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不同的乐器,如琴瑟笙竽笛箫等,单独吹奏,则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若将它们合起来一起吹奏,则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听起来驳乱无序,糟糟混混,这种声音称之为杂,也就是令人讨厌的噪音;另外一种是搭配得当,听起来高低得宜,众音协调,让人悦耳舒心,这种声音则为‘和’音。”
圣人视这种众音相宜而产生的协调之美为天地间最大的美,这种美的产生,其基础在调和。若笙之音高了,则吹低点,箫之声缓了,则加快点,通过相互间的调节控制,寻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声音来。于是,“和声”便产生了,天地间的大美也就出现了。圣人之所以超过凡人之处,就在于将此推衍到人世间,由此而感悟出治国安邦,教化万民之道。
世事纷杂,众生芸芸,正好比琴瑟笙竽各发各的音,若将他们都调理得各自得宜、互相协谐,则可以奏出人世间的和声。如此,国民就治理好了。所以古往今来,贤哲们都苦苦追求一种中庸、中道、中行、中节,试图找到这样的和谐之音,以达到万邦咸宁、万众一心的目的。这就叫作致‘中和’。”
听到这里何教授才猛然醒悟,原来苔藓先生刚才用了那么一大篇幅来强调“和”,就是为了突出“和”在音乐当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和声,没有和弦,那音乐也就失去了它的韵味了。
这是圣人由音乐推及到治国一路。同时,圣人又将它推及到治心一路。人的心声与天地间万籁之声,也好比琴瑟笙竽之间的关系。若人的心声能调到与天地间万籁之声取得协宜一致的地步,那么,人的心声与天地间的万籁之声组成了和声。这种和声又超过了治理国民的中和,乃最高之和,名曰太和。这种太和,王夫之有解释。他说阴与阳和、神与气和,是谓太和。这太和,便是典籍中常说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大多数读书明理者,毕其一身追求的目标,但很多人都 苦于不知如何才能达到,他们即不知津渡在何方,也不知道楼台为何物。今天在这里听了苔藓先生的这宏篇长论,教授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一处渡口,通过这道月迷的津渡,便可走向那雾锁的楼台,从而引航到“天人合一”的彼岸。
中庸和谐,他过去看到的是圣贤治国的手段,却原来更是圣贤心目中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美境。这种美境应该是一种均衡、稳定、平和、典雅的气象,像玉一样温润透明,外柔内劲,有如蓝田日暖,柳陌生烟,充塞着一种冲淡缈茫、微茫默远的和谐气氛。而自己禀赋过于刚厉,办事易于任性,今后于这些方面要多加检束,否则很难融入当前这个社会,更难取得相应的成就。
而作为一个执政者,应该是一个高明的乐师,将百姓万民的众籁之声协调为一个和谐动听的乐音,这才是最为成功的治理。过去读史书,看到先哲将宰相的职责定为“调和阴阳”,总觉得过于空泛,难以理解。
今天,教授终于顿悟了。
他仿佛察觉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他也知道了以前自己为什么 会处处碰壁,时常郁闷,而且好像还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原因了,原来自己还没有达到那种兼容万般的境界,所以才会有挥之不去的苦恼。
他又想到:作为音乐来说,和声其实也就是一种新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要产生在不同声音的综合之中。倘若众声都发出一个音来,就只有大声而没有和声了。作为一个方面之主,要让部属都说出自己的话来,然后再协调众议,形成一个新的论说,这不就是博采众长、酿花成蜜的道理吗?
茶过三巡,言过五味江上飞也把瑶琴的弦接好了,苔藓先生好像还意犹未尽,坐到琴前,伸出他那双修长而又白晰的手,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指腹轻轻地抚在琴弦上,随意拨弄了两下,梁间再次环绕起悠扬的琴声。
琴声忽而高亢,忽而深远,忽而仰天长啸,忽而壮怀激烈,忽而踌躇满志,忽而睥睨天下。
旁边那潭水池里的几尾锦 鳞也应声而动,居然随着苔藓先生的琴声音,在水里跳起了欢快的探戈。
音毕,教授还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久久无法自拔。
“何先生,这是鄙人最近看了国庆阅兵式后,感受到了国家强盛,国人扬眉吐气后自己创作的一首曲子!不知先生听了意下如何,还请指教!”
