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郁说的悲切感伤,跪下来老泪纵横道:“所以,臣恳求陛下,以收攻伐之心,用仁义行为感化诸王,以固我大明昌平久安。”
朱允炆眼睛仿佛要吃人一般,康郁却视而不见。
而此刻,黄子澄大怒的站了出来:“康御史可是在说黄某是谗佞小人?”
康郁侧目瞥了一眼黄子澄,淡淡的来了句:“不敢。”
黄子澄大怒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受挫,怎令你个匹夫恐成这般,我朝兵百万,疆万里,区区燕王一地之兵,侥幸占了一丝便宜,就如乞儿路捡一文,你便要把乞儿看做百万富商不成。”
“你难道是这般看待兵事的?”康郁震惊,随后怒问。
“我这般有何错?陛下顷刻间便可再能聚兵五十万,四面攻北平,众寡悬殊,燕王如何能敌,岂不是手到擒来,区区讨伐燕王,又岂是难事?以黄某之见,现下小败一场,未尝不是坏事,让众将心生雪耻之怒,力压北平,想必不出今年,战事定平,而燕王定会被送入京师,到时候康御史不妨去见一见,能让陛下悔之晚矣的燕王。”
“你…一派胡言,战事怎么单以数量而论之,你…你真是个误国奸佞啊。”
“你个老匹夫才是奸佞。”
……
两人顿时在朝堂上争吵了起来,热热闹闹的仿佛泼妇骂街一样,朱允炆被扰的头疼,愤愤起身,挥手退朝。
黄子澄见状,没了和康郁的争执之心,心念一转,屁颠颠的追着去往书房觐见朱允炆,而康郁到黄子澄这般,心中更是气急。
他的一个老友过来安慰康郁。
“你这般又是何苦呢,黄子澄是上位的讲师旧人,圣眷正隆,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以我看,你今天闹这一遭,这辈子官算是做到头了。”
康郁却不在乎。
只在心中担忧的想着,当今陛下的官,就怕谁也做不久啊。
而另一边。
朱允炆回到了书房,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不用朱允炆通知,皆主动的便跑了过来,他们看着朱允炆在书房里大肆的撒气,口中还不断的骂着耿炳文。
“朕如此信任他,他个老东西怎能如此让朕失望,还害的朕颜面尽失,在天下人面前如此丢人,真是死不足惜。”
“陛下勿恼,也莫要听信康御史等短视之人的乱言,正如臣在朝堂上所言那般,天下大势在陛下,燕王终归只能是笼中之雀,待擒而已。”黄子澄上前劝说着。
朱允炆心中确实更信任黄子澄,而且他也简单算了算,他那么多兵,不说一对一的和燕军换命,二对一的换,也能换的朱棣无人可用,必被擒下。
想到这里,朱允炆暴怒的心情微安。
不过,朱允炆依旧暴躁的问道:“那你说现下该如何?”
黄子澄简单一思索:“耿炳文老将矣,早已失其锋锐,不若换将!”
齐泰本来还一直听着,在他心中,只要黄子澄和朱允炆不搞出什么太骚的操作,他也不打算多说,这些日子他算看清楚了,他对比黄子澄,真不算什么。
可这会儿,他听到换将,再也忍不住了,他早年就在兵部待着,虽然没有亲自上过战场,可各种战报和经典战役研究了不少,焉能不知换将之害。
所以,齐泰连忙开口道:“陛下三思啊,耿将军虽然一时受挫,可当年也是随太祖一路走过来的老将,经验丰富,只消调整一番,定然能再与燕军交锋,咱们若是贸然换将,不正说明我们自己承认了这场大败,如此一来全军将士该如何作想,恐军心不稳,而且这也会让其他大将寒心,定然导致其他大将消极待战,唯恐失利受责。”
齐泰说的全是自古历来,临战换将的坏处,算是一心为了朱允炆着想,可朱允炆此刻狠急了耿炳文,眼睛习惯性的看向了黄子澄。
黄子澄明白朱允炆心意道:“陛下无妨,燕军与陛下实力相差悬殊,换将亦不会影响结局。”
朱允炆听黄子澄这么一说,自然的就点了点头,他不再等齐泰再开口,直接问道:“那黄先生认为何人可为将?”
黄子澄心念一想,坚定道:“曹国公李景隆,家学不俗,又自幼长于军伍,更兼正值壮年,若为将,定当破燕。”
朱允炆有些狐疑,李景隆说到底没有什么太好的战绩拿出手。
齐泰这时连忙反对。
然而也不知道黄子澄是不是担心面子受损,还是担心在朱允炆心中的信任减少,梗着脖子一意力挺李景隆。
直说的舌绽莲花,把李景隆吹嘘成天下少有的天才名将,甚至还说要用自己的脑袋替李景隆担保,反正就是传达出一个意思:李景隆行的。
朱允炆见黄子澄都说成了这般,心中的那丝疑虑便消失了,于是点头应下,道:“那行,那就李景隆吧。”
君无戏言。
朱允炆都点头同意了,齐泰也只好罢嘴不再多言,他看了一眼黄子澄,心中想着,但愿李景隆真的行。
而一代战神李景隆,在此刻也终于要开始自己的战神之路了。
……
第266章 -北平、玉英、小六
人在家中坐,将从天上来。
李景隆正在家中和好友宴酒,一边看着乐女的诚意表演,一边讨论着耿炳文兵败真定的战事。
他听着好友们你一言我一句,总结者耿炳文兵败的原因,心中很是不屑。
打赢朱棣有什么好处吗?
