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王行见高启露出喜色,他忍不住摇头,“青丘兄,这事情只怕也不这么简单。李伯升从杭州过来,那个豪商王珏也过来了,他给张士诚献上了三十万两的军饷,换来了一个参议头衔。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豪商巨贾,他们都凑在张士诚身边,要我说,还真没法说张士诚吃了多少亏!甚至从现在看起来,他在苏杭之地,站得更稳妥了。”
听到这话,高启忍不住深吸口气,面色凝重起来。
他随手又拿起张希孟的几篇文章,他已经读了不下几十遍,以他的才华,自然是过目不忘,但是这些文字还是常读常新,感触不同。
张希孟所讲的东西,看似离经叛道,但是事情的发展不断佐证这些内容的高明之处。
张希孟认为赵宋之后,越发衰弱无能,罪在士绅,罪在理学,他们驯服普通百姓,把他们牢牢拴在土地上,以供自己压榨。
而这些士绅不思进取,面对金人,蒙古人,都是节节后退,抱残守缺,甚至不惜屈膝投敌,奉蒙古之君,为中原之主。
再看如今苏杭的士绅地主,豪富商人,他们也愿意聚在张士诚周围,明明朱家军对百姓更好,可他们视朱家军为寇仇。
说白了,朱家军占据了道义民心,而这些人则是因利而聚。
“君子小人之别,一目了然啊!”高启忍不住叹息道。
王行沉吟少许,却忧心道:“青丘兄,你说的没错,可你也熟读典籍,应该知道,历朝历代,君子小人之争,往往是君子落败,小人得志。按照当下的情形来看,从苏州过去的不过是几个书生罢了,但是却有一大群士绅豪强,聚集在张士诚身边,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他的实力大增,我真怕吴国公和张丞相他们不是对手啊!”
高启也是沉吟轻叹。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是纵观几千年的历史,兴于崇高理想,败给卑劣人性的例子比比皆是。
朱家军要争取民心,可老百姓太多了,也太分散闭塞了。
每一个老百姓的力量也太弱了。
因此必须深入地方,跟百姓认真交流,这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理解,然后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把所有百姓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一股无与伦比的大势。
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扎扎实实付出。
最后才能水到渠成。
但是相比起百姓们,士绅官吏,豪强富商,他们是天生的盟友。
还是拿韩秀娘的案子来说,为了阻止女人走出家门,维护纲常……从下到上,所有没有直接参与,但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拖后腿,怎么搅合黄了。配合得亲密无间,珠联璧合,谁都知道自己该站在哪里。
索性张希孟动作够快,直接跟李善长取得合作,不然这事情大概率是要失败的。
所以说一个很无奈的事实,单纯从力量的增加速度来看,还真是张士诚占了大便宜。
朱家军得到了什么?
一群不确定能不能用的年轻书生而已!
须知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没准朱家军会败给张士诚……
“青丘兄,你说,咱们到底是对还是错?”
“当然是对的!也必须是对的!”高启神色凝重,下意识握紧了拳头,“如果我们错了,那岂不是说赵宋以来,节节溃败,中原沦陷,炎黄苗裔沦为牲畜是对的?是咎由自取吗?”
王行浑身一振,却又无奈道:“青丘兄,道理如此,但我还是担心朱家军那边,万一他们撑不住,我怕……”
“我不怕!不怕!”高启突然扭头,匆匆忙忙,拿出了一份告示,这还是刚刚送过来的,被他当成了宝贝。
“快看!这是吴国公最新公布的均田令。”
王行接过来,看了看之后,忍不住惊讶道:“这,这个似乎比以前更加干净利落了?”
“嗯,我以为这次的方略,就算是放之四海,也都能用。”高启感叹道。
王行沉吟道:“确实如此,只不过彻彻底底均分田亩,轻徭薄赋,还规定百姓负担上限,要给大家伙足够的粮食……我怕不好落实,从王莽到王安石,谁又做成过?”
高启点头,“你说的不错,但是我觉得朱家军能成!”
“为什么?”王行惊问。
“因为朱家军已经派遣人手下去,因为从苏州等地过去的书生,就在干这个!”
“当真?”
“对!唐肃他现在就在村子里,跟着朱家军的士兵,一起清丈分田……他还提到一件事,说是因为长兴均田之后,许多常年在洞庭湖为非作歹的水贼,竟然偷偷返回了村里,想要当个农夫,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什么?”
王行大惊失色,不会吧?
