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因地制宜,自然是对的。
不过要让千差万别的国家,捏和在一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联盟,还真是不容易。
安南的问题大概解决了,剩下还有那么多国家,尤其是占城,倭国,这还需要花费心思……
毛贵就找到了张希孟,“太师,现在倭国遣明使,其中很多人都希望太师能见见他们,可以当面聆听太师教训。”
张希孟忍不住苦笑,“我见他们说什么?教他们怎么造反?”
毛贵无奈道:“太师,虽说倭国这帮年轻人有些鲁莽,但尚属冲劲十足,如果妥善安排,或许还能成事。”
张希孟沉吟思忖,不管怎么说,倭国在相当程度上,还算是不错的学生,只不过这个学生的品行太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那个核心,没有真正的廉耻。
华夏讲究君子慎独,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但是倭国不一样,他们即便做错了,那也是被人发现,才算是错,付出了代价,才算是错……他们只会反思失败,反思损失为什么这么大……他们很难真正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就是错的。
或许这个国家,也需要彻彻底底的改造,要比起安南更加剧烈!
“毛尚书,我现在还无心见那些遣明使……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你可以安排一批土豆种子,送给他们,让他们带回国内,在适当的地方种植,救济百姓,让倭国百姓能填饱肚子。”
毛贵深吸口气,这么便宜倭国,过了吧?
太师未免又善心泛滥……要知道这土豆种子,哪怕在大明,都不算多,却要拿出来接济倭国,这算怎么回事?
张希孟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说道:“照我的意思安排,没准小小的土豆,就是改变倭国的宝贝!”
毛贵理解不了,但是张希孟的吩咐,他可不敢反对。
就这样,差不多一百袋土豆,被送到了倭国。
这也算是遣明使带回来的宝贝,很顺畅就推广开了。
在九州岛开始了种植。
为了这一百袋土豆,大明还派遣了两个种土豆的老农,前去帮忙。
短短数月之后,这第一批土豆,取得了丰收,而且还是大丰收。
倭国的土地不甚肥沃,而且地形起伏破碎……偏偏这种地形,很适合土豆生长。
个别田地,居然暴发出了八百斤以上的产量,还有一处,居然出现了亩产千斤!
疯了!
彻彻底底疯了!
倭国的老百姓,全都跪在地上,冲着土豆磕头,大呼土豆仙人。
没有办法,在倭国这么块贫瘠的土地上,又有一千多万人口,饮食一直非常匮乏,拼了老命,也仅仅能保证稻谷供应,底层还只能吃点杂粮,豆子。
什么副食品,水果,蔬菜,全都奇缺。
而土豆的丰收,算是给倭国带来了剧烈的变化。
首先就是那一帮遣明使,他们的腰一下子硬了起来。
瞧见没有,这就是大明的恩泽。
仅仅是土豆,就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
上国的好东西多着呢!
等我们再带回几样,倭国就能改天换地。
但是吧……凭什么让上国给咱们好处啊?
咱们也要跟上国一致,咱们也要融入华夏文明……那个幕府将军,就是最大的障碍,只有天诛此贼,尽数归附上国,才能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
这话很显然有点忽悠人,但是对不起,倭国还就吃这一套。
尤其是那些种植了土豆的农夫,很多都是生平第一次,吃了个饱饭!
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土豆是宝贝,价值连城的宝贝,不光明年还要种植,另外如果有人想要购买,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行。
总而言之,伴随着土豆的种植,在九州岛,包括倭国的西南,几个藩镇大名,还有遣明使,他们联合起来。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尊皇攘夷!”
“尊大明天子,攘除幕府!诸君,拜托了!”
幕府将军的全称是征夷大将军,尊皇攘夷,天经地义啊!
土豆的成功试种,让遣明使们士气大振,他们仿佛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堆在地窖里,那么多的土豆,一亩地就足以填饱一家人肚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东西!
他们甚至要求,除了种子之外,多余的土豆,必须交给他们统一支配,充当军粮……啃着土豆,推翻幕府!
那个啥……这个月不出意外,应该以二更为主……一个是收尾有点难,二是给小的点时间,把新书准备好,好能衔接上……
第八百六十九章 疯狂的大明科学家
土豆的大获成功,在大明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亲自参与土豆种植的皇孙朱雄英,还被视作神童,皇室英才,甚至还有人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大加赞许。
只不过这篇文章刚出来,下午就被拱卫司给拿了。
下令的人正是老朱!
