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于是,朱能故作震惊道:“你难道不也是这种破德行?!”
  甄武一愣,下一刻俩人都爽朗的笑了起来,倒让一旁的张玉暗叹,真是年轻可谓,相比来说他儿子张辅就逊了一筹。
  “对了,殿下呢?”甄武这时问道。
  朱能努了努嘴,小声在甄武耳边道:“在里面和顾成哭着呢?”
  “哭?”
  甄武眼露疑惑,朱能却认真的点了点头,甄武见状,脑子转了转,有些恍然大悟,他好像听朱棣以前讲过和顾成有所交情,那么朱棣现在估摸着又是在忆过往,攀交情吧。
  说起来,朱棣对眼泪运用的还是很有心得。
  最起码搏人同情很好使,而顾成也并不是朱棣第一个对着大哭的人,想必定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多了不说,宁王总得见一见朱棣的眼泪。
  想到这里,甄武突然又一个念头浮上心头,他们这一战打的这么轻松,顾成那些都指挥不会在放水吧?!
  这好像还真说不准。
  甄武忍不住摇头苦笑了两声,不过随后便用力把这个念头抛之脑后,毕竟放没放水和他没关系,即便是真的放水,他们舍命搏杀也是真的,不容抹杀。
  他侧头看了看其余众将。
  这时薛禄身边围了不少人,一众人叽叽喳喳的,不用猜也知道是在聊着薛禄战功之事,甄武忍不住又真诚的笑了出来。
  众将众志一心,心无杂质,并肩作战,这就很好。
  甄武开始把心思再次投入到,他该考虑的事情上面,他来到张玉身边,小声道:“老张,有个事和你商量下。”
  张玉疑惑。
  甄武在心中计算了一下道:“可不可借我些降卒,等回头我俘虏了还你,主要接下来还要攻城,我不能让我手下老兵比例降的太狠,我也不多借,三千…不,两千就行。”
  “你手中不是也有一些降卒吗?”张玉瞪大眼问道。
  甄武苦笑一声:“不够啊,你看着我们打的风光,但我下面那群狗东西,不知道哪学的臭毛病,经常冲起来不管不顾,伤亡大啊。”
  张玉手上的降卒是最多的,但是他也觉得不够用,更何况降卒还需要筛选和整合,真正能补进军中的才多少人。
  “说实话,我的编制也缺员的厉害。”
  张玉为难的说着,不过他看着甄武一副要耍无赖的样子,随后想了想,咬牙道:“虽说那些降卒我收拢的最多,但是我明白,这仗是大伙一块打的,我没道理全拢在自己手中,可我也不能单单只给你吧,你看这样行不,一会儿咱们把各部收拢的降卒汇总起来,等殿下来了,咱们一块商议着分一分。”
  这法子靠谱。
  甄武给张玉竖了个大拇指。
  这也就是张玉,够识大体。
  张玉却有些苦涩,仗打到现在,缺兵啊,而且还是缺靠谱的,愿意跟着他们一条心干到底的兵啊。
  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兵只会越来越少,总得像个法子搞来点兵马才行。
  可这他娘的去哪里能找来点兵用啊。
  张玉犯愁的想了起来。
  ……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棣这才哭完,过来见众将。
  李坚,甯忠,顾成等人都被朱棣派人送往北平,令这些人辅助朱高炽守城,这些人不管是真心降的还是假意降的,对此自然无不应可。
  处理完这些人,朱棣又带着众将,针对降卒制定出一套筛选和分配的方案。
  朱棣看着手下兵马总数,也有些犯愁,不过再犯愁,仗还是要打的。
  现在真定府被他们打成这样,不把耿炳文抓回去,多少有些美中不足,而且若是把耿炳文抓了,简直可以说重重的扇了朝廷的一个耳光。
  所以,朱棣下令休整一番,等到第二日,便全力攻打真定城。
  然而,连续三天过去,哪怕大军全力攻城,众将轮番上阵,真定城却被耿炳文守的固若金汤,让甄武等人一点便宜没占到。
  而且瞧这个样子,耿炳文再守个十天半月,也不成问题。
  这让甄武打出火气来了。
  狗日的耿炳文,野战打的那么稀松,甚至他们自从到了涿州后,耿炳文的所有举动都被他们料想的一模一样,现在怎么会有这个本事,竟然把城池守的这么好。
  这让甄武和众将都有些不服气。
  倒是朱棣叹了口气道:“之前野战耿炳文打输了,可想到他如今已有六十多岁,倒也能理解,可现在看来,耿炳文老虽老了,但到底还是当初随父皇打天下的老将,他若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那才是怪事。”
  说起来,朱棣不善攻城。
  其实不单单朱棣,朱棣麾下众将基本上都不擅长,这也不能怪众将,在场年轻将领居多,尤其像甄武这种,差不多可以说是跟着朱棣成长起来,自然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朱棣很大的影响。
  这些年中更是经常随着朱棣出塞打蒙古人,把朱棣擅长的骑兵奔袭战,不仅学的门清,用起来也溜的不行,但攻城这事,别说朱棣不擅长,就算擅长也没地方教啊。
  而且,一军之中若是将领偏科,他们操练士卒时,士卒跟着也得偏。
  燕军士卒中,哪怕是个步兵,扔给他一匹马,他翻身上去也能展示一段马术表演,这对南军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对于燕军来说却是一个生存技能,他们在塞外抢到马必须就得会用,要不然逃命都没别人跑的快,可是让他们攀城头,他们的动作是真不熟练。
  朱能这时请战道:“殿下不必涨耿炳文士气,午后我愿再出去战上一场,定攻下真定城。”
  朱棣摇了摇头,道:“打不了了啊。”
  “为何打不了了?”
