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朱元璋的话,掷地有声,让人忍不住浑身一震。
果不其然,他始终不忘初心,比起渐渐把自己当成人上人的文武大员们,高了何止几个境界!
张希孟对此早有预料,他微微一笑,“主公,下民易虐,这是赵光义的格局,在他眼里,老百姓到底还是不值一提,只要对得起上天即可。但是在唐太宗那里,却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心如水,君王如舟。舟水配合,才能扬帆万里。如此眼界,已经胜过赵光义多矣!汉唐的差别,或许就在于此了。”
众人不住点头,张希孟讲话那就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啊!
可是朱升却道:“张相,唐初贤君名臣,取荀子名言,总结出君民如舟水,已经是精辟到了极点的论述,老夫倒是很想知道,张相能不能更上一层楼啊?”
张希孟连连拱手,“枫林先生是把我放在火上烤,不过我就斗胆一下拙见。”
“秦国横扫六合,何其雄也!秦朝二世而亡,快若流星……两汉武功之盛,冠绝历代,可终究不敌百姓之怒。绿林、赤眉、黄巾,四百年汉室江山,就败在下民之手。大唐盛世,万国来朝,最终却是败在黄巢之手,三百年天下,雨打风吹去。”
张希孟侃侃而谈,吸引了所有目光。
“赵宋江山,以为养士,便能长久。殊不知自赵宋立国,民变不断,方腊杨幺,皆是寻常百姓,赵宋虽然亡于胡虏之手,但也是先失去了民心,变成了一间破房子,从外面踢了一脚,便轰然倒下。”
“再看今日的大元朝,似乎更加明显!黄金家族横扫天下,灭国无数,疆域辽阔,远超历代。铁骑雄兵,所向披靡。如此强悍的大元朝,终究也是败在了下民之手!彭莹玉以一僧人之身,奔走南北,招揽豪杰,聚集人心……一朝发难,半壁糜烂,如此之力,谁人敢小觑此公?”
张希孟提到了彭和尚,在人群之中的丁普郎骤然瞪圆了眼睛,浑身竟然不自觉颤抖起来。
张相啊张相,你果然厉害!
就冲你肯定彭祖师的这几句话,我就死而无憾了。
郑遇春也同样吃惊,他的一个提议,竟然被张希孟弄到了这个地步,除了佩服,还能什么!
就在这时候,张希孟招呼士兵,将两块石碑翻过来。
原来在背面也有字,同样是十六个字……
一粒一粟,尽皆民力。一喜一怒,人心难欺!
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
聚拢人心,凝聚力量,上下同欲,万众一心……这是朱家军快速发展,克敌制胜的核心关键。
面对着元廷大军,张希孟鼓捣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纲领,成功团结了朱升、刘基、宋濂等人。
加上靠着均分田亩的主张,赢得的百姓支持,构成了朱家军的基本盘。
接下来要把朱家军做大做强,除了对外用兵之外,还要有宣传,有争取,要赢得更多人心。
江西和湖广,都是彭党活跃的范围,彭和尚虽然战死,但是名声犹存。彭党门人,依旧在天完占据一席之地。
这篇文章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些人也成功纳入朱家军的体系,让他们心服口服,替朱家军奋战到底……授予土地,给予种种待遇,这是物质的基础,而把道理说透,这是人心的关键。
张希孟去了庙宇一趟,和老汉聊了许多,又看了百姓祭祀,香火不绝……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其实对待相当多的人,尤其是历史人物,很难求全责备。纵观千百年历史,又有几个完美无缺的人物?
总不能只有无可挑剔的人,才能成为英雄吧?
甚至说有些人算不得英雄,甚至不该被视作正面人物,但是当他们做出某种决定旳时候,就该被认可……
秦有暴政,所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汉末吏治混乱,天子昏庸,宦官猖獗,所以有了黄巾起义。
怎么看张角这些人?
他们的道术当然是假的,他们聚拢百姓的手段,也未必那么妥当……但是在那个关头,他们站了出来,并且展开了抗争,终究没有束手待毙,难道不该被称赞吗?
甚至由此也能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去看武悼天王……胡人祸乱中原,肆意杀戮,尤其是后赵石虎,残暴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对待亲生儿子,挖眼断腿,割舌剖腹,挫骨扬灰,果然畜生之君。
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
你能视百姓如草芥,我又如何不能血腥屠戮,疯狂报复……生死关头,存亡之间,抽刀相向,总好过坐以待毙。
所作所为,无非乞活!