倒不是老朱不喜欢人夸自己的孙子,可问题是孩子才几岁啊?
土豆种子是马家父子拿命换回来的。种植方法也是大家伙摸索的,朱雄英就是跟着干了点活,虽然也做了点记录,但全都是张希孟和他师父夏知凤指点的。
就凭这点功劳,也能被吹上天?
那样一来,岂不是遍地都是神童了?
咱大明皇室,老朱家的人,不能带头干这种混蛋的事情。
不过朱元璋倒是对孙子很满意,他勉励朱雄英,在这条路走下去。等什么时候,真正解决了难题,做出了贡献,那时候才算有所成就。
朱雄英自然很认同皇祖父的教诲。
小家伙乖得不得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牵着朱雄英的手,去了徐达家里。
就在徐达的府上,燕王妃徐妙云还继续住着,而且她刚刚给朱元璋添了一个孙子,也就是朱高炽。
朱雄英出生很早,甚至比几个小叔叔还大,所以他的字辈没有来得及确定,只能这么叫了。
但是到了朱高炽这里,终于进入了元素周期表的时代。
朱高炽是火字旁,下一辈就是土,然后是金,水,木……总而言之,是要生生不息,一直传承下去了。
作为朱棣的长子,徐达的外孙,朱高炽这个小子受到的关注非常高,甚至连张承天都格外喜欢他。
胖嘟嘟的,太招人稀罕了。
许是同为胖子,惺惺相惜,张承天每次过来,都会给朱高炽带礼物,还会抱着小家伙玩,连徐达都不得不承认,张承天这家伙,对自己这个外孙,还是真不错。
除了张承天之外,夏知凤也会过来,她主要是看看徐妙云……说来惭愧,朱棣在西域督兵,徐妙云怀着孩子,没法动身,现在生了孩子,也过不去……至于夏知凤,她现在也是事情一堆,张庶宁又在龙场办学。
说起来真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她们凑在一起,倒也有不少话。
老朱今天过来,先是抱了一会儿朱高炽,逗了小家伙一会儿,就放着他睡觉了,才几个月的孩子,除了吃就是睡,简直无忧无虑到了极点。
朱元璋看了半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悄悄退出来,朱元璋就对徐达道:“怎么样,咱想给你的女婿加点担子!”
徐达一怔,忙道:“燕王殿下的担子已经不轻了,上位还要?”
其实徐达的意思,你还怎么加啊?他都是藩王了,有自己的封地,兵马。难道还能更高升一步,让他当储君吗?
你会废了朱标?
咱别开玩笑啊!
哪知道朱元璋微微一笑,“咱这些日子看倭国的消息,发现他们有个征夷大将军,这个安排很有意思。”
“征夷大将军?就是架空国主的幕府?”
朱元璋微微点头,笑道:“放在大明,肯定不是这样了……咱想以老四的勇武智谋,替大明征讨蛮夷,一统宇内。然后让老大守家,看住咱们的基业,你说如何?”
徐达怔了怔,连忙道:“上位这么安排,自然是好的,只不过他这个征夷大将军,要征哪个夷啊?”
朱元璋眨了眨眼睛,毫无疑问,这事要问张希孟了。
就这样,张希孟也被叫了过来,听完老朱的设想,张希孟笑了。
“主公,这要找蛮夷,那可太多了……但是臣以为并非每一次的蛮夷,都需要讨伐。”
老朱笑道:“请你过来,不就是讨论这事吗!总不能大明之外,举世皆敌吧?”
张希孟一笑,“主公圣明……这些年的开拓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弄清楚了,那些僻远的大陆,远离文明,发展程度太低,基本上刀耕火种,还有许多使用石器,非常落后。对大明也没有什么威胁。针对这些地方,我们应该采取怀柔的措施,武力为辅,循序渐进,把他们纳入华夏文明体系当中,并不需要太过费心思。”
“真正需要提防征讨的,无非是这么几处……河中的帖木儿,他的势力快速膨胀,又挨着西域,必须征讨。其次就是奥斯曼,这个国家斗志昂扬,地盘很大,势力膨胀更快,不容小觑。其三,就是曼努埃尔提到的西欧,虽然他们也十分落后,但是不断的征战,让他们拥有很强大的武力,不容小觑。”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