听了苔藓先生的一席话,教授方才从一段热血飞扬,慷慨激昂的梦中醒来。
“苔藓先生不仅是化外高人,而且还心怀家国天下,念及苍生黎民,眼里不仅有高山流水,而且心中还有我中华的万里江山,你这一曲足可与岳爷爷的《满江红》相纰美了!只是不知这一曲名叫什么?”教授由衷地说到。
“何先生过奖了!岳爷爷的《满江红》及千古绝唱,华夏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者,吾辈怎么敢与之相提并论。不怕先生见笑,这是我前几天有感而发,偶然之作,一时还没有想好曲名,更无力填词!这填词一直是我的弱项,还想请何先生指教!”苔藓先生谦逊地说到。
“苔藓先生过谦了,刚才我在大门入口处,看到了你的佳作,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不仅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而自暴自弃,反而还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没有一点悲观失望的情绪,心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啊!这样的佳作我看世间也极其少见,为什么还说填词是你的弱项呢?”教授反问到。
苔藓先生听教授这么一说,心里也是一喜,心想今天真是找对人了,真的是遇到知音了。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啊!何先生果真奇才,我今日能与你成为朋友,真的三生有幸啊!可你却不知,我只会作一些现代诗,而这首曲子应该配古体的词比较好一些!还请先生不要推辞,帮我完善这首曲,了了我这个心愿!”苔藓先生诚恳地说到。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再推辞就显得却之不恭了,因此教授便愉快地承下来了。
……
不一会儿,教授便根据苔藓先生的乐曲,填上了一首词,其词名叫《阅兵雄风》:
车隆隆 ,势雄雄,
礼炮声声震苍穹。
挽强弓,驭长龙,
旌旗猎猎贯长虹。
昂首阔步向前走,
炎黄子孙手牵手。
紧握手中轩辕剑,
高唱胸中《满江红》。
不惧风雨袭,
只为山河颂。
十四亿人同奋起,
共筑一个中国梦。
中国梦、华夏兴,
国强民富是初心。
百年耻辱一朝雪,
吼出世界最强音。
中国梦、开太平,
盛世万代是使命。
不畏前路多坎坷,
朝夕奋发无少停。
中国梦、大一统,
荣辱甘苦皆与共,
天南海北华夏境,
九州四海炎黄种。
中国梦、向前冲,
中华中华莫放松!!!
普天共尊五星旗!!!
环球尽沐大汉风!!!
教授随即念了一遍给苔藓先生听,苔藓先生非常兴奋,马上抚琴,教授也和歌而唱。一时间,大家眼中仿佛又看到了华夏阅兵式上那个令人振奋人心的场面,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因此感到骄傲而自豪。
歌声毕,琴声落,教授与苔藓先生皆相面而立,开怀大笑不止,特别是苔藓先生口中大叫“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快哉!快哉!人生一世,得一知己足也!上飞备酒!”
“好嘞!”江上飞兴奋地回答道,然后一趟跑开了去,只留下殷天玄与何教授一起继续畅聊古今,谈音论和。在他的印象中从来就没有看到殷天玄如此高兴过,所以今天他也很兴奋。
“酒菜已经备好!请二位先生入席!”不一会儿,江上飞又跑了过来,恭敬地说道。
“好!请何教授入席!”殷天玄说完,右手一抬,示意何教授一起入席用餐。
何教授也不同客气,起身跟在殷天玄的身后,一起往用餐的地方走去。
第六百一十一章 生态盛宴
还没有走到用餐的地方,远远地便闻到一阵异香扑鼻而来,一时间弄得教授口中馋涎欲滴,喉中奇痒难受,腹中更是传来一阵饥肠辘辘的感觉。
先前与苔藓先生一起论和的时候,没有一点点饥饿的感觉,没有想到,刚一闻到这种香味,自己的食欲瞬间便被无限地调动了起来,不知道这是音乐的力量还是美味的作用。
在一间朴素宽敞的屋子里面,摆着一张看上去很粗糙,但却擦得锃亮的实木桌子,桌面上还有很多蠹虫蛀出来小洞。桌子旁边摆着两把粗糙的木制椅子,桌子上摆着几个奇形怪状的餐具,有竹制的,也有木制的,还有一些是山间的花草,甚至还有土陶烧制的粗陶盘,光看这桌子上的餐具,还以为自己回到了原始社会。
桌子上的菜不多,只是三菜一汤而已,不过教授也不是贪图享乐之人,在吃喝方面更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能吃饱就行,桌子上这点菜已经足够了。从这个方面也看得出来,苔鲜先生真的不是一般的俗人,不会拘泥于这些世俗客套的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