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为了表彰祝融的贡献,就将自己战胜蚩尤时夺得的宝珠赐与了她,而天地五行当中,南方本来就属火,蚩尤本来就是南方部落的首领,所以他的这颗宝珠,与身俱来便携带了火的属性。
为了保证火种永远不灭,祝融便将火种藏在了这颗宝珠里,所以它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火神珠。由于这颗珠子不仅有不灭的火种,而且还有华夏人文始祖--黄帝以及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蚩尤的灵气,因此三山五岳山神,华夏九州的部落都非常崇拜祝融氏和她那颗火神珠。
这样一来,祝融更加受到了各部落的爱戴,她在诸神中的地位也更加的显赫,因此其它诸神对她非常忌妒,甚至由此而生恨,再加上火神祝融也常常居功自傲,不善于处理与诸神之间的关系。天长日久便触怒了水神共工,共工住在东海里,性情很暴躁,实力强大,但不善谋,但他的嘴里有一颗水神珠,水神珠不仅有强大的法力,而且还可以凭此珠调动五湖四海的水族力量。他说:“世人真可恶,水与火都是人生活必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光敬火神不敬我水神呢?”他由被压制气愤转为彻底愤怒,最后终于和火神打斗起来。
那水神共工领着水族,向祝融居住的光明宫进攻,把光明宫周围常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搞得大地上一片漆黑,而且还想抢夺火神珠。这一下把火神祝融惹怒了,他驾着一条火龙出来迎战,凭着火神珠的法力,打败了水神共工氏。
水神共工没有能扑灭神火,便恼羞成怒,调来了五湖四海的大水,漫到山上,直往祝融和他骑的火龙泼去。可是,水往低处流,大水一退,神火又燃烧起来。祝融骑着那条火龙,便烈焰腾腾直向共工扑去,长长的火舌,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工抵挡不住,退到大海里,祝融骑着火龙直冲大海;共工慌忙又逃到天边,回头看看,祝融已追上来了,便一头撞在不周山上,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倒了。那不周山原是根顶天的柱子,山一倒,天塌了个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这才有了后来的女娲补天。
祝融为了防止共工再次作乱,为祸人间,便收了共工的水神珠,与火神珠一起放在了昆仑山上的光明宫里,这两颗珠子本是神物,又凝聚了诸多先神的灵气,长期放置在一起,这两颗珠子居然日久生情,珠胎暗结,合二为一了,后来被人们合称为--水火圣珠。”当然这只是神话故事,咱们不可全信,而且里面的逻辑关系也有一些混乱,但这个故事能流传下来,则更加充分证明了这颗珠子的神奇。
“那这颗珠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李子木不解地问道。
“这颗水火圣珠可能一直就在她们祝融氏的手里代代相传,祝融氏后来慢慢移居到我国的西南地区生活,并一直尊氏族里的女性为部落的首领,《三国演义》里面孟获的夫人不就叫祝融夫人吗?,这再次证明了火神祝融氏的后裔就生活在这一带。
死后能够葬在巨子塔的最顶层,这人的身份地位本身就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比拟的,再加上盛殓她的棺木又是千年阴沉彊木,所以我敢断定,那具白骨一定就是祝融氏的正宗后裔,甚至她就是祝融氏部落的首领,因为只有祝融氏最伟大的部落首领死后,才有资格用他们部落的圣物作为陪葬”。
“刚才,小李讲的巨子塔里面那个金库的情况,我想那里应该就是诸葛亮藏宝的地方。诸葛亮早已料定,自己死后蜀汉的命运不会长久,所以才将诸多重要的宝物藏在这里,以期待蜀汉的后代来到这里,把财宝取出来,用于恢复蜀汉政权,没想到机缘巧合,他们期待的后人没有来,却被小李在无意中发现了”。
听教授一口气讲完,他们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没想到事情的发展会是这样的。
“这颗珠子因为有祝融和蚩尤的灵气,所以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视为最重要的信物,拥有它的人可以号令西南少数民族。而且这颗珠子含在嘴里短时间内有水火不侵的效果,这可真是一个好东西啊!可惜刘备和诸葛亮的后代没有找到它,要不然历史都要改写了”。
听教授这么说完,他们才知道这颗珠子的价值,幸亏刚才李子木没有把它落下,美女和雷霆迫不急待地去抢过珠子,在手里细细地把玩。
第一百一十三章 墨家主张1
“诸葛亮的这段南征记,不但给七擒孟获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同时也给墨家的消亡和去向提供了一条最可靠的线索。这一点才是我们搞学术研究最有价值的发现,也是我们这一趟冒险经历的最大收获,现在我们可以顺着这条线一直探索下去,一定可以发现更多的秘密,解开更多的谜团,这不仅是我一生的心愿,更是为大家重新认识那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指明了一个方向,这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贡献。
以前找不到线索,咱们没有办法去探索,去追寻,还情有可愿,现在线索就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苍天赐给我们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它,争取早日让这一切大白于天下,我希望你们能够与我一起并肩战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放弃,共同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好吗?”