至于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总而言之,子孙后世,面对铁蹄屠戮,山河破碎,生死存亡……到底不能屈膝投敌,甘心顺从。拿起长刀,握紧棍棒,有一口气,便要争一分,有一滴血,便要出一分力。
不论如何,必须有人奋起反击……只有战斗,只有不屈,才有资格讨论方法的好坏,措施的对错,从而吸取经验,不论成败,都是后世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
可若是谁都不敢反抗,一个个屈膝投降,顺从认命……亡国绝史,文明断绝,便是连反思历史的机会都没有了。
文章做到了这里,张希孟已经把握住了关键精髓。
方腊靠着摩尼教起义,彭莹玉宣扬弥勒降世,韩山童讲明王重生……手段谈不上多高明,立意也不甚高远,甚至他们的行为也和自己所言出入很大,的确算不得英雄好汉。
但是面对一个饿殍遍地,无法生存的世道……又能怎么办?
绝不逆来顺受,绝不坐以待毙,拿起刀枪,去战斗,去拼杀。
低头了就是百分百的绝望,昂首战斗,还有那么一线生机……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册上,供后人评头论足,就已经成功了。
毕竟更多的人,都变成了路边的白骨,变成了野兽的腹中餐,如蒿草一般,无声无息……
张希孟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因为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把不屈的火焰。
没有谁是天命之子,只不过面临一次次的危机,一次次的生死关头,有无数人点燃了自己的火焰,发出自己的光明……其中九成九的人,都死在了反抗的路上,只要那么少数的幸运儿,才能走到最后,在绝望中,走出一条崎岖的路。
而就是这么少数的幸运儿,已经足以把衰微的国运拉回来,让这个古老的族裔延续生存,涅槃重生,不死不灭……
张希孟很想挥动大笔,把这些东西全都写在纸上,但他终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反复推敲之后,张希孟换了个角度。
他站在了历代帝王的视角,去看待山呼海啸的农民起义,去直面层出不穷的反抗……这里面有高明的,也有拙劣的,有人覆灭了一個王朝,也有人连村子都没出去,就被擒杀。
但归结起来,谁又能说下民易虐?
谁又能小觑这些草根小民?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上天又有什么难欺的?
苍天从来无眼,不辩贤愚,不分忠奸,哀哉可怜!
真正不可欺的人心,是蝼蚁一般的生民百姓。
一粒一粟,尽皆民力。一喜一怒,人心难欺!
再看张希孟修改过的十六个字,果然境界高明了许多。
口中食,身上衣,皆自百姓。
天下万民,一怒长江啸,一喜黄河清。
顺天应人,尊奉人心,才是一国的根本!
“上位,老臣以为每个衙门,都该放这么一座石碑,警戒百官,提醒后人!”
朱升带头提议。
很快就有几个官吏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站在石碑前面,端详着这些字,竟然没有立刻答应,反而拧着眉头,若有所思。
难道朱元璋不喜欢这十六个字?
这么长时间了,老朱还是第一次否定张希孟的建议。
难道说吴王要君临天下,看不得这些逆耳忠言?
大家伙互相看着,心惊肉跳,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就在大家伙快要憋死的时候,朱元璋总算开口了。
“张先生,咱觉得有两个字不好。”
张希孟一怔,忙躬身道:“请主公明示。”
老朱顿了顿,笑道:“也不是不好,是你有所保留,不方便写出来……就让咱给你改改吧!”
说着老朱伸手,大声吼道:“取笔墨!”
郭英答应,连忙将一支大笔送到了朱元璋手里。
老朱昂然阔步,到了石碑前面,看了又看,突然运笔,在喜怒二字上,写下兴衰二字替代!
刹那之间,十六个字就变成了:一粒一粟,尽皆民力。一兴一衰,人心难欺!
写完之后,老朱哈哈大笑,“天命即民心,人心定兴衰。元廷因尽失人心而败,咱靠着聚拢人心而兴!如此,这十六个字,不光要放在各个衙门前,包括咱的王宫,也需要一块这样的石碑。”
张希孟一惊,立刻道:“主公圣明!”
朱升和汪广洋也急忙跟着附和,“上位圣明!”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