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这样,秦元清才会在酝酿着三十校联盟,毕竟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华夏的名校,不是只是充当国内的名校,更应该是世界名校,是真正的双一流名校。
结果秦元清还没有接到电话的时候,就接到一个上级的电话。
“秦院士,不知道明天您有没有空,一起参加渤海隧道计划会议?渤海隧道计划,你应该听说过吧?”电话里面,领导的声音充满着沉稳。
“听说过!”秦元清说道。
渤海地处华夏大陆东部北端,和鲁省、辽东省、冀省、TJ市三省一市毗邻。
鲁省半岛与辽东半岛犹如伸出双臂,将其合抱。
渤海风景优美,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
但同时,由于渤海本身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导致了许多的不便。
最明显的,就是在交通上。渤海是个半封闭的内海,渤海海峡横亘在鲁省半岛和辽东半岛两大半岛之间,成为鲁省乃至华东到东北地区天堑般的存在!
同时导致了交通运输的极为不便,举个最简单的数据。从齐东省的烟城到辽东省的大涟,直线距离仅有165公里。165公里,两个小时的车程而已。
但是呢?
由于渤海海峡的存在,两座城市只能隔着海峡相望,触手却不可及。
想要过去?可以!
你要绕道。
绕多远呢?1980公里!
足足十多倍的差距。
渤海海峡就像是一道天堑,彻底隔断了两地的交通。而渤海隧道计划,就在此情况下,应酝而生。
所谓渤海隧道计划,简单来理解,就是为了连接渤海海峡两岸,打通华东至东北的快捷交通路线。
上个世纪的时候,那时候人们对于快捷交通的需求并非那么强烈,在加上技术层面的原因,国家并没有打通渤海海峡两岸的交通的打算。
但进入千禧年以来,随着技术层面的提升,以及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计划逐渐被提上日程。
2005年,第一个专家组成立,展开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
2008年,第一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研究会议召开。
之后每隔一年,这个会议都会召开一次,讨论项目施工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建造方案。
但由于该项目耗资巨大,预计总投资高达两千多亿人民币,国家方面一直对于该项目的施工处于暧昧态度。
对于专家组提出的方案,既不否定,也不给予肯定答复。
毕竟,两千多亿人民币,足够在烟城和大连之间再修上三条铁路了!
因此,该项目目前就处于暂时被搁置的状态。
“秦院士,你对渤海隧道计划有听说过最好,明天渤海隧道计划会议,将会决定要不要上马该计划,该计划将会存在哪些技术难题,到时候还需要秦院士你给我们提供一些专业建议。”领导笑着说道。
“行,我们什么时候出发?”秦元清问道。
“晚上七点,到时候我让人过来接你,我们晚上就去烟城市!”领导说道。
“行,到时候到沙河校区接我吧。”秦元清答应下来。
挂了电话,秦元清露出若有所思之色,看来这是国家想要上马渤海隧道工程了,不然的话领导怎么可能亲自参加会议,要是处于论证电话,还没有决定投建,上级顶多派个副职的主任参加,而不是直接可以拍板的领导出面参加会议。
不过想想秦元清也就有些明白了,这些年得利于京城的大发展,整个京津唐发展非常的迅猛,再加上东三省每年保持15%的经济增长速度,至今已经有6年了,东三省经济日益活跃,打通京津唐经济带与东三省的联系,毫无疑问已经显得很有必要。
当然,要建设一条大概165公里的海底隧道,也没有那么容易,所涉及的投资额高达2000亿元,上级也得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建议,所以上级领导直接邀请秦元清参会。
秦元清也不得不感慨上级的大手笔,要知道如今华夏正在进行的大项目可是很多,先不说刚刚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的港珠澳大桥,就说目前刚刚投建的10座大型水电站、10座三代核电站,那投资数以万亿计,再加上各个高铁的建设,在基础建设方面那是真正的大手笔。现在又想要上马渤海隧道工程,这更是至少2000亿元的大项目。
再看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全在华夏!高铁,成为华夏的一张闪亮名片!全世界数量最多的4G基站,也是数量最多的5G基站!全世界最长的桥梁等等,也都在华夏。
基建狂魔,绝对是让世界都惊叹的。
秦元清将自己的事情安排了一下,随后就开始相关的资料,包括渤海隧道计划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渤海的水文资料以及周边省市的规划情况。