太湖水贼,那可是多少年前就有的,远的不说,至少能追溯到汉高祖时期……历经王朝更替,别管外面风云变幻,在太湖之上,水贼向来逍遥自在。
同样的例子还有鄱阳湖、洞庭湖、梁山泊……只要湖水还在,可以避开官府控制,就会不断吸引人投入其中。
区区杀人不眨眼的水贼而已,哪里比得上官府啊!
可偏偏就有一群人,能把水贼吸引返回家园,甘心当个农夫。
仔细想想,就觉得骇人听闻。
因为这件事绝不是放下刀子,领一块田地,当个农夫那么简单……万一水贼的身份暴露,会不会出事情?
回到乡村,会不会被人欺负?
多少人也想改邪归正,也想做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根本没人相信他们,也不愿意接纳他们,处处排挤,日夜欺压,最后无可奈何,只能重操旧业。
实在不是我不想做个好人,奈何现实不允许啊!
但似乎这事在朱家军这里,并不成立,因为道理很简单,就连也先帖木儿那种人,都能开兽医学堂,经营马场,安安稳稳过日子。
谁的罪名还能比脱脱的弟弟,大元的御使大夫更大?
朱家军绝对是可以信赖依靠的。
王行听到这里,他也露出了振奋的神色。
“人心向善,百姓望治,朱家军表里如一,不改此心。我看是必定能成大事,我们也都可以安心了。”
两个人又聊了几句,王行还要邀请其他人,高启也开动脑筋,琢磨着怎么继续哄骗张士诚。
很快就到了正式宴会的日子,高启特意穿了新衣,尽显少年风流,前来参加。
张士诚的王府,高朋云集,贵客迎门,硕儒名士,如过江之鲫,数之不尽。
张士诚也是老怀大慰,什么叫人心在我啊!
只是出乎张士诚的预料,竟然还有人爽约,不但爽约,还给张士诚回了一封信,上面只有寥寥几句话:
反复无常,跳梁丑类,他日必提兵十万,取尔狗头!
“谁?是谁这么狗胆包天?”张士诚气得大怒。
手下人也是大惊失色,写这封信,对张士诚骑脸输出的正是余老爷,而他有个儿子,就叫余尧臣!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
船只划过湖水,远处晚霞灿烂如火。
余家父子站在甲板上,感慨万千,余尧臣想起老爹的举动,还是心潮澎湃,情不自禁。
“爹,您就不怕惹恼了张士诚,往后就彻底翻脸,再也没有挽回余地了?”
余老爹呵呵笑了两声,“怎么?咱们家就你一个,还指望你爹两头下注,脚踩两只船?那可是会掉湖里的!”
余尧臣一怔,确实,他们家这一辈就一个儿子,他当初跟着施伯仁渡过太湖,投靠朱家军,在路上太久下了决心,一定要给朱家军效力。
可到了长兴之后,他又想到,万一老父因为自己,受到牵连,那又该怎么办?
他还担心事情泄露,又怕老爹想不通,这才没敢说破,直接坐船回来了,当了一次“逃兵”。
不过令余尧臣意外的是,他跟老爹一说,立刻就答应了。
你说朱家军好,那就投靠朱家军!
要知道当初老爹带着余尧臣背井离乡,到苏州寓居,就是觉得这里文脉鼎盛,文人云集,儿子过来,能结交名士,有所发展。
尽管情况和他想的不太一样,但是儿子选了朱家军,也认同朱家军的主张,作为父亲的,没有理由不支持。
而且他们是寓居,除了一些随身的财物,没有别的东西,拍拍屁股就能走,非常方便。
不过既然要走,那就不能悄无声息。
给张士诚一封信,落他的面子,让这个东西从自鸣得意中,清醒过来!
当然了,如此表态,也是展现他们父子的选择,一心追随朱家军,绝不改变!
“爹,咱们过去,只怕没有好位置,要从下面做起。。”
余老爹哈哈一笑,“你爹不是吃不了苦的人,别忘了,你爹还精通医术,到时候背个药匣,走街串巷,给人看病,我也能活得很好。倒是你,可别觉得自己会写诗,有点文采,就自鸣得意。朱家军卧虎藏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施展拳脚的。”
余尧臣用力点头,“这个孩儿清楚,原本我还只觉得张相文章写得好,道理讲得明白……却不料张相心胸更是开阔,对待书生来去不限,当真是心胸开阔,气度无双。这般人物,就算是端茶倒水,我也是甘之如饴!”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