他已经是曹国公了好吗!
不过,李景隆想归这么想,但是不会傻到在京师表达出他的这个想法,他还想好好的享受生活,所以他笑了一下,附和好友们的观念,说道:“长兴侯确实老矣,手握十三万大军不敢破釜沉舟与燕军拼阵,一失其勇,二失军气,焉能不败,说起来,朱棣也是好运,若是换成咱们在座几位,怎会被朱棣吓破胆子,定然重新整鼓军心,拼死力战,如此一来,不说燕军必败,但至少结局难料。”
说到这里,李景隆顿了一下道:“其实说到底,耿炳文只要不是大败,朱棣的日子就不会像现在这般好过,可惜…”
这话落入其他人的耳中,引得众人都点头认同,他们都知道李景隆自幼熟读兵书,曾被太祖屡次夸赞,有这般一针见血的言论并不稀奇。
甚至还有人被李景隆说得感叹起来:“是啊,可惜九江不为大将军,要不然定能破了燕军。”
李景隆摆了摆手,洒脱道:“随缘吧,没什么可惜的。”
说起来,李景隆真的不愿意掺和这件事,一来他已经贵为国公,二来他从小就认识朱棣,也不愿意看到朱棣被绑缚京师的惨淡场面。
更何况他爹李文忠和朱棣还是亲姑舅兄弟,当年朱棣也没少在他爹帐下厮混。
这种交情,他没事掺和这个干嘛。
然而不管他愿不愿意,有些事情是不由他做主的,黄子澄亲自带着拜李景隆为大将军的旨意来到了他家。
这直接震的李景隆半天缓不过神。
李景隆看着黄子澄一副‘老子在皇上面前力挺你’‘你以后可不能忘了老子’的样子,满脑袋冒出了问号,这他娘的是个什么狗东西,怎么不干人事呢。
他刚才虽然说了很可惜,但那只是随便说说的啊,他其实内心并不觉得可惜什么啊。
怎么机会就来了?
李景隆的好友听闻这事,一窝蜂的全部围了上来,他们都感叹李景隆时来运转,念叨什么就来什么,随后,一个个喜笑开颜的开始恭喜李景隆。
李景隆脸色僵硬的扯出一个笑容。
他还能怎么办?
只能和众人心不在焉的寒暄着。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几日后。
李景隆临行之际,朱允炆还特意帮李景隆搞了一个盛大的拜将仪式,不仅赐李景隆通天犀带,朱允炆还亲自来到江边给李景隆践行,并且说了一段朱允炆自己觉得很是真诚的话,表达出他对李景隆厚望。
等到李景隆踏上了去往山东德州的路后,李景隆回想起刚才那幕,心中仍旧百味杂陈,复杂的和一团浆糊一样。
这事闹的就离谱。
……
北平城。
安定门附近的望月楼,是整个北平城内数的上的大酒楼,不仅高达三层装潢的极为新奇华贵,而且里面还有着一种特卖美酒二锅头,也是因此生意极好,不单单吸引着无数南来北往的大客商驻足,更是在数年间就积累了许多北平老客流连忘返。
今日,望月楼更是人声鼎沸,因为不少北平军民都听闻,燕王将要在今日回归北平,而望月楼就坐落在大军从安定门进北平的街道上,又因为望月楼高达三层,可以说是一个极佳的观光位置。
可今日,望月楼的三层却不对外开放,任旁人怎么吵闹也不行。
一位老客富商忍不住牢骚道:“甄掌柜,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今儿什么日子,燕王大胜而归的日子,凭什么三楼不迎客,大伙这会儿聚过来,谁不是想看看咱北平的铁军雄姿呢,你这么做多少有些不地道吧。”
以往对人和善,对顾客也颇为尊重的甄掌柜,今儿不知怎么了,一点也不惯着顾客,直接了当的摇头拒绝,而且还一脸傲气道:“各位知足吧,若不是有贵人放话,今儿我望月楼根本就不打算营业,现下各位能待在一二楼,还是好生待着吧,莫逼急了,叫人赶你们出去。”
相似小说推荐
-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22-10-25完结1.96万总推荐我朱以海,堂堂太祖高皇帝十世孙,就是上岛啃番薯,下海打游击,也绝不投降满清...
-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起点VIP2022-11-12完结 10W收藏281.08万字 19.24万总推荐狗作者幼儿园未毕业,被毒死概不负责…&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