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随后就是菜肴了,白菜炖豆腐,酒菜炒豆芽,萝卜咸菜,都是寻常之物,甚至连朱家军的经典菜红烧肉都没有。
坦白讲,看到这些,大家伙是有些失望的,就这?
吴国公也太抠门了吧!
不过大家伙远道而来,又站了这么久,的确累了。
索性低头大吃起来。
还真别说,朱家军的米是新米,煮饭飘香,菜肴火候也够,滋味充足,尤其是那一勺猪油,更是绝配!
五千年的历史,普通人大致能吃饱肚子,也就那么几十年,不信问问上了年纪的,看看猪油拌饭香不香?
油脂,热量充足,加上足够的盐分,这就是九成九百姓的美食,过年都未必吃得到的。
只不过相比起吴国公的身份,有点拉胯而已。
但是很快大家伙就都忘了,低着头,大口吃饭,脸上洋溢着饱腹的幸福。
这时候朱元璋也拿着馒头,端着菜碗,行走在人群中间,不时跟大家伙聊聊,问问家里情况。
每个老百姓都诚惶诚恐,点头答应。
老朱一圈转下来,回到了高台上,他冲着大家伙笑了笑。
“这顿饭吃得怎么样?”
“好,很好啊!”有人连忙答应。
朱元璋忍不住一笑,“不对吧?你们该嫌弃咱抠门了吧?一个吴国公,手握几十万大军,请大家伙吃点山珍海味怎么了?把鸡鱼鸭肉端上来,大吃大喝,又能怎么样?是不是舍不得?”
老百姓不善于隐藏,只能讪笑。
朱元璋正色道:“跟大家伙说实话,是真的舍不得!又要养兵,又要打仗,还有兴修水利,兴办学堂,多少钱都不够往里面填。所谓大有大难,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也不是说,咱就请不起大家伙……只是咱请你们吃这个,是想告诉大家伙,只要咱们按照规矩落实分田,要不了一两年,咱们顿顿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当然了,猪油另算!”
老朱笑呵呵道:“张先生,你最会算账,过来给大家伙算算吧!”
张希孟无可奈何,心说你自己表演就算了,非拉我干什么?
迈步上了台子,张希孟笑道:“咱们长兴虽然人口稠密,但是毕竟挨着太湖,土地肥沃,不比寻常。我已经派人打听过了,以目前的状况,长兴的乡村,每个人能分到五亩到八亩不等,有人口稀少的,可分到十亩田。就按照五亩计算,一季产粮一石五斗,一年两季就是三石,五亩就是十五石,按照田赋,需要缴纳一石五,考虑到损耗,各地最多征收两石。也就是说,不出意外,一个人一年能得到十三石粮食。按照口粮三石计算,还剩下十石粮食,存一半备荒,拿出去一半,换成油盐布匹,再养些鸡鸭鹅狗,到了年节,餐桌上有的怕不是一勺猪油,而是一大锅炖肉了。”
张希孟把这个账简单算了一下,但是令他意外的是,惊人没有欢声雷动,欢欣鼓舞,而且大家伙的眼神还有些怀疑,甚至干脆点说,跟看傻子似的,朱家军最会算账的,就是这个水平?
张希孟怔了少许,忙补充道:“在主公治下,的确如此。没有其余的苛捐杂税。即便要征发民夫,耽搁农时,也会想办法补偿,确实有困难,会削减田赋的。”
他说完之后,百姓之中,终于有了动静,人们交头接耳,声音越来越大……大家伙根本不敢相信,农民的账何时这么简单过?
田赋是那些,还有丁银,还有苛捐杂税,地主老爷也有田租,甚至连寺庙都能收租子……谁会允许老百姓有余粮啊?
所有的贵人,都把老百姓当成了肥肉,只会频频下刀子,直到榨不出油水为止。
结果朱家军告诉他们,每年只要缴纳一些田赋之后,就能过安稳日子,就算朱家军是好人,下面的那些士绅地主怎么办?
官吏老爷们怎么办?
见百姓们将信将疑,朱元璋再度朗声道:“乡亲们,你们的担忧咱明白了……不过咱可以拍着胸膛告诉大家伙,张先生算得没错,而且他还没说,在你们房前屋后,还能有点地,盖房子,种树养蚕,都随你们……如果一年到头,没有十石余粮,你们大可以找咱!”
“再有,咱还可以告诉大家伙,长兴府衙门的官吏,都给抓起来了,要求暂缓均田的缙绅地主也让咱给抓起来了,地方上还有什么阻力,咱现在就让兵马下去!总而言之,咱朱元璋说话算数,现在就让将士们跟着你们回乡,挨个乡村,丈量田亩,落实均田!谁敢阻拦,立刻斩杀!绝不客气!”
