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人才,才是属于京城的未来!”秦元清说道。
在秦元清看来,产业转移是历史大势,一线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的低端产业都会往中西部转移或者往东南亚转移,因为这一类的工业附加值太低了,对于人工成本很依赖。
当然也不可能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因为低端制造业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要是没有这些低端制造业,华夏庞大的底层人民将会有大量人失业。
而目前来说,中高端制造业分布在东北三省、皖省等地方,东部沿海地区也在进行着产业转移,升级工业。
目前华夏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阵痛中,一部分企业主适应不了时代开始破产关闭,一些人则是回乡反流。
而西安、成都等地依靠着航空制造业,发展非常迅猛,形成了区域中心,成为中西部大开发的发展引擎。东北三省,则是依托于航空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汽车产业及农业,成为如今华夏经济最活跃的地方。
魔都依旧耀眼,在成为华夏金融中心后,开始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在与鹏城的竞争中已经取得先机了。羊城、鹏城则是民营企业的大本营,靠着前期的优势与积累,进行着工业升级,科技、中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为主,辐射整个东南亚,甚至那里的超算中心,也是为东南亚和南亚提供大数据服务。
秦元清其实认为,京城是适合发展旅游、文化、政治、科技、教育以及研发中心,制造业并不适合京城。
陈校长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作为即将赴任,这段时间陈校长实际上也是对于京城发展有所思考。
京城的地位,实际上是有些尴尬的,京津唐中心虽然得利于中高端制造业的突破,发展一摆颓势,丝毫不下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但是京津唐也有一个弱势,那就是气候,降雨量并不高,使得水资源不足以支撑太多的人口。
而且中原省、冀省等地方以前穷得跟鬼似的,人口又多,现在开始发挥着人工成本的优势,使得不少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出现自发的转移。
“秦院士,你刚才所说的可控核聚变,大概什么时候能实现?”陈校长问道。
“约莫十年左右时间,目前处于可控核聚变诞生的前夕。”秦元清淡笑说道:“以前我曾经说过,可控核聚变从理论上已经没有问题了,现在就是积累问题,相关材料、技术人类还有待积累。”
“陈校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而我们就是率先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我们错过了前面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牺牲很多,终于抓住它的尾巴!而现在,我们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秦元清说道。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而目前实际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因为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量子信息技术、清洁能源都已经诞生了,只是因为还属于蓄力阶段,普通人还感受不到而已。
看看人工智能,直接让华夏互联网成为世界互联网的王者!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都会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按照以往情况,一次工业革命,创造的财富都会超过前面之和。这一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是不例外,甚至毫不客气地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将进入完全体的母星文明,进入航天时代。
“水木的情况您也清楚,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几年时间水木就可以进入世界前十名校,而且这还是一些西方中心思维作祟。”秦元清淡笑说道。
要是真的公平公正的评比的话,水木大学今年就会进入世界前十,甚至是世界前五名校,因为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水木大学都已经足够强大了。
只是因为这二三百年一直是西方为中心,思想作祟,使得华夏饱受各种歧视和不公平。
但是这种都只是一时的而已,在绝对实力面前,这些思想作祟迟早都会被撕成碎片、碾压为齑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校长笑了起来:“有了你的这番话,让我的思路清晰起来,正如你所说,我们华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是势不可挡,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京城实际上有了更好的发展前程,现在要做的其实就是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陈校长笑着说道:“之前迷茫、纠结,实际上是有太多选择,做不到舍。老祖宗关于舍得的说法,确实是充满着智慧。”
秦元清也笑了起来,实际上高层对于局势的发展是非常清晰和准确的,提出了生态战略,将环境保护再次提升一个层次,开始大力整治环境。如今闽省等三个省份的生态水系就是一个试点,治理河流水系。
不仅仅如此,其他地区也都开始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包括一些去落后产能、去产能之类的做法,都是生态战略的一种措施。
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这些口号,都是足以见精英们对于华夏发展阶段的清晰认知。不断地深入改革,不断地增强学习和提高认知,都是为华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准备。
第三百八十一章 渤海隧道计划
“大佬,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建议大佬你开个学术报告会,大佬你看是不是开个关于霍奇猜想的报告会?”秦元清的学生看到秦元清进入教室,迟疑了一下,说道。
这一次秦元清关于霍奇猜想的论文,与以往的论文都不一样,以往的论文一出来,相关领域的博士生基本上就看得懂,哪怕是有个别困难的,世界顶级数学家也看得懂,往往论文发表没几天,就会有世界最顶级数学家站出来承认论文成果。
可是这一次完全不一样,这一次秦元清的论文非常难懂,比之当年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论文还要难懂,至今论文发表已经有一个礼拜,但是愣是没有哪个数学家或者数学研究所站出来承认这一成果。
这与以往秦元清的数学论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数学界怀疑这篇论文是不是真的秦元清所写的,实在是太诡异的。
殊不知,这是秦元清有意为之的,因为霍奇猜想涉及到空间相关理论,甚至于反重力有莫大的关系,要是别人研究透论文,从而搞出反重力或者在导弹发射上有着历史性突破,那么对于这个世界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需要,要是大家现在都没有人明白,那么我举行学术报告会,大家也会听不明白。”秦元清微笑说道:“看得懂的人,终究会看得懂,看不懂的人不是一场学术报告会能够解决的。”
秦元清也猜不透,数学界大概会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对霍奇猜想证明论文的论证,又能用多少时间发展出空间拓扑学、空间几何学等新型发展方向,又能多久发现这与反重力有关。
如果不是格罗滕迪克突然走到人生尽头,秦元清不想格罗滕迪克带着遗憾离开人世间,秦元清不会这么快发表霍奇猜想的证明论文,作为回馈格罗滕迪克当初赠送他手稿的礼物。
当然,他这么做,也是对格罗滕迪克这位伟大数学家的尊敬!
当初要不是格罗滕迪克的性格,使得他没有将精力都放在数学上,也许格罗滕迪克也可以达到他这一个高度。
秦元清检查了一下众人的功课,又解答了学生们一些问题,秦元清才离开,他对于自己底下的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而不是手把手教,他会偶尔出一两道题,然后学生们要解题就得查看大量的书籍和论文,从而解出正确的答案。或者说,像其他数学教授请教。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他终究无法教他们一辈子,所以他觉得他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拥有这一份能力,他们日后的学术生涯也会好走一些,能够走得更顺利一些,走得远一些。
这些年从他底下毕业的学生,一个个都已经崭露头角,在各自领域都开始做出了一些成绩,虽然成绩并不大,但是却属于冉冉升起的明星,也开始获得一些奖项。
成绩最好的当属邓通,获得了晨兴数学奖金奖,然后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接的不是其他人,而是阿娜斯塔西娅,阿娜斯塔西娅一毕业就进入北航,成为北航正教授,随后加入华夏国籍,拿到杰青,如今是北航最有名气的数学家了。
秦元清前往实验室,接下来他没打算出国,就是他想出国,国家也不敢让他出国,会千方百计劝说他。
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放在国内科研项目,以及水木大学的发展上。
甚至于,他在海外的钱,源源不断地购买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回国,过去不到一年时间,他购买的各种顶尖实验仪器设备就超过了百亿元,而这样的情况,秦元清还有大量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