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张希孟依次点出了陈友谅的三大软肋,大家伙也都赞同。
  在这次会议之前,丁普郎的信已经送出去了,就是要拉拢彭党老人。
  只不过说得再多,分析得再精辟,也改不了陈友谅坐拥几十万人马,水陆两军,兵锋犀利的事实。
  跟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交手,必须慎之又慎。
  曾经有人认为俄国不过是一栋破房子,只要踢一脚,就会散架子……结果从屋子里冲出来的大汉,把小胡子按在地上摩擦不说,还顺道把祖宗龙兴之地的东普鲁士给抢走了。
  一个奥地利落魄画家,把德国的起家宝地,奉送给俄国人……什么叫坑死人没商量啊!
  同样的,也有一群昭和男儿,发动偷袭,珍珠港一声炮响,从此昭和男儿成了人家孝顺无比的好大儿。
  虽然陈友谅不是那俩超级大国,但是也不容许随意犯错。
  文武大员,悉数都在思索着对策。
  过了良久,朱元璋突然缓缓道:“陈友谅此贼果决桀骜,志大气骄。如果拖延下去,比为心腹大患。因此必须要毕其功于一役,重创陈友谅,一战必胜!”
  听到朱元璋的话,众人都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真是好大的气魄!
  大家伙最多盘算着怎么击败陈友谅,朱元璋就想着彻底消灭他了,这手笔的确不是寻常人能比,要不说怎么他能当吴王呢!
  老朱却也不是乱说的,他斟酌道:“陈友谅军心不稳,力求速战。只要咱们能把他逼出来,让他远离老巢,主动出击。陈友谅必然会有破绽,到时候可以一击必杀!”
  朱元璋信心满满,对着部下说道。
  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如何把陈友谅弄出来。
  朱升思量道:“上位,能不能给陈友谅写一封战书?”
  真是好高明的主意!
  这是春秋战国的手段了吧?
  朱升笑道:“主意虽然未必多高明,但是管用就行,这不是有张相在,请他挥动大笔,妙笔生花,不愁陈友谅不上钩啊!”
  张希孟翻了翻白眼,你老还怎瞧得起我!
  靠着一封书信,休想把陈友谅弄出来。
  不过能不能送点别的东西,比如一套女装?
  告诉陈友谅,你不出战,就是妇人,就是缩头乌龟……这一招诸葛武侯都用过,也算是激将法的终极手段了。
  但是很可惜遇上了司马懿那个油盐不进的榆木疙瘩儿。
  万一陈友谅也不上钩怎么办?
  到底什么东西,能把陈友谅弄出来呢?
  张希孟想了再三,竟然真的冒出了一个主意,“主公,给陈友谅送个帽子如何?”
  “帽子?王帽?”朱元璋反问。
  “是白色的帽子。”
  “白色的帽子?”老朱还在糊涂,朱升却明白过来,笑道:“上位,如今陈友谅是汉王,戴上白帽子,可就是皇了。”
  张希孟笑道:“枫林先生果然厉害,陈友谅想要称帝,就要过咱们这一关!”
  老朱顿了顿,终于点头,“那好,就给他送去一顶白帽子……如果他接不住,自然有德者居之!”


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号汉王?
  朱元璋定下了决战大计……同时清点手下兵马,他从金陵带来的士兵,加上丁普郎和傅友德的旧部,差不多有十万之众,此外还有一万五千名水师。
  这就是朱元璋的现有的阵容。
  如果大军决战,朱元璋还能动员出十万人投入战斗,如果把时间缩短到一个月,还能追加五万人。
  也就是,朱元璋的极限是二十五万人。
  超过了这个数字,就要抽调防备张士诚的兵马,就要集中地方散落的士卒,降低对地方的控制。
  总而言之,后患无穷。
  这里面有个很无奈的事情,陈友谅因为肆无忌惮,不用在乎治下百姓生死,反而能在短期内,快速集中大军,做殊死一搏。
  反而是朱元璋,由于处处把百姓放在前面,讲究爱惜民力,因此在爆兵的这件事上,束手束脚,不能放开蛮干。
  而在这种两大集团进行生死较量的紧要关头,兵力优势能带来的巨大信心,甚至会影响最终旳结局。
  大约就是因为相信优势在我,所以最终真的打了大胜仗。
  所以张希孟和朱元璋商议的内容,就是分散陈友谅的力量,争取战略优势。
  不管是明玉珍,还是五溪的苗兵,都是这个思路,包括送去一顶白帽子,也是要打乱陈友谅的节奏……
  而就在他们刚刚结束讨论,一份密信,送到了张希孟的手里,来信之人正是刘伯温。
  张希孟简单看了看信中内容,就迫不及待去见朱元璋了。
  “主公,明玉珍果然发动了。”
  老朱一喜,“怎么?”