话说到了这里,这些老百姓终于开始相信朱元璋了,失声痛哭的人越来越多,再看老朱,那份隔阂荡然无存,只有浓浓的崇敬。
果不其然,朱元璋说到做到,就在说完的时候,耿炳文已经把士兵派过来了,每个小旗领着八个人,就前往一个村子,从临近长兴的乡村开始,一个也不放过。
面对士绅地主,先摸清楚情况,愿意配合的欢迎,一心抗拒的,那就只有动用兵马消灭他们!
事实上根本不用朱家军动手,当百姓们将消息传回去,每个村子都炸了一般,无数的青壮冒出来,甚至还有妇人,也都站出来。
朱家军不论男女,一律分田,就算为了我们自己的土地,也要勇敢走出家门。
各地民兵如雨后春笋,有了他们支持,确实如摧枯拉朽一般!
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欣喜之余,竟有些惭愧。
“先生,咱们占据长兴也有些日子了,百姓对咱们还是将信将疑啊!”
张希孟感叹道:“毕竟说得再好听,一道道命令下去,没有人真正落实,老百姓也不会当真的。”
张希孟思索了一下,又道:“主公,既然下了霹雳手段,那些死硬抗拒的士绅地主,自然不能纵容,但是他们的家眷,尤其是老如妇孺,还请主公高抬贵手,妥善安排才是。”
朱元璋忍不住大笑,“先生放心吧,其实除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士绅之外,咱也舍不得杀人啊!”
“主公的意思?”
朱元璋道:“这不,刚刚有个人给咱提了个建议。他说战俘营之中,虽然有数万人已经结业离去,但是咱们还不能缺了这些劳力。因此他建议将罪犯,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员,都充入苦役营,让他们垦荒修城,替咱们继续出力。”
张希孟眨眨眼,这个主意跟他算是不谋而合,只不过谁这么高明,竟然能提出这么好的办法啊?
朱元璋微微一笑,将一份谏言送到了张希孟面前,上面赫然有三个字:胡惟庸!
原来是他!
张希孟忍不住一惊……
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
胡惟庸是什么人呢?
简单说,这是个跟狗对着咬,都不吃亏的家伙。
他在渡江之前,就投靠了朱元璋,随后在和州当地为官,很是做了不少事情。胡大海等人剿匪期间,最著名的几场恶仗,都是他主打的。
身为文人,胡惟庸竟然乔装改扮,深入敌营,刺探情报,助力功成。
按理说这样的人物,早就该提拔了。
彼时是张希孟主持百官的考评,天可怜见,他的确把胡惟庸列在了推荐的名单上。由于张希孟担心胡惟庸结党营私,会牵连到自己,所以没有单独跟老朱推荐,毕竟他还不想成为胡惟庸的恩主。。
但是张希孟给他的文字评价还是很高的,特别多了好几行字。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朱元璋就是没用胡惟庸,把一个很能干的人,排斥在了主要文官之外,老朱在渡江之后,把他调到了宁国,位置也不高,仅仅是知县而已。
其实这么安排很不正常。
如今的朱家军扩张很快,管理的事务又多,官吏数目不断扩大,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都被委以重任。
唯独胡惟庸,他有资历,也有本事,更为重要他是濠州人,属于朱元璋的老乡。
具备这些优势,没有理由不升官啊。
要知道当初为了奖励粮长,李善长就开出了侍郎的赏格。
队伍草创,就是这样,随便谈论一下,觉得才能不错,给个位置,然后就干下去了,这才是常态。
倒是因为张希孟的出现,朱家军搞了科举,又从各地选拔人才,建立考评机制,正规得不像个造反队伍。
正是如此,胡惟庸的情况才显得很意外。
“先生是不是觉得咱一直没用此人,是委屈了人才?”朱元璋淡淡笑道。
张希孟道:“的确是没有想明白,不过主公应该有一番道理,如果不方便,就不用说了。”
朱元璋顿时瞪圆眼睛,什么话,好容易有机会能展示一下咱的水平,你还不让咱说了,这不是要憋死我吗!
“胡惟庸无所不用其极,功利心又那么重,此人不是贤臣,不是君子,不可托付大事……但他却是一柄刀,一把杀人的利剑。”
朱元璋冷笑着说道:“在咱的身边,如同先生一般的贤臣,已经够多了。可有些事情,咱不能让先生去做,不能脏了先生的手,没有办法,咱只能用胡惟庸。过去咱没有重用他,而是把他扔在地方历练,就是要让这口刀更锋利一些,杀起人来,更加畅快。”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