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是真定卫指挥,后来好像调到了蓟州。”唐氏提醒道。
甄武恍然大悟,脑中逐渐对张伦的形象清晰起来,不过他却不在意的笑道:“不管有什么仇怨,他都影响不到我,伯娘且安心。”
唐氏这才放心下来。
之后,众人一直闲聊到晚饭时刻,大家也全都留在张玉清的院子里吃的,等到散了后,甄武回到自己院里,正在逗儿子,朱玉英突然在一旁有些疑神疑鬼的问道:“我怎么觉得,刚才伯娘看我好多次呢,你有没有发现。”
甄武一心逗着儿子,随口应道:“看就看呗,咱的身段样貌又不怕被看。”
朱玉英看到甄武毫不在意的样子,略微气恼的打了甄武一下,然后一个人坐在床上琢磨起来,她出于女人的天性,隐约觉得唐氏存着和她有关的什么心事。
而此刻的唐氏被人护送回了她的小宅子里。
她作为孀居的伯娘,没道理住在小叔子家里,所以在她到了北平后,朱玉英便帮她们置办了一套宅子安置她们。
这时的唐氏坐在自己的床上,犯愁的看着自己的两个丫头。
这两个丫头具是她千挑万选出来的人,不仅身段容貌上佳,品性也都没得说,当年她留下这两个收为干女儿,为的就是给甄武做妾。
可现下她却觉得这两个身份有些低了,毕竟她给的不是普通的妾室,是能承担她这一脉香火的。
这两者不一样。
虽然那种妾室的地位也是得不到官方的认可,但在自己家里却是被人承认的另房妻室,等到将来生了儿子,也是他们这一脉的嫡子,承继香火,会认她做祖母,她的夫君为祖父的。
以前她不晓得甄武的正房妻室是郡主,现下却是不能这么办了,不单单是地位的差距,还要考虑到郡主的秉性和脾气。
郡主若是不愿意,别说她这个伯娘了,便是张玉清这个婆婆也不好使。
唐氏犯愁的叹了口气,琢磨着要不和妯娌商议一下,把小七过继过来?这个念头刚起,唐氏就苦涩的摇了摇头,她现下寄人篱下,还要抢妯娌的儿子,这怎么能说出口呢。
想着想着,唐氏想到了朱玉英身边的侍女锦儿,她想着朱玉英的脾气秉性还算温良,锦儿年岁也大了,却还被朱玉英留在身边,应当便是朱玉英留给甄武的妾室。
那是不是等锦儿姑娘生了孩子,过继过来?
夜深后,唐氏依旧为此辗转反侧,有时她甚至想到就此作罢,不在打甄武的注意,孤老在北平得了,可想到她夫君的面容,却又心揪的难受。
她还未亡,怎能至她夫君这脉凋零而不管不顾?!
……
第二日,甄武醒来后,第一时间见了见柳二娘和马毅,重新安排了一下家中的防护,不仅增加了一些力量,还让柳二娘和马毅两人各自率一队人,一明一暗进行保护。
如此,甄武才对家中的事情稍稍放心。
等到甄武刚刚安排完后,燕王府来人通知他过去议事,甄武晓得现在战事未尽,而且山海关的兵马随时可能出关攻打永平府,便也不敢耽搁,匆忙来到了燕王府。
燕王府此刻聚了不少人,不仅有着张玉,朱能等战将,道衍和尚,郭资等北平内政人员也在场,甄武稍稍打听了一下,才晓得李景隆拜大将军的消息传到了北平。
甄武一边听着张玉诉说李景隆一上任后的动作,一边看着地图思索。
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虽然是朱元璋的外甥,可李文忠在军营中站稳脚跟,并且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在开国功臣庙里排第三,可是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得来的。
那么,他的儿子李景隆真的一点本事都没有吗?
这个不好定论。
但现在的甄武眼中,李景隆至少不是个笨蛋,因为他听着张玉所言,李景隆上任后所有的一系列安排一点毛病没有,哪怕是让甄武去,甄武也是那般的安排。
一边派人各处收拢耿炳文残军,一边又调集各路大军,然后把两者进行整合,想必整合完成后,便是李景隆兵出德州之时。
“看样子是要进军河间,到时候和徐凯的十万军会师,自涿州攻北平。”甄武说道。
张玉点了点头:“不错,而且从各处送来的消息来看,李景隆将不下五十万兵马。”
五十万!