这些基础资料他都得了解,不然的话说出话就是无凭无据,不具备说服力。以他的身份地位,提出的建议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也许他提建议建设渤海隧道,那么上级就会拍板投建渤海隧道工程。若是他提出反对意见,十有八九渤海隧道连十四五都不会列入,至于什么时候就谁也不知道。
他得必须为自己的任何建议,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所以他对于提建议都是必须非常慎重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 渤海隧道计划会议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是建在岛国津轻海峡的青函海底隧道,全长53.85公里,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里,从1964年动工至1987年建成前后用了23年时间,这一条隧道主隧道全长53.9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路上部分本州一侧为13.55公里,北海道一侧为17公里。这条隧道建成并通车,结束了东瀛本州与北海道之间只靠海上运输的历史。
一直以来,青函海底隧道都是东瀛建筑史的骄傲,被东瀛视为高科技技术的象征,与东瀛的高铁一样,不断对外宣传。
而毫无疑问,一旦渤海隧道投建并建成,以它一百多公里的长度,超过青函隧道成为世界第一海底隧道,简直是轻轻松松。
到时,华夏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的让世界瞩目成就,必然会有渤海隧道一个!毕竟论起施工难度之大,这条渤海隧道还会在港珠澳大桥之上。
秦元清查看了一应资料,这渤海隧道计划,当真是一个国家级的浩大工程,计划投资两千亿元,可以说在单个工程项目上这估计就是见过来最大的投资金额,毕竟当年的三峡大坝项目总投资也只不过九百多亿元,之所以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达到2000亿,那是包括移民安置、征地等等。
就如现在还在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预计在竣工时总耗资也差不多一千亿出头。
也就是渤海隧道的投资,足够修建两条港珠澳大桥了。
况且,2000亿元只是预计投资,往往这样的大型项目,后期追加投资是常有的事,说不定最后总投资都会奔着3000亿元甚至是4000亿元都有可能。
之所以造价这么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底隧道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造价自然也比桥梁要高了许多。
“国家现在的手笔真是越来越大了,大手笔开始以2000亿元作为分界点了!”秦元清暗自感慨地说道。
雅鲁藏布江流域三座大型水电站,投资也是2000亿元,虽然说各种纷纷扰扰,可是在华夏坚定的态度和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三座大型水电站还是进入施工阶段。十座三代技术核电站,投资其实也是按照2000亿元作为起点。
现在,还要加上这次的渤海隧道计划!
这些大型基建工程,毫无疑问都是国家力量主导,私人公司根本不可能投入在这种建设周期长、回收成本周期长的项目上,而且施工技术也基本上掌握在国企手中。
所以别老是骂国企,国企确实做着很多国计民生的事。
晚上的时候,一辆车来到沙河校区接秦元清,经过一番身份验证后,秦元清上了车,抵达机场后与上级领导一起汇合,来到了烟城市。
第二天早上9:00整,秦元清和领导一起迈入会场的时候,稍微一瞥,顿时已经明白国家的决心,不出意外的话,将会上马渤海隧道工程。
看看这次的专家团,除了秦元清外,十位华夏工程院院士,七位华夏科学院院士!
会议室中,其他人看到陪同着领导进入会议室的秦元清,一个个都露出惊讶之色,随后都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会议主持人鲁省的一位领导,介绍着专家团,除了多达十八位院士外,还有五十八位各大高校教授,七十九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铁隧道集团等国字号大型企业的总工、副总工之类的技术专家,整个会议室超过了二百人。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次的渤海隧道计划会议,与以往的会议不一样了,规格上都提高了二个档次都不止。
以往的渤海隧道计划会议,也有院士参加,但是大概就是二三位、三四位的样子,主持会议的多是地方市领导,可是这一次却是鲁省相关领导主持会议,还有更高级别的领导参加会议,而且连秦元清这位华夏科研领域旗帜性人物都来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