教授说完,用十分期盼的眼神看着他们三个,在他的眼神里除了有兴奋的表情,更多的是他那坚定不移的目光,和信心十足的神态。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糖果一样兴奋,那样的质朴,那样的单纯。
看到教授的表情,李子木他们都 不知道怎么答复为好,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一个劲地点头,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一向稳重、严肃的教授,从来不会表露出与他身份不相符的表情。
既然墨家的后人在南方地区落地生根,那他们在这里一定留下了诸多的痕迹,绝不会只有这两处地宫而已,因此我们应该按着孟获城的这条线索慢慢找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虽然自秦汉以后,墨家便逐步消亡,史书史料的记栽也是越来越少,但后世的人们在研究墨家的时候发现,墨家虽然在不停地消亡,他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但他一直没有消失。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再次高调地走向公众的视野,反而隐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甚至在几次华夏民族生死悠关的时刻,都看到了墨家后人的身影,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对外抗击外族的入侵,行侠仗义,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对内扶困济弱,救死扶伤,把自己的兼爱洒向神州大地。国家和民族度过危难以后,他们又会迅速地泯然于众,继续在一些不起眼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们的行为完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高风亮节,他们不去争名夺利,也不去哗众取宠,这样的行为也充分体现了墨家世代倡导的思想境界,看来墨者的思想境界,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修练达到的。”
“因此,我们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发掘这一段历史,去宣扬他们的精神与丰功伟绩。在封建社会那个君权至上的时代里,墨家的思想肯定不受人待见,他们的很多主张与当时的主流思想相背,甚至与君权、皇权产生了冲突,所以墨家思想才会受到多方的打压,从而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思想是落后的,或者说是非科学、非人道的,相反,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是十分先进的,十分前卫的,而且非常符合科学,非常符合人伦道德,非常有利于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太过于超前,所以不能被当时的社会接受。就像在新中国初期,也有一部分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提出经济发展的方案‘三大包干,五大自由’,‘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时,不但不受待见,相反提出这样方案的人还受到了某些特权阶级的冲击和批斗,提出这些方案的人,甚至还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后,我们又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当年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提出的发展思路上,可是,又有谁还能记得当年这些领导,他们为了国家的早日强盛发展,为了民族的早日富强复兴,为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他们舍生忘死,仗义执言,从而含冤九泉呢?”
所以说历史上的很多政治主张,发展方略,并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一切要看提出的时机和历史的机遇。正如古人所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取得成功,要天时、地利、人和俱齐才有可能,否则你提出的主张或建议往往会成为套在你脖子上的绳索,甚至会成为你催命的判符。
“对了,我说了这么多,你们究竟知不知道墨家的政治主张啊!”教授好像是在询问大家,又好像是在考核大家,但更多的肯定是在启发大家,希望大家能从他的这段话中去更多地了解墨家,自发地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探索研究积累一些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