刚打垮的十三万人,好像不值一提了。
这个压力不单单给到了甄武,燕王府大殿中,其他人也都在相互讨论着,吵吵闹闹的很是热闹。
然而,没人注意到,朱棣在听闻李景隆挂帅后,嘴角处有一丝庆幸一闪而逝。
他敲了敲桌子,示意众人安静,等到所有人看向朱棣后,朱棣站起身,傲然道:“你们听闻李景隆惊慌,我却喜不自胜。”
说完,朱棣顿了一下,接着道:“李九江膏粱子弟也,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又不曾常经战阵,如今却手握国之重器,总把五十万大军,何等可笑,试想一代天骄汉高祖才能领多少兵马,而李景隆却不知高低的尽统五十万大军,这无异于自掘坟墓,所以,我敢断言,李九江不来攻我北平便罢,但若来攻,必败无疑。”
朱棣说完,看着殿中众臣的神色,见许多人依旧显得惶恐不安,没有什么信心,想到历史上魏武帝曾对阵袁绍时,郭嘉的十胜论,脑子一转,再次开口说道。
“你等不信,且听我言,李九江此番在兵法上已有五处败迹,首先,李九江大军中军令政令不严,上下不能同心,此为一败;二:北地早寒,南卒裘革不足披霜冒雪,又兵无赢粮,马无宿藁,不耐久战,此为二败;三:看其行军路线,意欲进驻河间,打算一路急攻我北平,如此不量险易,贪功冒进是为三败,四:李九江此人脾气秉性我尽知,仁勇俱无,智信不足,不仅缺乏对属下的信任,亦不足对属下产生威信,大军被他统帅最易自困自耗,此为四败,五:李九江所部看着有五十万大军,可其中各地兵员复杂,又掺败军,不亚于一帮乌合之众,此为五败,有此五败所在,李九江焉能不败?”
朱棣说完,轻舒了一口气,甄武见到后,忍不住心疼朱棣,想必朱棣编这些东西不容易,因为这些话看着像那么回事,但这五败之中,除了第二条是真正对他们有利的,其他多少都有点扯犊子成分。
不过扯归扯,甄武也不得不承认,朱棣扯这阵犊子的效果是很好的,像一些对兵事了解不多的人,听完朱棣的这些话,一个个心中都安定不少。
面上能唬住人,给予自己人信心,这就是好事。
朱棣此刻也正满意的看着自己取得的效果,可当他看到甄武在下面偷着撇嘴时,脸上顿时一黑。
狗东西,心里指不定在怎么笑他呢。
不过朱棣也不和甄武计较,毕竟他本身就没打算忽悠住甄武几人。
像甄武这样的人,本身就不会害怕,也不用他忽悠。
“殿下。”
道衍此刻出声问道:“那咱们现下该如何行事?”
还能怎么办?
朱棣心中吐槽,山海关就在家门口,能不管吗?
更何况他只有这点兵,不他娘的琢磨搞点兵员来,打个鸡儿啊打,他刚才说的是很轻松,可他若是大咧咧的信了,那他就是个脑残。
哪怕李景隆能力真的不强,甚至会看在以前交情的份上放放水。
可若朱棣不争气,照样没用。
但这些担心朱棣不能说,他刚给了大伙信心,自己也不会拆台,他想了想后,接着表现出一副傲然不屑的神情。
“不是我夸言,我若在北平,李景隆根本不敢来打我,这样不行,不能吓的李景隆不敢来,咱得让他来。”说到这里,朱棣又装模作样的想了想后道:“现下山海关不是有辽东兵聚集意图扰我永平吗,我先带兵援永平,解决了山海关之危,若李景隆真有能力打到我北平城下,我刚好回师击之,那时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破李景隆大军,两全其美,一箭双雕。”
朱棣说的信誓旦旦。
殿中的其他人看朱棣这般自信的样子,不少人也振奋起来,他们信朱棣,这是朱棣这么多年中打出的战绩,给予他们的信心。
之后,大伙熙熙攘攘的又讨论了一番,等散的时候,朱棣叫住了甄武,张玉几人。
甄武就知道朱棣会叫他,其他人不明白,他清楚的很,朱棣也好意思扯什么一箭双雕,他带大军援永平,那是不得不援,他放任山海关的兵马入关试试,一个李景隆就够他们头疼了。
而且朱棣援永平还不能被拖在永平,一旦拖延的时间久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哪怕是个废物也能攻破北平城。
到时候基本盘没了,朱棣手中只有这几万人,除了逃亡漠北,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还有一点是,他们即便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山海关之危,可他们兵少的缺点始终存在,李景隆随便分出十万人阻在路上,也能挡的他们回不去。
到时候还是得眼睁睁的看着李景隆攻破北平城。
所以,甄武见到朱棣留下他,一点也不吃惊。
相似小说推荐
-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22-10-25完结1.96万总推荐我朱以海,堂堂太祖高皇帝十世孙,就是上岛啃番薯,下海打游击,也绝不投降满清...
-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起点VIP2022-11-12完结 10W收藏281.08万字 19.24万总推荐狗作者幼儿园未毕业,被毒死概不负责…&hellip...