  “他派兵封锁夔门,切断和陈友谅的联系,并且追尊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建立庙宇,四时祭祀。他自号蜀王,还扬言要替徐寿辉报仇!”
  老朱抓过信,仔细看了看,忍不住哈哈大笑,“陈友谅噬主的后患果然来了,明玉珍在这时候,给他这一击,可不寻常!”
  张希孟也颇为赞同……明玉珍实力雄厚,威望也高,进军巴蜀,战功赫赫。
  哪怕他只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也足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毕竟他代表了一个行省。
  如今陈友谅只剩下两个行省的地盘,面对朱元璋的一个行省,也不是那么不可一世了。
  “主公,刘士还提到他们现在的兵力已经发展到了八万人,实力相当了得,但是他们缺少一些东西,还请主公慷慨赐予。”
  老朱本以为那边能有三五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发展到了八万,着实是了不得。
  “吧,想要什么?是兵器,还是钱财,又或者是粮食,咱都给他们想办法!”老朱答应得很干脆。
  奈何张希孟微微摇头,竟然全都不是。
  刘伯温写信,要的是罪行的文章,要的是印刷造纸的工匠,要的是能教读书识字的文人!
  “主公,他们了,兵器可以自己造,可以缴获,粮食也能自己种,还可以从陈友谅手里抢……唯独文章书籍,教书先生,他们变不出来,也抢不了。他们最需要人手,去把道理讲清楚,把苗民的斗志动员出来。”
  朱元璋忍不住错愕,彼此相隔千里,处在交战的前沿,他们不要兵器,不要粮食,竟然要文章,要教书先生……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但是仔细想想,却也震撼。
  兵器和粮食,都能解决。
  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起兵反抗的理由,就是改变千年命运的纲领……从均分田亩开始,到华夏重兴,再到十六字的戒石教诲……在这段时间里,张希孟已经极大完善了整个思想主张,越发逻辑缜密,内容丰富。
  当初汤和和刘伯温他们,选择千里迢迢,前往苗部,就是怀揣着理想,心中热血涌动,才义无反顾出发。
  尤其是刘伯温,以文弱之躯,跋山涉水,不辞辛劳,不计生死……就是想真正为了恢复中华做出贡献,弥补半生侍元的过错。
  他们现在所出的地方,十分偏僻,能得到外界的东西不多,便是张希孟的最新文章,也不够完整。
  这样刘伯温如何能忍?
  别的都能通过打仗缴获,唯独这个不行。
  不光是他期盼着,还有不少开始读书识字的苗族少年,他们也急需这些东西……读书识字,为的就是明白道理,而张相的这些文章,就代表着至理。
  朱元璋心中感叹,他也不得不承认,张先生给自己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正因为张希孟的存在,因为这一整套主张,才让他脱胎换骨,和陈友谅、张士诚之流,彻底区分开。
  当然了,就算有好的主张,没人愿意执行,那也是不行的。
  甚至可以,只有落实下去的主张,才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看,张希孟和朱元璋是互相成全。
  我给你理想,你帮我实现。
  配合默契,天衣无缝。
  朱元璋果断答应了刘伯温的请求,准备派遣一批读书人过去。
  消息传下去,很快就有人主动响应。
  高启、张羽、徐贲,这几個著名的才子,都愿意主动前往。
  另外又准备了几十个木箱,里面堆满了书籍文章。
  而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这边又征调一批造纸印刷的工匠,也随着同过去,把文化送入苗寨。
  值得一提,高启等人准备出发,去传经布道。
  另一个年轻人却选择了一项更危险的事情,那就是前往江州,面见陈友谅,把这顶白帽子给他送过去。
  这个年轻人身形高大,形如病虎。
  正是姚广孝。
  “果然是少年虎胆,只不过你的身份还是太低了。如果你不怕死,可愿意跟着老夫前往?”
  姚广孝大为惊讶,因为话的人正是朱升!
  这老爷子一把年纪,德高望重,哪怕张希孟和朱元璋,都对他十分尊敬,他老人家没事去见陈友谅干什么啊?
  那家伙两次噬主,什么事情干不出来,万一对老大人不利,岂不是一大损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