  朱棣掏出一封信件,仍在桌上道:“老和尚来信了,山海关集结了兵力,意欲出关动我北平。”
  这…
  算算时间,辽东兵马集结山海关再慢,这时候也差不多该集结完毕了。
  这确实不能再打下去了。
  不过此次出战,战果很显著,已然让世人知道,燕军没那么好欺负,更没那么好灭,如此情况下,也是该回去整顿一下,收拾收拾家门口的糟心事了。
  “那咱们午后便整军,退还北平?”张玉问道。
  朱棣点了点头道:“没错,午后就走,不过走归走,咱们闹了这么大的事情,总要给朝廷个交代,我这就上书自辩一番,请求朝廷诛杀奸佞,释放齐,代等王,洗湘王之冤屈等,只要朝廷不行针对藩王之策,我愿与朝廷止兵戈以续亲情,还平安与天下,你等也都给我具名在册,以示心愿和平之念。”
  这话一落,甄武愣了。
  这是交代?
  纯粹他娘的添堵!
  问题是,朱棣自己上书就罢了,还要带着王府臣属一起上书,以示和平之心,这不得气死朱允炆?
  众将面面相视,脸色有些古怪。
  他们这老板也是够奸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和尚给出的主意,毕竟谁不知道,这个时候朝廷若是愿意退步议和,绝对威严尽失。
  什么是朝廷?!
  朝廷打胜了,可以彰显和平之心,诏安或者议和,但是打输了议和,朱允炆就是再傻也不可能同意。
  朱棣这么做,摆明了欺负大侄子。
  试想,朱棣这番自辩自表心意,想必肯定能让一些温和的朝臣心有好感,哪怕就连不愿意战乱的天下百姓,也会念朱棣一个好。
  俗称,得了便宜还要卖乖。
  朱棣兴致勃勃的开始组织语言,书写奏疏,写完后让甄武等人加上名字,让人送了出去,随后众将下去整军回北平。
  甄武是知道朱允炆绝对不同意罢兵的,而且也清楚耿炳文之后就该李景隆上场了,他还隐约有些记得李景隆将会一路打到北平城,但具体什么时候打到的甄武就不清楚了。
  但是甄武在大军行至涿州时,特意请示朱棣,在涿州多留了一些人马,并且亲自叮嘱了一番李司好好防备,试图看看能不能改变历史。
  李司是涿州城守将,算是甄武一派的人,对于甄武的叮嘱自然是拍胸脯保证,这让甄武放心不少。
  甄武心想,北平城前有涿州城拦路,只要李景隆打过来,涿州没有第一时间攻破,他们就可以增兵至涿州,这样也不会被李景隆直接打到北平城。
  说起来,他的家里人都在北平,实不愿看到北平陷入动荡。
  ……
  而这个时候,南京城,朝堂上已经掀起了滔天的大波。
  前些日子的雄县,莫州之败,所有人都还可以用攻势受到小挫来解释,可耿炳文十三万大军被燕军打散,打没了,还被燕军压在城里暴打了三天,最后扬长而去。
  这还能怎么解释。
  这是一场显而易见的败仗。
  尤其是朱允炆收到朱棣的上书后,被里面的内容气的浑身发抖,坐在龙椅上,暗中紧紧的捏住拳头,青筋暴起,足可见他心中的怒火有多么的旺盛。
  可朝堂上监察御史康郁,仿佛看不到朱允炆的怒火,依旧在表达着自己的政见。
  “世上最让人悲痛的事情,莫过于亲人反目,如今诸王,皆是太祖所遗亲子,论尊贵皆是陛下的叔父,怎么能听一二之臣的一己偏见,而损亲情之谊,试想,当初若不是某些人进谗言,至灾祸加诛燕王,燕王又怎会举兵反抗,现在陛下不妨看看,燕王举兵才两月有余,朝廷前后调兵不下五十万人,可有抓获燕王臣属一人?现下朝廷兵败,这何尝不是太祖之灵,不愿见到亲族刀兵相见,所给的警示呢,陛下不妨再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天下谋臣所不愿献计之苦果,要不然何至兵败与此,如此有违天道,有违人道之伐举,臣敢断言,若常以往,不出十年,定悔之晚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