以预见的是,为来必然还会有很多文人为方士用鸣冤,将空印案定为一桩冤案。
但对于楚歌或者是真正的盛太祖而言,都不再重要了。
在楚歌面前,出现一行字迹。
【大盛朝国祚:二百八十年】
看到这行字迹,楚歌脸上总算是浮现出一些笑容。
有效!
相比历史上真实的国祚,稍微延长了那么一丢丢。
虽然延长得很有限,但也总算是延长了。
之前南北榜案的时候,楚歌也尽力进行了一番操作,但大盛朝的国祚一点都没有增加。
几次明知故犯地搞出错误操作,国祚的反应也很真实,直接腰斩了。
这说明,他的那些自以为有用的操作都是细枝末节,对延长国祚这件事情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而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楚歌对空印案整体的处置方式还是与盛太祖当年的处置方式差不多,但做出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这或许就是国祚稍微有一点点延长的关键。
“我制定了一个耗羡归公的策略,这个策略相比于盛太祖时的计税方式显然是有一些进步的。但再好的策略,到了一百多年后肯定也会逐渐变形。
“此外,我跟方士用的这番对话,应该也会有一定影响。
“因为我此时代表盛太祖说的这番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盛太祖的治国思想,这会影响后代皇帝的治国理念。
“虽然还是免不了会出昏君,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能稍微延长一点点国祚。
“看起来,皇帝这个身份的扮演确实与我想的差不多。
“如何处理这些案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理清大盛朝初年的朝堂局势,想清楚盛太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根据此时的具体情况去解答。
“如果我没能想清楚这一点,那么在反驳方士用的时候,早就已经词穷。
“如果无法说服方士用,自然意味着盛太祖的治国理念不够清晰,最后的国祚肯定也会大幅减少。”
楚歌一番分析,越发笃定自己的想法。
他与方士用的一番争论,其实核心问题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皇帝是否对基层的情况足够了解。如果不了解,那就很容易会被官员忽悠。就比如方士用说的“往返动辄期年”的事情,如果皇帝不知道这些地方到京师实际上只需要不到一个月,那就很容易会被绕进去,只能用官吏们倾向的方式去办。
官吏们确实省事了,但久而久之,这种“省事”的背后会被凿出多大的舞弊口子?那可就不好说了。
第二个是,皇帝到底是跟谁共天下?
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话有毛病吗?
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
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在“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与百姓共天下”这两个选项中二选一。
但实则,这两个选项都不对。
与百姓共天下,虽然听起来好听,但实际上却不符合基本规律。百姓是被统治阶级,皇帝和士大夫是统治阶级,皇帝怎么跟百姓共天下?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士大夫光明正大地喊出“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以此来忽悠皇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